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9
這是8.冀中的地道戰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地道戰是冀中人民創造的一種十分巧妙的對敵斗爭方式,通過學習了解地道戰,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增強其民族自豪感。
2.理解地道戰在抗日戰爭的特殊地位。
3.為課文分段,歸納段意,并學會分層和寫出層意。
4.朗讀。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教學重點:
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難點:
理解冀中地道戰的特殊地位。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光盤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教學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
一、板書課題:冀中地道戰
解題:冀,河北省簡稱;冀中:指冀中平原;地道:在地下挖洞,形成通道。
二、整體入手,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思考
①地道戰這種斗爭方式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
②地道的式樣和特點各是什么?
2.預習生字、新詞。
堡壘:作防守用的堅固建筑物。
妨礙:阻礙。
隱蔽:借旁的事物來遮掩。
迷惑:辨不清,摸不著頭腦。
三、讀熟課文、理清順序,劃分段落
第一段(1~2自然段)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冀中人民用地道戰同敵人斗爭。
第二段(3~7自然段)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有效地打擊了敵人,體現了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
第三段(8自然段)地道戰在我國抗日戰爭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理解課文,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理解冀中地道戰的特殊地位。
一、復習引入
提問:通過預習你知道什么了?這節課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寫了什么?
時間、地點、事件。
抓重點:斗爭方式——地道戰。
2.自由讀,體會內容。
三、學習第二段(逐自然段學習)
1.自由讀全段,然后用一句話概括全段意思
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
2.指名讀第3自然段,思考:地道在打擊敵人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地道——是人民武裝堅強的堡壘。
3.自學4~7自然段。
自學題,在書中找一找哪些地方體現了“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
①自由讀文。
②勾劃。
③討論。
④匯報。
教師摘錄要點作總結。
地道:式樣100多種,洞內設施較完備。出口隱蔽,虛實結合。洞內“關口”多,防毒,防水,設“有線電”等等。
4.朗讀,把地道的奇跡及對人民無窮智慧的感受讀出來。
四、學習第三段
1.齊讀,說說寫了什么?
2.追問:你怎樣理解“地道戰在我國抗日戰爭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3.說一說。
4.讀全文,再次體會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作業
課內:抄寫詞語、選詞填空、按課文內容填空、造句
課外: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板書設計:
利用地道堅持斗爭
地道結構獨特
出口隱蔽 能守能攻 頑強的斗志
巧妙防備 水火毒氣 無窮的智慧
有線無線 聯絡方便
粉碎掃蕩創造奇跡
教學目標:
1.了解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
2.學習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把這一“奇跡”記敘下來的,怎樣具體介紹地道的式樣和特點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繼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國人民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播放情景朗讀課文。
三、提出自學要求。
1.學生默讀思考:仔細讀讀課文,看看你最喜歡文章的哪個部分?說說為什么?準備好以后,說給你的伙伴聽聽(學生默讀后,把自己的理解在書上加以批注,以便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在師生共同探討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地道戰產生的背景、作用;地道的式樣和特點;地道戰的地位——在抗日戰爭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2.說地道戰是抗日戰爭驚人的奇跡,那么它奇在哪兒?(圍繞“奇跡”這一中心詞深入學習地道的式樣和特點這一重點內容。)
(1)介紹地道結構時,重點介紹了哪幾個部分?每部分有何特點?通過這些內容的介紹,地道奇在哪里?(自學、討論后板書:地道、地洞、氣孔)然后再引導學生歸納:從總體結構看,地方隱蔽:街道下面、莊稼地下面;高深適宜:四尺多高,離地面三尺;構造齊全: 住人、拴牲口、做廁所、氣孔;作用極大:保護群眾。
(2)地道的出口是怎樣的?有幾種情況?你又怎樣理解地道之“奇”? (小組討論交流后,引導學生歸納:從隱蔽自己,打擊敵人方面的結構看,口外:隱蔽安全,堆滿荊棘,設置陷坑;口內: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對付敵人的破壞從哪兩方面講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小組討論交流后歸納:從對付敵人破壞方面的結構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 —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溝相連;從通訊聯絡方面的結構看:“無線電”——吆喝聲,“有線電”——拉鈴聲。這些都說明了地道的“奇”。)
小結:
(1)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此時你們最想說什么?(啟發引導學生聯系讀過的課外書,看過的電影、電視,談自己的理解、感想。)
(2)作者把結構十分復雜的地道,介紹得條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們一目了然,如臨其境。你能根據課文介紹畫出地道示意圖嗎?試著畫一畫。
四、總結、擴展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把地道戰這種斗爭方式講明白的? (先講地道戰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講地道的式樣特點;然后講怎樣粉碎敵人的火攻、水攻、毒氣攻;最后講地道戰在抗日戰爭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課文抓住了事物的幾個方面,有條理地記敘了地道戰,今后寫作時要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2.談體會:學了這篇課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教學板書:
冀中的地道戰
產生 式樣 大洞、氣孔頑強斗志 打擊敵人無窮無盡 特點聯絡自己的智慧
【教材分析】
《冀中的地道戰》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抗日戰爭中,冀中地道的產生、作用,地道戰的結構特點,歌頌了我國人民在對敵斗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這篇課文結構嚴謹,條理清楚,重點突出。教學時根據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抓住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條理,滲透本組的訓練重點。
這篇課文可分三個部分,前面一部分說明冀中地道戰的出現原因和作用,后一部分對其作出高度評價,中間的重點部分則主要介紹地道的樣式及特點。按由總到分的順序和空間轉換的順序,先介紹冀中地道的總體結構,再分別介紹各種具體的設計樣式及其保護自己、抗擊敵人、防止破壞和傳遞敵情信息的功用,體現了它設計周密、易守能攻、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的特點。
【學習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認識“侵、略”等9個生字,正確認讀“侵”的讀音;會寫“侵、略”等10個字,正確規范書寫生字“陷”;正確讀寫“侵略、妨礙、隱蔽、攻陷”等詞語。
2.繼續學習速讀的方法,練習速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和同學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無窮無盡的智慧。
4. 通過反復誦讀、展開想象、質疑問難、小組合作等多種方式,理解課文,體會地道戰的智慧。
5.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地道的結構、作用等介紹清楚的。
【重點、難點】
1.重點:練習速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
2.難點: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讀懂課文,畫出地道結構平面圖。
#地道戰#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課
1. 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帶大家參觀一個特殊的地方,它既不是壯觀輝煌的古代建筑,也不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跡,但它同樣體現了中國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這就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留下的戰爭遺跡——冀中地道。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冀中的地道戰。哪位同學來解釋“冀中”?
2.當你看到“地道戰”三個字時,你想的最多的問題是什么?
(我想的很多,主要是為什么要開展“地道戰”?“地道”是什么樣的?怎樣“戰”呢?戰的結果又如何呢?)
3.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吧!
在抗日戰爭時期,具體一點說就是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國主義調集了幾十萬軍隊對我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實行野蠻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他們在鐵路和大道的兩旁挖了很深的封鎖溝,挖出的泥土就用來筑成封鎖墻,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封鎖政策。為了粉碎敵人的“大掃蕩”,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狠狠地打擊了敵人。
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運用快速閱讀的方法,默讀課文。記錄閱讀時間,寫下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問題。
2.學習字詞(落實目標1)
(1) 出示本課會寫字,讀一讀,寫一寫。
侵 略 筑 堡 黨 丘 妨 蔽 陷 拐
(2)出示本課的詞語,讀一讀,并理解難懂的詞語。
侵略 修筑 粉碎 領導 打擊 堅持 游擊
妨礙 隱蔽 陷坑 拐彎 迷惑 不計其數 無窮無盡
3.再次快速閱讀,課文內容檢測題(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冀中人民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
(2)地道里面光線不好,比較昏暗。
(3)地道的出口開在隱蔽的地方,旁邊堆滿荊棘。
(4)人在地道里不能了解上面的情況。
4. 通過快速閱讀,概括各段的段意。 (落實目標2)
第1自然段:介紹當時的情況。
第2自然段:地道戰的產生。
第3自然段:概括介紹地道戰的規模和作用。
第4自然段:具體介紹地道的式樣和結構特點。
第5自然段:詳細介紹地道的出口。
第6自然段:介紹地道怎樣防火、防水、防毒氣。
第7自然段:介紹地道里的聯絡方式。
第8自然段:介紹地道戰的歷史意義。
5.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結構分層、概括層意。
第一部分(1-2)介紹冀中地道戰出現的原因、背景。
第二部分(3-7)重點介紹地道如何保護群眾、抗擊敵人、防御破壞和傳遞敵情信息。
第三部分(8) 總結全文,再次用“驚人的奇跡”對地道戰在抗日戰爭中的獨特作用進行高度評價。
三、交流方法
這節課我們運用快速閱讀的方法了解了這么多的內容,誰來總結一下自己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感受呢?
生交流。
四、談話總結
這節課,我們不僅讀通了課文,還初步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那么地道戰的結構和作用,作者又是怎樣介紹清楚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第2課時
一、設置情景,導入新課。(落實目標3)
快速閱讀每一部分,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層教學,把握重點。(落實目標4)
(一)學習第一層(第1~2自然段)。
1. 這一層交代了地道戰產生的時間和背景。哪位同學知道為什么要開展地道戰呢?
(因為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修筑封鎖溝和封鎖墻,想搞垮我們的人民武裝,在這種情況下,冀中人民創造了“地道戰”,堅持敵后游擊戰爭。)
2. 師:說得好。日本侵略軍修筑封鎖溝和封鎖墻,就是要使冀中平原上的人民相互之間不能來往,不能聯合起來打擊敵人。于是冀中人民就創造了“地道戰”來打擊敵人。這就是“地道戰”產生的原因。
(板書:封鎖溝 封鎖墻 地道戰)
3.這一新的斗爭方式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處?
敵人來了,我們就鉆到地道里去,讓他們撲個空;敵人走了,我們就從地道里出來,照常種地過日子,有時候還要打擊敵人。(課件出示)
從這里可以看出“地道戰”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保護自己;二是能夠更好地打擊敵人。
(板書:保護自己打擊敵人)
(二)學習第二層(第3~7自然段)。(落實目標5)
學習第3自然段
1.在第3自然段中哪句話最能總結“地道戰”的情況?
(說起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
2. 這句話中的“奇跡”是什么意思?
(“奇跡”是想象不到的很不平常的事。)
3.“地道戰”的確是個奇跡。課文又從三個方面給我們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讓我們一起來繼續學習課文。
學習第4~5自然段
1.這一層是以任丘的地道為例,介紹了地道的式樣和結構特點。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這一層還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怎樣分?
(這一層還可以分為地道的內部和地道的出口兩個部分。)
2.地道的內部構造分為哪幾部分?有什么特點?
學生默讀課文后按順序回答,老師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板書。
(板書:地道內部高、深、大洞、小洞、氣孔)
教師一邊板書一邊重復地道內部構造的特點,并在同學分析的基礎上再次提出問題,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有的老太太把紡車也搬進來,還嗡嗡嗡地紡線呢。”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這句話進一步說明地道里既不氣悶也不黑暗,非常安全。冀中人民在這里邊戰斗邊生產,充滿生活氣息。
4.課文是怎樣介紹地道出口的呢?地道出口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默讀后回答問題,教師板書重要詞語。
(板書:地道出口
口外:荊棘陷坑
口內:堅固的洞“迷惑洞”
死道:地雷
活道:“孑口”)
5.教師解釋重點詞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是李白詩里的一句詩。意思是一個人把著關口,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形容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在這里形象地寫出了地道“孑口”易守難攻的特點。
這兩個自然段對地道的構造及特點介紹得比較清楚,使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只是一百多種地道中的一種。地道的特點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既可以保護自己,又能夠打擊敵人。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地道戰”的確是——(學生齊答:奇跡。)
學習第6~7自然段
1.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擊敵人同樣說明了這是“奇跡”。冀中人民是怎樣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6、7自然段。
(敵人想方設法破壞,冀中人民發揮聰明才智,想出許多妙計來防備。)
(1)學生回答的同時,教師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板書。
(板書:破壞防備)
(用土和沙滅火;吊板用來擋住毒氣;利用枯井暗溝防水攻。任憑敵人想出什么毒計,冀中人民也有妙計來對抗。另外,因為地道都是通著的,還可以轉移到旁的村子去。)
(板書:火攻、毒攻、水攻、土沙、吊板、枯井暗溝)
(2)教師用箭頭將上下板書連接起來并小結,使學生能夠更清楚地理解這部分內容。
引讀:
敵人用火攻——(土和沙)
敵人放毒氣——(用吊板擋)
敵人用水攻——(枯井暗溝)
2.冀中人民還有更先進的方法保護自己,打擊敵人,因為他們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發明了“無線電”“有線電”。我可要提醒同學們,這可不是現在的“手機”“呼機”,它是什么呢?請一位同學讀一遍 下面這段話大家就會清楚了。(學生讀書,教師板書。)
(板書:無線電——吆喝 有線電——拉鈴)
3.理解“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這句話的含義。(組織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和書上及電影、電視節目中獲得的知識,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討論。)
(四)學習第四層(第8自然段)。
1.學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教師提出問題。
2.地道戰在抗日戰爭史上有著怎樣的地位?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堅持了生產,還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3.地道戰取得的 成功關鍵是什么?
4.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結尾?
(總結性的結尾,寫清了地道戰的結果和作用。)
5.請學生把開頭段和結尾段連起來朗讀,讓學生體會首尾呼應的作用。(教師板書。)
(板書:為了粉碎“掃蕩”——“掃蕩”被粉碎了簡直是個“奇跡”——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三、總結全文,升華真情。
課文從“奇跡”一詞開始,到“奇跡”一詞結束。全篇課文通過對地道的構造、特點,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地打擊敵人,以及地道在戰斗中所起的作用幾個方面的描寫,具體闡明了地道戰是個驚人的“奇跡”。從而說明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人民戰爭具有巨大的威力。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
2.理清課文的條理。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練習用“如果……就……”“不但……還……”造句。
教學重點:
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難點:
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的智慧。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地道戰》。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題,釋題。
1.同學們看過《地雷戰》、《地道戰》的電影,還記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樣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的嗎?
2.板書課題:冀中的地道戰
3.從課題來看,哪一個詞是中心詞?(地道戰)
“冀中”是河北省的簡稱,河北省的中部就叫“冀中”。
二、初讀課文。
要求:1.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自學生字詞。(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3.理清課文層次,考慮分段。
三、逐題檢查、討論。
1.指名讀課文,并說出課文大意。
2.小黑板出示生字詞。
①指名讀,齊讀。
②強調“廁”是平舌音,“辣”左邊最后一筆是撇,右邊要封口。比較:妨-紡惑-感
3.討論分段。
第一段(1~3)講地道戰的產生及其作用。
第二段(4~7)介紹了地道的式樣、特點。
第三段(8)講地道戰在我國抗日戰爭的地位。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段。
2.討論交流。地道戰是怎樣產生的?(為了……創造了……)
“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這是個總起句,課文從幾個方面分述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板書: 不計其數(形式多 數量多)
敵來敵走(保存自己 打擊敵人)
3.結合課文內容解釋“掃蕩”“封鎖”。
4.總結第一段段意。
五、作業。
1.抄寫課后詞語。
2.思考課后練習一、二題。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
2.讀講討論
⑴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思考:這段話講了幾層意思?每層說了什么?(有四層意思。第一層講地道的式樣多,有100多種;第二層講地道有位置和高度;第三層講地道里有許多大洞,生活設備齊全。第四層講地道中有通氣孔,既透氣又透光。)
⑵地道的出口是怎樣的?有幾種情況?(開在隱蔽的地方,用荊棘掩護,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的每一段都有“孑口”。)“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迷惑”是辨不清,摸不著頭腦的意思。“迷惑洞”是讓敵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孑口”這里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個人過去的關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意思是:一個把住關口,一萬個人都打不進來。形容孑口之險窄。)
⑶“想方設法”是什么意思?敵人是怎樣想方設法來破壞地道的?冀中人民是怎樣對付敵人的進攻的?(火攻,水攻,毒氣攻)(用土和沙來滅火,;用吊板來擋毒氣;地道和枯井暗溝連起來,使水流走;還可以轉移到別的村子里去。)
⑷人們在地道里是怎樣進行通訊聯系的?無線電和有線電為什么要加上引號?(人們一一個口傳稱“無線電”;用鐵絲拴小銅鈴稱“有線電”。)(因為不是真正的有線電和無線電。)“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這句話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這句話對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許多辦法進行了總結,贊揚了冀中人民對敵人斗爭的智慧和才能。)
3.總結段意。(這段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對地道的式樣、特點作了詳細介紹。)
4.齊讀課文第二段。
二、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2.根據課文第二段的內容,畫出地道的示意圖。
3.填空:(書后第2題)
第三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第二段,并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這段有兩句話
第一句講了什么?和前面的哪句話相呼應?(地道戰粉碎了敵人的掃蕩。)(“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這就是地道戰。”)
第二句講了什么?(冀中人民堅持生產,還有力地打擊了敵人,是驚人的奇跡。)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地道戰是我國抗日戰爭驚人的奇跡。)
三、自由朗讀全文。
四、結合課文,學習句式,練習口頭造句。
如果……就……
不但……還……
五、練習概括課文中心思想。
1.冀中人民是怎樣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
2.“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體會。
3.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這篇課文記敘了在抗日戰爭中,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地道的結構特點,歌頌了我國人民在對敵斗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
六、了解記敘方法。
1.這篇課文講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爭精神和無窮無盡的智慧。那么,課文的這一中心思想是怎樣一層層表達出來的呢?
2.討論:(引導學生弄清課文圍繞中心,先講地道戰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講地道的樣式和特點,構造有得于隱蔽自己,打擊敵人;然后講怎樣粉碎敵人的火攻、水攻、放毒氣,怎樣進行通訊聯絡;最后講地道戰在抗日戰爭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3.教師總結。課文有條理地記敘了內容,一步步深入地表達了課文的中心思想,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寫作方法。
板書:
位置 高度
大洞 小洞 氣孔
出口
迷惑洞
孑口
土沙滅火
吊板擋毒氣
連通溝井放水
通訊聯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