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8
這是復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使學生在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進一步感受統計方法對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價值,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會利用統計圖里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
教學流程:
一、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復式折線統計圖,誰來說說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綜合練習
1、出示P77第2題
(1)學生看圖后獨立思考:1999年哪種電話的用戶多?2003呢?
(2)哪種電話用戶的增長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斷的?(從折線的走勢上來判斷;計算每種電話用戶2004年與1999年的差,進一步檢驗作出的判斷是否正確)
(3)看這這張統計圖,你還想到什么?學生交流。
2、我國的經濟在持續穩定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題。
(1)這張圖統計的是什么?
(2)擁有電話的家庭戶數哪兩年增長幅度最快?計算機呢?學生獨立思考后回答,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讓學生說說自己判斷的方法。
(3)從上面的統計數據中,你還能想到什么?
三、聯系生活應用統計知識
1、完成P78第4題引導學生看懂統計圖的橫軸和縱軸,學生獨立完成后和同學交流。(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長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長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為開始發芽的時間比較晚。但從第8天起芽的生長速度就和根大體上是相當的)我們在農學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請你也來做個小科學家,堅持觀察一種植物,并做好記載。
2、完成P78第5題逐題討論交流,注意引導學生比較兩條折線中相應點的關系進行判斷。
3、獨立完成P79第6題,
(1)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圖例
(2)交流,互相評價,進一步掌握繪制的方法和技巧。
(3)討論交流問題。結合“為什么氣溫變化正好相反?”一道學生自主閱讀“你知道嗎?再交流說說理由。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教具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在統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對平均數、中位數等一些統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統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出示教材第122 頁的例1 。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進行匯報。
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結論:
( 1)算出平均數是1 . 475 ,認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較合適。
( 2)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較合適。
( 3)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較合適。
2、老師指出:上面這組數據中,1 . 52 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3、提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什么聯系與區別?
學生比較,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并指出: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描述的角度和范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采用哪種統計量來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 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完成教材第124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 、2 、3 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三、思維訓練
小軍對居民樓中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 1)計算出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 2)根據他們使用塑料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 戶)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作出預測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通過對比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既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又可以體現數據變化趨勢的特點。
2. 問題解決與數學思考:能根據統計表所給的數據繪制完成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對數據進簡單地分析 并能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根據折線統計圖數據變化的趨勢,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優勢。,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夠根據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根據統計表所給的數據正確地完成折線統計圖。
2、學會用折線統計圖來分析問題,預測事情的發展趨勢,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教學方法:討論法,講授法,小組合作交流等。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設疑自探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交流:同學們,你們喜歡機器人嗎?下面是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計圖。(課件出示條形統計圖)
2.分析統計圖。 思考:從這張統計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發言,讀懂條形統計圖。
3.揭示課題。 師:為了便于分析,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出示折線統計圖。(課件出示統計圖)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師:剛才,我們在條形統計圖中了解的信息在這張折線統計圖上都能找到嗎? 學生觀察統計圖,指名說一說。 問:2010年有多少支隊伍參賽?誰來指一指? 生:邊指邊答2010年489支。 追問:489在哪? 生:在2010年這一列和橫著的489這個數據的交點。
2.揭示課題。
師:為了便于分析,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出示折線統計圖。(課件出示統計圖)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們為什么還要制成這樣的折線統計圖呢?
3.深入探究。 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獨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個問題。 小組交流。 全班討論、交流:你是是怎樣看出來的?怎樣想的?
4.讀懂圖意。
談話:看來折線統計圖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這個折線統計圖嗎?
請同學們先與同桌互相說一說,折線統計圖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它是怎樣表示數據信息的?
學生活動,教師組織全班交流。
提問:表示2007年參賽隊的點在哪里?這一年有多少支參賽隊?2011年呢?
5.數據分析。
談話: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說一說。
出示問題:
(1) 多長時間記錄一次數據的?
(2) 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少?
(3)參賽的隊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三)、質疑再探
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思考:那么折線統計圖和統計表相比,哪個能更清楚地看出參賽隊伍的變化情況呢?為什么?師: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延伸
1. 媽媽記錄了陳東0~10歲的身高,根據下表中的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
出示統計圖(沒有描點),教師示范前兩個點的畫法。
學生嘗試畫圖,并組織交流(讓學生說一說制作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
提問:從這幅圖中知道了什么?
提問:從圖上看,陳東的身高有變化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追問:為什么身高長的速度越來越慢?
(五)、課堂小結
人們在表示這些數據時可以選用折線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是
不僅能夠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還能清楚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并能體會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機器人嗎?同學們可以自己制作,鍛煉動手能力。我們了解到2006~2012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參賽隊伍的參賽隊伍支數情況,于是做了一份統計圖。出示條形統計圖。你能從中獲得什么信息?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二)探究新知
1、為了更明顯的看出各年參觀科技館的人數增減情況,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圖。
出示折線統計圖(板書標題:折線統計圖)
說一說它的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么?
統計圖上的各點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線統計圖
小組討論:(1)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參賽隊伍的數量有什么變化?你有什么感想?(2)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小組交流匯報討論結果。
師帶領學生從點和線兩方面分析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師問:在折線統計圖中我們是用什么來表示數據?(板書:點表示數量的多少)
我們明明用點來表示數量的多少,而它卻叫做折線統計圖你,說明這些線段中肯定藏著一些奧秘。
師問: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里面的各條線段,它們有什么作用?
(板書: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3、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進入了老齡化。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下面是一個小組調查的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和。小組討論: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變化情況,該怎么辦?
分別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統計圖。
4、提問:請比較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變化情況。怎樣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呢?
(1)出示復式折線統計圖,指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標題和圖例在制圖中一定要有。
(2)復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與什么不同?
復式折現統計圖可以更方便的分析兩個數量增減變化情況。
5、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回答問題
(1)觀察復式折線統計圖,你說說上海出生人口數、死亡人口數的變化趨勢嗎?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3)結合全國2001—2010年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統計表,你能發現什么共同的規律嗎?(如下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出生人口數/萬人
1708
1652
1604
1598
1621
1589
1599
1612
1619
1596
死亡人口數/萬人
821
823
827
835
851
895
916
938
942
953
三、知識鞏固
1、甲乙兩地月平均氣溫見如下統計圖。
(1)根據統計圖,你能判斷一年氣溫變化的趨勢嗎?
1、2 月份氣溫最低,從 3 月份氣溫上升,5~8 月份氣溫最高,從 8 月份開始,氣溫下降。
(2)有一種樹莓的生長期為 5 個月,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 7~10之間,這種植物適合在哪個地方種植?
這種植物在甲地種植比較合適。
2、陳明每年生日時都測量體重。下圖是他 8~14 歲之間測量的體重與全國同齡男生標準體重對比的統計圖。
(1)陳明的體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長的幅度最大?
14 歲比 13 歲增長的幅度最大。
(2)說一說陳明的體重與標準體重比變化的情況。
四、課堂小結
重點: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難點:弄清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