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1
這是站起來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與學目標:
1、知道蹲踞式起跑的由來,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動作技能。
2、通過體育活動,正確認識自己,增強個人的自尊與自信。
3、激發學生參與練習的興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4、培養機智、果斷的品質和快速反應的能力。
教與學內容:
1、游戲(小魚網)
2、蹲踞式起跑
3、游戲(喊數抱團)
教與學方法:
探究法、游戲法、練習法
教與學步驟
一、開始部分
1、整隊進入操場,師整隊。相互問好,課堂常規檢查。
2、宣布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提問:你們誰能做出蹲踞式起跑的姿勢?找出“蹲踞式”三個字中重要的是什么?學生演示,并回答。
組織隊形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V
二:準備部分
1、慢跑兩圈
2、專項準備活動(4x8拍)
頭部運動 擴胸運動 弓步壓腿 踝腕關節運動
三、基本部分
(一)游戲:小魚網
游戲方法:教師選兩名體力好的學生當魚網,去抓其他的學生,抓住之后即成為魚網。教師活動:
1、講解游戲方法,規則
2、對學生進行分組
3、指揮進行,游戲過程中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
學生活動:
1、認真聽講
2、按要求進行游戲
(二)蹲踞式起跑
動作要領:
蹲踞式起跑包括“各就位”,“預備”,“跑”三個動作
“各就位”:做幾次深呼吸,輕松地走到起跑線前,屈體,兩手與肩同寬,拇指相對。其余四指并攏。虎口向前。撐于起跑線后,兩臂伸直,肩膀微微前置于線的'正上方,有力腳在前,離起跑線約半個腳掌,后腿跪在地面上,后腿膝蓋和前腳在一條線上,間隔10厘米,頸部自然放松,兩眼視前方半米處,注意聽“預備”口令(重心落在兩手與后膝上)。
“預備——跑”:喊“預備”時提臀,身體重心前移,注意力集中。兩眼視前半米處。(重心移向兩手)成為一觸即發的狀態,喊“跑”時兩腿迅速蹬離地面并快速向前擺動。
教師活動:
1、 講解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并做好正面、側面示范動作,動作要準確,(分析——完整)
2、指導學生完成分解動作,糾正不規范動作。
3、指導學生完成完整動作,糾正不規范動作。
4、注意使用激勵性語言。
學生活動:
1、學生認真聽講。
2、跟著教師練習分解動作。
3、分組進行練習,老師巡回觀察及時指正。
三:游戲:
喊數抱團
四:結束部分
教師活動
1、帶領學生做放松性練習
2、總結本節課的內容
3、整理場地
學生活動
1、學生進行放松性練
2、收拾場地
3、整隊離開操場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懂得任何人都會遇到挫折,世界上不存在沒有遇到挫折的人,“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只不過是人們的良好愿望而已。使學生了解造成挫折的多種因素,幫助學生學會遇到挫折時,能夠正確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通過幾個挫折情景的展示,讓學生體會什么是挫折?并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所遇到的困難、挫折,加深學生對挫折的理解。通過列舉名人、偉人的事跡,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任何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人生難免有挫折。教會學生分析。通過一些圖片使學生從直觀上認識造成挫折的原因,對自己遇到的挫折能正確找到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當前青少年的耐挫力心理很弱,普遍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加強青少年耐挫心理的教育是當前的首要問題,讓學生了解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以一種平常心來對接受和對待挫折,不是任何人或社會對自己的不公平待遇。讓學生了解產生挫折的原因,可以幫助學生分析自身遇到的挫折,從而找出有效方法解決或幫助他人解決。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挫折為什么是難以避免的”是本框的教學重點。現在的青少年生活條件比較優越,而且在家里也是倍受寵愛,因此容易造成青少年一些錯誤的認識:人生的旅途會事事順利,暢行無阻。因此這個問題就顯得很重要,講好這個問題也為后面內容的講解打好了基礎。
“什么是挫折”是本框的另一個重點。雖然書上對挫折的定義做了確切的.解釋,但是挫折是什么應該讓學生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初一學生心理知識欠缺,因此講解這一問題稍有難度。
教法建議
1、列舉現實生活中幾個遇到挫折的事例,讓學生分析他們都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或挫折。
2、學生列舉自己現在所面臨的挫折是什么?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談他們對挫折的理解。
3、利用書上一些名人、偉人的故事和收集的其他事例,使學生分析出在社會生活中遇到挫折的原因。
4、利用一些圖片或錄像,使學生們直觀感受造成挫折的原因,進一步了解有些造成挫折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通過自己努力避免的。
教學設計示例
(投影):
1、有位學生,在小學時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他自己也很喜歡學習。小學老師經常表揚他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但上了中學后,他發現自己的學習成績明顯下滑,考試成績常常排在20名之外,這令他非常惶恐,父母也因他的成績問題常責備他。他漸漸地對各種考試感到害怕。
2、放學了,一個學生常常磨磨蹭蹭不愿回家。后來老師一了解發現,原來這個學生的父母離婚了,冷冷清清的家庭令他難受。
3、有個女生被同學懷疑偷了錢包,自感委屈難當,百口難辯,結果以自殺來表示自己的清白。
(提問):這三則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略
哪位同學能談談你是如何理解挫折一詞的?
(板書):1、什么是挫折
(學生談對挫折的理解)
“挫折”一詞,在我國古代最初是用以表明戰爭中的失利。
(板書):挫折指人們在物質或精神方面的愿望,受到阻礙或中斷的狀況。
例如農民會遇到自然災害而顆粒無收,工人會因為企業經營困難而下崗;機關干部也會面臨精簡機構而裁員,我們青少年也可能會在學習成績、升學考試、同學關系、身體健康等問題遇到挫折。
(提問):是不是只有平凡的人才會遇到挫折?你能否舉例說明?
(生答):略
順境、成功并不是永遠圍繞在偉人、名人的身旁:孔子從小生活貧寒,但他孜孜不倦地求學,最終成為著名的教育學家。蒲松齡文采過人,滿腹經綸,但在科舉考試中屢屢落第。面對打擊,他并未悲觀,怨天尤人,而是立志寫一部“孤憤之書“,遂有《聊齋志異》這部流芳百世的佳作。還有屈原、貝多芬、張海迪、等偉人,無不是經歷了種種坎坷、磨難和挫折。
(板書):2、任何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
世界上不存在沒有遇到困難的人,我們節假日說的“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等,都反映出人們的美好祝愿。因此,挫折、困難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無法避免。
(談一談):你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哪一次?原因是什么?
(生答):略
從剛才同學們的談話中可以看出,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們不可能完全避開這些因素或不讓這些因素發生作用,這就決定挫折是難以避免的。
3、造成挫折的因素。
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分為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和學校因素以及個人因素。
(1)、自然因素:
圖片:——洪水、地震、沙漠化等。
沙塵暴 洪水沖壞德國的鐵路 洪水
(錄像)----1998年特大洪水、地震造成的危害。
這些自然災害都會給人們帶來不可避免的創傷和挫折。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自然的認識會越來越深刻,我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會越來越強,但是要想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
(2)、社會因素:
圖片:9*11事件、巴以沖突。
9*11事件 9*11事件 巴以沖突中死去的嬰兒
戰爭給人民 、社會、國家帶來的危害相當大,因此和平一直是當今世界兩大主旋律之一。親人在戰爭中離去,對生者是精神上的痛苦。平民在戰爭中受傷,是肉體和精神的雙重痛苦。還有的人是由于受到政治、宗教等社會因素慘遭迫害。大詩人屈原,受到貴族保守集團的反對,改革終遭失敗,被流放到沅湘流域,最后在悲憤憂郁中自投汨羅江而死。哥白尼、布魯諾為堅持真理,被教會視為異端邪說,布魯諾被活活燒死。這些都是社會因素造成的挫折。
(3)、家庭和學校因素:
包括家庭變故、教育不當,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緊張、焦慮、恐慌和失落。
學生可以談談家庭和學校給自己帶來了哪些挫折和不適?
(學生討論)略。
(4)、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是指個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請同學談一談個人會有哪些因素產生挫折因素?
學生:略
同學們談到了體力、智力、外貌以及生理缺陷等方面會對個人產生挫折心理,除此之外,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對自己估計不當、期望值過高,意志薄弱,情緒不穩定等也會導致個人的挫折心理。
(小結):通過分析,我們了解了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更容易產生挫折心理。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認真分析出挫折的原因,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面對挫折,經受考驗。
一、指導思想:
本課本課以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堅持“健康快樂第一”為依據,以最終使學生終身受益為宗旨。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愛好和興趣,讓學生掌握從事終身體育運動所需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鍛煉的能力,養成終身體育態度和習慣。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通過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體質,發展學生個性。
二、教材分析:
快速跑是田徑運動的基礎項目,對田徑運動水平的提高,對其他運動項目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它的特點是強度大,以最快的速度跑完全程,通過較短距離的跑,來發展快速跑的能力。而在快速跑的起跑姿勢中,以蹲距式起跑更能使身體迅速擺脫靜止狀態。起跑后的加速跑是盡快加速達到自己的最高速度。通過這兩種技術的的學習發展學生速度,力量、靈敏等身體素質。使學生掌握從事終身體育運動所需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根據學生接收能力的情況,本次課只學習蹲踞式起跑中的“各就位”技術動作。
同時,根據課改后的新課標要求,在課的準備部分結束后組織學生做一個運動游戲。運動游戲,也稱為體育游戲,是由基本活動的動作組成的、具有情節的體育手段。是一項古老的、至今仍充滿活力的活動。運動游戲具有基礎性、簡易性、情節性、趣味性、教育性、適應性、開放性、娛樂性等。本課導入的游戲是“快速出擊”,游戲本身也是為后面的主要課程服務,通過游戲的開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同時,本次課運用的游戲起主要作用也是培養學生的反映能力,正好為后面要學的蹲踞式起跑做鋪墊。
三、學情分析:
本次可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比較平穩發育期。可塑性強、模仿能力好。在這一階段應該加強有利于提高力量、速度等身體素質的練習掌握通俗易懂的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目標:使90%的學生初步理解蹲距式起跑動作方法。
2.技能目標:使85~90%的學生初步學會蹲距式起跑。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積極上進的優良品質。
五、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學好蹲距式起跑的技術要領。
難點:蹲距式起跑雙腳位置的確定、身體重心怎樣向上移動和雙腳膝關節之間的角度大小。
六、教法的應用:
根據人體動作技能的形成規律和本課教材的實際,結合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善于模仿的特點,遵循其直觀性和自覺性原則,本課采用下列教學法:
1、講解法:語言精煉、講解適度。
①通過揭題,說明教學目標,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②精講,幫助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學練結合。
2、示范法:完整示范,建立概念,動作正確優美,利于模仿。
①教師的完整示范,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激發學習愿望。
②通過示范,培養學生觀察思維的能力,使之明確要領,學會練習方法
3、練習法:
①通過嘗試練和模仿學習,教會學、練方法,領會動作要領。
②學、練結合,開展互學、互幫、互糾、互評,開創一個和諧、平等、高效的學、練平臺,掌握動作技術環節,從而產生運動欲望,開拓進取,達到目標。
七、教學程序:
遵循人體生理機能活動的變化規律,依據本課的目標,教學程序分為:開始部分(課堂常規)、準備部分、基本部分(課的主要內容)、結束部分。
1、準備部分
(1)、熱身慢跑
(2)、熱身操
2、基本部分
(1)、游戲——“快速出擊”
(2)、蹲踞式起跑“各就位”動作技術教學
A、教師講解、示范蹲距式起跑的動作方法:
起跑技術包括“各就位”“預備”“鳴槍”(或“跑”)三個階段。聽到“各就位”口令后,兩手撐地,雙腳前后距離1。5個腳掌前腳距離起跑線1。5個腳掌,后膝跪地,兩手放在緊靠起跑線后沿處,兩臂伸直,肩與起跑線平行,兩手間隔比肩稍寬,四指并攏和拇指成八字形支撐,兩腳左右間距大約15c(或一腳長)。頸部自然放松,兩眼視前下方約40~50厘米處,注意聽“預備”口令。
B、分解教學教師指導,帶領動作練習。
C、分組練習:
全班分成四排做練習,前三排同學聽口令做動作,當聽見哨音后第一排迅速跑出去(距離30),二,三排原地不動,第四排同學仔細觀察前面同學的動作是否正確。教師指導,自訂目標,開展互學、互幫、互糾、互評的教、學、練相長活動。
D、展示與評價:
自我展示和集體展示,提倡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
3、結束部分
(1)、整理隊伍,散開。
(2)、放松跳練習,調整呼吸。
(3)、小結布置課后作業和下次課的內容。
(4)、下課,師生再見。組織學生收拾體育器材,如數歸還。
4、整堂課練習密度約為:28——31%,練習強度中等。
一、指導思想:
1、樹立“健康第一”為本課的指導思想,課的教材內容、教材組織、教學組織等活動,緊緊圍繞這個中心。
2、本次課教學教法將以“健身娛樂”作為教學教法的指導思想,整堂教學將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以學生練習為主貫穿整節課。
3、通過教學使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進行“玩”,以培養興趣為主,并在“玩”中掌握技能,提高靈活、協調能力、增進學生身心健康。
4、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潛在競爭進取的意識以及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 課的設計
1、課的內容、教材的設計
本次教學安排是遵循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的體育教學原則,如:先跳單雙圈、再練習立定跳遠、最后練習單踏雙落的程序。整個程序滲透著游戲,培養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
2、課的組織教法設計
① 本次采用以學生自主練習為主,以教師為主導。課的節奏緊湊,一環接一環,以全班練習方式為主,以及個人、小組自行發揮動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② 讓學生在練習中互幫互學,因人施教。
③ 本課進行小組協作學習,保證大多數學生能完成課程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學習和成功的樂趣。
④ 在場地器材上安排得當,讓學生即觸生情,有躍躍欲試的感覺。
三、學習水平:
水平二
四、課的練習密度、心率設計
本課學生練習節奏快、環環緊扣、形式多樣。以娛樂與探究學習為主,預計學生練習密度可達45%以上,平均心率為140次/分左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