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2
這是窗說課稿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泰格特《窗》的教案
1、梳理故事情節,培養概括能力。
2、抓住刻畫人物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3、深入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認識人性的美與丑。
教學重點及其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體會小說精巧的構思。
2、教學難點:展開想像,拓展思維空間。
教學方法:誦讀法、激疑探究法、討論法
導入新課
有位詩人說過:“打開窗戶,陽光不只一種顏色。”“窗戶是房屋的眼睛,眼睛是靈魂的窗戶,我們看見外界,同時也讓人看到我們的內心。”多彩的世界在每個人的眼里都是各不相同的。讓我們一起領略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窗》,走進兩位病人的內心世界。
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俯瞰( ) 一泓( ) 斑斕( ) 爭奇斗妍( ) 扣人心弦( ) 充塞( ) 漱洗水( ) 挪( )胳膊肘( ) 氣喘吁吁( )
2、齊讀兩遍
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板書:畫窗)
2.文中主要刻畫了哪幾個人?(板書:靠窗病人、不靠窗病人)
3.透過這扇窗,兩位病人各自看到了什么?(板書:美景、禿墻)
4.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小說各部分的故事情節。
開端(1—3段)關系融洽 發展(4—7段)心生嫉妒
高潮(8—12段) 見死不救 結局(13—15段)只見禿墻
探究分析
1、 結合下列句子分析,不靠窗病人是個怎樣的人?
起先:躺著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聽著這一切。這個時刻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
后來: ①為什么偏是挨著窗戶的那個人,能有幸觀賞到窗外的一切?為什么自己不應得到這種機會的?
②緊挨著窗口的為什么不該是我呢。
③他憑什么要占據窗口那張床位呢?
①他照例睜著雙眼盯著天花板。
②另一位病人卻紋絲不動地看著。
③另一位病人仍然盯著天花板。
④稍過幾天,似乎這時開口已經正當得體。
板書:不靠窗病人——自私自利、得寸進尺、貪得無厭、卑劣冷酷、寢食難安、心胸狹窄、陰險狡詐、冷酷無情、嫉妒心膨脹、卑劣無恥、靈魂丑陋、令人發指……
2、 與之相比,靠窗病人每天利用上、下午仰坐各一小時,給不靠窗病人講述窗外的美景,其目的是什么?(消遣時間、解除痛苦)可見靠窗病人是個怎樣的.人?
板書:靠窗病人——開朗熱情、舍己為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小結:透過這扇窗戶,折射出人物的靈魂。一個利人,一個利己,原來美與丑、善與惡之間的距離,只有一窗之隔。可見,這不是一扇普通的窗戶,這是一扇打開心靈的窗戶。(板書:心靈之窗)兩個病人形成了鮮明對比。(板書: 對比)
拓展延伸
1、 佛曰:心中有佛,眼里就有佛。小說結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窗”
是心靈的窗口,“美景”是人性的良知,“墻”是道德的豐碑。你覺得窗外應該是“美景”,還是“墻”?請說說理由。(各抒己見、不拘一格)
①有墻無美景:窗外根本就沒有美景,原先靠窗的病人為了幫助病友解除寂寞,而想像出來的,更反映了他的心靈美。
②有墻有美景:只是后來挪過去的病人丑陋的心靈遮蔽雙眼,或視點太低,讓墻擋住,看不到美景。
③無墻有美景:作者有意安排,損人利己、心靈骯臟的人不配享受美好風光,只配看到光禿禿的墻。
小結:窗外,或許有墻無美景,或許有墻有美景。由于兩個病人的思想境界不同。心靈美好的人能夠透過那堵墻,看到色彩斑斕的世界;心靈丑陋的人只能被墻擋住雙眼,不配享受美好風光,只配看到光禿禿的墻。
2、 故事新編:假如一位新的病人進來,這扇“窗”下又會發生什么故事?發揮想象,
續編故事。
課堂小結
一扇小小的窗戶,揭示了人性的美與丑,成為我們窺視靈魂、認識人性的瞭望臺。讓我們懂得了只有純潔的心靈、高尚的人格才能澆灌出絢麗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滿生機、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如果一個人心中沒有春天,那么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一個道德卑劣的人是不會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讓我們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靈,去尋找美麗的“風景”!
布置作業
文章結尾在此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耐人尋味,給人以無限的想象和思索。這就是“歐亨利”式結尾特點。
推薦閱讀:美國小說家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麥琪的禮物 》、《最后一片藤葉》;
法國小說家莫泊桑的《項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小說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2、品味小說精煉、含蓄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梳理小說情節,體會作者精巧的構思
2、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美與丑,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樹立良好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重點
解讀人物,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美與丑
難點
體會小說精巧的構思,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問題研究法、點撥引導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檢查預習
1、生字詞
2、體裁
3、復述故事,由此理清故事情節
三、整體感知
師:小說的情節發展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那么文章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學生默讀課文,要求:
1、用筆將文章中你找到的依據勾畫下來,做好批注,
2、先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見解認識后,再分組討論交流,達成共識,
教師設計引導問題
靠窗的病人:
1、 靠窗的病人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嗎?他為什么這樣做?表現了他怎樣的品質?
2、 他所描述的窗外景色有怎樣的特點?他自身的身體狀況又怎樣?為什么還這樣做?
不靠窗的病人:
不靠窗的病人有什么想法?他是一開始就有這樣的想法嗎?你從中看出些什么?
師作小結。
四、合作探究
揭開構思之“窗”
探討:文題
五、揣摩運用
1、加一加
暢想一下,當不靠窗的病人看到一堵光禿禿的墻以后,他會怎么想,怎么做?請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他的動作神態和心理并將自己寫的與課文的結局作比較,哪個更好?
2、開啟愛心之窗
給不靠窗的病人寫一句或一段話句
六、布置作業
發揮想象,續編故事
創造情景,假如一個新的病人進了這間房間,這“窗”下又將會發生什么故事呢?請同學們將續編的故事寫出來,盡可能做到合理,有創意。
板書設計:
課題:彩色玻璃窗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以欣賞的形式,讓學生初步了解彩色玻璃窗鑲嵌畫的藝術特點。
2、掌握利用套色剪紙制作窗花的方法,鍛煉動手動腦的能力及創作能力。
3、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顏色、材料來設計玻璃窗,在設計中,捕捉創作的靈感。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套色剪紙的方法,并學會運用套色剪紙來制作窗花。
2、玻璃窗造型的設計及鏤空的技法運用。
教具學具:彩紙、剪刀、膠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
(1)欣賞彩色玻璃窗鑲嵌畫圖片。
(2)小朋友說說這些圖片的特點及給你的感覺。(從紋樣、色彩上進行欣賞)
(3)師對彩色玻璃窗做簡單的介紹:彩色玻璃窗鑲嵌畫,早在羅馬式時期就開始使用,一般使用于教堂,公元13—14世紀又得到長足的發展。教堂裝飾中采用彩色鑲嵌畫和窗玻璃畫,這種透光的畫面在白天的陽光和夜晚的燭光下搖曳,閃耀不定,畫上的圣像和五彩裝飾圖案,在光的照射下令人目眩神迷,非常吸引人。
(4)揭示課題:彩色玻璃窗
2、新授
(1)欣賞書本圖片,并請小朋友思考:如何用我們自己的方法來制作彩色
玻璃窗?
(2)與學生交流討論,從而引出鏤空這種表現方法,師示范幾種鏤空的技法。
(3)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老師設計的這些鏤空的圖案都有一個什么共同的特點?(對稱,造型奇特)
(4)欣賞做好的彩色玻璃窗:老師是怎樣套色的?為什么顏色會這么鮮艷呢?
結論:在鏤空的基礎上,老師使用了不同顏色及紋樣的手工紙來進行套色,從而做出了顏色鮮艷的彩色玻璃窗。
(5)欣賞一組窗戶造型設計的圖片,對學生在窗戶的造型上做進一步引導。
三、作業創作
1、作業:用彩色的手工紙拼帖玻璃窗。
2、要求:造型奇特、色彩鮮艷。
四、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五、:表揚優秀作業
六、收拾
教學目標:
1、 深入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認識人性的美丑。
2、 聯系生活談體會,認識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美麗的風景總是可以給人以無窮的美的享受。不過,現在我要給大家看一幅特殊的圖畫。請看投影屏幕,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師:我們習慣了用眼睛去觀察世界,我們更要學會用心靈去感知世界,今天讓我們閱讀《窗》這個故事,用我們的心靈去解讀窗內外的世界。(2)
二、 整體感知:
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小說,讀完后說一說,從故事中你看到了什么?
師:對學生的回答作簡要評價后導入下一個環節。
下面就讓我們進一步走進病房,走進兩位病人的內心世界……(4)
三、 深入剖析:(18)
1、 設置情境:
我們假想這兒就是小說中的病房,穿越時空的隧道,我們要在這兒舉辦一次《講述》節目,請兩位病人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
活動按以下四步進行:角色分工、精讀文本、小組交流、匯報展示。
下面我們五人一組,先進行分工,兩位病人,這兩位是這次講述節目的主角,你們倆共同講述發生在病房里的故事,你們是怎么做的,特別重要的是你當時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那么做。要力求把病人的內心世界展露出來。讓聽眾聽完故事后能真正認識這兩位病人。
兩位觀眾,你們可以根據自己對小說的理解幫助兩位病人盡可能把故事講深講透,在匯報表演的時候,也可以向兩位病人提問,問病人疏漏了而觀眾很想了解的'問題。
一位主持人,這位該是節目的靈魂人物,要做好組織協調工作,開頭介紹節目現場,中間做好有效的引導與協調,還要控制好講述時間,時間不超過5分鐘。
2、 下面五位同學先很快分工(2)
3、 有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后,請大家根據自己的角色需要精讀小說,仔細去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為等會兒的講述服務。(3)
4、 下面是小組交流,五人一組開始現場準備講述節目,準備中先由兩位病人講述故事,其他三位同學幫助他們進行補充與完善,要努力使他們的講述符合文本內容,符合人物心理。(4)
5、 各組也作了很精心的準備,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只能請一組上臺匯報展示,其他各組要認真聽,匯報結束后對這組的講述進行評價、修正和補充。下面匯報開始。(6)
6、 請各組評價一下這組故事講述得怎么樣?還有什么需要補充的沒有?(3)
四、評價(20)
1、 我們看到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關于這兩位病人,大家一定有很多話要說,下面我們一起來評述一下這兩位病人。
小結:第一個病人他渴望生命,對生活有著滿腔的熱望,所以他幻想出了這五彩斑斕生動活潑的景象,激勵自己跟病魔作頑強的斗爭,他是堅強的樂觀的。同時,在他心目中,病友的生命同樣重要,他要盡自己所能激發病友的生之欲望,點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所以他更是善良的無私的高尚的。
第二位病人他也熱愛生命,他也有善良的本性,但私欲的膨脹使他變得冷酷無情。人性被這嫉妒的毒液給淹沒了,靈魂被自私的心理扭曲了。
2、同樣的窗口,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麗的風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而靠窗的那位病人無私高尚博愛,他的心靈之窗是打開的,他的心中有最美的風景。冷漠的心中不會有春天,所以也看不到春天。他的心靈之窗是緊緊地關閉著的,他的心中橫著一堵墻,所以他無法看到那美麗的圖景,而只能看到那光禿禿的一堵墻。
3、"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小說至此就戛然而止了,這位病人以后會怎么樣呢?
大家暢想一下,當他看到一堵光禿禿的墻以后,他會怎么想怎么做?
五、聯系生活,感悟小說中的哲理:
這無數種的結局都有可能,然而我們還是衷心希望這位病人能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最后,當我們離開病房的時候,讓我們一起來關心這位病人。我建議每一位同學寫一句話或一段話作為禮物送給他,希望他在我們同學的幫助下也能看到最美的風景,能夠好好地生活下去。
大家說得非常好,非常富有哲理性,富有感染力。這些話是送給這位病人的,也是送給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我們并非圣人,我們也會迷失自己,所以我們常常需要洗滌心靈,充實心靈,美化心靈。
還記得這一片空白嗎?我們心中有美,它便是幅五彩斑斕的圖畫。我們心中有愛,它便是天使圣潔的羽衣。我們心中有希望,它便是清晨的曙光。我們心中有熱情,它便是熊熊燃燒的火焰……同學們,讓我們打開心靈之窗,去沐浴窗外的陽光雨露吧!在文學的殿堂中去感受人性的光輝。
六、推薦課外讀物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