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7
這是數學與思考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1課時口算除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71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口算技巧,能正確地進行口算和估算,培養計算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難點:理解除數是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口算。
20×3= 60÷3= 30×9= 270÷3=
39÷4≈ 84÷6= 31÷3≈ 72÷4=
26÷5≈ 54÷3= 43÷6≈ 75÷5=
教師用卡片出示口算題,分別指名口算。
2.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怎樣口算呢?
(板書課題:口算除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投影出示例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給幾個班?
(1)弄清題意,分析條件和問題。要求可以分給幾個班,就是求80里面有幾個20。
(2)指名列算式:80÷20=(板書)
(3)你能口算出這道題嗎?你是怎樣想的呢?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算法:
A.8÷2=4 B.()個20是80…
80÷20=4 80÷20=()
教師完成解答。
2.想一想:83÷20≈ 80÷19≈
(1)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名匯報。
(2)以上這2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
(都可以依據80÷20來計算)
3.教材第71頁“做一做”第1題。
注意觀察每組算式有什么不同?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在小組中交流檢查。
4.教學例2。
讓學生自己讀題,獨立完成,解答在教材上,指名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5.完成教材第71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練習,全班集體訂正。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練習十二”第1題。
學生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2.教材“練習十二”第2題。
指名說一說解答的方法,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3.教材“練習十三”第3題和第5題。
要求先讀懂題意,再列式解答。
“限載40人”是什么意思?表示一次最多只能載客40人。
學生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4.教材“練習十二”第4題和第6題。
指3名學生板演,余者練習,然后集體訂正。
5.教材“練習十二”第7題。
學生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說一說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和估算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目標】:
1.通過簡單的生活事例,讓學生學會選擇合理、快捷的方法解決問題。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難點:探究沏茶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同學們,在學新知識之前,我們來解決一個語言問題。請用“一邊……一邊……”造句。
(由學生自由聯想造句,再指名學生將所造的句子說一說)
教師:大家說的這兩件事情都是同時進行的嗎?
(板書:同時進行)
教師:大家都說的不錯,但不知道做的好不好,完成的效率高不高。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怎樣合理地利用時間,提高效率。
(板書課題:沏茶問題)
二、探索新知
教學教材第104頁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104頁中的情境圖。
教師:想一想,你平時沏茶之前都要做哪些準備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我們來看看小明沏茶都做了哪些事,分別用了多長時間。
燒水:8分鐘洗水壺:1分鐘洗茶杯:2分鐘
接水:1分鐘找茶葉:1分鐘沏茶:1分鐘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如果這六件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要多長時間?(學生回答:14分鐘)這個時間有點長了,萬一李阿姨在家里做客的時間不長怎么辦?看,小明在想什么?
安排學生在小組中充分討論:怎樣才能盡快讓客人喝上茶?
學生小組討論,小組選派一人匯報方案,師生共同交流。
3.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用流程圖記錄下做事情的過程。
洗水壺→接水→燒水→沏茶共用11分鐘
洗茶杯
找茶葉
4.歸納小結:我們剛才做的這些,都是采用同時做幾件事的方法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從而來合理安排時間。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105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進行小組討論,得出最佳的方案。
2.教材第107頁練習二十第1題。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指派小組代表匯報解決方案。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不等式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一)內容
概念: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以及能在數軸上表示簡單不等式的解集、
(二)內容解析
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等關系,也存在大量的不等關系、本節課從生活實際出發導入常見行程問題的不等關系,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再通過對實例的進一步深入分析與探索,引出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幾個概念、前面學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通過類比教學、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幾個概念不難理解、但是對于初學者而言,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材又進行數形結合,用數軸來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這樣直觀形象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對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有很大的幫助、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意義,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確地表示在數軸上、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意義,理解它們的區別與聯系
3、了解解不等式的概念
4、用數軸來表示簡單不等式的解集
(二)目標解析
1、達成目標1的標志是:能正確區別不等式、等式以及代數式、
2、達成目標2的標志是:能理解不等式的解是解集中的某一個元素,而解集是所有解組成的一個集合、
3、達成目標3的標志是:理解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解集的一個過程、
4、達成目標4的標志是: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數形結合的又一個重要體現,也是學習不等式的一種重要工具、操作時,要掌握好“兩定”:一是定界點,一般在數軸上只標出原點和界點即可,邊界點含于解集中用實心圓點,或者用空心圓點;二是定方向,小于向左,大于向右、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本節課實質是一節概念課,對于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以及解不等式可通過類比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類比教學,學生不難理解,但是對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義以及在數軸上正確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利用多媒體直觀演示課前引入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動畫演示情景激趣
多媒體演示:兩個體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蹺蹺板上做游戲,現在換了一個大人上去,蹺蹺板發生了傾斜,游戲無法繼續進行下去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設計意圖:通過實例創設情境,從“等”過渡到“不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立足實際引出新知
問題一輛勻速行駛的汽車在11︰20距離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駛過A地,車速應滿足什么條件?
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然后小組反饋交流結果、
最后,老師將小組反饋意見進行整理(學生沒有討論出來的思路老師進行補充)
第7課時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材第78~80頁練習十四第3、8、9、12、13、17題。
【教學目標】:
進一步熟練掌握筆算除數接近整十數的除法中試商的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重點難點】:
重、難點:熟練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試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教師:之前我們一起學習了“四舍五入”試商,首先,一起來回顧一下試商的過程。
小組交流,教師指導匯報。
教師:今天我們就通過練習來鞏固一下上節課所學的知識。
二、指導練習
1.課件出示教材第79頁練習十四第8題。
教師點名提問,學生回答,集體訂正。
2.課件出示教材第78頁練習十四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小組交流訂正。
3.課件出示教材第79頁練習十四第9題。
(1)指名學生讀題,分析題意。
(2)根據“總價÷單價=數量”列式計算。
(3)教師講解,全班集體訂正。
讓學生分小組議一議如何列豎式計算,再獨立解答,再由教師進行抽查。
三、實踐應用
1.完成教材第79頁練習十四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試商,并歸納試商的一般規律和方法。
2.完成教材第79頁練習十四第13題。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做題,集體訂正。
3.完成教材第80頁練習十四第17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完成,同桌之間相互交流討論。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整堂練習課下來覺得是一帆風順,但是當我批改作業時才發現學生的計算正確率不夠高。查看了錯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學生比較粗心。
2.學生數學基礎較差。
3.少數學生受到知識遷移的負面影響--固定思維。
針對以上出現的諸多問題,我認為應采取以下措施:
1.幫助學生克服粗心的毛病。
學生粗心的毛病不是一日形成的,那是由于學生從小沒有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及學習習慣。要學生克服粗心的毛病與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應和家長多溝通交流,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平時要重視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給學生足夠的作業時間,使其能認真書寫。適當采取一些措施,如對書寫不整潔、不規范的學生讓其重寫。
2.重點進行口算訓練。
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堂數學課中,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把口算教學有機地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不會計算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當然,要做到持之以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