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4
這是壺口瀑布梁衡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壺口瀑布的美。
2、了解游記的特點及學習方法
3、理清思路,明確寫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夠在賞析句子的同時抓住景物特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壺口瀑布的美。
教學難點:
理清思路,明確寫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夠在賞析句子的同時抓住景物特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黃河像一條騰飛的巨龍,穿行在西北黃土高原的秦晉大峽谷中,當流經壺口時,寬約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馬蹄狀瀑布群。主瀑布寬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濤聲轟鳴,水霧升空,驚天動地,氣吞山河,為黃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國僅次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今天我們就通過梁衡的游記散文《壺口瀑布》一同去領略“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奇特景觀吧。(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新授課文:
單元導讀:首先,翻到第五單元的單元導讀,仔細閱讀,然后說一說,你從中有什么發現
從單元導讀中我們知道,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游記,那么什么是游記
游記是文學體裁之一,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某地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風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勝古跡等等,并表達作者思想感情。
游記的特點,先游后記,親見真聞。學游記,首要的是要抓住景和情。
二、作者簡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其代表作品有《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等。
三、整體感知
1、認識生字詞。
鑄(zhù)告誡(jiè)推搡(sǎng)霎時(shà)
馳騁(chěng)漩渦(xuán)寒噤(jìn)迂回(yū)
汩汩(gǔ)濕漉漉(lù)震耳欲聾(zhèn)
潺潺(chán)前呼后擁(yōng)怒不可遏(è)
2、說說作者幾次游覽了壺口瀑布分別在什么季節
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節。
3、請用簡練的語言說出什么是“壺口”壺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溝底的河心還有一條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條深溝,當地人叫“龍槽”,槽頭入水處深不可測,這便是“壺口”。
(2)黃河的河床在這里由寬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從高達幾十米的斷面沖下,就形成了壺口瀑布。
4、壺口瀑布與其他瀑布的不同之處表現在何處
“壺口瀑布不是從高處落下,讓人們仰觀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三、朗讀課文,感受不同之處
1、品讀2—5自然段,思考:雨季的瀑布和枯水季節的瀑布各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1)品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雨季瀑布的特點:危險、驚心動魄、氣勢磅礴
從下面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來:
a、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河谷里霧氣彌漫,我們大著膽子下到灘里,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
b、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沖進去,沖進去……
c、我在霧中想尋找想象中的飛瀑,但水浸溝岸,霧罩亂石,除了撲面而來的水汽,震耳欲聾的濤聲,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只有一個可怕的警覺:仿佛突然就要出現一個洪峰將我吞沒。
2、朗讀3-5自然段段,思考:
枯水季瀑布的特點:雄偉壯觀、柔中帶剛、勇往直前
②從下面句子中看出來:
a、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b、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漩。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而這一切都隱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
c、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壓迫竟會這樣怒不可遏。原來這柔和之中只有寬厚絕無軟弱,當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以力相較,奮力抗爭。
(過渡:作者寫的不僅僅是黃河之水,更是一種人生的姿態,一種意境,一種無堅不催,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精神。)
2、通觀全文,作者只是向我們介紹壺口瀑布這一風景名勝嗎他在寫景中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由黃河之水聯想到民族精神。他由黃河的“柔中帶剛”“遇強則抗”“勇往直前”想到了中華民族的堅強不屈。
四、小結
作者描繪了壺口瀑布驚心動魄的場面、雄渾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之水博大寬厚、柔中帶剛的性格特點及前仆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時由黃河的性格想到中華民族雖歷經艱難,但寧折不彎、堅韌剛強,勇往直前的精神。
抒發了作者對百折不撓、勇往直前、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贊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請大家談談我們中華民族有哪些經歷能體現出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是否應該具備這種精神。
六、作業設計
收集有關黃河的詩句和文章。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能對壺口瀑布雄偉、壯闊的氣勢談出自己的感受。
2、抓住關鍵語段,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學習寫景散文的賞析方法。
3、領會黃河精神的象征意義,理解黃河精神在職場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重點結合朗讀,品味文章極具感染力的語言,體會壺口瀑布的特點。
難點理解壺口瀑布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聯系。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激發感情
觀看壺口瀑布航拍視頻,感受黃河、感受壺口瀑布的雄偉壯觀。
新授:
(二)介紹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位于晉陜兩省交界處,是我國第二大瀑布,滔滔黃河至此由500多米寬突然收縮到40多米,由30多米落差的壺口飛流直下,奔瀉于十里龍槽。看,那沖天的巨浪咆哮著,奔騰著,狂放向前,像濁流化成了利劍,劈開兩岸的河床,站在瀑口只見激浪滔天,水汽彌漫,驚濤拍岸,只見黃河像一陣急速的颶風從眼前呼嘯而過,仿佛一不留神就會被急流卷走,這就是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壺口瀑布”。
(三)初讀課文,重點字詞學習
tuīsǎnghánjìnchíchěng
推推搡搡寒噤馳騁
xuánwōnùbúkěè
漩渦怒不可遏
wùǎichūzhágǔgǔrúquán
霧靄出軋汩汩如泉
xiéérbúfú
挾而不服
(四)品讀語段,體驗感悟
教師引導:剛才同學們通過朗讀感受到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麗景象,那么現在讓我們一起隨著畫面近距離的去感受一下她的氣勢。
1、學生朗讀文章描寫瀑布的精彩片段,把壺口瀑布震撼人心的氣勢讀出來,把自己的感悟、體驗讀出來。
2、教師安排學生誦讀描寫瀑布的精彩片段。學生品評揣摩這一精彩片段。(從形、聲、色、氣勢、寫作手法引導)
3、請學生說說壺口得名的由來
溝底的河心還有一條河,
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條深溝,
當地人叫“龍槽”,槽頭入水處深不可測,這便是“壺口”。
這龍漕頂著寬寬的河面,正好形成一個“丁”字。
4、請生分析壺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黃河的河床在這里由寬而窄,由高而低,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寬的深溝中,巨大的水流攏成一束,奔泄于十里龍槽,就形成了壺口瀑布。
(五)探究聯想,領悟情感
作者梁衡從聲音、形態、氣勢、偉力等方面描寫了壺口瀑布的特點,給我們身臨其境的感受,但是閱讀這類借景抒情類的散文,我們能不能只關注那些優美的寫景句子?不能,我們還應該透過文字看到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寫作意圖。
那么這篇文章中作者寫了幾次到壺口?
1、初見壺口
作者曾兩次到過壺口瀑布,初次相識,作者聽見什么?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聽覺:
濤聲隱隱如雷
視覺:
霧氣彌漫
像一鍋正沸著的水
浪沫橫溢
感受:
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
可怕、吞沒
濤聲如雷、霧氣蒸騰、氣勢磅礴
(驚心動魄或膽戰心驚)
2、(二)再見壺口
雨季的壺口瀑布這樣令人膽戰心驚,那么枯水季的壺口又以怎樣的面貌展現在作者面前呢?
這一次,壺口瀑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雄偉壯闊、剛柔相濟等
為什么作者將水的各種形態與人的各種感情聯系起來?
水的各種形態的特點與人的各種情感特點有相通之處。如海、河、瀑泉、霧的形態表現,與喜、哀、怨、愁相似。
3、總結兩次看瀑布的基本內容
(五)朗讀4到結尾段,分析文章主旨
因為沖出壺口是黃河偉力的集中表現,表現出飽歷磨難的黃河博大寬厚、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偉大性格特點。
這篇借景抒情散文讓我們感受到了壺口瀑布磅礴、雄壯的氣勢,透過瀑布我們看到了黃河挾而不服,壓而不彎,勇往直前的堅強性格。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性格也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性格。相信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用黃河的性格面對自己未來職場的生活。
(六)分析文中的優美句子
1、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河谷里霧氣彌漫,我們大著膽子下到灘里,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
2、于是洪流便向兩邊涌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
3、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漩。
4、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壓迫竟會這樣怒不可遏。
(七)布置作業
二選一:
1、綜觀全文,展開想象的翅膀,請你在練習本上畫出你心里的壺口瀑布。
2、摘抄文中最打動你的語句,并寫出你的感受。
板書設計:
壺口黃河中華民族
氣勢磅礴博大寬厚寧壓不彎
多姿多彩柔中有剛勇往直前
教學后記
(反思)二一、二二班上課時,同學們的表現都還不錯,課堂紀律較好且積極性較高,二三班存在比較大的問題,嘗試多增加課堂趣味性,看是否能改變這種狀況。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清思路,感受壺口瀑布的特點。
2、細讀課文,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特點,欣賞文中精妙的語句。
3、體會黃河的偉大性格,感悟作者蘊含的思想感情,激發我們熱愛祖國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結合朗讀, 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特點,品味語言之美。
教學難點:體會黃河的偉大性格,激發我們熱愛祖國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方法:品讀法 點撥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九曲十八彎,猶如奔騰的巨龍,穿行在祖國廣袤的疆野之上。黃河上唯一的瀑布景觀,是因河口收束狹如壺口而得名的壺口瀑布。梁衡先生用他精妙的語言,將壺口瀑布描寫的出神入化。今天,我們就跟隨梁衡先生走進他的散文《壺口瀑布》。(板書課題)
二、初讀 整體感知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描寫兩次經歷是平分筆墨嗎?重點寫的是哪一次?
3、既然重點寫的是第二次瀏覽壺口瀑布的經歷,那為什么還要寫第一次呢?
明確:作者兩次游覽壺口瀑布的經歷。第一次是雨季,作者只是遠觀,只寫了壺口瀑布給人驚心動魄的感覺,沒有進一步的審美感受,為后文具體描寫第二次枯水季節細看壺口瀑布蓄勢。可見作者梁衡在布局謀篇上的匠心獨運。
三、細讀 品味語言
(一)枯水季節的壺口瀑布有什么特點呢?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氣勢磅礴)
集中體現在文章中的哪些段落?
(二)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3、4段),邊讀邊體會枯水季節壺口瀑布氣勢磅礴的特點。
(三)賞析精妙語句——文章中的哪些語句最能表現出枯水季壺口瀑布氣勢磅礴的特點呢?
1、“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賞析:(1)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動詞的使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河水來勢洶洶,排山倒海、洶涌澎湃、氣勢磅礴的特點。(指名朗讀)
(2)疊詞、長短句同時體現音韻美、富有節奏感,讀來朗朗上口。(指名朗讀)
總結:(全班齊讀)聽著大家的朗讀,我們仿佛就站在壺口瀑布邊上,真切的感受著那攝人心魄的沖擊力。
2、 “……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
賞析: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跌”字形象生動地描繪出河水沖下壺口時力量之大,速度之快。
明確:“跌”字是一個形聲字,從足,從失,本義指行步不穩,失足摔倒。黃河水在毫無準備,沒有任何意識的情況下從高處掉了下去,由此可見壺口瀑布地形的特殊,以及水流湍急、急墜而下的特點。
問:這個“跌”字一共用了幾次?為什么要連用呢?
明確:可見這奔騰不息的河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跌下去,就像一個人,也具有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偉大性格。
問:我們應該怎么讀這個句子呢?
明確:對于5個“跌”字要重讀,而且語氣要逐漸的加重。(指名讀)
總結:“水闊無邊深無底,其來不知幾千里”正是壺口這特殊與險要的地形,才造就了大自然這鬼斧神工的一幕。
3、“當然這么窄的壺口……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
賞析:將河水比喻成“飛毯”和“鋼板”,更是將那種凝重,猛烈的感覺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出來。
第4段:“盡管這樣……亮晶晶的如絲如縷”
賞析:運用了擬人、排比修辭,動詞等,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河水的靈動,柔和、千姿百態等特點。
總結:讀這個句子時,因為表現水的千姿百態、靈動,所以讀時語速要慢一些,語調要輕柔一些。(女同學朗讀)
在女同學的朗讀中我們感受到了水的靈動與柔和。正像葉圣陶所說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
過渡:枯水季節的壺口瀑布氣勢磅礴,千姿百態(板書)。小小的壺口“一下子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這一奇景正產生于石頭對水的約束。看罷水,我們來看看腳下的石。
第5段:“這些如鋼似鐵的頑物竟被水鑿得窟窟竅竅,如蜂窩雜陳,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個個光溜溜的大坑,而整個龍槽就是這樣被水齊齊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溝。”
問:作者為什么要寫石呢?
明確:這句話看似在寫石,實則是在寫水。“鑿”“旋”“切”“窟窟竅竅”“ 光溜溜”“齊齊地”這些準確而傳神的動詞和形容詞,都很好地從側面烘托出了水的力量之大、力量之強。
總結:我們常以柔情比水,但是至柔至和的水一旦受到壓迫時必定會奮力抗爭,作者梁衡曾說“水潤物毀物,全在一瞬之間”就是對水柔中有剛特點的最好詮釋。(板書)
(四)通過朗讀和分析,我們發現這篇文章寫法多樣,語言富有表現力,作者匠心獨運,運用了修辭手法、正側面結合、長短句雜糅等寫法,把壺口瀑布描寫的出神入化。作者梁衡是著名的散文家、新聞評論家。他有著二十年的記者生涯,使他常常有機會與山水為伍,與自然相親。他用靈動的筆觸賦予大自然美的元素。讀他的文字讓我們感受到了“天下黃河一壺收”的雄奇與壯美。
四、悟讀 體會情感
過渡:難道作者寫《壺口瀑布》這篇文章僅僅是為了給我們展現它的這些特點嗎?當然不是,作者就是用心、盡情地贊美黃河精神,這種情感直接表露在文章的第六自然段中,讓我們飽含深情地齊讀第六自然段。
結束語:我們讀著這些充滿睿智和哲思的詩一般的語句,不由地陷入一種莊嚴的思考———關于歷史、關于人生、關于我們的民族。我們的民族就像這奔騰不息的黃河水一樣,飽經滄桑而不倒,歷經磨難而不屈。我們的民族正以嶄新的姿態雄立于世界強國之林,讓我們自信邁向新時代,努力去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五、作業
1、請你選取生活中的一處景物,仔細觀察,運用本文學習的多種手法,結合內心感受,寫一段描寫景物的文字。
2、課外選讀:梁衡《壺口瀑布記》、 堯山壁《陶醉壺口》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能讀出壺口瀑布雄偉、壯闊的氣勢。
2、抓住關鍵語段,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學習寫景散文的賞析方法。
3、領會黃河精神的象征意義,理解黃河精神在職場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朗讀,品味文章極具感染力的.語言,體會壺口瀑布的特點。
2、理解壺口瀑布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孕育了璀璨的華夏文明。因此,黃河是中華民族名副其實的母親河。如果要去瞻仰這位母親,你知道黃河的哪一處景觀是不可不看的嗎今天我們通過梁衡的游記散文《壺口瀑布》一同領略“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奇特景觀。
二、自讀課文,落實字詞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查檢并記憶生詞的讀音及解釋。
2、課堂交流補充,當堂提問檢測。
3、齊讀課文,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
三、整體感知
1、如果為壺口瀑布選擇一個詞作為宣傳語,你覺得哪一個詞最為貼切結合文中相關語句,說說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寫了兩次看壺口瀑布的經歷,為什么寫兩次的景觀對于表現壺口瀑布的壯觀起到怎樣的作用
3、朗讀課文,想象、感受壺口瀑布的景觀。
四、感受壺口水的陽剛之美
1、文章重點寫第二次看壺口瀑布,第二次看壺口瀑布主要表現壺口瀑布的水有怎樣的特點
2、討論:作者是怎樣表現壺口瀑布之水的陽剛之美的怎樣表現壺口瀑布之水的有力的
不同方面多種角度描寫
通過寫石側面表現水
擬人的手法為水注入了生命力
恰當形象的奇特比喻
想象的動詞選擇
短促有力的句式
排比鋪陳的句式
3、朗讀課文第四、五段,讀出力度感,讀出陽剛之美。
4、朗讀互評,再讀。(重點強調重要字詞的重音,果斷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語氣變化)
五、景與情的關系,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寫這篇游記散文是否僅僅停留在了所見之景有多美,有多奇特壯觀的層次上作者僅僅是為了表現壺口瀑布之水的陽剛之美嗎由水想到個人——由個人想到民族(有層級的過渡,少說教味,易于理解接受)2、壺口瀑布之水與作者所思所想之間存在怎樣的關聯相似、聯系——觸景生情,融情于景(什么景什么情)
3、穿插:中國古人關于水的智慧:上善若水,以柔克剛,水滴石穿——辯證思維。
4、在思考的基礎上朗讀文章最后一段,并說說你怎樣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這偉大只在沖過壺口的一剎那才閃現出來被我們看見”(思考:這篇文章結尾標注了寫作日期,有何用意)
5、在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并且將這種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六、作業
運用排比句式,進行一段景物描寫,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