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2
這是一年級連加連減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簡便寫法,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能靈活、正確的計算連加、連減的題目。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和遷移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數學應用的意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練習,在個性化及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簡便寫法。
教學難點:
能靈活、正確的計算連加、連減的題目,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
今年農場的南瓜豐收了,同學去幫助收南瓜,他們分小組進行比賽,下面是他們比賽的統計,你能獲取哪些數學信息?
第一組28人
第二組34人
第三組22人
二、新課學習
1、教師:三組一共摘了多少個?
學生:28+34+23
小組討論:怎樣計算?
匯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計算?
教師:這個算式該怎么算呢?
同樣是加法,它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進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導學生說出:
前面我們學習進位加法只有兩個數相加,這里有三個兩位數相加,是一道連加算式。
教師:再比較一下28+34+22這個算式和我們黑板上的8+4+2這個算式,你又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后回答出:
兩道都是連加,只是連加的范圍不同而已。
教師:那它們的計算方法是否一樣呢?
引導學生猜測它們的計算方法可能是一樣的,都要數位對齊后,從個位加起,相加滿10都要向前一位進1。
教師:同學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
下面請小朋友們在小組內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組想的辦法更多、更好!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計算后再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匯報。
主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種算法進行匯報:
整十加整十,個位數加個位數,然后再合起來:
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把和與另一個數相加:
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把和與第一個數相加:
學生匯報后教師整理在黑板上并追問:
除了這些算法,我們可不可以用我們前面學過的豎式來計算呢?
用豎式又該怎么算呢?
引導學生嘗試列出豎式后并抽其中的兩個同學投影展示。
主要引導學生列出右面的豎式:
2 8 6 2 2 8
+ 3 4 +2 2 +3 4
6 2 8 4 6 2
+2 2
8 4
如果有學生能列出豎式的第二種寫法就請學生列出后說一說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沒有學生列出豎式的`第二種寫法教師則作如下的引導:
教師:其實這種豎式還有另外一種寫法,大家想知道嗎?
引導學生看書自學后再抽一學生投影展示。
教師:豎式的這兩種寫法是一樣的嗎?相比之下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
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豎式,其實計算過程是一樣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種寫法更簡單一些。
教師:不管是用哪種方法計算,你覺得三個數連加與兩個數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呢?
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呢?
引導學生說出三個數連加比兩個數相加要復雜一些,特別是涉及進位的問題,因此要特別注意。
2、教學例2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教師:同學們已經會算連加的算式了,根據這個情景圖,你又能列出怎樣的算式?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教師:這是一個什么算式?
學生:連減算式。
教師:這個連減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連減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說出:以前學的連減算式是20以內的,85—40—26是100以內的連減,并且需要退位。
教師:根據我們前面的學習經驗,你能試著計算這道連減算式嗎?
教師放手讓學生試著計算,教師巡視觀察,發現不同的算法,對有困難的學生盡量指導學生用豎式進行計算。
學生嘗試計算后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板書連減的算法,主要引導學生列出以下兩種豎式計算:學生列出豎式后請學生分別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教師:在做這道題時哪個地方最容易做錯?能給其他的同學提個醒嗎?
讓學生發現最容易做錯的地方就是兩次相減時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計算結果。
教師:在做連加連減的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在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中依然要注意進位和退位的問題。
三、結論總結
1、整十加整十,個位數加個位數,然后再合起來;
2、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把和與另一個數相加;
3、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把和與第一個數相加;
四、全課小結
教師:同學們,在今天這節課上,你都學會了些什么?有哪些收獲?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兩位數與兩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較正確、熟練地計算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減法。
2、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檢查能力,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重點難點:
查漏補缺,反饋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熟練度和準確度。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36+28+17= 65—25—21=
說一說你的計算的方法。
2、猴媽媽摘了52個桃子,小猴把它們運回家,運了兩次后,還剩多少個?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課件出示主題圖。
2、說一說圖中告訴我們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來25人,車上有多少人。
B、再算現在有多少人。
C、列綜合算式。
還有其他算法嗎?
3、總結算法:
說一說,在做加減混合計算時應該怎樣做?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相加滿十要進位,不夠減時要退位;有時可以用簡便寫法。
三、強化練習
1、完成第21頁練習三第8題。有3只母雞帶著自己的孩子出來找吃的東西。可三家的小雞混到了一起。你能幫助雞媽媽找到自己的孩子嗎?教師巡視。指名匯報、訂正、評比。
2、完成第22頁練習三第12題。教師巡視。指名匯報,并說明填法。
3、完成第22頁練習三第13題。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數學問題?和小組的同學交流。指名匯報。選擇兩個你喜歡的問題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學互相交換檢查,并說說計算的方法。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隨堂練習
【教學內容】
教材第35頁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的編排主要是對本單元所學過的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法筆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相應的用數學解決問題進行整理和復習。
【學情分析】
學習完這一單元,學生對于兩位數加、減法筆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相應的用數學解決問題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小問題。因此,復習筆算時,教師注意先讓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比較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總結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作為復習筆算的準備。接著復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最后復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兩步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等內容的整理與復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關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
2、在整理和復習的過程中,通過學生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等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難點:提高發現問題、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口算題卡等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 ↓
復習整理→整理和復習本單元知識
↓ ↓
鞏固應用→通過練習鞏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 ↓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游泳嗎?(喜歡)游泳是一個很好的健身運動,老師也非常喜歡。老師的家就住在維多利亞度假村附近,所以也經常去游泳。(出示游泳池情境圖)
看!他們游得多快活呀!
出示問題:游泳池里原來有41個人,上來18個人后,又下去16個人,現在游泳池里有多少個人?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學生匯報:39人。
師:太正確了!你能說一下是怎么算出來的嗎?
學生高興地說:原來有41個人,上來18個人后,游泳池內還有41—18=23個人,又下去16個人,那么現在游泳池內還有23+16=39人。
師:太棒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我們前面學習的哪些知識?(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師: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進行整理和復習。看誰不僅會算,而且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復習整理】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
師:情境圖中,同學們在干什么?
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
師:根據情境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把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嗎?
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整理得最全面。
(2)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整理的情況。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4)教師針對小組的匯報板書各部分內容,對學生予以肯定。
(5)師:同學們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組補充得也非常好。接下來,我們就先針對筆算加減法來進行復習。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整理得結果。
筆算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筆算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一。
連加連減:計算時,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算,可以分步筆算,也可以兩步連在一起用簡便寫法算。
加減混合:分帶括號和不帶括號兩種情況:如果不帶括號,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算;如果帶有括號,應該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加減混合的應用:先找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關鍵詞語和要解答的問題,再根據關鍵詞語選擇合適的列式方法,最后利用已知條件得出答案。最后不要忘記寫答語。
對學生的整理教師要給予肯定,并引導學生獨自思考加減法、連加、連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
(1)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再說一說每道題的計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2)根據例2的計算方法完成教材第36頁練習七第2題。
【鞏固應用】
1、完成教材第36頁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并說明計算方法。
2、完成練習七第3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判斷結果及方式。
3、完成練習七第4、5題。先讀題理解題意,然后獨立完成,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回答解題思路。
【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能跟同學們交流一下嗎?
【板書設計】
整理和復習
1、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
2、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
3、連加、連減的筆算方法。
4、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計算方法及應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2、通過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及書寫工整、規范的良好習慣。
滲透教學:
一、要善于欣賞他人;
二、要及時地反思,找到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學人之長,補己之短。
教學重點:
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連減式題。
教學手段:
投影片、有條件的可采用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式引入
1、(出示圖片1)教師敘述例1的已知條件。
2、提問
(1)聽完老師的敘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根據這些已知條件,可以提出一個什么問題呢?
(3)待學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學們到西瓜園里摘西瓜,第一組摘了28個西瓜,第二組摘了34個,第三組摘了23個。三個組一共摘了多少個西瓜?
(4)要求三個組一共摘了多少個西瓜,你準備怎么列式?
二、新授
(一)教學例1
(1)提問引導
①觀察,這道題有什么特點?
②這道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③這道題的數比較大,口算起來比較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2)分組討論試做
要求
①先分小組討論這道題的計算方法(你們組準備怎么做)。
②把本組討論出的方法做在練習本上。
③如果一個組討論后得到了幾種不同的方法,可以把這幾種不同的方法都記錄下來。
交流三種方法
[討論過程中,重點提示學生:①首先,在別的同學發言時,要認真地傾聽同學的發言,找出其他同學的優缺點。②其次,在聽完別人的發言后,要善于給同學提出有價值的問題。③要善于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學習別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習慣等。]
方法一
對比三種方法,選擇最優方法
問:誰來說說,這三種方法各有什么優缺點?
學生回答:
優點
1、同學們比較熟悉這種豎式的書寫方法。
2、在計算過程中,難度較小,不易出錯。
缺點
1、費時間。
2、這兩個豎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寫不好,容易顯得很亂。
優點
1、寫起來會比第一種方法省點時間,少寫了一個62,豎式由兩個減少到了一個。
2、這個豎式寫起來會比較美觀。(相對于第一個豎式而言)
缺點
容易丟掉第二步的加號。
優點
1、更省時間。
2、計算時比較簡單,只要一位一位的計算就可以了。
缺點
1、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丟掉進位。
2、對于一些計算不熟練的同學來說,計算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師:這三種方法各有各的優缺點,在同學們自己做題時,可以選擇一種自己最喜歡的,最省時的方法。
(5)小結
問:做完這道題,大家有什么收獲?
[學生:1、在計算時,要努力思考簡便的方法,達到省時省力的目的。2、最簡單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3、要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提高正確率。]
(二)教學例2
(1)直接出示例252—20—18=
(2)對比
問:這道題與例1有什么不同?
[生:例1:是一道連加的兩步式題。能得到三種不同的算法。例2:是一道連減的兩步式題。只能用例1中的前兩種方法。]
(3)師生、生生多邊交流
問:這道題怎么算最好?
[生:用兩個豎式計算最保險;第一步口算,第二步用豎式算。]
(4)小結: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計算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
完成P2、做一做(略)
四、總結、質疑、發展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
1、大家有什么收獲?
2、還有什么問題嗎?
3、除了同學們總結出來的方法,你還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嗎?
五、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連加、連減
同學們到西瓜園里摘西瓜,第一組摘了28 例2 52—20—18=個西瓜
第二組摘了34個,第三組摘了23個。
三個組一共摘了多少個西瓜?
28+34+23=85(個)
方法一:豎式略
方法二:豎式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