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5
這是說課稿一等獎四年級,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說教材
《海底的女兒》是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節選自《海的女兒》的結尾部分,通過介紹小人魚親自參加王子的婚禮,忍受身體和精神的苦痛,一步步變成泡沫,走向死亡的故事。這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二、說目標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港、宴”等13個生字,積累生字組成的新詞。
2.自由閱讀課文,了解故事大意,體會人魚公主的美好心靈。
3.激勵學生從小為人大度,常抱有處處為別人著想的思想。
教學重點:體會美人魚寧可犧牲自己也不傷害王子的品質。
教學難點:了解故事大意,體會海公主的美好心靈。
三、說學法、教法
學法: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自主閱讀故事,合作交流,談體會,談感受,完成對文本的對話。
教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讀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點語句。我在教學中能夠放手給學生,讓他們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語言的內涵。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過渡到感悟作者蘊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組討論階段,學生在充分討論的過程中對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過教師的點撥指導,認識上就更深一層次,對今后閱讀安徒生的作品幫助很大。
四、說教學流程
(一)師生談話,導入課題。
1.出示美人魚圖片,問:“同學們,你們看見過這張圖片嗎?”對,這個圖片畫的是海的女兒。(板書課題:海的女兒)
2. 安徒生簡介,學生初步了解。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1805-1875),19世紀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既是世界文學童話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個虔誠的xx教徒,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他出生于歐登塞城一個貧窮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父親是鞋匠,母親是傭人。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從小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只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于在詩劇《阿爾芙索爾》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學。畢業后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初讀,解決字詞。
1.學生自由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標上記號,自己想辦法解決。
2.在讀書過程中,標記優美的詞句,寫上自己的體會,不同意見可以與同桌交流。
3.出示詞語。
都城 港口 兵士 宴會 睫毛 婚禮 喜訊
神圣 儀式 旗幟 鋪陳 墊子 永恒 撫弄
4. 指名讀詞語,相機解釋詞語意思。
B.讀懂文意
1.快速朗讀課文,這是《海的女兒》的結尾部分,如果讓你給這個部分取個題目,你認為是什么題目較合適?
預設:
(1)王子結婚,美人魚化為泡沫
(2)王子結婚,美人魚沒有加害王子
(板書:王子結婚,美人魚化為泡沫)
2.再讀課文,如果給課文劃分段落,你認為會劃為幾個部分?在文中標示出來。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第一部分(1-10):美人魚眼睜睜地看著王子娶了別的公主。
第二部分(11-13):美人魚沒有加害王子,自己卻變成了泡沫。
C.再讀課文,深入分析。
1.快速朗讀課文,把打動你的地方多讀幾遍,圈畫出來,做一下批注,和同學交流你的體會。
2.展示交流
“小人魚親吻著王子的手。她覺得自己的心在破碎。”
談談你的體會。
預設:(1)小人魚很傷心,因為王子誤會了這件事,明明救活王子的是自己,卻被認為是別人。
(2)這將意味著自己將會變為泡沫,將會死去。
“小人魚知道,這是她能看到王子的最后一個夜晚——為了他,她離開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聲音;為了他,每天忍受著沒有止境的痛苦,他卻一點兒也不知道。”請你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的體會。
(小人魚為了愛情,孤身一人來到海上,為了愛情,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離開家人、族人,把自己的聲音交給了巫婆,但是最后卻什么都沒有得到,遍體鱗傷,忍受苦痛的她,還要面臨著死亡。多么偉大的小人魚,多么可憐的小人魚!)
“小人魚拿著刀的手在發抖,但是,……刀落下的地方,浪花迸發出一道耀眼的紅光,好像一滴滴鮮血從水中噴濺出來。”
預設:這是小人魚有了重生的機會,而選擇放棄,為了她心愛的王子,寧愿犧牲自己,成全他人。(板書:犧牲自己,成全他人)
預設:這是一位處處為別人著想的小人魚。
D.分組探討,體悟感情。
1.學生結合課文討論,教師巡視。
2.學生反饋匯報,教師指導:
這篇課文寫了小人魚怎么一步步變成了泡沫,雖然有一次重生回到原來的機會,可是卻放棄了,表達了作者對小人魚的這種“寧愿犧牲自己,傷害自己,也要保護他人,處處為別人著想”精神的贊美之情。
E.課文小結1.這節課我們讀了《海的女兒》的結尾部分,故事非常精彩、感人,這是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令人感動。我們被小人魚所打動。
2.學習了本文,你想對小人魚說些什么?
五、說板書設計:
海的女兒
王子結婚,美人魚化為泡沫
犧牲自己,成全他人
一、說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它主要寫了一只琥珀被發現以及科學家推測它的形成過程。全文語言易懂,描寫生動,意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想象出琥珀的形成過程,理解科學家推測的過程是合理嚴謹的。
二、說理念:
1. 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引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主體驗、感悟,注重體驗過程。
2. 課外延伸,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使課內學習與課外發展相得益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說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根據琥珀的樣子推想它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2. 發展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據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學習有依據地、合理地進行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樹立熱愛科學的情感。
四、說教與學活動步驟:
(一)整體把握課文,進入語文實踐
教師出示文中“琥珀”的圖片,學生圍繞這塊琥珀,說一說課文都寫了哪些內容。
隨著學生的匯報,抓住琥珀的樣子與它的價值這一段落,學生進行朗讀,發現“想象”和“推測”兩個詞語,并理解意思。隨之和科學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
(二)探究學習,在語文實踐中想象
這一環節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探究想象能力的體現。
1. 教師請學生看著這塊琥珀,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成科學家,推測琥珀的形成會想到什么?
2. 學生會想到要有松脂包裹兩個小東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須是在炎熱的夏天從松樹上滲出。這樣學生再來讀課文可以找到許多琥珀形成過程的語句。
3. 學生讀一讀這些句子,說一說它們與琥珀的形成有什么關系。
4.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發現:這塊琥珀的價值還在于同時有兩個小東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們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教師演示:用一大滴松脂來包裹一只蒼蠅和蜘蛛,學生發現這并不能做到。因為蒼蠅和蜘蛛都會在松脂落下來的一瞬間逃離。此時學生的興趣會很高漲,教師借勢讓學生再次讀課文,學生發現科學家推測蒼蠅輕松得意,所以喪失了警惕,沒有注意身邊的危險。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蒼蠅當美餐,就忘記了所處的環境。這為下文松脂把它們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這樣學生感受到科學家推測過程的合理,那一瞬間是在絕對自然的情況下發生的。
5.這時,學生對科學家的合理想象,嚴謹思考產生佩服之情,教師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動畫,增強學生的直觀認識,再來朗讀這個被推測出來的小故事,情感會自然流露。
6.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松脂球變為化石的必備條件要經歷滄海桑田的巨變。
(三)課外延伸,進行綜合性學習
1.學生結合科學家的想象與查找的課外資料,再來想想這塊琥珀還有可能形成的過程。學生通過討論、比較,會感覺很難想象出新的過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學家想象的合理。
2.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教師出示“柏抱槐”圖,學生小組討論它的形成過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課后練習寫出一篇像課文一樣的科學小品文。
語文是一個包容性較強的學科,朗讀、想象、創造的完成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課堂高潮,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這是語文課帶給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
一、說教材
本文主要描寫了在上甘嶺戰役中,為奪下597.9高地,黃繼光冒著槍林彈雨去摧毀敵人的火力點,最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課文渲染了激烈、殘酷的戰斗場面,襯托出黃繼光為了戰斗的勝利,而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同時也生動刻畫了黃繼光在戰斗中的言行,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二、說設計理念
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分解教材,資源重組教材,通過教師、學生、文本、媒體四者之間的相互呼應,多元互動,追求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段要求,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三、說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的精神品質,并使學生從中受到熏陶感染。
2.體會作者在修辭運用和人物描寫上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在修辭運用和人物描寫上的寫作特點。
四、說教學流程:
(一)營造氛圍引入情境
上課伊始,我以鮮明的人物畫面和激烈的炮火音效,刺激學生的視聽;以飽含深情的話語,碰撞學生的心靈:同學們,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中,有這樣一位偉大的志愿軍戰士,為了整個戰斗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用他年僅22歲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烈的英雄贊歌。讓我們一起深情的呼喚他的名字——黃繼光。這樣一開始就把學生引入課文的情境之中,為進一步學習課文營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圍。
(二)把握精髓,以讀為本
“讀”應該是閱讀教學永恒的主題,它是閱讀理解文本最基本的方法。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充分參與讀書實踐,采取“以讀悟語、以讀悟情”的教學策略,精心設計有層次的讀文三步曲:
第一步,自由朗讀,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學生心中初步定位黃繼光的人物形象——“英勇頑強”。
第二步,靜思默讀,圈畫出黃繼光從請求任務到完成任務過程中,描寫他語言和動作的詞句,并在感動之處加以批注。這一步讀文,靜中有動,滲透著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訓練學生捕捉文章重點的能力;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第三步,重點精讀,指導學生朗讀品悟描寫黃繼光動作、語言的重點詞句,如:
主動請纓時堅定的話語:“指導員,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讓祖國人民聽我們勝利的消息吧!”
匍匐前進時頑強的動作:“他用盡全身的力氣,更加頑強地向前爬,還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舍身堵槍口時的英雄壯舉:“只見黃繼光又站起來了!他張開雙臂,向噴射著火舌的火力點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
通過這樣標的明確的挖掘,深入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的精神品質,同時體會作者在修辭運用和人物描寫上的寫作特點。
讀文三部曲由淺入深,步步推進。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入情入境地讀書,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并在讀的過程中實現對課文內容的逐步感知、感悟、內化和延伸……
(三)小詩鋪路,練筆言情
在品讀重點詞句感悟黃繼光的英勇頑強之后,將詩人嚴辰為黃繼光所寫的一首小詩《永恒》引入課堂
永恒
在那千鈞一發的時刻,
你的胸膛是一道勝利的高墻。
敵人的罪惡的槍口被堵住了,
你生命的火花像長虹一樣閃耀。
你死得那樣年輕,
卻活的那樣久長。
誰說莊嚴的剎那不就是永恒!
……
相信此時,那一行行感人的詩句撥動學生的心弦,黃繼光的英雄形象愈來愈清晰高大,積蓄已久的情感續勢待發,教師相機而動,安排了這樣一個練筆訓練:孩子們,讀著嚴辰的這首詩,感悟著黃繼光的英雄形象,老師相信在你心里一定有好多話要說!現在就請同學們把你想說的話寫在這篇課文的題目下面,寫在“黃繼光”這個偉大的名字下面。這樣一寫,就在文本和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互通的心橋,行之有效地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受到黃繼光精神品質的深度熏陶,完成了英雄形象的再塑造。
(四)精神永生,真誠獻禮
教學的尾聲,音樂響起,示意全體同學起立,向英雄的黃繼光致以最崇高的敬禮,并把這莊嚴的一禮,獻給那些為祖國和人民利益英勇獻身的英雄們!至此,《黃繼光》一課的課堂教學已被推向情感的巔峰,讓人倍感震憾!在語文學科工具與人文的和諧統一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一、說教材
《新奇的納米技術》是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文章介紹了什么是納米、納米技術以及介紹了利用納米技術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寫出了納米技術的神奇。學習本課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濃厚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一)說教學目標
1.掌握新字、詞。
2.了解科學小品文的文體知識。
3.抓住關鍵語句,有目的地篩選信息,了解納米有關知識。
4.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抓住關鍵語句,有目的地篩選信息,了解納米有關知識。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體體現。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2.有科學依據的大膽想象,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造能力。
三、說教法
1.通過查字、詞典等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體體現。
3.體會深入淺出地介紹科學知識的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把學生由神奇的神話世界領進神奇的科學世界)
1.多媒體播放《西游記》影片中孫悟空變化成一只小蟲,隨鐵扇公主喝茶時,進入了鐵扇公主的肚子片段。
讓學生觀看《西游記》片段,然后請學生把看到的內容講給大家聽,并談談感受。
歸納、總結:這是神奇的神話,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還有比這神話更神奇的多媒體展示圖片
[中國科學家研制的納米機器人在人體血管中巡游,這機器人長約3毫米],這種機器人能自我復制,能殺滅人體內的有害病……]這樣微小的而具有神奇功能的機器人,它就是應用納米材料并運用納米技術制造的納米機器人,今天我就與大家共同走進《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多媒體出示標題,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
提問:(多媒體展示)同學們,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你有什么疑問,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什么是納米,納米技術體現在哪些地方等)
(二)閱讀探究一
1.快速瀏覽課文,篩選出下列信息:
什么叫納米?
什么叫納米技術?
納米技術可以為人類做哪些事情?
小組交流,班內匯報,學生自由回答。
歸納小結:
納米:又稱毫微米,是一種長度計量單位,1納米等于十億分之一米。
納米技術:研究的對象是1納米到一百納米的小小物質,這些小小物質具有新奇特性,納米技術就是研究這些特性,造福于人類的一門學問。
2.理解概念,感受“神奇”(多媒體出示標題)
以上三個問題,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分別談談你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
(1)學生自由發言,理解概念“納米”。
教師補充,請學生計算:人的一根頭發直徑約0.6毫米,約60萬納米),感受納米這個長度單位本身的微小。
(2)理解“納米技術”,納米技術指的是1納米到一百納米的尺度范圍內的小小物質進行觀察、操縱和加工的技術。
(三)閱讀探究(二)
1.大聲自由朗讀課文,一邊勾畫出納米神奇的具體體現。
2.小組交流。
3.匯報探究結果(多媒體出示,閱讀匯報2)
歸納小結:并板書
(四)拓展延伸
大膽想象,創造神奇(多媒體展示標題)
開動思維,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創造力,運用納米材料和技術來發明創造一些物品,并作簡介介紹。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表揚鼓勵。
(五)納米情報站,展示神奇
把教師收集到的有關納米技術的新產品向學生作介紹:圖片1:美國已研制成功的“自凈”玻璃;圖片2:中國研制成功的人工骨粉;圖片3:美國人正在研制的“納米戰袍”……
(六)科海沖浪,搜羅神奇(作業)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一起科海遨游,領略了納米的神奇,體驗了閱讀的快樂,大家還想了解有關納米科技的最新進展嗎?請以四人為一小組,查閱報刊、雜志,或上互聯網查閱資料,每一個小組辦一份以納米科技為主要內容的手抄報。
(七)教學后記
本節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教育思想,激發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注重了課內與課外的聯系,使學生學到了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不足之處在于,學生的創造能力還未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