日期:2022-05-15
這是部編小石潭記說課稿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整體感知課文。
2、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詞匯。(重點)
3、反復誦讀課文,理清文章寫作順序和描寫角度。(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幾篇現代的游記,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游記《小石潭記》。柳宗元筆下的《黔之驢》大家還記得嗎?那么,他筆下的“小石潭”又是怎樣的風景呢?是否能勾起同學們前往一游的雅興呢?
二、自主預習
1、走近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山西河東郡(今山西省永濟縣),人稱“柳河東”。他生在長安,晚年被貶柳州,亦稱“柳柳州”。與韓愈并稱“韓柳”,著名的寓言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蝜蝂傳》等;傳記散文如《捕蛇者說》;山水游記以《永州八記》為代表。
2、寫作背景
本文是柳宗元著名的《永州八記》之一。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集團,力圖變革。變革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為了排遣郁悶,他搜奇覽勝,把青山綠水作為自己描繪的對象,寄托自己的情懷,人們把他在永州寫的八篇散文稱作“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是其中的第四篇,原文名為《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讀準下面加點字的字音。
篁竹(huáng)佩環(pèi)清冽(liè)
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
佁然(yǐ)幽邃(suì)俶爾遠逝(chù)
往來翕忽(xī)犬牙差互(cī)
4、理解加點詞義。
水尤清冽:寒冷。
皆若空游無所依:依托。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樣;像蛇一樣。
岸勢犬牙差互:交錯。
四面竹樹環合:環繞合抱。
5、閱讀課文,注意下列一詞多義現象。
?。?)全石以為底(用)
卷石底以出(相當于“而”)
以其境過清(因為)
(2)全石以為底(作為)
為坻,為嶼……(成為)
?。?)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過清(冷清)
(4)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不可知其源(能夠)
三、合作探究
?。ㄒ唬┱w感知
1、依據游記線索,給文章劃分段落。
明確:第一段:寫潭,寫樹。
第二段:寫水,寫魚。
第三段:寫源頭,寫岸勢。
第四段:寫感受,抒憤懣。
第五段:綴述了同游者,屬游記的一般格式。
2、讀完本文,你能用簡要的語言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嗎?
明確:本文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等景物,著意渲染了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抒發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愴的心緒。
?。ǘ├眄樞?/p>
通讀全文,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明確:本文按游覽順序來描寫景物。先點明“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看見竹林,聽到水聲,便“伐竹取道”,見到小石潭。接著寫石潭的概貌,抓住石潭形狀的特點來描繪,著重寫石。再接著寫潭中之景,著意描寫魚和水,動靜結合,寫近處所見。然后寫溪流水源,寫遠望之景。最后寫潭上的氣氛,借景寫情,抒發了作者悄愴悲涼的心緒。
(三)理角度
課文寫水、寫木、寫石、寫魚……細膩生動,得益于作者多角度的描繪,你能說說作者是從哪些角度進行描繪的嗎?
明確:繪聲: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
繪色: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繪形:全石以為底,……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繪影: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繪神: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四、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潭石——異彩紛呈
潭水——聲悅水澈
潭源——曲折、多姿、神秘
潭境——清幽凄涼
五、課外拓展
課文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你能結合寫作背景,說說你的理解嗎?
示例:“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鮮明生動地寫景狀物的寫法。(重點)
2、理解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手法的運用。(重點)
3、理解行文的照應和語言的樂感。(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記中的名篇,歷來膾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樣寫景抒情的?他是怎樣借被遺棄于荒遠地區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心情的呢?讓我們一起探討。
二、自主預習
1、作者發現小石潭的經過是怎樣的?在這一過程中,作者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請找出來。
明確:循聲而至,砍竹成路,下見小潭;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
2、閱讀了這篇游記之后,你認為小石潭風景奇特在什么地方呢?
明確:潭石奇、潭水奇、潭源奇、潭境奇。
三、合作探究
?。ㄒ唬懽魇址ㄌ骄?/p>
1、點面結合手法
作者寫潭石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手法,你能具體分析一下嗎?
明確:“全石以為底”是面,“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是點,由面到點,有序地體現了作者的感知。
2、動靜結合手法
作者寫游魚的時候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你知道是如何運用的嗎?有什么作用?
明確:寫魚“影布石上,佁然不動”是靜,“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是動,靜中有動,更顯環境的雅靜。
3、行文照應
課文行文的照應,既使全文結構緊湊,又令景物特征鮮明。行文照應有行蹤來去的照應、方位上下的照應、景物分合的照應、環境明暗的照應,你能找出來哪些地方體現了這些照應嗎?
明確:①行蹤來去的照應:如“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是來,“乃記之而去”是去。
?、诜轿簧舷碌恼諔喝?ldquo;下見小潭”間接表明作者位置在潭之上,“坐潭上”則直接表明作者的位置,一“下”一“上”,反復交代觀賞的視角,暗示潭的范圍之小。
③景物分合的照應:如“青樹翠蔓……參差披拂”是分寫樹,“四面竹樹環合”是合寫竹樹。
?、墉h境明暗的照應:如:“隔篁竹,聞水聲”為暗,“伐竹取道,下見小潭……”為明。
4、虛實相生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似與游者相樂”運用了虛實相生的方法,你能說說哪是虛,哪是實嗎?
明確:表面純粹寫魚,其實也在寫水,魚歷歷在目,則水澄澈透明,魚為實,水為虛,以實寫虛,虛實相映成趣。
?。ǘ┱Z言探究
課文語言自由靈活,讀來“如鳴佩環”,極富音樂的美感,這種樂感的形成源于句子的整散相糅,長短交錯,試分析下面句子。
1、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
明確:“隔篁竹,聞水聲”是整齊的三字句,后接散句“如鳴佩環”,時整時散,整散相糅。
2、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明確:“坐潭上”是短句,“四面竹樹環合”是長句,“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是連續的四字句,勻稱而不呆板,節奏明快而又富于變化,讀起來起伏變化,流暢婉轉,顯示出語言的音韻美。
四、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賞發現小潭—樂—潭中景物
思小潭源流—凄—潭中氣氛
五、課外拓展
大家已學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代詩文,請試著寫出一首,并進行簡單地賞析。
示例:游園不值
【南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賞析:這首詩描寫了作者游園不成,紅杏出墻的動人情景。不但表現了春天有著不能壓抑的生機,而且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描寫出田園風光的幽靜安逸、舒適愜意。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全文。
2、整體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
3、通過對精彩語段的品讀,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對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2、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教學難點:
作者的憂樂情懷
學法指導:
誦讀合作探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音樂導入,美麗的大自然是改變我們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們感覺身體有些疲倦,如果我們感覺心情有些煩悶,我們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們人類最好的朋友。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永州的小石潭看看,那兒曾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去過的地方。被貶后的詩人為擺脫抑郁悲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間,有一天他來到了小石潭……
二、作者-、文體簡介出示圖片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領讀課文。
2、學生熟讀課文。
3、學生熟讀課文注腳、理解句意。
三、精讀賞析,出示問題,學生思考:
1、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每一個自然段重點寫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點?
1、四人一組討論:作者在小石潭欣賞時的心情如何?并找出原文有關句子加以說明。(樂——憂)
2、作者為何而樂呢?請結合文中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水聲美、好奇心。
?。?)景美而樂。請學生說說作者是如何來描寫景物的?
石:奇特樹:茂盛水:透明(側面描寫)魚:歡快(動靜結合)
3、作者為何而憂呢?(環境:幽深冷寂身世:被貶)
4、全文寫樂與憂有什么關系呢?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在游玩山水中的歡樂一經凄涼環境的影響,被貶官后的郁悶之情又立刻涌上心頭。(抒發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的悲涼凄苦的情感。)
四、體驗反思
你學生了這篇文章后有什么收獲?(寫景的寫作方法)
1、借景抒情。
2、動靜結合。
3、側面描寫。
4、抓住景物特點。
五、布置作業;背誦全文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作者、作品常識;熟練的誦讀課文,初步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
掌握重點字詞解釋和重點句的翻譯,整體把握文意。
3.情感目標
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樂與憂。
二、教學要點
掌握重點字詞解釋和重點句的翻譯,結合描寫順序,整體把握文意。
三、教學難點
在內容分析和理解的基礎上,借助于“剝皮抽筋”手法,掌握本文的情感主旨。
四、教學流程
激情導入: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寫的一首絕句,在這首詩里寄托了詩人高潔孤傲執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經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他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游記,合稱《永州八記》。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這篇文章同樣體現了他獨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憤懣之情。初步了解文本。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本課
作者、作品及寫作背景簡介
1.關于作者:
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他參加過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從此柳宗元在荒遠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貶到更為荒涼的柳州,四年后,病魔無情地奪去了他年僅四十七歲的生命。文稿由劉禹錫編為《柳河東集》。
2.關于作品:
柳宗元是一個“遍悟文體”的文學家,眾體兼長,作品豐富,以散文成就最大,有《柳河東集》。山水游記是柳宗元散文創作中最富藝術獨創性的一部分,有《永州八記》等留存,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小石潭記》。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為人稱道的《永州八記》是他被貶謫到永州以后寫的《始得西山宴游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3.寫作背景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后,時艱不可濟,唐祚難振興,謗毀兼至,貧病交加,老母病故,居處遭火,他滿懷憂懼之情,多藉山水以排遣。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異態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澗紛至沓來,美不勝收?!队乐莅擞洝肪蛯懹诖藭r。
4.解題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山水游記。
了解作者的情況。
知人論世初讀文本
粗品文意(一)檢查預習
給下列加線的字注音。
篁竹(huáng)清洌(liè)
為坻(chí)珮環(pèi)
為堪(kān)佁然(yǐ)
俶爾(chù)翕忽(xī)
參差(cēncī)寂寥(liáo)
悄愴(qiǎo)幽邃(suì)
?。ǘW生大聲朗讀課文。
朗讀提示:
1.課文第一二段寫作者興致勃勃暢游小石潭,有全石帶來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飄忽不定的游魚所帶來的快樂,應讀得歡快些。
2.第三四五段寫小石潭周圍幽深冷寂的氛圍,應該讀得傷感些,低沉些。
(三)疏通文句,落實字詞。
翻譯文本(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知、體悟并結合工具書翻譯、并分組討論結果,老師略加點撥形成學生個性化的理解,然后教師大屏幕出示翻譯,讓學生齊讀一遍)。
譯文: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珮、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里很是高興。于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整個潭底是一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在與游人一起娛樂。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由于這地方過于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于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我一起游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跟著我們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學生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了解課文大意。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知、體悟并結合工具書翻譯、并分組討論結果。
再讀文本,積累文言知識
?。ㄋ模┦柰ㄎ囊?/p>
1.提名翻譯。
2.朗讀PPT投影翻譯。
?。ㄎ澹┪难灾R梳理
1.重點實詞
(1)水尤清冽尤:格外。冽:涼
(2)卷石底以出卷:彎曲
(3)為坻坻:水中高地
(4)為嶼嶼:小島
(5)為嵁嵁:不平的巖石
(6)潭中魚可百許頭許:表示約數
(7)佁然不動佁然:呆呆的樣子
(8)俶爾遠逝俶爾:忽然
(9)往來翕忽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10)犬牙差互差互:參差不齊
(11)悄愴幽邃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
2.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狀語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原意為西方,在文中意思為向西。
?、谙乱娦√?/p>
原意為下面,在文中意思為向下。
③皆若空游無所依
原意為空中,在文中意思為在空中。
?、芏氛凵咝?/p>
原意為北斗星,在文中意思為像北斗星那樣。
原意為蛇,在文中意思為像蛇那樣。
⑤其岸勢犬牙差互
原意為狗的牙齒,在文中意思為像狗的牙齒那樣。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凄神寒骨
愿意為凄涼,在文中意思為使……感到凄涼。
原意為寒冷,在文中意思為使……感到寒冷。
?。?)形容詞用作動詞
似與游者相樂
原意為快樂,在文中意思為嬉戲,逗樂。
3.一詞多義
?。?)清:以其境過清:凄清
水尤清冽:清澈
?。?)可: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不可久居:可以,能夠。
?。?)從: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沿著
隸而從者:跟從
?。?)游:皆若空游無所依:游泳,游動
同游者:游玩
聽讀課文
感受語言的美積累文言知識
學生小組討論,推舉代表作答。
學生思考、交流
學生齊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本大意、感受語言美
布置作業:1.背誦文章
2.指導學生完成課后作業小組合作:對文本進行評注式精讀和誦讀式精讀。找出語言要素,如修辭,共享學習成果。以書面形式上交學習成果,由小組長組織負責。(此課后作業是針對第二課時做準備)加強理解文本能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語句,學習本文寫景的方法,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并抓住特點寫景,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凄涼的心境。
【教學重點】
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并抓住特點寫景,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樂與憂。
【教學方法】
朗讀法、情景教學法、合作探究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憶導入:
出示柳宗元的詩《江雪》(同學們熟悉這首詩嗎?作者是誰?你了解他多少?)齊讀詩,找出詩中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字,并談談理由。
明確:是“孤”和“獨”。在一個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個人在“釣寒江雪”這個人就是柳宗元——世稱柳河東,唐代文學家,他曾官至禮部員外郎,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這里他寄情山水,寫下了一系列山水游記文章,叫《永州八記》,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小石潭記》。
二、揭示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語句,學習本文寫景的方法,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并抓住特點寫景,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凄涼的心境。
三、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有學生談自己所查的關于作者的資料,教師總結補充)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并稱“韓柳”。與韓愈、劉禹錫為同朝為官,由于參加主張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團,貶永州司馬。從此柳宗元在荒遠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貶到更為荒涼的柳州,四年后,病魔無情地奪去了他年僅四十七歲的生命。柳宗元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借山水,欣賞大自然來排遣心中的愁悶.他在永州發現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有名的《永州八記》文稿由劉禹錫編為《柳河東集》。柳宗元,貞元初年進士,官監察御史。順宗時,王叔文執政,他任禮部員外郎,銳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敗,他也被貶為永州司馬,遷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柳宗元是杰出的思想家,憑著一股積極的熱情和出色的才能進行政治活動。中年以后的處境更加悲苦,但這卻使得柳宗元有機會深入生活、接近百姓、反思歷史,從而使他成為一個卓越的散文家和詩人。
柳宗元的詩,數量較多的是抒寫個人抑郁的心情和離鄉去國的悲哀。
四、題解: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發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郁憂傷之情。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五、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歷史上很多文人都熱衷于寄情山水,借景抒情。其中寫山水散文游記藝術最高的應該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風格的就是這篇《小石潭記》
1、檢查預習:出示課文內容,(課文沒有標點,讓學生讀,檢查并練習學生讀文言文停頓情況)出示字詞注音:篁竹(huánɡ)清冽(liè)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佁然(yǐ)俶爾(chù)翕(xī)忽差(cī)互悄愴(qiǎochuànɡ)幽邃(suì)龔(ɡōnɡ)古
2、聽錄音,出示課文(重點字詞注音)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màn),蒙絡搖綴(zhuì),參(cēn)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3、仿讀課文,模仿錄音來讀課文,注意字詞讀音、句子的停頓、作者的感情。
4、指名讀。了解學生讀的情況。邊讀邊評。
5、齊讀:我們來齊讀一下文章,注意體會作者感情
六、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根據課文注釋和自己的理解,試著翻譯課文。
2、小組展示,全文分為五段,請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給大家講解,并點出本段中的重點字詞。
3.思考:課文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請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明確: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七、布置作業
1.熟讀并背誦全文。
2.翻譯課文,用現代漢語寫一篇介紹小石潭景色的文章。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