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7
這是屈原教學設計一等獎百度,是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看懂畫面內容,嘗試講述故事大致內容。
2.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由來及相關習俗。
3.感受傳說故事的魅力。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你吃過粽子嗎?你吃過的粽子是什么樣的?它
是用什么做的?有些什么口味?
師:誰知道我們什么時候會吃粽子呢?
幼:端午節(jié)。
師:對了,每年的端午節(jié),也就是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我們都會吃粽子。有誰知道我們?yōu)槭裁匆诙宋绻?jié)這天吃粽子嗎?誰來猜一猜?(請幼兒說一說)小朋友們的想象力真豐富,那到底是為什么呢,老師今天還給你們帶來一個傳說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錄音,整體欣賞故事。)
(二)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聽故事第一段。提問:故事中說的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大夫叫什么名字?(屈原)對了,我們這個故事的題目就叫《屈原的故事》。他做了什么?你知道屈原為什么投江嗎?
2.聽故事第二段。提問:人們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他們心里是什么感覺?為什么?他們做了什么呢?屈原的身體被人們打撈上岸了嗎?(請幼兒說一說)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3.聽故事第三段。提問:人們怕屈原的身體被魚蝦吃掉,他們是怎么做的?
4.聽故事第四段。提問:后來人們會在屈原投江那天做些什么事情?人們?yōu)槭裁匆鲞@些事?
(三)嘗試根據圖片分段講述故事。
師:關于《屈原的故事》,老師還收集了幾張圖片,下面我們一起來試著看圖片講述故事。
1.師出示圖片并講述故事。(講解劃龍舟,掛艾草、菖蒲,涂雄黃酒,縫香包)
2.師幼一同看圖片講述故事。
3.引導幼兒把故事講給身邊的好朋友聽一聽。
4.請兩名幼兒單獨講述故事。
5.組織幼兒討論:
師:《屈原的故事》講完了,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一想,假如在你的生活中,爸爸媽媽或者是老師錯怪了你,你會怎么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四)說說端午習俗
(五)活動延伸
老師在手工區(qū)準備了許多彩色繩,待會兒我們一起去編吧。
教學反思
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tǒng)的重大節(jié)日。為了使幼兒感受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美,我安排了以“端午節(jié)”為主題的教學活動。學習了《屈原的故事》,在活動中給幼兒講述端午節(jié)的來歷,大班的孩子從家里帶來了粽子,直接接觸到了濃濃的端午文化。通過故事的欣賞與講述,幼兒了解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與相關習俗。課后我們讓幼兒回家和家長一起包粽子、編百歲繩,仍然是本次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感受端午所特有的親情文化。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使孩子們進一步受到這種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幼兒進一步了解了端午節(jié)文化教育。
活動目標
1.能夠根據故事線索大膽地想象、連貫地表達。
2.積極參與活動,樂于編講。
3.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4.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fā)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學圖片。
2.繪畫材料:紙、筆。
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導入教學。
導語:今天是兔外婆的生日,兔媽媽和小兔是怎樣給兔外婆過生日的呢?
2.出示圖片,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段,讓幼兒感知前半部分內容。
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小兔為什么回來晚了?它的蘑菇到哪里去了?(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自由表達)
3.引導幼兒想象,續(xù)編故事后半段。
(1)引導幼兒按線索思考,想象并發(fā)展故事情節(jié)。
為什么小白兔的籃子是空的呢?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請小朋友說清楚小白兔在什么地方,遇見了誰,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它是怎么做的。每個人編的故事最好和別人不一樣。
(2)繪畫續(xù)編故事。
請幼兒把自己想象的故事情節(jié)畫出來,并與同伴自由分享交流。教師巡回指導。(指導幼兒使用恰當的詞語完整地講述故事)
(3)請部分幼兒在集體面前續(xù)編故事。(指導幼兒注意講述的邏輯性,要求說清楚在什么地方,有誰,發(fā)生什么事情,結果怎么樣)
4.拓展談話:你們有過遲到的時候嗎?是什么事情使你遲到的
反思:
這個活動,我沒有像以往一樣設計,我想設計得更適合我班的幼兒,我知道他們大部分生性活潑,勇于表現。如果采取傳統(tǒng)教學法,沒有充分讓他們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幼兒思維得不到擴散,勢必會受到壓抑,難以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我試著采取另一種開放的方式進行教學,先只給幼兒講一個故事的開頭,然后讓幼兒自由討論交流,并把自己想的情節(jié)畫下來,保證幼兒充分的發(fā)揮空間。
想不到的是,孩子在原本自己的想法上又生成了各種有趣的情節(jié)與結尾,串成了不一樣的故事情節(jié)。如:小兔看到烏龜婆婆肚子餓了就把蘑菇送她吃才遲到的;小兔在去外婆家的路上遇到了小河,她用蘑菇做為過橋的工具等等情節(jié)。實踐證明,孩子們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保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說出了許多讓成人都無法想到的答案與創(chuàng)作的故事,許多孩子是那么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伴。本活動,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釋放,口語表達能力及創(chuàng)造精神淋漓盡致得到了發(fā)揮,經過這次大膽嘗試,我深深地認識到:只有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的學生。
在活動中,我也有一點困惑:如何更好地發(fā)揮每個孩子的潛能,讓他們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提高?有三四個幼兒生性內向,不敢嘗試表達,任老師怎么鼓勵也一聲不吭,針對這類幼兒,我會在今后的活動中多培養(yǎng)他們的膽量和口語表達能力。
一、教法建議
《屈原》教案
【拋磚引玉】
( 一 ) 郭沫若是我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家,對其生平及作品要向同學們作介紹。
( 二 ) 老師需向學生介紹清楚本劇寫作的歷史背景及寫作意圖,以便把握本文主題。
( 三 ) 屈原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對屈原生平及作品特別是其愛國主義精神和高潔的品質,更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掌握和領會。
( 四 ) 學習本文,了解本文的精髓,即主要學習屈原的光明磊落、大公無私、不隨波逐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品質,學習他心系國家至死不悔的愛國主義情操,培養(yǎng)學生愛集體愛國家的主人翁責任感。
( 五 ) 能夠歸納總結屈原形象。
( 六 ) 本文的核心是“雷電頌”部分。屈原的形象主要就是通過這一部分的內心獨白塑造的。
( 七 ) 學習本文的修辭手法。
【指點迷津】
( 一 ) 必知點:
1 . 郭沫若簡介:
郭沫若 ( 1892—1978 ) ,我國現代杰出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郭開貞,筆名沫若。四介樂山人。1918年開始新詩創(chuàng)作。1921年與郁達夫、成仿吾等組織“創(chuàng)造社”,并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女神》。抗日戰(zhàn)爭時期,創(chuàng)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歷史劇。解放后,發(fā)表了蔡文姬等戲劇,著有《奴隸制時代》等書,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
2 . 屈原簡介:
屈原 ( 約前340—約前278 ) 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戰(zhàn)國時楚國人。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lián)齊抗秦。后遭讒去職,迭遭放逐。至首都郢為秦兵攻破,遂投汨羅江而死。后世所見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漢劉向輯集的《楚辭》。這本書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離騷》一篇,《九歌》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九章》九篇:《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天問》一篇。等等。
3 . 本文寫作的背景及寫作意圖:
背景見預習提示。
寫作意圖:古為今用,借古諷今。用作者的話說當時是“全中國進步的人們都感受著憤怒”,作者“把這時代的憤怒復活在屈原的時代里去了”。換句話說,作者是“借了屈原的時代來象征我們當前的時代”。借屈原的悲劇,展示了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尖銳、激烈的斗爭。
( 二 ) 重點:
4 . 作者筆下的屈原形象及其它人物形象
屈原:劇中屈原是正義的化身。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他蔑視鬼神,鞭撻一切污穢,誓與丑惡的奸佞們戰(zhàn)斗到底。屈原的形象是為正義和光明而戰(zhàn)斗的不屈的戰(zhàn)士的形象。嬋娟:屈原的侍女,是有正義感的女性的形象。嬋娟之死,使正義和邪惡的沖突達到高潮。
鄭詹尹:邪惡的化身,他卑鄙、狡詐、膽怯。他是朝中奸佞的幫兇。
5 . 本文的情節(jié)結構和矛盾沖突:
課文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鄭袖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們之間的尖銳的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1部分寫靳尚和鄭詹尹稟承南后旨意,欲密謀毒死屈原。他們的陰謀把他們和屈原的矛盾沖突推到了頂點。
第2部分是屈原的內心獨白,表現了他的忠貞不屈和正氣浩然的英勇悲壯的形象。
第3部分是嬋娟之死。這一部分是戲劇沖突的高潮,表現了光明和黑暗、正義和邪惡誓不兩立的沖突。
6 . 屈原歌頌風雷電的內心獨白的結構和特點 ( 《雷電頌》 )
( 1 ) 結構層次
《雷電頌》這篇獨白,結構渾然一體,內容十分豐富。可分為兩層:
第1層:從“風 ! 你咆哮吧 ! ”到“把這包含著一切罪惡的黑暗燒毀了吧 ! ”
這一層是屈原對風、雷、電的呼喚與歌頌,對光明的禮贊和向往。
第2層:從“把你這東皇太一燒毀了吧 ! ”到篇末。
這一層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憤怒地詛咒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這篇獨白,以火一般熾烈的語言以及雷霆萬鈞的氣勢,表達了對黑暗世界的強烈的憤懣,也表達了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
( 2 ) 藝術特色
①閃耀著浪漫主義的色彩。在《雷電頌》中,作者進行了大膽的藝術虛構,運用夸張的藝術手法,讓屈原憑借暴風、怒雷、閃電的翅膀,展開美妙的幻想,飛向光明的境地;也借助它們的力量,毀滅一切黑暗。這樣,就使屈原的形象顯得更加神采飛揚、光耀奪目。這段獨白想象奇特,氣勢宏偉,表現了作者浪漫主義的激情。
②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充分表達感情,增強語句氣勢。
首先,《雷電頌》通篇用了擬人兼呼告的修辭方法;其次,運用了反復、排比等修辭方法。使整個獨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達了愛憎的感情,又具有詩的形式美,瑯瑯上口,鏗鏘有力。
7 . 一些物象的象征義及蘊含義
( 1 ) 風雷電:象征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
( 2 ) 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征人民群眾。
( 3 ) 有形的長劍、無形的長劍:屈原《涉江》篇云“帶長鋏之陸離兮”。有形的長劍,是屈原身子自由時的佩劍。無形的長劍指堅定的信念。
( 4 ) 沒有陰謀、沒有污穢、沒有自私自利的.沒有人的小島:類似英國作家笛福長篇小說《魯濱遜飄流記》所描寫的海中荒島,是對社會現實極端憎惡而企求寄托靈魂的一方凈土。 ( 5 ) 土偶木梗群像:象征無德無能、欺民惑眾的官僚統(tǒng)治集團。其中河伯有二義:其一指河伯神像,其二指在《九歌》中搶演河伯的一位演員。
( 三 ) 運用點:
8 . 通過本文的學習,你從屈原身上學到了什么 ? 寫一篇讀后感,聯(lián)系現實談一談你的體會。
二、學海導航
【學法指要】
1 . 閱讀全文,找出生字詞,運用工具書注音、釋義
提示:詭謫 咆哮 潸然 痙摩 稽首 踉蹌 睥睨。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尚饗 ( 注音、釋義自己動手查工具書 )
2 . 給文章劃分層次,并說出劃分的依據。
提示:本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開端,寫勒尚和鄭詹尹稟承南后鄭袖旨意,欲密謀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是發(fā)展,也是本文的核心。寫屈原的內心獨白,表現了屈原的忠貞不屈和正氣浩然的英勇悲壯的形象。
第三部分:是高潮,寫嬋娟之死。表現了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誓不兩立的沖突。
3 . 課文開頭的舞臺說明是:“東皇太乙廟之正殿……名室均有燈,光甚昏暗,室外雷電交加,時有大風咆哮。”設置這一場景的作用是什么 ?
提示:室內空寂昏暗,室外雷電交加,大風咆哮,為屈原的內心獨白——“雷電頌”提供了自然背景,增添了悲壯的氣氛,同時也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4 . 鄭袖、勒尚設下毒計要毒死屈原,執(zhí)行者就是鄭袖之父鄭詹尹,他千方百計勸屈原飲下那杯酒,屈原沒喝,最后他說:“你該不會疑心這酒里有毒的吧 ? ”這表現了這個劊子手什么樣的心理 ?
提示:急于毒死屈原,故意使用激將法來“激”屈原喝下毒酒。
4 .學本文,要有感情地準確朗讀《雷電頌》部分,準確地體會屈原的情感。所以,首先要注意朗讀中的節(jié)拍停頓。下面兩段對白,節(jié)拍停頓正確的項是:
( 1 ) A .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長江,我思念那/東海,那浩浩蕩蕩的/無邊無際的/偉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樂,是/詩 !
B .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長江,我思念那/東海,那浩浩蕩蕩的/無邊無際的/偉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樂,/是/詩 !
C .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長江,我思念那東海,/那浩浩蕩蕩的/無邊無際的/偉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樂,/是/詩 !
D . 啊,我/思念那/洞庭胡,我/思念那/長江,我/思念那/東海,那浩浩蕩蕩的/無邊無際的/偉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樂,是/詩 !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受魯班善于觀察、愛動腦筋、敢于嘗試的人物形象特征。
2、產生向魯班學習的愿望,懂得從小就要會發(fā)現問題,多動腦筋,多想、多問、多做,才能變得聰明。
3、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幼兒畫冊》,配套圖片。
2、小鋸子一把。
3、收集魯班圖畫書供幼兒閱讀。
活動過程:
1、《魯班造鋸》的故事:
(1)出示鋸子,提問:你見過這種工具嗎?它有什么用?
(2)老師講述故事。
(3)引導幼兒思考:魯班怎么會想到把鋸子做成這種摸樣的?
2、《魯班造傘》的故事:
(1)謎語:遠看像座亭,近看沒有窗,上邊直流水,下邊有人行。
(2)老師講述《魯班造傘》的故事:我國第第一把傘是誰發(fā)明的?
(3)看圖講述:沒有傘,下雨時人們出門時會怎樣?魯班看見孩子們頭上頂著荷葉,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人們夸獎魯班,魯班滿意嗎?他又是怎樣做的?最后,魯班造出了怎樣的傘?
聽了兩個故事,你覺得魯班是一個怎樣的人?
3、簡單介紹魯班及其他發(fā)明。
4、激勵幼兒要像魯班學習,從小愛動腦筋,多發(fā)性問題,提出問題,還要多動手做做、試試。
幼兒園學習網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