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6
這是小學說課稿一等獎完整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1、感受天鵝的美麗、可愛,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滲透愛護動物和保護動物環境的教育。
3、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圖片,能從圖片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天鵝的美麗、可愛。
教學難點:體會孩子們對天鵝真心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活動:
課前準備:有關課文內容的天鵝圖片及視頻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見過天鵝嗎?在哪兒見過?什么樣兒?(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暢談)你們現在想見一見嗎?
(設計意圖:以天鵝為話題用談話的方式導入,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同時喚起學生已有對天鵝的認識,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2、出示課件(天鵝的圖片):看著眼前的這兩只天鵝,你能用一個詞說說“什么樣的天鵝”嗎?(出示:()的天鵝)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也使學生對天鵝有更形象和客觀的了解,并學會運用自己所積累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感受,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圖獲取信息的能力。)
二、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學生邊讀邊思考:天鵝是怎樣表達自己高興的心情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了解第二自然段,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學會邊讀書邊思考的讀書方法。)
2、指生回答,并讀一讀相關的句子。
3、出示課件(天鵝在湖面抖翅膀、找東西吃):認真觀察圖中的天鵝,你能找出哪只是“抖著翅膀歡快地叫著”的天鵝嗎?
①指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教師隨即追問:為什么?(引導學生從圖中找到做抖這個動作的天鵝以理解“抖”這個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從圖中理解“抖”這個詞,培養學生學會從圖中獲取信息幫助自己理解課文的能力。)
②誰能像圖中的天鵝一樣做做動作?指生做動作表演,其他學生也可跟著做。
(設計意圖:愛動是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做動作演一演,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加深學生對“抖”的理解,使“抖”這個詞更生動更形象了。)
③聽聲音想象:這只天鵝抖著翅膀還在歡快地叫著,他們好像在說些什么呢?(學生大膽想象,感受天鵝的高興。)
(設計意圖:聽著天鵝歡快地叫聲,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的感覺,激發學生們的想象,也使學生更深的體會到天鵝的高興,促進學生更好的讀出天鵝高興的語氣。)
4、同樣讓學生到圖中找到“伸到水里找東西吃”的天鵝,引導學生看圖想象:天鵝會找到什么好吃的?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學生的想象擴展知識,使學生對天鵝有進一步的了解。)
5、學生邊做動作邊有感情的讀第二自然段。
6、看視頻(天鵝在水上展翅飛跑):天鵝們在水上跑來跑去,多高興呀!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設計意圖:利用視頻真實、直觀、生動等多種優勢,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了天鵝高興的心情,并被其所感染,激發學生有更強烈的情感去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邊放課件邊敘說:天鵝們一會兒在水上跑來跑去,一會兒飛上天空,一會兒又到岸邊去走一走,時間過的真快,太陽就要下山了,金色的陽光灑在湖面上,也灑在天鵝的身上,吃飽了的天鵝又在干什么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邊聽邊欣賞天鵝的美麗圖片,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在欣賞天鵝的同時感受到時間流過的過程,為后邊課文理解孩子喜歡天鵝做好鋪墊。)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生自由讀第三自然段,便讀邊思考問題。
2、指生讀一讀相關的句子。
3、看課件理解:
①找一找:第一幅圖:這些天鵝在干什么?(在岸邊散步)
第二幅圖:這些天鵝在干什么?(在水上輕輕地滑行)
②問:你們怎么知道是“滑行”?什么是滑行?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從圖中找答案:滑行就是慢慢地向前游。)
(設計意圖:在本自然段中,“滑行”一詞的理解是個難點,借助直觀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認真觀察自己去感悟“滑行”的含義,這樣的理解一定是最簡單的也是最深刻的。在這個觀察與感悟的過程中,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也培養了學生學會借助圖片信息自讀自悟的能力。)
③對比兩幅圖理解:為什么說“那些滑行的天鵝如同一只只美麗的小帆船。”?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比喻句,通過兩幅圖的直觀對比,使學生非常形象的認識到天鵝與小帆船之間的.相似之處,從而明白為什么說天鵝如同小帆船。)
4、指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三自然段。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生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2、看課件(缺少詞語的第四自然段):指生把缺少的詞語填上。
(設計意圖:加深對“躲”、“悄悄”、“尊貴”詞語的感悟,為指導有語氣的朗讀和下面的質疑做好鋪墊。)
3、學生輕聲讀第四自然段,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躲”在蘆葦叢中?為什么要“悄悄地看著”?為什么把天鵝稱為“尊貴的客人”?……
(設計意圖:從詞語入手,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4、學生解疑,從中感受孩子對天鵝的喜愛之情。
三、精讀課文:
1、學生暢談這節課的收獲。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讀一讀。
3、指生讀,大家評議。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選擇,進一步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讀,并培養學生的欣賞和評讀能力。)
四、作業:搜集有關天鵝的知識。
活動目標:
1、通過理解故事,感知故事主人公喬治的樂觀與善良個性,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2、在和喬治一起幫助朋友的過程中,學習根據朋友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物品。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故事片段相關操作圖片、禮物盒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人物
1、有一個巨人,他很邋遢。談論什么叫“邋遢”?
2、喬治可不想成為城里最邋遢的巨人,他會想什么辦法呢?引出故事。
二、講講議議故事
(一)講述故事開始部分并討論
1、喬治買了哪些東西,他穿戴怎樣?
2、喬治穿戴了這些衣物會變得怎么樣?
3、用巨人的話總結,學著裝進新句:“我是城里最漂亮的巨人。”
(二)出示巨人遇見長頸鹿畫面
1、巨人得意地往前走,他碰到了長頸鹿,長頸鹿不停地打噴嚏,長頸鹿怎么會著涼的呢?(為什么長頸鹿說:“還不是因為我的脖子!”)
2、原來長頸鹿脖子太長而著涼感冒了,巨人會用什么來幫助它呢?
3、巨人少了圍巾,卻高興地唱起歌來,聽一聽,巨人唱了什么呢?
4、跟著巨人一起唱一唱。
(三)出示巨人遇見小老鼠畫面
1、巨人高興地往前走,這次他碰到了誰?發生了什么事?
2、這次巨人又會用什么來幫助老鼠呢?你覺得合適嗎?為什么?
3、喬治又唱起了歌,這次他會唱什么呢?
4、幫助梳理,巨人用……給……做什么……。為什么他每次都要唱歌呢?
(四)出示其余三個角色畫面
1、喬治又碰見了山羊、狐貍和小狗,它們又碰到什么困難呢?請你們選擇一種動物,到后面的圖片中去找答案,看一看、說一說它們到底碰到了什么麻煩?喬治又會想什么辦法去幫助它們呢?
2、幼兒分組觀察圖片,尋找答案。
3、幼兒介紹各自的辦法。
4、喬治又唱起了歌,他唱了什么歌?
5、歌曲小結,可是這下巨人感覺有點冷,于是他想到了他換下的那套舊衣服,于是他又穿了上去,這回他看上去,又……出示“邋遢”。
(五)出示禮物畫面
1、巨人回到家,聽到有人敲門,會是誰呢?他看到了禮物,是什么禮物呢?
2、是頂紙做的金冠,為什么小動物要送他金冠呢?
3、里面好像還有一封信,我們來看看信上是怎么說的?
三、出示故事繪本,引發閱讀欲望
1、剛才我們聽的故事,就是這本書里的。故事的名字就叫“城里最漂亮的巨人”。
2、我們下次(回到教室里、圖書角)再來讀一讀這個有趣的故事,再來看看這個城里最漂亮的巨人!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吹氣投籃”的原理,利用不同素材制作有趣的手工玩具。
2、操作目標:學會運用身旁日常生活中可再利用的素材進行創作。讓學生體驗創作的快樂。
3、情感目標:貫穿“綠色常識”,做個保護地球的“小衛士”。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吹氣投籃”的原理,制作出形態各異、造型有趣的“吹氣投籃”玩具。
難點:充分利用生活素材進行聯想和創作,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繪畫制作工具、做好的玩具。
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預習
布置學生課前仔細預習。
——討論
盡可能利用回收物品的做法對地球媽媽有什么有益的地方?
——導入
與學生們一起學習一下課本,看看收集了哪些材料,引入
綠色環保”的感念。
——思考
分小組,將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來,一起想一想、說一說,它為什么要這樣做。鼓勵學生有不同想法。
——游戲
可使用范作進行投籃比賽,進一步理解預習的內容。學生在比賽活動中了解怎樣利用吸管制作吹管?怎樣做小球?
——發展
思考并交流,說說你準備怎樣做?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讓學生擁有充分思考、動手、想象、創作的空間。學生中有獨特性的想法應及時鼓勵,即使無法立即做到,也應該保護創造的積極性。教師巡視時,多關注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示范
一個小小的“吹氣投籃”,就是一個小小的童話世界,創設有趣的情境,更符合兒童愛玩的天性。怎樣才能使“籃筐”的造型更美更特別呢?預習了書本上的范例后,學生們會有更加跳躍的思維方式:水果、昆蟲、花草、動物。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身旁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東西及材料都是隨手可得的,用點心思及創意,會有截然不同的想法。
——討論
你準備怎么做?
——作業
自己制作玩具。
——評價
讓學生展示作品,來做一個比賽,在比賽中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可以制定一個簡單的比賽規則。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66—67頁“左右”。
教學目標:
1、通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有趣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左右的位置與順序,體會左右的相對性。
2、能夠聯系生活中的實際情境,描述物體的左右關系。
3、結合擺一擺、做一做等活動,體會左右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能初步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
學具準備:
文具盒、尺子、卷筆刀、橡皮、鉛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2、板書課題:左右
二、聯系自身,體驗左右
1、說說你的兩只小手平時都能做些什么呢?
2、、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
找出自己身體中一左一右的好朋友,摸一摸,指一指。
3、動作游戲,我說你做
老師喊口令,學生做動作。
活動由易到難,先做方向一致的,再做方向不一致的。
三、應用提升,解決問題
1、擺一擺,說一說
(課本66頁問題二)
聽老師口令擺文具。
組織學生按照左右的位置關系,擺一擺熟悉的文具,在操作中體會左右的相對性。并根據擺出的文具回答問題。
2、做一做,玩一玩
(課本66頁問題三)
小貓去小兔家做客,怎么走?
用我們剛剛學習的“左右”知識和前面學過的“上下”知識來描述小貓的行走路線。看看有幾種走法?要選擇最近的。
3、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1)老師和學生面對面
(2)同桌面對面
(3)爬樓梯
(課本67頁第6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判斷,然后請學生表演,幫助學生體會左右的相對性。
4、說一說,指一指
(課本67頁第3題)
同桌交流,全班反饋,進一步鞏固對左右的認識。
5、畫一畫,說一說
(課本67頁第4題)
學生獨立思考,畫圖試一試(用簡單的符號表示就行),全班交流。
6、機動
四、全課小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