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9
這是靜電現象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設計背景
有一天中午,我帶幼兒一起午睡,在脫衣服時有小朋友的叫聲“啊,好疼”,問其原因,是因為在脫毛衣時,由于起了靜電,所以感到疼痛,還有在玩滑滑梯時也會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到底是為什么呢?結合幼兒的實際經驗與問題,我創設了這節課,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讓孩子們了解這一現象,特設計了這一節課。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摩擦起電的興趣,了解關于靜電的簡單知識。
2、啟發幼兒的發散思維,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活動知道物體摩擦后會起電,帶電的物體能吸引輕小的物體。
2、加深對摩擦起電現象的理解。
活動準備
每組放兩個小筐一個筐內有塑料尺、塑料筆、鉛筆、竹筷、鐵棒、綢布、碎紙屑、線手套;一個框里各種的紙屑,如:小硬紙板塊、碎皺紋紙屑,自作的小蝴蝶。每個幼兒一個自制的小章魚
活動過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
1、今天,看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向幼兒介紹小筐里的各種材料及物品)我們一起來玩一玩
2、根據幼兒在操作中的發現,引導幼兒想一想、試一試,怎樣做才能讓小紙棒把小紙屑吸起來(幼兒有目的的操作、探索)
3、提問小朋友說說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紙屑吸起來,你是怎樣做的?(請做到的小朋友上臺來掩飾一下,并講講自己的想法,再讓大家試一試可以么?)
4、為什么塑料尺、塑料筆和綢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紙屑?(幼兒思考、討論)
總結:告訴幼兒:兩個物體在一起摩擦會產生靜電,叫做“摩擦起電”。塑料尺、塑料筆、和綢布摩擦產生靜電,因此吸起了碎紙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產生靜電。
5、請小朋友再試一試,塑料筆和尺還可以和哪些東西摩擦產生靜電,吸起紙屑
讓幼兒探索發現:用絲綢、手帕、、衣服、頭發來摩擦塑料尺和筆都會產生靜電,將紙屑吸起來并知道小硬紙板吸不起來的原因。
二、做一做:彩蝶飛舞
1、教師將自制的小彩蝶發給幼兒,請幼兒想想辦法,怎樣才能使它飛起來呢?(幼兒操作、探索)
2、幼兒上臺演示自己操作的方法,大家看看哪種方法會讓蝴蝶飛舞的更好
小結:當塑料筆或尺經過摩擦后會產生靜電,所以,小彩蝶會飛起來了。
三、魔術表演:小章魚
老師為小朋友請出“小章魚”,然后為小朋友變魔術,猜一猜,為什么小章魚會貼到身上呢?請小朋友來試一試,體驗摩擦起電的樂趣。
小結:當小章魚經過摩擦后,會產生靜電,所以,小章魚就貼到身上一起跳舞了。
四、活動延伸:請幼兒帶著自己的小章魚到科學角或校園里去,看看我們的章魚還能吸到哪里去繼續探索摩擦起電的樂趣。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非常有意義的課哦!孩子們的興趣也很高漲,課堂氣氛活躍,積極性高,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讓便我能夠改進!讓自己下次會做的更好!
不足之處:
1、開始部分,我的語句組織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沒聽清我的問題,所以一時孩子沒摸到頭腦,后來我是又經過引導后,孩子漸漸的明白,并能自覺操作了,方法也越來越新穎、有趣,很讓人欣慰!在語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將“小章魚”這一環節可以放到開始部分,這樣更能調動起孩子的激情;
3、碎紙屑我是準備了一個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實驗后,弄的到處都是,以后在做實驗時我要先
講清規則,讓孩子有意識些,這樣也不會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講的話,我一定會準備的更充分些,讓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體驗摩擦起電的樂趣!加油!
本次上課的優點:
1、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能積極的配合老師的活動,整堂課還是比較輕松、活躍的;
2、每做一個活動都會有小結,孩子掌握的比較好的,課下后幼兒還能繼續探索摩擦起電的樂趣,讓我很開心!同時家長的反應也比較好!所以,我們以后還會多上這樣的實驗課,讓孩子在玩中學,在玩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充分動手操作感知、發現物體摩擦后產生靜電現象,初步了解靜電的相吸、排斥、放電現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靜電的利用與防止。
2、使幼兒用觀察記錄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電現象的過程和結果,并用完整的語句進行表達與描述。
3、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積極思維,大膽嘗試與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強其自信心。
活動準備:
操作材料:碎紙、泡沫、絲巾帶、海綿、尺、筆、木梳、毛皮、橡膠棒、絲綢、玻璃棒。
活動過程:
1、“變魔術”活動導入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用“神奇”的魔棒吸起小碎紙。
2、幼兒嘗試。
(1)想辦法用玻璃棒吸紙屑,探索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能吸起紙屑。豐富詞匯:摩擦。
(2)幼兒再次嘗試,感受成功的喜悅。
(3)向幼兒介紹玻璃棒吸起碎紙屑的原理,揭示課題。
3、嘗試用不同材料操作,感知靜電的相吸、排斥現象。
(1)幼兒分組操作,并做操作記錄。
(2)幼兒講述操作過程。
(3)教師小結: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摩擦以后都能產生靜電現象。
(4)小實驗,發現靜電的排斥現象。
4、幼兒討論,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靜電現象,了解靜電的利用與防止
《靜電》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有觀察探究靜電的興趣
2在靜電游戲的操作過程中,運用自己的感官,感知靜電現象。
3.了解不同材質的物體能否產生的靜電現象。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塑料尺子、人形紙片、碎紙屑、毛線、木筷、塑料筆、塑料袋、鐵勺、蠟燭記錄卡。
經驗準備:幼兒接觸過靜電現象,
活動過程:
(一)魔術《紙娃娃站起來》
1.出示人形紙片,教師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與塑料袋摩擦,并對幼兒說:"老師會變魔術,能用一把尺子就讓紙娃娃站起來"。
變前師:老師會變魔術,能用一把尺子就讓紙娃娃站起來。
2.教師示范后,幼兒動手操作并說一說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靜電現象
1.教師再次演示魔術(拿出塑料袋),幼兒仔細觀察并說一說教師做了什么動作。
變后師:"現在老師再把這個小魔術做一遍,請你們仔細觀察老師做了什么動作"。
2.幼兒動手嘗試,與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提醒幼兒注意摩擦力度。
3.幼兒談一談自己的成功經驗(怎樣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師簡單小結:因為尺子和塑料袋經過摩擦它們產生了靜電,靜電將紙娃娃吸了起來。
(三)大膽猜想
1.出示豐富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會起靜電(能夠吸起小紙屑和碎毛線),啟發幼兒發散思維。
師:想想你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和接觸到的,大家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能在摩擦之后吸起小紙屑和碎毛線呢?
2.幼兒自己猜想,將猜想結果記錄在記錄卡上。
(四)嘗試操作
師:請你試一試玩一玩,等一會兒告訴大家你的猜想對不對。
1.幼兒動手操作,把木筷、塑料尺、塑料筆、鐵勺、蠟燭分別和塑料袋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碎毛線、碎紙屑,把操作結果記錄在記錄卡上,驗證猜想結果。
2.個別幼兒說一說猜想與操作的不同,并進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啟發幼兒說出生活中見到的各種靜電現象,
如:塑料梳子梳頭發時,頭發會飄起來;穿化纖衣服脫時會有聲音,黑暗中會發現 小火花;天氣干燥時,長時間走路,由于摩擦會產生靜電,衣服會和身體粘在一起;有時 人與人在接觸的剎那會被對方電到等等。
(六)ppt:靜電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靜電,大自然里到處都有我的存在。從一粒灰塵在空中飄蕩,到震天動地的電閃雷鳴,都有我靜電的作用,平時我很安靜,人們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當兩個物體摩擦的時候,人們就會發現我了。除了塑料小棒摩擦塑料袋可以吸起紙屑、平時小朋友梳頭的時候有時會感到頭發跟著梳子飄了起來,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開玩笑,另外,我最喜歡干燥的環境。在空氣干燥的冬天,有時小朋友的手和別人猛的一碰,會感到被電了一下,還有小朋友晚上脫毛衣的時候會聽到"滋拉滋拉"的聲音,關了燈還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現在你們認識我了吧 。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非常有意義的課哦!孩子們的興趣也很高漲,課堂氣氛活躍,積極性高,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讓便我能夠改進!讓自己下次會做的更好!
不足之處:
1、開始部分,我的語句組織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沒聽清我的問題,所以一時孩子沒摸到頭腦,后來我是又經過引導后,孩子漸漸的明白,并能自覺操作了,方法也越來越新穎、有趣,很讓人欣慰!在語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將“小章魚”這一環節可以放到開始部分,這樣更能調動起孩子的激情;
3、碎紙屑我是準備了一個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實驗后,弄的到處都是,以后在做實驗時我要先
講清規則,讓孩子有意識些,這樣也不會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講的話,我一定會準備的更充分些,讓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體驗摩擦起電的樂趣!加油!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感知磨擦生電現象,體驗靜電對物體的作用力。
2、能夠細心操作,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測,感受探索的樂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游戲中感知磨擦生電現象,體驗靜電對物體的作用力。
活動難點:
用吸管摩擦生電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1、吸管人手一根、卷紙若干、碎紙片若干;
2、清水、盆子、小紙船(形成小池塘的場景);自制旋轉木馬;柳條(柳樹);水龍頭(細細的水流);灑落的鉛筆粉末。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老師來給你們表演一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
(出示吸管)這是什么?
幼:吸管和碎紙片
教師演示:將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輕輕靠近紙片,沒變化;教師用眼神和表情讓幼兒觀察吸管是否有變化;然后將吸管藏到桌子底下邊磨擦教師口中邊說“變變變”,再拿出來,輕輕靠近紙片,用眼神或動作提示幼兒觀察變化。
請你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幼兒講述看到的現象)
二、猜測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
1、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磨擦生電
(1)小紙片主動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么來變這個魔術的呢?
(幼兒猜測、討論,如果幼兒有說用水、用漿糊之類,教師讓幼兒親自摸一摸,究竟有沒有)(鼓勵幼兒進行各種想象、猜測)
(2)小朋友,你們猜了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這樣呢?你們現在自己去試試,看看你會不會變這個魔術,當吸管靠近碎紙片時,小紙片會主動地跳到吸管上,我旁邊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如果需要可以選取使用。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引導)
(3)誰會變這個魔術了?請告訴我們你是怎么變的?
(幼兒將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經驗進行展示)
(4)請個別幼兒示范,要點:摩擦得又輕又快。
(5)幼兒再次嘗試操作(此環節是否省略,看幼兒第一次的操作的成功率而定)
(6)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吸管經過磨擦后,輕輕靠近小紙片,小紙片就會跳上來了。
2、猜測、總結磨擦生電現象是靜電反應
提問:為什么吸管經過磨擦以后小紙片就會跳到吸管上來,這是什么原因呢?
(幼兒進行各種想象、猜測)
教師小結:這是靜電,吸管經過磨擦以后,會產生小小的電,這些電叫靜電,它們能吸引輕小的物體。
三、操作體驗:靜電對輕的物體的作用力
1、師:有了靜電的吸管除了可以吸引小紙片,還能做別的事情嗎?
2、介紹游戲情境1:
(1)柳條因為沒有風,正靜靜地垂著,如果用摩擦帶電后的魔棒靠近它,你猜柳條會有什么變化?(會飄動起來)
(2)請一名幼兒嘗試驗證后,將自己的發現在記錄紙上記錄下來。
3、介紹另外四種游戲:這兒有許多的小船停在水邊,一動也不動;木馬停在原地沒有旋轉;水流也在象一條線似的靜靜地流著;鉛筆灰灑落在紙上,我想把它用一樣東西把它搬到盤子里去;
4、引導猜想:假如你們用自己手中帶有靜電的魔術棒輕輕地靠近它們,猜猜會有變化嗎?!出自:屈老.師!會有怎么樣的變化?
四、幼兒實踐驗證
1、真的是你們猜的這樣嗎?可以去試一試,并且把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玩一種,記一種,看誰發現得多
教師觀察,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
五、交流分享。
你將有靜電的魔術棒靠近它們的時候,發現了什么?(讓幼兒
對照自己的記錄,充分描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六、教師總結。
你們用帶靜電的吸管輕輕靠近游戲材料時,它們都動起來了,改變了原先的位置。
七、遷移運用:討論與交流自己的生活體驗。
師:“你在生活中曾遇到過靜電嗎?”
幼:(回憶自己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如:在干燥的日子和小伙伴拉手時被“電”到,梳頭時頭發根根豎起,脫衣時“滋滋啦啦”的聲音和點點火花、玩滑滑梯時“呲拉呲拉”的聲音……
師:“被‘電’到是什么樣的感覺?”(疼、麻……)
那么你知道怎么樣預防靜電嗎?讓我們回去繼續了解一下預防靜電的一些好辦法。
活動延伸:
幼兒與父母共同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人們生活中的靜電現象,以及預防靜電的辦法。
活動目標
1. 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感知摩擦起電后,能產生靜電的現象。
2. 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泡沫板、碎紙屑、塑料尺、氣球、絲綢、手帕、手套、衣服、頭發等。
活動過程
1.“變魔術”活動導入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用“神奇”的泡沫板吸起碎紙屑。
2..幼兒自由操作,引導幼兒想一想、試一試怎么做才能讓泡沫板把紙屑吸起來。
3.教師示范泡沫板吸起紙屑。教師用泡沫板在衣服上擦呀擦呀,邊做邊說,紙屑起來吧!
總結:
兩個物體在一起摩擦會產生靜電,叫做“摩擦起電”。泡沫板在衣服上來回摩擦產生了一種電,叫靜電,所以能把小紙屑吸上來。
4.幼兒再次操作,體驗操作成功的快樂。
分別請操作成功和不成功的幼兒操作示范。
總結:摩擦時時間要長一點,速度要快,就容易產生靜電,吸起碎紙屑。
5.幼兒分組操作,嘗試泡沫板、塑料尺和氣球可以和哪些別的東西摩擦產生靜電。
發現:泡沫板、塑料尺和氣球跟絲綢、手帕、手套、衣服、頭發摩擦都可以產生靜電,將紙屑吸起來。
6.發現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脫衣服時聽到了滋啦滋啦的聲音。梳頭發時,頭發被梳子吸起來。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里提供毛皮、絲絨、鐵梳、木梳等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供幼兒繼續探索。
《靜電》幼兒園大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操作與嘗試,使幼兒初步發現感知靜電現象,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能用較連貫、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并能與同伴進行交流、分享。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與常規。
活動準備
每人一張報紙、一個氣球、一把尺子,許多的紙人與蛋殼娃娃。
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引發思考、操作嘗試。
(1)“請幼兒想辦法幫助老師把這張報紙貼到墻上。”引入課題——不用任何材料,將報紙貼到墻上。
(2)幼兒操作、嘗試。發現幼兒將報紙貼到墻上,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并請幼兒說出是如何操作的。使幼兒了解摩擦后產生靜電,才使報紙貼到墻上的。
(3)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及發現。“小朋友是怎樣讓報紙貼到墻上的?”得出結論:“將報紙摩擦后,它帶上了魔法就貼到墻上了。”
2、我和氣球做游戲。
“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氣球,請大家想辦法使氣球也帶上魔法,讓它貼到你的身上。”引導幼兒用剛學到的“摩擦”的方法,使氣球貼到自己或同伴的臉上、身上、頭發上……教師可鼓勵幼兒說出是如何做到的,進一步感知摩擦產生靜電的科學現象。
4、娃娃跳舞。
想辦法使尺子也帶上“魔法”,使桌子上的紙人飛起來,讓“蛋殼娃娃”跟著尺子來跳舞。(通過這個活動,使幼兒知道靜電不僅能使物體貼到別的東西上,還可使這個物體吸起來別的東西。)在幼兒操作的時候,多讓幼兒說說自己是如何做的。
5、看誰吸得快。用尺子將紙人吸起放到小筐里。
活動延伸
幼兒帶上尺子到戶外面去找一找,還有什么東西可以用尺子吸起來。
《靜電》幼兒園大班教案4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生活中各種靜電現象。
(2)知道靜電是如何產生的。
(3)了解常用的三種起電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通過討論建立對靜電現象的認識。
(2)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三種起電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1.自然界存在兩種電荷: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起電的三種方式:________________起電,______________起電,_______________起電。
3.電荷守恒定律
1、思考與討論:日常生活中,你了解或碰到過的關于靜電的現象有哪些?請舉例。根據初中的學習,怎樣使物體帶電?如何檢驗?
結論:
2、討論與探究:以摩擦起電為例,探討起電的本質。(靜電現象的解釋)
結論:
3、討論與探究:摩擦起電是使物體帶電的唯一方法嗎?
1、課堂鞏固:(1)學習與評價P2、1
(2)學習與評價P2、2
(3)(雙選)有一帶正電的驗電器,當一帶絕緣柄的金屬球A靠近驗電器的小球(不接觸)時,驗電器的金屬箔張角減小,則金屬球A()
A、可能不帶電B、可能帶負電C、可能帶正電D、一定帶負電
(4)學習與評價P2、4
2、課后提升:(1)書本P5、1——3
(2)學習與評價P3、5——10
請完成思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