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1
這是利率說課稿人教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
利率
教材第11頁。
教學目標
1.經歷小組合作調查,交流儲蓄知識,解決和利率有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能正確解答有關利息的實際問題。
3.體會儲蓄對國家和個人的重要意義,積累關于儲蓄的常識和經驗。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利率與分數、百分數的含義。
難點:解決有關“利率”的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導
師:同學們,快要到年底了,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的單位里會在年底的時候給員工發放獎金,你的爸爸媽媽拿到這筆錢以后是怎么處理的呢?爸爸媽媽會不會把一大筆現金放在家里?為什么?
生1:一般情況下,爸爸媽媽應該把錢存入銀行。
生2:爸爸媽媽不會把一大筆現金放在家里,這樣太不安全了,他們會存入銀行。
生3:把錢存入銀行不僅安全,還可以獲得利息呢。
……
師: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或信用社儲蓄起來。這樣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也使個人用錢更加安全和有計劃,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錢存入銀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們就重點研究與“利息”相關的問題。
【設計意圖:借助主題圖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獲取有價值的數學信息,為下面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做好準備】
二、探究體驗,經理過程
師:先來大膽地猜一猜,你覺得利息的多少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生1:不可能說錢存入銀行的時間長短不同,而所得的利息一樣,所以利息的多少應該與錢存入銀行的時間有關。
師:對,利息的多少與存入的時間長短有關,存入的這段時間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存期。
生2:不可能說存入銀行的錢不管多少所得的利息都一樣,所以利息的多少應該與存入銀行的錢的多少有關,存入的錢越多,相同時間內的利息應該越多。
師:說的很有道理,我們把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情況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生3:在學習計算應納稅額時,我們知道應納稅額的多少與稅率的高低有關,我想是不是利息的多少也應該與利率有關呢?
生4:我們小組的同學進行過調查,在銀行內很顯眼的位置公布著不同存期的利率,利息的多少一定與利率有關。
師:說得很好。我們把單位時間(如1年、1月、1日等)內的利息與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存期不同,利率一般也是不同的。那么,誰愿意把課前調查知道的有關儲蓄的其他知識與大家做一下交流呢?
學生可能會說:
o我知道了儲蓄的種類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
o我知道了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為三個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樣。
o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隨時用錢隨時取,比較方便。
……
師:你們知道利息究竟怎么計算嗎?
生:利息的計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師:根據國家經濟的發展變化,銀行存款的利率有時會有所調整。下面是20xx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課件出示:教材第11頁利率表)
學生觀察利率表。
師:能運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關知識幫王奶奶解決問題嗎?試一試。(課件出示:教材第11頁例4)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問題;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師:誰愿意說說你的想法和算法?
生1: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錢除了本金還有利息,本金我們已經知道是5000元,所以最關鍵的就是算出利息。根據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我們從上面的利率表中對應找到存期兩年的利率是3.75%,這樣就可以算出利息5000×3.75%×2=375(元);再加本金,到期后可以取回的錢就是5000+375=5375(元)。
生2:我們也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單位“1”,這樣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這樣到期時可以取回的錢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5375(元)。
只要學生解答正確,講解合理就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設計意圖:在學生課前調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匯報,在學生的交流討論中完成新知識的探究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同學們談談學習本課有什么新的收獲。請同學們回家與父母商量,把自己過年的壓歲錢存入銀行,按活期儲蓄存到學期末,看看你從銀行取款時,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設計意圖:實踐延伸,給學生提出具有挑戰性的要求,讓學生獲得實踐體驗,感受到所學知識能運用于生活的樂趣】
利率
教學反思
1.本節課我始終“以學生為本”,強調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歸納出利息的計算方法,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以往計算利息時,學生經常把時間漏乘,這是學生容易忽視的地方。通過簡短的爭論,練習時學生很少把時間漏乘,從簡短的爭論中,引導學生發現方法,要比教師反復強調效果好得多。
2.儲蓄與人們的生活聯系密切,本節課是在百分數的知識和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的聯系。我們知道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體現數學服務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鄭老師買了3000元的國債,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81%。到期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元錢?
(考查知識點:利率;能力要求: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B類
為了給亮亮準備2年后上大學的學費,他的父母計劃把10000元錢存入銀行,你認為哪種儲蓄方式更好呢?為什么?
存期年利率
一年4.14%
二年4.77%
(考查知識點:利率;能力要求: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3000×3.81%×5+3000=3571.5(元)
B類:
存一年再存一年:10000×4.14%×1=414(元)
(10000+414)×4.14%×1+414≈845.14(元)
直接存入兩年:10000×4.77%×2=954(元)
954>845.14直接存入兩年比較合適。
教材習題
第11頁“做一做”
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納稅”及“稅率”的含義,并能進行有關應納稅額的計算。
2、了解一些有關利率的初步知識,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公式,會利用利息的計算公式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探索學習,體會到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納稅及儲蓄的認識,體會依法納稅的光榮和儲蓄對國家和社會的作用,理解儲蓄的意義。
2、認識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納稅”“稅率”及其相關概念的含義,并能進行應用。
教學難點:將“稅率”與“利率”相關問題與百分數應用題建立聯系,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準備
請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納稅、儲蓄的信息;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主題圖)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正在蓬勃發展中,為了讓祖國更強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建設,你知道這些錢是哪來的呢?
2、誰能來說說什么叫納稅?為什么要納稅?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課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使學生明白依法納稅的意義和重要性。
(二)結合情境,學習新知
1、理解“稅率”的含義。
(1)自學教材第10頁,進一步明確納稅的意義。
(2)反饋: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什么是納稅?什么是應納稅額?什么是稅率?
(3)介紹自己所了解的納稅項目并進行簡單介紹。
2、結合實例,進一步理解概念,并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例3。
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①讀題,說說“營業額的5%”是什么意思?這里的5%就是指的(稅率)。
②學生獨立完成。
③集體交流反饋,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有如下關系成立:
營業額×稅率=營業稅。
(2)練習:出示教材第10頁“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資是5000元,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她應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①讀題,重點引導理解“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這句話的意思。這里3%的稅率是所有月工資的3%嗎?教師可以適當補充有關個人所得稅的稅法規定。
②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③集體交流反饋,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有如下關系成立:
(總收入-免征收部分)×稅率=個人所得稅。
(3)對比兩道題,了解稅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在了解稅率有關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問題解決,既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對概念有進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讓學生利用概念的解讀順利地解決問題,使得問題解決和概念理解相輔相成,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3、理解“利率”的含義。
(1)除了稅收,人們把有結余又暫時不急用的收入存在銀行里,這也是支持國家建設的行為。你對儲蓄有哪些了解?(學生根據課前了解說一說)
(2)自學教材第11頁內容,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義。
(3)結合實例理解信息。
①(實物投影出示存單的憑證)這里哪個是本金,哪個是利率,得到的利息又是多少?
②這是20xx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你發現什么?
③小結:存期不同,年利率也不同,銀行的利率是國家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定的。
「設計意圖」雖然對于儲蓄這件事學生并不陌生,但是他們真正接觸的并不多,在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基礎上結合實例進行理解很有必要。
4、學習利息的計算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第11頁例4。
到期后,王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錢?
①到期后王奶奶能取回的錢應該包括哪幾部分?我們可以先算出什么?試著先算一算王奶奶能拿到多少利息。
②反饋交流。
預設1:5000×3%×2=300(元);
預設2:5000×3、75%=187、5(元);
預設3:5000×3、75%×2=375(元)。
③哪種算法是正確的呢?
④想想利息的多少跟哪些因素相關?該如何計算?討論得出如下關系式: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小結:存期不同,利率也不相同,我們在計算時要注意存期和年利率的對應。年利率是指一年的,在算利息時還要考慮存款時間。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嘗試自行計算利息,探討利息的計算方法,在反饋中進行辨析答疑,從而得出利息的正確計算方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會更鞏固。
⑥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錢呢?
⑦口答。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王奶奶到期拿到的錢應該包括利息和本金兩部分。
(2)嘗試練習:課件出示教材第11頁“做一做”。
20xx年8月,張爺爺把兒子寄來的8000元錢存入銀行,存期為5年,年利率為4、75%。到期支取時,張爺爺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時張爺爺一共能取回多少錢?
①學生獨立解答。
②交流反饋。
重點對比兩種解題方法:
方法一: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
方法二:8000×(1+4、75%×5)=9900(元)
說說這兩種方法在計算上有什么不同,分別是怎樣思考的。
(3)教師:我們是如何計算利息的?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將例題及嘗試練習略作調整,使得教學更有層次性,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課件出示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6、10兩題。
(1)李老師為某雜志審稿,得到300元審稿費。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她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筆3000元的勞務費用。其中800元是免稅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稅率繳稅。這筆勞務費用一共要繳稅多少元?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集體交流反饋。
③對比兩題,看看兩種交稅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3)課件出示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9題。
下面是張叔叔20xx年8月1日到銀行存款時填寫的存款憑證。到期時張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錢?
①要知道到期時張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錢,得知道什么?(根據回答出示銀行存款利率表)
②存期半年,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③集體交流反饋。
2、實際運用
在過年的時候你收到過壓歲錢嗎?如果把這些壓歲錢存起來,你打算怎么存,到時會得到多少利息?你準備怎么使用?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用生活中的實例設計練習,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讓學生認識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把握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四)課堂總結,課外拓展
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要注意什么?
2、課后調查(選做):
(1)問一問爸爸媽媽每月收入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了解我國對個人所得稅的稅收規定。
(2)了解家里的儲蓄情況,了解我國最新的儲蓄利率的信息。
「設計意圖」課后調查,讓課堂與家庭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感悟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
反思:
本節課教學的內容是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成功之處: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義。在本節課中,出現的概念比較多,例如:什么是納稅,什么是應納稅額,什么是稅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這些概念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來說明,這樣記憶會更深刻。另外,對于拓展知識成數也要讓學生認真理解,這個概念與學生生活聯系不密切,但是對于農民來說,必須要求掌握和理解的。
2、靈活掌握計算公式,正確解決問題。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應納稅額、各種收入與稅率之間的關系;本金、利息與利率之間的關系;掌握其中一個計算公式:應納稅額=各種收入×稅率;利息=本金×利率×時間,就可想到另外兩個除法計算公式。
不足之處:
注重了數學問題的解決,忽視了對學生關于如何根據不同的存款特點選擇儲蓄。例如練習二十三中第7題:在學生獨立設計不同的儲蓄方案后,沒有讓學生評議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與弊,教給學生簡單的生活知識。一般來說,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長利率就比較高,如存三年期、兩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樣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國債因不用交納利息稅,獲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
再教設計:
合理設置教學環節,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以此達到兩者的和諧統一。
難點名稱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之間的數量關系,利率和存期一一對應
難點分析
從知識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求整年度的利率,只要根據利率表,把整年度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對應起來,相乘、再乘本金即可求出整年度的利息。但是求半年的利息,學生往往容易出現本金×半年的利息×6。看見根據公式的有問題,學生的利率和存期的關系一一對應起來。
從學生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學生對什么是利息,概念抽象、理解困難,六年級學生的心理上一看套公式解決問題,心理的松了,機械的帶公式解決問題。學生沒有理解半年的年利率的含義,年利率的和存期沒有一一對應起來,導致錯誤。
難點教學方法
1.通過錯例對比分析,發現利率和存期是一一對應關系,
2.通過一題多解的方式,學生理解利率和存期一一對應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將多余的錢存入銀行即可增加收入,又支援了國家建設。
2.出示存單,介紹利息,思考利息與什么有關系?
二、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3.出示利率表,根據利率表解決第一個問題,王奶奶到銀行存錢,到期后可以取多少錢?思考問題的同時介紹本金、存期、利息的概念,出示求利息的計算公式,解決王奶奶本金5000元,存期1年后可取回多少錢的問題。
4.改變存期,本金不變,存期由一年變成兩年,兩年后王奶奶可取回多少錢?主要考察學生能否把存款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對應起來,
存款是整年:只要用本金×年利率×存期就能求出相應的利息了。
5.設疑激趣,引發學生思考
改變存期由兩年調整到半年,半年后的利率是多少呢?
出示計算方法,5000×1.55%×6=465(元)
發現半年的利息怎么比一年的利息還高呢?問題出在哪里?
6.尋找出錯原因
(1)1.55%是半年的利率,6是6個月,6個月是多少年呢?1/2或0.5年,現在計算是多少?
(2)介紹另一種計算方法,突出利率和存期可對應關系,
5000×1.55%÷12×6=38.75(元)
(4)通過兩種計算利率的方法,理解利率和存期的對應關系。
存期用多少年表示,就要用年利率;存期用多少月表示,就要用月利率。
三、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7.鞏固練習
王奶奶本金不變,存期三個月,到期可得多少利息?(獨立完成)
5000×1.35%×?=16.88(元)
5000×1.35%÷12×3=≈16.88(元)
四、小結
8.擴展思考:存款、貸款、理財產品都涉及到利率的問題
難點名稱:理解“滿100減50”與“五折”的區別
難點分析:
從知識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打折銷售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并不感到陌生,但在促銷活動中選擇最佳消費方式,要運用所學的百分數知識解決問題有一定的難度。
從學生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要懂得“滿100元減50元”的促銷方式,對于消費者來說不如打五折實惠;如果總價是整百元的,那兩種促銷的方式優惠的結果是一樣的,但要得出這種結論,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需要運用所學的百分數知識去分析、交流、比較才能解決。
難點教學方法:
在教學時,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理解“滿100元減50元”的含義,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表述,再引導學生體會這種促銷方式的計算方法,接下來要由學生獨立完成兩種購買方式所要支付的錢,并通過比較來解決題目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提問“一件物品打九折出售”表示什么意思?
2、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優惠都是以“幾折”來表示的呢?
3、購物中優惠的形式有很多種,我們要做一個精明的小買家。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購物中的折扣問題。(板書:購物中的折扣問題)
二、教學新知。
(一)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打五折銷售,在B商場按“滿100元減50元”的方式銷售。媽媽要買一條標價230元的這種品牌的裙子。
1、根據這些信息,學生提問題。
教師板書:
(1)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
(2)哪個商場省錢?
2、分析問題,理解題意。
(1)結合題目給出的數學信息,哪些是關鍵的?
(2)怎樣理解“滿100元減50元”?
(3)不足100元的部分呢?怎么辦?
3、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師: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看能否解決黑板上的這兩個問題?
4、交流并匯報方法。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解決方法?
學生展示自己的算式,并解釋。
5、啟發思考,辨析原因。
(1)滿100元減50元,少了50元,也是打五折啊,怎么優惠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2)什么情況下兩種優惠是一樣的呢?
6、小結:在今天的折扣問題中,我們知道了優惠的形式有很多種,解決這些問題時要注意的是“滿100元減50元”和打五折的區別:
(1)“滿100減50”,就是夠100才能減50,不夠則不減。
(2)打五折實際售價都是原價的50%,不滿100元的也能按50%計算。
(3)售價剛好是整百元的時候,兩種優惠結果才是一樣的。
三、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1、做一做。
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每滿100元減40元”的方式銷售,在B商場打六折銷售,媽媽準備給小麗買一雙標價120元的這種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
(2)選擇哪個商場更省錢?
小結:
同學們,在今天學習的折扣問題中,我們知道了不同形式的優惠有很多種,在解決這些問題時要注意的是“滿100元減50元”和打五折的區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