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1
這是打麥號子優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打麥號子》是一首江蘇靖江民歌,體裁為勞動號子。勞動號子是產生于人們勞動生產中的民間歌曲,是為了使大家在同一時刻協同用力而自然產生的吆喝或呼號,具有協調與指揮勞動的作用,后來這些吆喝、呼號聲逐漸被勞動人民美化,具有了節奏性、旋律性,形成了“號子”,慢慢變成一種歌曲的體裁。《打麥號子》是一首農事號子,相對來說,農業號子所伴隨的勞動強度不那么大,因此,農事號子的節奏感往往不那么沉重,它旋律優美,歌詞內容豐富多樣,即一人領,眾人合的方式。
在學唱這課時,我先指導學生欣賞農民們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并配上號子,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號子”,因為我聽的是由當地方言所演唱的,一遍下來,大家被號子強烈的節奏感吸引,但對歌詞的意思不是很明白,這時我告訴學生,號子具有地方方言的特點,在第二遍聆聽時我選用了普通話版本,學生聽的特別認真,并隨著音樂打著拍子,復聽到第三遍時,很多同學已經對歌曲旋律有印象,這時我讓學生分析歌譜,找找相同的地方,并感受領唱和合唱給你怎樣的感受?領唱部分常常是唱詞的主要陳述部分,旋律上揚,比較高亢嘹亮,合唱的`部分大多是襯詞或重復領唱中的片段唱詞,音樂變化少,節奏型強,常使用同一樂匯或同一節奏型的重復進行。接著,我和同學們一起采用一領眾和的方式學唱歌曲,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的參與興致都很高,爭著要做領唱者,拓展部分,我們欣賞了《船夫號子》最后在愉快的歌聲中結束本節課。整堂課下來,我感覺學生學的很開心,被“號子”的熱情和強烈的節奏感吸引,氣氛很熱烈,但在教授過程中學生學唱歌曲的部分時間分配不夠充足,因此到后面學生唱起來不夠熟練,演唱聲音也需要要進一步處理,除了不喊叫,還要有彈性、有力度。
總體來說:
1、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運用他們的已知經驗,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初步體驗到號子這一領眾合的形式。
2、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進一步理解號子的概念:讓學生在反復聽辯模唱中順利解決變拍子演唱這一難點,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樂譜的習慣。
3、運用視覺圖象法,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受打麥情景;并運用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法,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可操作性,并使節奏難點隨著體態動作迎刃而解。
4、既增進了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又充分體現了參與性原則,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5、既鼓勵了學生的音樂創造,強化了學生對號子的特征的感受,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集體合作能力,并增強了學生當眾表演的信心。同時在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的有效評價中提高了學生的鑒賞評價能力。
《溜溜山歌》的旋律、節奏雖然比較簡單,但滑音、切分音以及同字不同音高的掌握對學生來講還是比較難,因此,我采用輔導——拍擊節奏——視唱——哼唱——齊唱——一領眾和等教學方法來教授歌曲。為了讓學生能夠領悟到勞動號子中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在歌曲教學中我不斷地用接龍演唱的形式讓學生感受。
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知道按民歌的題材可以分為小調、勞動號子、山歌,于是我還找來具有其鮮明特點的三首歌曲《茉莉花》《打麥號子》《對山歌》讓學生充分感受民歌的魅力。整個教學過程采用感知、理解、操作多種手段,以教師示范、引導相互合作,力爭達到教學目的,讓學生在理解山歌特點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感受一領眾合的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并從中感受到濃郁的靖江民歌風格。
2、能用一領眾合的形式,熱情的歌聲演唱歌曲《打麥號子》。
教學重難點:
用熱情的歌聲演唱歌曲《打麥號子》。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體驗號子。
師:同學們,你們參加過拔河比賽嗎?今天老師就請幾個同學來
進行拔河比賽!其余同學做啦啦隊,隨著老師的指揮節奏,為他們一起喊加油!
1.拔河比賽。
老師和學生啦啦隊用師領生合的形式喊加油。
2.讓學生討論加油聲所起的作用。
3.課件出示畫面,引入號子的概念
號子又稱為勞動號子,是產生并應用與勞動,具有協調與指揮勞動的實際功用的民間歌曲。一般分為農事號子,船漁號子,工程號子,搬運號子。
二、新歌教授,學唱號子。
師:同學們,樸素的人民,正是在一聲聲高亢的號子聲中播種著
理想和希望。讓我們一起來學著他們喊一喊勞動號子吧!
1.師帶領學生用一領眾合的形式按節奏朗讀前八小節。
2.出示歌譜,第一遍完整聽賞
(1)聽前提出要求:說出歌詞語言特點、演唱形式以及演唱情緒
(2)引入靖江民歌這一主題。
課件出示歌曲中的方言字,并讀讀。
3.第二遍聽賞
提出要求:找出不同的拍號處,并劃拍唱出3/4拍處的兩句旋律。
4.出示打麥圖片,引導學生做一做齊唱部分的表演動作。如:“接過你號子我來喊啊”
5.第三遍聽賞,學生小聲跟唱齊唱部分內容。
6.學唱領唱部分。
(1)唱一唱歌譜,讓學生發現三句的.相似與區別之處。(2)跟琴唱歌詞。
7.師生領合唱、生生接口唱。
8.指導學生用熱情飽滿的聲音完整齊唱歌曲。9.鞏固唱:
引導學生討論不同的演唱形式
參考:女領男合、男領女合、一領眾合等形式
三、創編表演,表現號子。
師:同學們的演唱使老師似乎看到了熱火朝天的場面。看,老師帶來了什么,你能把自己打扮成農民伯伯的形象,在音樂聲中用不同的形式表現一下打麥號子嗎?
1.出示道具,學生分組討論,用道具進行即興創編一個主題的勞動場面。(教師巡回指導)
2.分組展示,鼓勵評價。
四、拓寬視野,欣賞號子。
師:號子是在勞動中產生的,為了讓大家在同一時刻協同用力而自然發出的吶喊。那你還知道哪些號子體裁的歌曲?
1.學生各抒己見。
2.讓發言熱烈的學生自由點擊聽賞各種號子歌曲。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溜溜山歌》,體會歌曲的語氣,簡介安徽民歌的特點。
2、欣賞河北吹歌《大棗》,感受用嗩吶模仿人物對話的情景。
3、唱一唱、認一認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教學內容:
唱:《溜溜山歌》
教學過程
一、認認、唱唱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1、復習拍的有關知識,五線譜中do的音高音位,復習do一la6個音的音高音位。
2、在“手譜”中找到“do”的音高位置,并玩玩手譜游戲,復習一下學過的7個音。
3、感受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4、學習看譜視唱,注意十六分音符的作用。
二、學唱歌曲《溜溜山歌》
1、導入:教師唱幾首民歌,讓學生說出什么地方的民歌?
2、請你們根據歌曲拍一拍強弱規律或劃指揮
圖式認出這是一首幾拍子的歌曲。
3、看譜拍節奏。
4、教師彈歌曲旋律,范唱歌譜,學生拍歌曲節奏。
5、讓學生按旋律走向。
6、分句視唱,學會歌譜。
7、學讀歌詞,接龍形式
8、用親切、喜悅的情緒,演唱歌曲《溜溜山歌》
9、聽聽安徽孩子是怎樣唱《溜溜山歌》的。
10、模仿安徽小朋友演唱的方法。
11、邊唱邊表演
12、教師示范創作一段歌詞。
三、欣賞《打棗》
1、聽賞《打棗》吹歌
2、同學們,樂曲中有嗩吶模仿人物對話的情景,你聽出來了嗎?猜猜看,他們在說什么?
3、我們也來模仿一下嗩吶的聲音。
四、小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