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9
這是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2.能夠聯系上下文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體會魯迅先生的崇高品質。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交流預習
1.出示魯迅的三句名言。
【課件2】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同學們,我們先來讀一讀這幾句名言。(生齊讀)
你知道這是誰的名言嗎?(生答,出示【課件3】魯迅圖片)
你對魯迅有哪些了解?(生交流)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魯迅的文章,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齊讀
釋題:課題中的“我”是誰?(周曄,也就是魯迅先生的侄女)
3.交流預習:就在魯迅先生逝世九周年的時候,三弟周建人的女兒周曄為了紀念伯父,回憶了與他生前相處印象最為深刻的四件事,你知道哪四件事嗎?(生答;師板書:談《水滸傳》說“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侄女周曄失去伯父是那樣的傷心,這是一種多么不舍得痛啊!自己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告訴我們伯父是一個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達了對伯父深切的敬愛之情。
在備課時,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通過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領悟的方式,理解并感悟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之后通過美讀表達人們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質疑答題”,強調教師的點撥、點化
對于學生學習探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教師首先應組織學生討論,發揮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啟發、思維互補,盡可能使大多數學生的嘗試實踐取得成功。在教學“談‘碰壁’”這一段時,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有什么問題,先同桌商量一下,解決不了的,再前后四人小組討論,仍然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大家討論。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發揚協作學習的精神,做到思維互補。而在學生不能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問題時,教師就需要及時地加以點撥,點撥不夠,還需點破、點化。《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中,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理解這個句子是很困難的,因為魯迅生活的年代離學生的生活很遠,學生根本無法體會句子中的含義,這時就需要教師恰當的引導,啟發和點撥。這里我及時地向學生介紹魯迅面對白色恐怖堅持斗爭的資料,讓學生了解魯迅說這句話的社會背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開拓思路,使學生能夠更準確地理解句子的含義,感受魯迅敢于同反動勢力作斗爭的品格。還有,在學了談《水滸傳》這個故事后,學生只懂得魯迅對侄女的關心和愛護,還不能完全理解他對廣大青少年的關心和幫助,這時我適時地給學生出示補充介紹魯迅關心幫助廣大青少年的圖片和解說,使學生能充分感悟魯迅關心愛護青少年的品格。
強調求實、求活、求新
“激疑拓展”強調的就是拓展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獲得創造的成功。在本課結束前,我設計了一個啟發學生想象的拓展訓練:假如你現在在萬國殯儀館里,你想對魯迅說些什么?讓學生給魯迅寫幅挽聯或寫一兩句話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因為通過前面兩個故事的學習,教師對一些必要的課外資料的補充介紹,學生對魯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魯迅的敬佩之情也隨著課文的深入學習而越來越深厚,情到深處不吐不快,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的思維被又一次激活。他們在想象的過程中進行著創造性思維,體驗著創造成功后的喜悅。
通過隨后的課堂實踐,尤其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還是發現了諸多不足之處,總結如下:
首先,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因為研研教材力度還不夠,所以我在授課時對于課文二三部分的講解過于簡單化,沒有將內容講透,沒有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找出相關語句進行體會理解。表現為:教師的點撥過于直接,講得過多,啟發孩子的太少,甚至擔心孩子回答不上來而直接引出答案,這樣一來,使學生的思維拘泥與一個狹窄的范圍內,不利于其長遠的發展:另外,問題的設置也不夠細致到位,不能契合孩子的思維模式與思維習慣。
今后,要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多引導學生根據閱讀自己發現問題,找出答案,學生之間最大限度地開展互說互評。答案模式也可多樣化,拓寬多樣化思維,不必拘泥于課本上的答案。
【教學設想】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及課后反思
1、本節課教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二課時,主要理解體會“救護車夫,關心女傭”兩個部分。
2、通過兩個小故事,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反復揣摩,體會魯迅先生的“博愛”之情,
3、將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主要閱讀本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而節選巴金的《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來參讀,通過對照融合,從而以周曄的淚引出小孩的淚、青年的淚、老人的淚,形成這樣一條感情主線,提升學生的感情,喚起學生對“博愛”之情的更深理解。
4、這篇課文是周曄對逝去的伯父的懷念,以淚體會愛,拓展學生的知識,使學生不僅能認識課文中的魯迅,更能認識一個社會中完整的魯迅。
【課后反思】
1、本文的題目是《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題目中的“伯父”點明了本文的作者和魯迅特殊的親戚關系,而“先生”則是全社會對魯迅的敬稱,兩者并列到一起,既有懷念親族長輩之情,又含有崇敬之情,并且正是要通過這種樸素的`親族長輩之情,這個小點來折射出魯迅先生的高貴品質這個大面,這可能就是人們常說的“以小見大”吧!但在這篇課文中我忽略了這個雖“小”卻“重”的點,整篇課文都在贊魯迅,頌魯迅,而忽略了小作者,小周曄對伯父,對自己的親人,對自己的長輩最平平實實,真真切切的思念,使得整篇課文成了沒有根基的大樹,上邊雖枝繁葉茂,下邊卻沒有了承托。人常說“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只有在“大”的定向中,鳥才能“任飛”,魚才能“憑躍”;而只有在“小”的定向中,鳥才不會失“飛”的方向,魚才能找到“躍”的目標。
2、在教授課文的過程中,由于我的激情不夠,感染力、煽動力不夠,導致整節課學生的興致不高。我認為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自己的知識不夠豐富,沒有能夠對學生的課堂上產生的一些不可預知因素,游刃有余地進行化解,缺少了一些教學的智慧,看來,這需要我在平日中多讀書,多充電,多實踐不斷積累經驗。
3、我認為這應該是最重要的一點,我沒有真正擁有一個充滿靈性鮮活,開放的課堂,整節課比較死板,僵硬,學生沒有創意,課堂沒有笑聲,其實一直以來我認為老師讓學生帶走的不應該僅僅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帶走追求一生幸福的智慧,老師不是一臺機器,把學生復制成一個個相同的成品,老師應當小心地呵護孩子,精心培養,喚醒他智慧,讓他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可現在我們理念出了問題,不,應該說70~80%的老師都出了問題,片面追求成績,一切都可以忽略,一切都可以抹殺。我記得師范的一位老師告訴我們:一個好老師,有品位的老師應該:胸有大愛,鐵肩擔義,有感恩之心,寬容大度,幽默坦蕩,敬畏生命;不管今后的路有多么坎坷,我都會朝著我心中的這個目標去努力,我也一定會以自身為榜樣讓我的學生都成長為一棵擁有智慧的蒼天大樹。
這幾點是我上完這一節公開課后的反思,可能會不夠深刻,或不夠全面,甚至會有些零亂,但這樣的反思能促使我不斷進步,能使我日臻完美。
一、教材分析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語文人教版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通過回憶魯迅先生生前的幾件事情,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待學習的認真態度和痛恨舊社會、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大約十一周歲,語言的積累量有限, 本課課文的語言和時代背景對學生的理解是一個障礙,要結合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的狀況講解課文。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準確拼讀“扎”“夾”,會寫“咳嗽”這個詞語,理解“追悼”“吊唁”“飽經風霜”的含義。
2.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學習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的品格的方法,能夠聯系上下文理解人物的內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中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借助朗讀體現自己對文章內涵的理解。
五、教學難點:對魯迅先生神態描寫的理解。
六、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把讀貫穿全文。
七、教學用具:多媒體。
八、教學用時:2課時。
九、詳盡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出示PPT課件“送別魯迅先生場面的圖片”)
教師:1936年10月19日,一顆偉大的心臟永遠停止了跳動。一時間,成千上萬的人們奔走相告,來見他最后一面,來送他最后一程。這個人就是魯迅先生。(板書)
(設計意圖: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到底是怎樣的一位伯父,到底是怎樣的一位先生,能得到如此多人的愛戴?讓我們隨本文作者周曄一起走進魯迅先生。請同學們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或者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去解決,邊讀邊想,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二)、積累詞語
1.教師板書:追悼、吊唁、飽經風霜 扎繃帶、夾出 咳嗽
(設計意圖:夯實基礎)
2.再讀文,用小標題概括文章寫的五件事
教師小結:像這樣篇幅較長的文章,我們可以用添加小標題的方法來幫助我們理解文章內容。當然,我們也可以在寫作文、日記的時候使用小標題,使你的文章顯得條理清晰。
、在品讀中體味先生的品格
(設計意圖:品析詞句)
1.讀完文章,你認為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有愛心 善良 想別人多、想自己少)
2、(出示課件)就是這樣一位伯父,就是這樣一位先生,竟然去了,她靜靜地站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XXXXXXXXXX(引讀)“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課件演示引號內的文字。這是周曄的淚,透過周曄的淚,你們還仿佛看到了誰的眼淚?(學生、車夫、阿三XXXXXXXXXX)
3、他們為什么要流淚呢?請大家讀“救助車夫”、“關心女傭”的段落,圈畫出使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在書中寫下你的體會。
4、學生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會兒,就跟伯父拿了藥和紗布出來。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干凈。他們又給他敷上藥,扎好繃帶。”
(1)、請大家讀這部分文字,仔細體會這部分細節描寫,想一想,魯迅的哪些動作令你感動?用筆圈出來。
(2)、這是一位怎樣的車夫?(飽經風霜)由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一張怎樣的臉?
(3)、面對這位飽經風霜的車夫,魯迅是怎么做的?(扶、蹲、半跪、拿、洗、敷、扎)從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魯迅對勞動人民的關切、憐愛、同情)
(4)、當小侄女周曄提出“這么冷的天,那個拉車的怎么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你猜,魯迅先生會怎么說?
(5)、這么深奧、復雜的事情,小周曄聽得懂嗎?當她再次讓伯父解釋時,她看到了什么?(指名朗讀)
“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變得那么嚴肅。他沒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1)、這里為什么用兩個“清清楚楚”?(強調當時情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此時魯迅先生為什么變得如此嚴肅,最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呢?
先生嚴肅的表情之下,心情是什么樣的呢?(課件出示時代背景)
(3)、先生嚴肅的表情下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請揣摩伯父魯迅先生的心理活動,并寫下來。
5、關心女傭
(1)、讓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互相交流學習結果。
(2)、在關心女傭中,有撥動你心弦的句子嗎?誰來讀一讀?
(3)、顯然,女傭是在回味魯迅先生在世的時候,給予她的關懷,想著想著,不禁潸然淚下,出示(兩個太太埋著頭,閉著眼睛,默默地合掌禱告了一會兒。我給她們拉帷幔的時候,我看見了她們臉上的淚痕,然后在帷幔外面響起了悲痛的哭聲。)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從一個層面了解了魯迅先生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的事。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文寫的另外幾件事,讓我們用心靈感悟魯迅先生的光輝、偉大的形象。
(五)、布置作業:課后習題
十、板書設計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追悼 吊唁 飽經風霜 扎(zXXXXX)繃帶 夾(jiXXXXX)出 咳嗽
悼 念 魯 迅
談《水滸傳》
談 碰 壁
救 助 車 夫
關 心 女 傭
十一、教學反思
學生不是無情物,只是未到動情時。在教學中,我用課件配合教師的導語來創設濃濃的情境場,激活學生的心理狀態,情緒被調動。使學生在課始就對文章及魯迅產生興趣。教師要學生用小標題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是為了引導學生將書讀通、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學生讀書和寫作的方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