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1
這是溫庭筠菩薩蠻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設想:
《唐詩宋詞選讀》第六專題是“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該專題有6首詩,4首教學篇目,2首學生自學或老師選教篇目。本課要學的是教學篇。學習過程中主要解決三大問題:1、讀懂,理解字詞句子;2、理解詩歌的情感思想;3、領悟表現手法和基本風格。學習中以誦讀為主,在多讀中逐漸推進學生的領悟能力;配以適當的賞析題,引導學生走上探討之路。
專題目標:
1、能夠借助注解鑒賞杜牧、李商隱的律詩和絕句,初步了解杜牧、李商隱的詩歌風格。
2、能通過本專題的學習,初步了解晚唐詩歌的基本風貌。
3、能就杜牧的詠史懷古詩或李商隱的“無題詩”作專題探究,寫出7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
本文增加目標:了解溫庭筠以及詩人營造的意境。
教時設置:1教時
過程:
一、導入
晚唐有這么一位文人,有評論說他文不如詩, 詩不如詞,但他確實是一位頗有影響的詩詞名家,這就是“花間派”詞風的鼻祖溫庭筠。今天我們學他詩歌的一篇代表做《商山早行》。
二、朗讀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三、作者和背景
溫庭筠,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是晚唐頗有影響的一位詩詞名家。生于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不詳。溫庭筠貌丑好色,不修邊幅,行為放蕩,但是天資聰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長詩賦。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聲不好,認為他“有才無行”、“德行無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間他曾三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又擅長填詞,詞與韋莊并稱“溫韋”。是最早大量寫詞的作家。“花間派”鼻祖。
溫庭筠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陜西商縣東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離開長安,經過這里。
“在家千日好,出外時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淡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客行悲故鄉”這句詩道出遠行人的共性情感。
四、理解
看注解,進一步理解詩歌的語言,用散文語言串通詩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學交流
( 清早起來出行,旅店里馬車上的鈴鐺響聲不斷,出門人啊離鄉而悲,歸心似箭。 雄雞已經發出一聲聲啼叫,茅店外天空殘月西斜,一片白霜的板橋上已留下人的腳印。槲樹葉紛紛凋落,鋪滿山路;月光下驛站墻邊的枳樹花顯得很明艷。于是,想到我昨夜夢會杜陵的故鄉景色:春天來了,故鄉杜陵,鳧和雁布滿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樂;而現在的自己,卻離家遠行。)
五、賞析
先思考,再和同學交流,準備班級發言
1、“商山早行”與“兵車行”中的“行”是否于是相同?
( 不同。“商山早行”行——出行;“兵車行”——詩歌體裁,歌行。)
2、“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物色字樣,音韻鏗鏘,意象具足”,這是古人評說詩中的三、四兩句,請做解說。
( 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這里只有一組名詞的組合,形成了特有的意象疊加。所謂“提掇緊關物色字樣”,指的是選擇了最具典型的景物,形成了意韻豐富的畫面,引發讀者在視覺、聽覺上的聯想。短詞成句,節奏明快,語音鏗鏘。所謂“意象具足”,指羈旅之苦,離鄉之愁,歸心似箭,全在未言的景象中。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有特征性的景物。“雞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腳印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霜上的腳印說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3、請將“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聯改成12字或14字的對聯(書后練習)
( “雞聲茅店殘月,人跡板橋薄霜” “雞聲炊煙茅店月,人跡鈴鐺板橋霜”。)
六、背誦、作業
【教學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并深入理解人物內心的情感。
2.與李清照《醉花陰》中人物形象刻畫進行對比,探究詞文中表達情感的不同方式。 【教學重難點】
1.深入體會本文作者借女主人公形象所表達的情感。
2.男性塑造女性形象與女性塑造女性形象的藝術對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課文。歌曲《菩薩蠻》
一、內容感知
誦讀詩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全詞的內容。 【明確】這首詞寫一個女子起床后梳洗打扮的全部過程,通過一系列動作展現她的處境和心情。
二、鑒賞詩文
1.文中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女子形象。
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結合詩句分析。教師點撥。 提示:“小山”在文中有三種含義,你認為哪種含義最合理?聯系詩文分析。 【明確】(1)小山指屏風,就暗示了環境,“金明滅”說明時間已經不早了,陽光照在屏風上金光閃閃,主人公才起身,可以說明后文中的“懶”。由環境入手引出人物。(在閱讀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環境的描寫,環境可以暗示人物的身份或者心理,應該關注環境描寫。)(2)小山無論指眉毛還是發髻,開門見山,入筆就寫主人公本身,眉頭緊鎖,發髻散亂,妝容脫落,也可以說明后文中的“懶”。直接寫主人公視線從發髻到臉頰,定格在主人公的面容上。
“鬢云欲度香腮雪”中的“度”賦予了畫面動態感,引出了女子梳妝打扮的過程。 提示:“懶”“弄”“遲”這幾個字比較傳神,體會它們的妙處。
“懶”寫出女子慵懶無力、迷惘若失的情態。“弄”寫出女子反復擺弄欣賞,總是不滿意,又極度要美, “遲”呼應了“懶”又襯托了“弄”,渲染了女子無情無緒的神態,展現無限幽怨的情態。“弄”“遲”又連接下闕的內容全部都是在寫女子梳洗、打扮、穿衣的過程,和上闕一脈相承。(詩詞賞析要有整體性,我們講文章有文脈,詩詞也有意脈,像這首詞的上下兩闕就是一脈相承,是一個梳洗打扮的全過程,我們在賞析的過程中要整體把握。) 提示:這個女子精心修飾打扮自己,為什么會表現出“懶”的情態?
直到結尾處“雙雙金鷓鴣”才點明主人公孤身一人,這是“懶”的原因。“女為悅己者容”女子獨身一人幽居深閨,縱然再愛美,這美也無人欣賞,這也是“懶”的原因。可是愛美又是女子的天性,即使無人欣賞也要修飾美麗動人的容顏。所以“懶”“弄”“遲”三個字就傳遞出女子精心打扮又無比幽怨的情態。 【總結】:本文刻畫了一個嬌美、無聊、孤獨、寂寞的深閨女子。 2.作者的視線從女子的容貌最后落在了那件衣服上,“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視線最后定格在這里,像一個特寫鏡頭,必然另有深意。(PPT)“雙雙鷓鴣”又有怎樣的深意? 提示:同學們對鷓鴣了解多少?請說說看。
(PPT)鷓鴣和杜鵑、鴛鴦、鴻雁等一樣是騷人墨客鐘愛的詩歌意象。鷓鴣多為雌雄同鳴,一唱一和,因此常借此比喻夫唱婦隨、男歡女愛。鷓鴣叫聲悲婉凄切,俗以為極似“行不得也哥哥”,后來多用“鷓鴣啼”“聞鷓鴣”來襯托處境的艱難或心情的惆悵。 古詩文中多用鷓鴣這個意象,如: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劉禹錫《踏歌詞》(寫愛情)
“湘江斑竹枝,錦翅鷓鴣飛。處處湘云和,郎從何處歸?”——李益《鷓鴣詞》(寫相思)
“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寫惆悵)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寫昔盛今衰)
“鷓鴣聲里夕陽西,陌上征人首盡低。遍地關山行不得,為誰辛苦盡情啼?”——清代尤侗《聞鷓鴣》(寫悲情)
詩文中寫到:女主人公穿著新做的、熨帖好的繡花絲羅短襖,彩衣上綴著一雙雙金線繡成的鷓鴣鳥。看似平平淡淡,實際上是一種絕好的反襯。女主人公獨處深閨,滿懷惆悵,而入眼的卻是成雙成對的金鷓鴣,見物生情,這就給她孤獨哀怨的心緒添上了幾分酸楚和難堪。
那么文中的“鷓鴣”是不是只是為了反襯呢?下面我們看看溫庭筠另一首寫女子的詞《望江南》(PPT)(學生齊讀這首詩)這首詞中也寫到了女子梳洗打扮,可是只用了三個字“梳洗罷”,而《菩薩蠻》卻用了整首詞來寫梳洗打扮。為什么?《望江南》中的女主人公趕快梳洗是要去等待在外的征人,可是左等不來,右等不來,等來等去最終斷了腸。從充滿希望到傷心絕望。現在來看《菩薩蠻》中女主人公為何“懶起”?恐怕也是每日精心打扮盼著有人欣賞,結果盼來盼去還是無人欣賞。那她就不要打扮了,為什么還要精心修飾自己呢?是顧影自憐,應該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雙雙金鷓鴣應該也點出了她所追求的,正是那種“雙雙對對”“愿作鴛鴦不羨仙”的理想。
三、多元解讀
溫庭筠筆下的女子香艷美麗,這也是花間詞派的一種詞風。歷代詩論家對溫詞的內涵眾說紛紜,例如:(PPT)
清人張惠言《詞選》卷一曰:“此感士不遇也。” 李冰若《花間集評注·栩莊漫記》云:“統觀全詞意,諛之則為盛年獨處,顧影自憐;抑之則侈陳服飾,搔首弄姿。”
你同意哪種觀點?請結合詩文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李冰若的看法應該是就詩詞本身而言,溫詞秾艷華美,又多寫花間月下,閨情綺怨,所以李冰若認為溫詞沒有內涵。而張惠言的說法應該是結合溫庭筠累試不第,坎坷遭遇來論。許多詩論家對溫庭筠也有相似評價,(PPT)如王拯在《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云, “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這首詞溫庭筠應該是借女子來言說自己不能直言之語。
實際上在古詩詞中不乏借女性來抒發自身情感的作品,例如《離騷》中就多有借香草美人來表明自己高潔情操的內容,還有唐人秦韜玉的《貧女》(PPT)(學生自讀詩文)近人俞陛云指出:“此篇語語皆貧女自傷,而實為貧士不遇者寫牢愁抑塞之懷。”還有《離騷》中“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就是借被人妒忌的女子來暗指自己。應該說后人的評論各有依據,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 (此處自主選擇,可將可不講)(詩文中的“新”字也別有深意。《離騷》曰“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既然進取不成反而獲罪,那就回來把我舊服重修。
我要把菱葉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織就。)屈原就表達了自己重修舊服,保持內心高潔的愿望。那么這首詞中的“新” 是否也可以理解為女子穿著新衣等待意中人呢?是否也可以理解成是詩人重整衣裝追求自己的理想呢?) 4.小結 (PPT)詩文中塑造了一個慵懶嬌媚的女子形象。女主人公并非“無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爾從“懶”、“遲”的動作中輕輕逗出,不經意地又從她“雙雙金鷓鴣”的衣飾圖案中淡淡映現,原來她是一個孤獨寂寞的女子。此詞通過男子的視角寫一女子晨起梳妝之過程、姿容服飾之精美,表達其懶散無聊之心緒、自矜自憐之情懷,孤獨寂寞之苦楚。其深層是否有所寄托,似乎很難斷然以“有”“無”二字論定。聯系溫庭筠累舉不第、坎坷終生的遭遇,說此詞可能一定程度上流露了詞人懷才不遇之感,應該是可能且可信的。
四、拓展延伸(此處根據時間自行決定,來得及可以展開講,來不及可以做課后作業) 1.本文是溫庭筠從男性的角度通過一系列動作來描寫深閨女性的日常生活展現其內心世界,接下來我們對比一下女性詞人又是如何來表現女性的思想情感。(PPT) 李清照《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 提示:請同學們根據鑒賞《菩薩蠻》的方法來鑒賞這首詞。 【明確】“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從室外的天氣轉向室內環境,此二句移情于景、移情于物,渲染出濃烈的愁苦氣氛。“佳節又重陽”,一個“又”字,說明詞人不止一次一個人獨處重陽了。獨自一人入睡,卻久久不能成眠,身涼心更涼。百無聊賴,寂寞難解,索性應景飲酒賞菊,“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原應與丈夫把酒賞菊,共享花香,卻無奈獨自一人,借酒消愁卻勾起對丈夫更為強烈的思念:“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愁”字被進一步深化。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涂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使文中雖僅一個“愁”字,卻“愁”遍全篇。 2.兩首詞都表現了深閨女子的孤寂之情,兩首詞有什么不同之處?
【明確】李清照在詞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縱即逝的真切感受,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語言表現出具體可感、為人理解、耐人尋味的東西。
而溫庭筠寫女子重在寫動作和外貌,比如“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完完整整擺在面前的就像一幅工筆畫,筆法細膩,畫面精致。
這是因為女子寫女性,寫的是自我內心風景,而男子寫女性,寫的是眼中風景,固然有朦朧之美,但缺少對女性內心幽微情感的深層把握。更多的是借助女性形象來表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五、作業: 1.背誦全詞。
2.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 》
一.教學目標:
菩薩蠻溫庭筠優秀教案
人物形象的解析
二.教學重難點:
1.學會通過抓關鍵詞來分析人物形象;
2.挖掘人物形象背后詞人想表達的深層意蘊;
3.學會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來描述人物形象。
三.教學時長: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課前布置預習,學生收集關于這首詞的作者和寫作背景的相關資料。)
(一)新課導入
以畫入詩,明確畫是用線條和色彩來塑造形象,而我們詩詞是以文字來塑造形象。
幻燈片展示圖畫:柳宗元《江雪》
師:欣賞這幅畫,同學們有沒有聯想到我們曾經學過的一首詩呢?
生:……
師:你們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應該能抓住畫中的人物)
師:同學們很聰明,畫是用線條和色彩塑造形象,而我們的詩詞是以文字來塑造形象。二者之間有沒有某種聯系呢?這個問題咱們暫時擱置,今天我們新學一首溫庭筠的《菩薩蠻》,看看這首詞中又塑造了什么形象。
(二)初讀課文,析形象
師:咱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詞。
生:誦讀課文,進入詩詞境界
師:讀完這首詞,說說這首詞寫什么呀?
生:(各抒己見,七嘴八舌)女人、美女、女人起床梳妝……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回文本抓字詞)
師:噢……原來這首詞是刻畫了一個人物形象,而且還是個女子形象,同學們還知道了詞中寫到這個女子起床梳妝打扮的全過程。那這個女子有什么特征呢?來,咱們再來讀一讀,同學們再關注得深入一點。
生:齊讀課文。
師:再讀課文之后,說說該女子形象有什么典型特征?
生:美、慵懶……
師:何以見得?(指導學生回到詞中去找一些刻畫人物最具表現力的詞。)
生:……
師:(幻燈片展示關鍵字詞)
重疊:(相同的東西)一層層堆疊。
明滅:時隱時現,忽明忽暗。
(引入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用“顰”字來加深對“重疊”和“明滅”的理解。)
度:飛越,這里是紛披、散落之意。(這里形容頭發蓬亂,絲絲裊裊,半掩著面容,呈飛飄之狀。)
懶:慵懶。
遲:動作遲緩。
師:師(總結歸納):同學們,經過剛剛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用得精妙的字詞在詞性上都有規律可循。比如他們大都是些什么詞?
生:動詞、形容詞。
師:很好!剛才品讀的經驗告訴我們,分析詩詞的形象、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把握詩詞的主題情感,要重點關注詩句中的那些能夠傳情達意的動詞和形容詞。
換而言之,把握住詩句中的精妙的動詞和形容詞,將有助于更為深刻的理解作品的主題情感。
(四)三讀課文,悟情感
師:比如,三、四句寫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動:懶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同學們帶著詞中主人公的情感,反復的誦讀三、四句,找出最能體現主人公情感的兩個字。
生:大聲誦讀,應該較容易的尋找到。
“懶”字和“遲”字,其詞人雖無一字寫情,卻句句含情,言有盡卻意無窮,這就需要我們在鑒賞時能夠充分調動想象和聯想的能力,竭力去體會其中豐富的意蘊。同學們試想想,自古女子都愛美,詞中主人公卻懶得打扮,這“懶”和“遲”透露了她怎樣的心情呢?(該形象傳遞出怎樣的情感?)
生:(惆悵、郁悶、抑郁)
師:如此絕世美人為何惆悵?
①深閨寂寞x。“女為悅己者容”
②青春易逝。“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本句化用唐五代崔護的《題都城南莊》的詩句: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有道是“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人面固然美,但紅顏易老,青春難駐,只怕跟花兒一樣,易開易落啊!
③盛年獨處。“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詞人沒有精工刻畫女子穿衣的動作,而是把視角停留在了女子身上“羅襦”的圖案上,為何?有道是“只羨鴛鴦不羨仙”。
師:由此可見,對于刻畫人物形象的詩詞來說,那些能夠傳情達意的關鍵詞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它們才是詩歌的靈魂所在。
師:同學們剛剛分析得很深入,很到位。那請諸位不妨再想想,溫庭筠一大老爺們,怎就如此了解女兒心思呢?而且刻畫的還是個極美卻極惆悵的女子?
生:……
師:同學們鑒賞詩詞不要忘了其根本——“詩言志”,所有的詩詞無論塑造什么形象,最終都是借以表達詩人自己的情感、志向。我們分析詩歌的形象,不僅要分析詞人刻畫的主人公形象,更要深入理解詞人自己這個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始終記住言為心聲,詩山詞海,聲聲傳情。那么剛剛那個問題,同學們可否結合詩人生平和這首詞的寫作背景來談談你的認識呢?
生:……
師:詞人表達了:對這種女性慵懶之美的贊賞,對青春年華虛度的感傷和惋惜,對自己抑郁不得志的苦悶。別忘了“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
(四)朗誦全詞,練表達:
經過剛才一番探討,相信同學們對這首詞又有了新的理解。下面,回到上課初擱置的那個問題。畫是用線條和色彩塑造形象,而詩詞是以文字塑造形象,二者之間有無關聯呢?后人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其實每一首詩都應該是一幅畫,讀者讀詩時,浮現在腦海中的那副畫。請同學們在此基礎上,展開充分的聯想和想象,用心里最美的語言,描寫這幅情景交融的人物畫面,尤其要注意重點將剛才我們分析過的最精妙的字詞突顯出來。
生:創作,選取兩三個同學來展示。
師:評價(對學生創作中,表現出重點字詞,突出主題情感的地方要重點評)。
(五)課外拓展:
賞析溫庭筠的《望江南》,并分析詞中哪些詞用得精妙?詞中刻畫了一個怎樣的主人公形象?
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1教學目標
1.通過鑒賞溫庭筠的詞,初步了解花間詞的藝術風格。
2.感知“綺麗香艷、婉約柔媚”的風格。
2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有一定的鑒賞水平,可以進行初步的鑒析
3重點難點
內容和能力上,落實翻譯和中心歸納,加強鑒賞的基本功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導入】教學過程
一、由“專題導言”導入新課
1、花間詞派:是以唐詞人溫庭筠、五代前蜀詞人韋莊為代表,以寫男女相思離別為主要特征的'詞派。后蜀趙崇祚將溫、韋等十八人詞編為《花間集》,故名。這一詞派題材狹窄、情致單調。大都以婉約的表達手法,寫女性的美貌和服飾以及他們的離愁別恨。在這些詞中描繪景物富麗、意象繁多、構圖華美、刻畫工細,能喚起讀者視覺、聽覺、嗅覺的美感。由于注重錘煉文字、音韻,從而形成隱約迷離幽深的意境。對后世的文人詞產生、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2、南唐詞:以宮廷為中心,以君臣為主體,以“二主一相”(南唐主李璟、他的兒子后主李煜、宰相馮延巳)為代表,情調傷感而意境開闊,結束了“花間”,開啟了北宋詞。
二、賞析《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
1、作者
溫庭筠(約812 — 約870),與李商隱并稱“溫李”,與韋莊并稱“溫韋”,花間詞的開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詞“綺麗香艷、婉約柔媚”的風格。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唐宰相溫彥博后代。早年才思敏捷,以詞賦知名,然屢試不第,客游淮間。宣宗朝試宏辭,代人作賦,以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后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于江陵。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詩詞工于體物,設色麗,有聲調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
2、結合注釋自讀。
(1)兩個多義注解,你怎么選擇?(探究、討論)
提醒:一個詞語有幾種不同的注解,詩無達詁。
①“小山”。課本給出三中解釋,屏風、發髻、眉毛。此處理解為“繪有山形圖畫的屏風”更恰當,“重疊”若用來形容“眉毛”不太合適;而“明滅”是說陽光照到有金碧螺鈿裝飾的圍屏上呈現出或明或暗、金光閃爍的景象,閨中的寂寥在它的映襯下,顯得更加下鮮明。
[也有說“小山”是眉的:①兩彎眉畫遠山青,一雙眼明秋水潤。(《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②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點。(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
[“鬢云”的其他詩句:①云鬢半偏新睡覺(jué),花冠不整下堂來。(唐·白居易《長恨歌》)②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杜牧《阿房宮賦》)]
②帖。一說縫圖案到衣服上,一說熨(多音)燙衣服。取后解,簡潔明了。
(2)齊讀,整體感知,在這首詞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提示:結合詞意給“女性”添加定語并作具體分析)。
貴族、美麗、孤獨、寂寞——整合答案:這首詞刻畫了美麗而寂寞的貴族女子形象。
(3)翻譯:先獨立翻譯,后討論比較。
3.思考
(1)在這首詞中,作者是如何來表現人物形象的?(后討論)
(描寫女子從起床的肖像而梳洗、畫眉、簪花、照鏡、以至著裝的一系列動作或細節,從中展現人物的處境和心情)
(2)說說你體會到抒情女主人公怎樣的情懷?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探究、討論。結合作者生平遭遇各抒己見,也可參考《商山早行》的中心和作者的有關介紹)
提示:此詞表面上看是寫一女子晨起梳妝過程、姿容服飾之美及其慵懶無聊的心境和自矜自憐的情懷,但聯系作者累舉不第、坎坷終生的遭遇,我們有理由認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詞人懷才不遇之感。(可參考“鑒賞助手”⑩關于“閨怨”的寄托)
(3)結合這首詞,談談你對“綺麗香艷、婉約柔媚”這一風格的認識。試由學生自由分析體會。
明確:所謂“綺麗香艷、婉約柔媚”的風格,便是指詩歌內容多以描繪女子閨中生活情態為主,帶給人女性化的審美感受的特征。
4.寫作手法:
細節刻畫、對比、象征
三、布置作業:
1.整合鑒賞過程及結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賞析文字。
2.完成“積累運用”第1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