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0
這是魯迅好的故事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
《好的故事》選自散文詩集《野草》,是魯某某 1925年創作的一首描寫夢境的散文詩,描繪了“昏沉的夜”里“我”所夢見的一輻交織著“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的生活圖畫,課文首先寫作者魂牽夢繞的故鄉**_*“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的XX道上的景物,接著具體描繪夢境中的“好的故事”。最后寫“好的故事”的破滅。通過對夢境“好的故事”的描給,反映了美好理想與黑暗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作者在希望與失望的矛盾中,啟示人們毀掉“昏沉的夜”,實現充滿“好的故事”的強烈愿望,表現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贊美以及對理想的熱烈憧憬,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走近魯迅”?!逗玫墓适隆芬詨艋玫男问?,描寫了一個沒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全文情景交融,應引導學生在”美麗的夢境”與”昏暗的夜”,虛幻與現實的強烈對比中,感悟作者以獨語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詩性的想象與升華,在文字中寄托著自己深沉的期盼和美好的理想,從而走近魯迅,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質。
根據單元語文要素,應著眼于“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容”來教學這篇散文詩。作為“走近魯迅”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課前可以讓學生借助圖書、網絡資料等途徑進一步認識魯迅。這里的認識顯然要比上一篇課文時更進一步,應當走進人物內心。在學生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展開學前交流,促進學生對魯迅的了解,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與魯迅之間的學習
距離,為學習這一篇課文找到恰當的新起點,也為教學預設找到學情依據。教學課文時會有一些含義深刻、意思難懂的詞句,可以提示學生借助查閱字典、詞典、古典文某某、關注課文注釋等途徑加以理解,通過網絡、圖書讀物、文獻等資料引導學生對《野草)散文詩集進行大致了解,以知曉課文寫作背景,感知作者在新文化統一戰線分化之后繼續戰斗,卻又感到孤獨、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進的思想感情。雖然此時魯迅處于極度的苦悶與彷徨中,但對理想的追求仍未幻滅。如果說《故鄉》是魯迅的寄托,那么《好的故事》就是其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而后可以再借助《野草》中《影的告別》進行對比閱讀,發現魯迅散文詩的寫作特點,激發學生從課內學習延伸課外,閱讀更多魯迅的其他作品,體會魯迅的偉大精神與崇高品格。
學情分析:
六年級上冊后半學段,已能夠初步養成獨立或合作學習課文的閱讀能力,通過《少年閏土》的學習已經對魯迅有一定的了解對魯迅的文章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寫文章的年代與當代距離較遠,學生對當時的社會情況和作者當時的境遇不了解,因而,學生對文中的一些語句,表達的含義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需要老師提前安排學生查資料。老師則需要在課堂上給學生補充相應的資料,幫助學生深入理解。
教學目標
1.會寫“擱、綜”等13個字,會寫“預告、煙霧”等15個詞語。
2.能聯系上下文、借助資料理解難懂的詞語,在此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抓住重點語段中的關鍵詞句,體會夢境的美好。
4.能結合“閱讀鏈接”中的資料,進一步讀懂課文。
教學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聯系上下文、借助資料理解難懂的詞語,在此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語段中的關鍵詞句,體會夢境的美好。
教學難點:
1. 結合“閱讀鏈接”中的資料,進一步讀懂課文。
教 學 流 程:過程設計(突出主問題與關鍵學習活動設計)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擱、綜”等13個字,會寫“預告、煙霧”等15個詞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錯綜、驟然”等難懂的詞語。
2.知道“好的故事”是指“我”的夢境。
3.讀懂第一自然段,了解“我”的現實處境。
教學過程:
板塊一 揭題激思,導入新課
1.導入:我們聽過很多故事,故事總是有時間、地點、人物和情節的,但今天我們要讀的這個故事卻不一樣。它沒有特定的人、特定的時間,也沒有曲折的情節。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2.出示課題,導人: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散文集《野草》中的《好的故事》。
板塊二 初讀梳通,整體感知
1.學習活動一:
(1)自由讀,把課文讀正確,難懂的詞語作上記號。
(2)思考:“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2.學習詞語。
第一組:烏柏 澄碧 萍藻 膝髁 擲
①指名讀,正音。
②引導學生聯系偏旁猜猜詞語的意思。
第二組:皺蹙 陡然 伽藍 潑刺奔進
①指名讀,正音。
②) 引導學生抓關鍵字查字典理解。
第三組:石油 鞭爆 繁響 四近
①指名讀,正音。
②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第四組:參差 瘦削 碎散
指名讀,注意多音字的讀音。(完成作業本第三題)
3.引導學生按下圖提示找出相應的段落,思考:哪部分是寫“好的故事”?
現實 夢境 現實
( ) ( ) ( )
學習活動二:默讀課文,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好的故事”描寫的是夢境,用橫線畫出來。
(1) 反饋交流,說說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好的故事”描寫的是夢境?
相機出示句子:
我閉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著《初學記》的手擱在膝髁上。
我在朦朧中,看見一個好的故事。
我正要凝視他們時,驟然一驚,睜開眼,云錦也已皺蹙,凌亂,仿佛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無意識地趕忙捏住幾乎墜地的《初學記》, 眼前還刺著幾點虹霓色的碎影。
(2)指名讀上面的句子,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驟然”“陡然”。 (“驟然”和“陡然”是近義詞,都表示情況發生得很突然,“驟然”多形容變化迅速,“陡然”更強調變化反差大。)
(3)學生默讀句子,找出說明“好的故事”是指夢境的詞語,如:“閉了眼睛”與“睜開眼”的呼應;“捏著《初學記》的手擱在膝髁上”與“捏住幾乎墜地的《初學記》”的呼應;“蒙某某”XXXXXXXXXX
(4)小結:作者采用這種首尾呼應的寫法,帶領讀者從現實逐漸進入夢境,又從夢境驟然回到現實。
板塊三 研讀“現實”
1.過渡:那是個怎樣的夜晚?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正音。
(2)提問:讀著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預設1: 引導學生抓住“燈火”感受環境的“昏暗”;
預設2; 引導學生抓住“鞭爆”, 再聯系課文后面的時間,知道那天正是農歷二月二“龍某某”, 屋外的熱鬧與“我”的冷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預設3: 引導學生抓住“煙草”進一步感受人物內心的孤獨苦悶。
(3)學生帶著體會,再次朗讀。
2.小結存疑:就是在這樣昏沉的、孤寂的夜晚,“我”做了一個夢,那是一個怎樣的夢?那夢為什么被稱為是“好的故事”? 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體現在哪里。
2.能結合“閱讀鏈接”, 說出對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的理解。教學過程
板塊一 走進夢境
1.導語: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好的故事”寫的是魯迅的一個夢境。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夢境。
2.自主學習。
學習活動一: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四至八自然段,找出概括描寫夢境的詞語。
(2)學生邊讀邊想象夢境里的情景。
3.反饋交流。
(1)指名說關鍵詞。 (相機板書:美麗、幽雅、有趣)
(2)引導學生辨析詞語:這里作者形容夢境的“幽雅”, 與我們常用的“優雅”意思一樣嗎? (“幽雅”和“優雅”是近義詞,“優雅”多用于形容人的姿態舉止,“幽雅”用于形容靜態的環境和氛圍幽靜而雅致。)
板塊二 研讀想象
1.學習活動二:再讀第四至八自然段,說說“美麗、幽雅、有趣”具體體現在哪里。
2.交流展示,相機指導。
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于無窮。
(1)借助圖片,幫助學生理解“云錦” (中國四大名錦之首,因其色澤光麗燦爛,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
(2)引導學生觀察云錦圖片上交織的圖案,理解“錯綜”。
(3)引導學生抓住“萬顆奔星"“飛動”“展開"“無窮”等詞語體會夢境變幻無窮、綿延不斷的特點。
(4)學生齊讀句子。
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XXXXXXXXXX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
隨著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魚,一同蕩漾,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和;剛一融和,卻又退縮,復近于原形。邊緣都參差如夏某某,鑲著日光,發出水銀色焰。
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里面淳動,怒而碎散,拉長了,如續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茅屋,狗,塔,村女,云,XXXXXXXXXX也都浮動著。
(1)練讀句子,引導質疑。
(2)交流解惑。
預設1: 為什么作者把這些景物寫得紛繁復雜,幾乎沒有規律可言? (這恰恰表現了夢境的變幻無常。)
預設2:這些景物都來自江南水鄉,為什么魯迅會夢到這些景物? (魯迅的家鄉在XX,這些景物都是他童年熟悉的美的人和美的事。)
預設3: “我”的夢境中為什么都是水中的倒影? (寓意美的人和美的事只是在夢中、在水中的虛幻場景,還沒有實現。)
(3)指導朗讀。
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了,這時是潑刺奔進的紅錦帶。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某某,白云織入村女中XXXXX.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了。但斑紅花影也已碎散,伸長,就要織進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1)師生合作讀句子。
(2)想象說話:用“ ( ) 織入( ) 中”的句式來說說夢中還會出現怎樣的景象。
3.小結:作者強烈地追求美的人和美的事,把它們比作好的故事,描繪得“美麗、幽雅、有趣”。
板塊三 升華主題
1.學生再讀第五、七自然段。
2.過渡:這夢是如此美麗、幽雅,有趣,可它終究是一場夢,當他驟然醒來時,心中卻滿是不舍。
3.學生齊讀第十一、十二自然段。
4.追問:此時此刻,這夢中“好的故事”與眼前的“昏沉的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魯迅先生的心中,這夢只是一場普通的夢,這夜也只是尋常的夜嗎?
5.學生默讀“閱讀鏈接”, 把自己的思考寫到作業本上。
6.學生交流。
7.小結:《好的故事》不僅是在寫一場夢,更表達了魯迅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對黑暗現實的失望。
板書設計
25 好的故事
夢境:好的故事——美好憧憬
(美麗、幽雅、有趣)
現實:昏沉的夜——黑暗社會
教學目標:
1、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在合作中學會傾聽和表達。
2、會認本課15個生字,寫6個生字。
3、綜合運用所學的識字方法。
4、使學生知道有了美好的愿望必須付諸行動,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體會“長大”的真正含義。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頭飾、小字卡。
一、談話導入,情境激趣。
1、今天,我們來上課的路上,我手里的東西撒了一地,咱們班的小朋友立刻幫我撿起來,我覺得心里啊真溫暖!
2、介紹小尤拉。今天,曹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位非??蓯鄣?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3、出示:好事情我們來替小尤拉想想什么樣的事是“好事情”呢?
4、到底小尤拉想做什么“好事情”呢?咱們還是快快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ㄒ唬┓蹲x。曹老師特別想讀課文,能給我一個機會嗎?
(二)想自己讀讀嗎?我們要做幾件事情呢?(1、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2、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認識它。3、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ㄈ┎樯?/p>
1、出示生字課件。
2、點擊,自主識記。“變字小魔術”。
3、游戲。“猜半邊”
三、學習課文,體驗感悟。
?。ㄒ唬┳x課文,想想小尤拉到底想做哪些“好事情”?
“如果馬莎掉到河里,我就跳下去救他。”
“如果狼來抓小狗,我就開槍把狼打死。”重要
“如果奶奶不小心摔斷了腿,我就背著她去醫院。”
1、小尤拉想幫助誰?(馬莎、小狗、奶奶)想在什么時候幫助他們?(見義勇為、保護神、大力士)讀讀句子,體會毫不猶豫、堅決。
2、尤拉在想好事情的時候,馬莎、小狗、奶奶正好遇到什么困難呢?
恰好馬莎需要到山上玩
正好小狗需要喝水正在發生
正好奶奶需要幫他刷碗
3、小尤拉幫助他們了嗎?他又是怎樣做的呢?讀書、體會,評價。
?。ㄕn件:點擊一件事,就出現一段課文。)
第2段:理解“委屈”。
第3段:體會“夾著尾巴”。
第4段:“大聲”,多沒禮貌。
4、這些雖然不是大事情,但是馬莎、小狗、奶奶正遇到困難急需幫助呀!三個人物里,你找到自己了嗎?你是誰?小尤拉這樣拒絕了你你心里怎樣想?(揣摩心理。)
馬莎——尤拉不喜歡我了。一點也不友好。
小狗——我渴死了,小主人對我一點兒也不關心。
奶奶——唉,我們的小尤拉還沒長大,一點兒也不
知道孝順奶奶。
(二)交流討論,明白道理。
1、你瞧?。▓D:媽媽對尤拉說話,錄音配文字。)
我們來幫尤拉想一想,究竟哪些事情才是“好事情”呢?(課件)(辯論,判斷,用動畫圖標表示)
2、你覺得小尤拉是好孩子嗎?
?。ㄋ袔椭鷦e人的美好愿望。但只想當了不起的大英雄,要在人最困難的時候幫助別人。)
3、可小尤拉為什么一件好事也沒做成呢?
?。ㄔ瓉恚@些事都是發生在尤拉身邊的小事情,能給別人幫助的事兒,每一件都是應該做的好事情。)
四、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薄⒑檬虑閼搹哪淖銎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回到教室后,你會做什么事呢?(錄象:剛才,咱們的教室,如粉筆掉在地上、黑板沒擦、桌子歪了、掃帚橫在路上、小朋友的書掉在地上……)
這篇教案本打算是上研討課的,我備課,準備了好幾個晚上,還精心做了課件。結果活動推遲了。不過沒關系。我用這篇教案給孩子們上課時,他們非??鞓罚埠芟矚g這樣的學習。孩子揣摩文中人物的想法,說的特別好。下課了,爭先恐后地搶著為班級服務,看來這節課沒有白備,對孩子來說都一樣深課!
學習目標
魯迅先生的故事教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魯迅先生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貴品質。
3、學習作者抓住特征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課前準備:魯迅的照片。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前面幾節課通過學習《少年閏土》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魯迅先生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做了許多讓人難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堅定的斗爭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筆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以至有這樣一個人,因為魯迅與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關于魯迅先生的故事。(板書課題:一面)
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全文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按時間順序,記敘了作者與魯迅見面的全過程。
先寫“我”與魯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寫內山的熱情接待和“我”買書缺錢造成的窘況。
重點寫“我”與魯迅的會面。
第二部分:寫一面之交對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響。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體會重點語句
跳讀課文,勾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認真讀一讀,看能收獲到什么。
3、學生讀書,劃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仔細朗讀,體會。
指導學生朗讀三處外貌描寫。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
(2)他的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3)我很驚異地望著他:黃里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發;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胡須;左手里捏著一枝黃色煙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了。
4、這三處外貌描寫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出示魯迅的照片,自己觀察,對照課文的描寫,對作者的描寫作出評論。
5、引導思考:文中這三次外貌描寫有什么作用?
6、在寫人物方面,你收獲到了什么?
7、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默讀討論:
“我”為什么能在歷盡艱苦的、受盡虐待的情況下,咬緊牙,昂起頭?
(2)真情朗讀。(范讀──個人讀──集體讀)
真情朗讀,升華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談談你對魯迅又有了哪些新認識。
探討:題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為“作者與魯迅的一面之緣”,你還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嗎?(還可以理解為魯迅先生偉大人格的一個側面,即“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旁谧x中品詞析句,體會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谱x懂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角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中表達的效果。
?、悄苡懈星榈乩首x課文。
2、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以讀為主,開展研究式和體驗式學習,鍛煉創新素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會愛護家園、保護環境、愛護樹木,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4、創新素質培養目標:
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志向、創新思維和創新想像。
【教學分析與處理】
1、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沒有一處譴責人們濫砍亂伐樹木的行為,卻把抽象的含義化為具體的物象,讓我們從這些可視可感的畫面中去領悟、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學生分析:
語言淺顯、樸實,用娓娓道來方式向學生講述了一個村莊從發展到毀滅的過程。但文章中也有含義很深的句子,與學生的人生體驗有些距離,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讓學生結合體會,談感受,教師適當點拔。
3、重點、難點、創新點、德育點、空白點的確立:
⑴重點:
①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诶斫夂x深刻的句子。
?、齐y點: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堑掠c:
?、偻ㄟ^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
?、谕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為建設和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葎撔曼c:
鞏固與創新運用環節中,讓學生自由發言,談感受,表現自己對環境保護的感悟。
?、煽瞻c:
多處設置空白,主要體現在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中。學生自由研讀,提出問題等。
【教學內容】
正如它的題目,講述在一個環境優美的小村莊中,人們靠著手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蓋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終于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揭示了村莊里人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引發的嚴重后果──不愛護大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教具的選擇與使用目的】
本課教學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課件,展示直觀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讓情境再現,使學生多感官參與教學,使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較深的層次,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刻的體會和感悟。
【教學過程】
本課采用師生合作研究體驗創新教學程序,重視讀中感悟,誦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
一、創設問題情境(情境導入)
1、教師播放村莊的畫面,創設情境,學生欣賞感悟,同時設問質疑。
2、教師導語:
同學們,今天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個小村莊。那里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這里住著幾十戶人家,靠著周圍豐富的自然資源,用斧頭砍下樹木,蓋成房子,造成各種工具,日子過得還都不錯。(課件出示)你覺得這個小村莊怎么樣?(板書)那么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現在怎么樣了呢?請同學們齊讀(出示“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為什么會這樣呢?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第7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師生合作研究探索(學習2~4節)
1、學習第二節:
?、抛灾魈骄?,發現問題:
指名讀,質疑。
帶著你的問題,自由讀課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線畫下來。
(本環節意在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并通過質疑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
?、谱杂裳凶x,分析理解:
?、僭O計問題:
從哪個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樹的?(留空白,尊重學生的選擇,有觀點后討論,學生可以從關鍵詞、句多角度分析,解決本課教學重點,同時滲透環保教育)(空白點、重點、德育點)
(課件出示)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谫|疑:
指名再讀,其他人想一想,你從中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點)
(尊重學生選擇,留空白,請學生在讀的基礎,提出問題,然后再通過讀來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內涵。)
A、理解“誰”。
B、理解“拎”。(換詞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圖片對比理解)
D、小結。
(板書:隨意砍樹)
?、壑笇Ю首x。
?、芫渥佑柧殻?/p>
(課件出示)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誰家想(),誰家()……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砍樹。
(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補充句子,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生活經驗相合)(創新點、留空白)
這里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呢?
?、菪〗Y。
2、學習第三節:
設計問題,引發思考:
人們在擁有了房子、犁之后他們停止砍樹了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⑴課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⑵理解“不斷砍樹”:
(板書:不斷砍樹)
理解省略號的作用(此處作者省略意味深長,說明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在這設置空白,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含義,從而達到與作者心靈上的溝通。同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過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點、德育點)
?、蔷渥佑柧殻?/p>
應有盡有家具和各種各樣的工具都會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練習。
(空白點、創新點)
?、壤斫?ldquo;柴煙”:
在這一自然段中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柴煙是指木柴燃燒后所產生的氣體。
人們把這些樹木砍下來后干什么了?這里指樹木被人們砍下來,用來生火做飯、取暖。
在我們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
(通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文章內涵──環境保護。)(德育點)
?、芍笇Ю首x。
3、學習第4節:
過渡:我們雖然生氣、我們雖然難過,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爬斫?ldquo;不錯”。
?、瞥鍪揪渥樱?/p>
引讀第四節。
?、乔榫吃佻F。(課件)
⑷談感受。
?、芍笇Ю首x:
自由讀、齊讀。
4、學習第五節:
⑴出示句子:
引讀最后一節(板書:什么都沒有了)
?、浦笇Ю首x。
三、鞏固與創新運用
1、小結:
板書:保護環境
2、情境再現:
出示98年洪水的圖片和各種污染環境的圖片。
3、談感受:
任選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組同學說一說:
⑴我想設計一句環保公益廣告詞──
⑵所有地球村的村民們,我奉勸你們──
?、亲屛曳棚w想象的翅膀將美麗的村莊、咆哮的洪水細細描述給你聽!
(本環節是這節課的創新點,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感受,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靈活性思維,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設計多種形式,任選其一表現自己對環境保護這一主題的感悟,同時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立足于剛掌握的知識,在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和勇于表達自我的能力)(創新點、德育點)
【延伸作業】
同學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作業請各小組任選其一來完成。
1、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出一份“保護綠色家園”的手抄報。
2、以小組為單位,對學校周圍環境進行調查研究,根據實際情況寫出簡單的匯報材料,與同學交流
(這節課的最后,提供給學生探究學習的途徑與方式,鼓勵學生探究無止境,學習無止境。課尾,教師并不滿足于學習的“無疑而終”,努力使其“疑無窮,疑無盡”,無數問號引研究性學習之路,再一次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創新點)
【板書設計】
隨意砍樹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什么都沒能了
(保護環境)不斷砍樹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