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31
這是部編剃頭大師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剃頭大師》教學設計
學生反復誦讀,通過品讀,抓住重點詞句,用多種方法來理解句子。說說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有什么不同。
教學重點
能說出老剃頭師傅和“我”剃頭過程的不同。
教學難點
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
一、回顧舊課導入新課
師:童年是美好的,就像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就算是調皮的時光,也讓我們回味無窮。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小沙剃頭過程中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也遇到了一些不太好懂的的詞句。這節課就讓我們繼續走進19課《剃頭大師》。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重點感悟
1、自由讀文,看看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有什么不同從文中找出來,和同學交流。
【注重學生的釋疑,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1)剃頭師傅給小沙剃頭的過程:
“老師傅習慣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會咬住一綹頭發不放,讓小沙吃盡苦頭。這還不算,老師傅眼神差了點兒,總把碎頭發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癢得小沙哧哧笑……跟受刑一樣。”
預設:因為老師傅的老掉牙的推剪,會咬住一綹頭發不放,讓小沙吃盡苦頭。
抓住重點字詞“常常”“咬”聯系生活經驗感受到小沙的痛苦。
【抓重點詞,結合實際更容易理解】
預設:老師傅眼神差了點兒,總把碎頭發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癢得小沙哧哧笑。
預設:最讓小沙耿耿于懷的是,每次剃完頭,姑父還要付雙倍的錢給“害人精”。
“奪門而逃”“耿耿于懷”是什么意思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難懂的詞句。
(2)“我”是怎樣給小沙剃頭的
預設:“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給他圍上,再擺出剃頭師傅的架勢,嚓嚓兩剪刀,就剪下一堆頭發。”
“我覺得自己像個剃頭大師,剪刀所到之處,頭發紛紛飄落,真比那剃頭老師傅還熟練。這兒一剪刀,那兒一剪刀,……”
師生合作朗讀。
“我剪掉幾根翹起的長發,又把頭發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頭發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頭皮。一眼望去,整個頭上坑坑洼洼,耳朵邊剪得小心,卻像層層梯田。”
這樣的發型還像什么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題目為什么用“剃頭大師”為題目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學生的展示彰顯一節課的收貨。】
預設:這里有些自嘲的成分,嘲笑自己不懂裝懂,硬冒充“剃頭大師”,結果把小沙的頭發剪得不成樣子。預設:通過這件事,是在回憶童年的趣事,表達對童年的懷念。
4、拓展閱讀激發興趣
這就是童稚童趣。推薦課外書《開心男孩》。
5、板書設計:
設計說明
“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是《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閱讀要求。基于此,本教案設計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默讀,品味“我”為表弟小沙剃頭的趣事,感悟“我”與表弟小沙之間的感情及“我”對純真無邪的童年生活的懷念。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自讀自悟,在情境中感受語言,增強語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并利用讀寫結合鍛煉學生的語用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拼讀生字,自主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導入:童年是風,吹來朵朵白云;童年是云,化作新春的雨;童年是雨,滋潤初生的花;童年是花,伴我朝觀日出暮看晚霞……童年生活是那么精彩紛呈,令人難忘。同學們,你的童年有什么有趣的事發生嗎?
2.指名學生交流。
3.揭題:是呀,童年就像一道美麗的七色彩虹,組成彩虹的那些繽紛色彩,就像童年的喜怒哀樂;童年就像一串珍貴的珍珠項鏈,每一粒珍珠都是無價之寶,因為里面藏著回憶。今天,讓我們一起跟著秦文君奶奶,一起體驗當剃頭大師的有趣經歷吧!(板書課題:剃頭大師)
4.指名讀題。
5.過渡: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剃頭大師”是誰?為什么這樣稱呼?課文為什么用“剃頭大師”作題目?) 下面就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走進課文。
設計意圖:新課伊始,通過引導學生回憶童年趣事,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是自主探究的源頭。“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則在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形成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通文識字
1.輕聲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畫出新詞。
2.默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先猜猜它們的意思,再查字典驗證。
3.學生按要求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4.同桌互相讀文正音。
5.檢查自學字詞情況。
(1)出示帶生字的詞語,學生開火車讀詞語。
(2)學生當小老師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字音,教師相機指導:“師傅”的“傅”讀輕聲;“處置”的“處”讀三聲,“置”是翹舌音,讀四聲;“雖”讀一聲,不是二聲;“刑”是后鼻音。
(3)小組賽讀詞語。
(4)理解“奪門而逃”“處置”“受刑”的意思。
(5)出示生字,學生讀生字并口頭組詞。
6.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相機指導難讀的長句子,尤其注意句中的停頓。
句1:這次,小沙的頭發很長了。他知道/姑父絕對不肯讓他/這樣過年,可他/又怕再去/理發店受折磨,就央求我/替他剪頭發,并答應/剪完后付給我/五塊錢。
句2:這還不算倒霉,最倒霉的/是小沙父子:小沙/被迫去理發店/剃了個/和電燈泡一樣的光頭;姑父呢,那件睡衣上的頭發/怎么也/清除不干凈,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來/兩三次,捉跳蚤一樣/找身上的碎頭發。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梯度、不同形式的讀,引導學生逐漸讀通課文,并對字音加以重點指導,為讀準字音創造生字反復出現的機會,幫助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鞏固生字的讀音;對重點詞語進行理解,幫助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再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
2.小組內談論交流。
3.指名匯報。
4.默讀思考:這篇課文一共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5.學生交流,教師適當指導,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膽小。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小沙怕剃頭,老剃頭師傅給他剃頭時,他像受刑一樣痛苦。
第三部分(第7~18自然段):小沙央求“我”替他剪頭發,我亂剪一通。結果,闖了禍。
6.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部分。
(2)引導學生思考:從哪兒可以看出“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膽子小?
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映紅:三個“怕”字)
②指導朗讀第1自然段。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小組讀、默讀再次感知課文內容,再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把課文合理分成三部分,再按此邏輯學習,條理便分明了。
四、美觀書寫,共同評議
1.找出生字中上下結構的字:表、奪、罵、雖。
2.課件出示這些生字,先指名讀,然后分別說說怎樣記住它們的字形,并嘗試著給它們組詞。
3.指導書寫。
(1)演示生字書寫動漫,學生邊觀察邊書空,注意筆順。
(2)教師范寫。
(3)重點指導:
“奪”:上面的“大”字撇捺要舒展,下面的“寸”字與起筆的橫畫基本等長。
“罵”:上面的兩個“口”宜小,占位要均勻。
(4)學生在田字格里描紅并仿寫,教師提醒寫字姿勢。
(5)反饋交流,展示評議。
4.找出生字中半包圍結構的字:差。
5.課件出示這些生字,先指名朗讀,然后說說怎樣記住它的字形,并嘗試著給它組詞。
6.指導書寫。
(1) 生字書寫動漫演示,學生邊觀察邊書空,注意筆順。
(2)教師范寫,講解書寫注意點:
“差”:斜尾羊,尾巴斜,橫畫不平也略斜。
(3)學生在田字格里描紅并仿寫,教師提醒寫字姿勢。
(4)反饋交流,展示評議。
設計意圖:本環節中有層次、有目的地讓學生觀察字形、找規律識字、模仿寫字、欣賞字,有利于培養學生寫好生字的能力。
一、教材簡析
《剃頭大師》是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節選自秦文君小說《開心男孩》,有改動。課文講述了“我”給表弟小沙剃頭的故事,情節有趣,展現了童年生活的純真與趣味。
課文以“剃頭大師”為題,而文中的“我”其實并沒有剃頭的經驗,只是小沙為了擺脫“害人精”的折磨,病急亂投醫,才使“我”有機會成為“剃頭大師”。“我”的剃頭水平與“大師”這一稱號形成了強烈反差,從而產生了戲劇性的表達效果。
單元導語“在童年的百花園里,我們看到了真善美”揭示了第六單元的人文主題,兩條單元提示——“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和“寫一個身邊的人,嘗試寫出他的特點。”這就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語文要素和人文要素兩方面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抓住文中有趣的語言,來體會事件的有趣。同時還應該注重對課文的朗讀,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語言的精妙,體會童年的樂趣。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積累,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學生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學習過“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這為“理解難懂的句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一些方法可以遷移運用,如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但有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要注意引導。還有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難懂的句子”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到課文理解難點上的共性,也要注意到理解上差異,并利用這種差異性,讓學生互相答疑解惑,把語文要素落到實處。同時,《剃頭大師》這篇文章,每個孩子都有剃頭的經歷,這與孩子的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孩子的經歷,讓他們感受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
三、設計理念
教學時,要從年段目標和單元目標出發,結合單元語文要素,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課文特點進行教學。
《剃頭大師》這篇課文在表達上,語言幽默風趣、淺顯易懂,因為秦文君懂小孩:她知道小孩中是害怕一些大人看來很無厘頭的事,如怕鬼,怕喝中藥,怕做噩夢,怕剃頭……她知道小孩特別討厭那些逼著自己做害怕事的人,如那個剃頭師傅,就是最讓人討厭的“害人精”;她也知道頭發碎掉到脖子里是多么難受;她還知道只有小孩敢于冒險讓沒有學過剃頭的“我”成為剃頭大師,為自己剃頭……因為懂生活、懂小孩,所以孩子們很輕易就能讀懂《剃頭大師》。
可這樣一來,教學目標“理解難懂的句子”要如何達成呢?其實,在這一課中,更多的是應該教會學生“理解難懂句子的方法”,重在方法的指導。
四、教學目標
1.多種方式朗讀課文,體會“逗”
2.抓住關鍵語句,從語言、動作等描寫,體會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不同。
3.能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4.學會圍繞一句話把段落說具體。
五、重點難點
重點:
難點:
1.能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2.學會圍繞一句話把段落說具體。
六、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一)課前預熱
師:有的小朋友怕蜜蜂,有的小朋友怕打針,你怕什么?
有個小朋友叫大耳朵圖圖,他怕的和你們都不一樣,一起看看(視頻)
活動2【導入】(二)簡介作家,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19課,一起讀課題——(生讀課題)
1.師簡介作者:秦文君,她寫了五百多萬字的書,獲得了國內的、國際的各種大獎50多個。她寫的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逗”。
(課件出示封面)比如這本《開心男孩》,(課件出示目錄)這是其中的幾個故事,一起讀。(生讀)
2.哪個標題你覺得逗?說說理由。全班交流。
3.師再次引出課題:《剃頭大師》就是這本書里一個非常“逗”的故事。(貼板書:逗)
活動3【講授】(三)梳理人物,整體感知1.回顧人物:
師:故事里藏著四個非常“逗”的人,大家預習過課文,一起說,這四個人物是——
生:害人精、老師傅、剃頭大師、姑父(師隨機板書)2.借助人物師生配合說主要內容。小沙很害怕剃頭,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著去,最痛苦的是——老師傅給他剃頭。為了不再受折磨,小沙央求“我”替他——剪發,結果剪得像——鬼一樣,最后小沙被迫去剃了個光頭。
活動4【講授】(四)提取畫面,細品人“逗”
1.找“逗”
(1)出示閱讀要求:聽錄音4-6自然段,把你覺得剃頭過程中逗的地方用序號標出來。
(2)生邊聽錄音邊找“逗”。
(3)全班交流,明確五處“逗”。
2.品“逗”
(1)師引導學習第一處“逗”。
PPT出示段落:總是一個剃頭老師傅來做小沙的冤家。老師傅耳朵不好,聽不清小沙的抗議。
A.請生讀段落,交流:逗在哪里?
B.引導學生從動作、表情、語言等方面想象小沙會怎么抗議。
C.師生一起表演,體會小沙的無奈與痛苦。
D.想象畫面,朗讀句子
E.師小結:一個耳朵背(貼板卡),聽不清;一個各種抗議(貼板卡),大聲叫,皺眉頭,想奪門而逃……,你們覺得這樣的畫面(指黑板那句話)逗不逗?(逗)
F.一邊想象那么“逗”的畫面,一邊讀這句話。
(2)自主學習,體會剩下四處“逗”。
師:還有四個“逗”的畫面,和同桌一起選一個畫面想象一下,這個畫面逗在哪?
A.生同桌間互相演一演、讀一讀。
B.全班交流,隨機出示句子引導體會“逗”。
PPT出示段落: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規規矩矩由老師傅擺布。
①交流:逗在哪里?
②用換詞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擺布”
③引導生從小沙的動作想象畫面,朗讀句子。
PPT出示段落:最痛苦的是,老師傅習慣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會咬住一綹頭發不放,讓小沙吃盡苦頭。
②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讀懂“常常咬住一綹頭發不放”
師:你剃頭的時候,頭發有被咬住過嗎?什么感覺?(生交流)想象小沙會痛得——
③想象畫面,朗讀句子。
PPT出示段落:這還不算,老師傅眼神差了點兒,總把碎頭發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癢得小沙哧哧笑。
②引導學生從“眼神差了點兒”“哧哧笑”體會逗。
PPT出示段落:最讓小沙耿耿于懷的是,每次剃完頭,姑父還要付雙倍的錢給“害人精”。
①引導想象:姑父付錢時,小沙心里會想什么?嘴里會說什么?眼神怎么樣?
②聯系生活體會“耿耿于懷”。
3.品寫法,學習圍繞一個意思來寫。
師:孩子們,老師傅給小沙剃頭的過程在你們看來,你們覺得(很逗)小沙抗議時的各種樣子很——逗;老師傅聽不清抗議的樣子很——逗;而且,小沙規規矩矩由老師傅擺布的樣子更——逗。最逗的是——這還不算,碎頭發癢得小沙哧哧笑的樣子超級——逗。五個畫面,每個畫面都是——逗。
看大屏幕,嘗試把這些逗連起來說一下。(課件出示句式)。和同桌先試說一下。
活動5【講授】(四)抓關鍵詞:“剪”中品“逗”
師過渡:孩子們,老師傅給小沙剃頭的過程在我們看來很逗,可對小沙來說卻非常痛苦,為了不讓老師傅剃頭,小沙央求我給他剪發。于是,剃頭大師閃亮登場了。
1.出示閱讀要求:剃頭大師是怎樣剪發的呢?默讀10、12、13、16自然段,把剃頭大師的動作圈出來。
2.生自主閱讀,圈畫動詞。
3.交流明確:“圍、擺、剪、”“剪、剪”“剪”“剪、修”。
4.聚焦“剪”
師:孩子們,你們發現了嗎,其實剃頭大師最基本的動作就一個——剪。每一次剪的效果都不同,再默讀這四段話,完成課堂練習單。
(1)生完成課堂練習單,師巡視。
(2)指名說,課件出示。第一剪:剪下一堆頭發第二剪:剪出一張熊皮第三剪:剪得長長短短
第四剪:剪成坑坑洼洼,層層梯田。
(3)用上連接詞,說一說剪頭的過程。
看看,我給表弟小沙剃頭,一出手就剪下一堆頭發,再剪,剪出……繼續剪,剪得……最后,剪成……
(4)想一想,讀一讀。
師:且不看剃頭大師剪的過程,單看這剪的結果,你想說什么。生:很有意思/很搞笑/小沙好可憐啊。
師:看來,剃頭大師給小沙剃頭的過程也很逗——師:那好,再回到課文里去,選其中的“一剪”,想象剃頭大師剪的樣子,加上你的表情、動作之類的。總之,你要想辦法把剪的過程讀逗來。
學生試讀,匯報讀。(隨機引導)
A.第一剪:強調“一堆頭發”,讀出自信。(自信剪)
B.第二剪:(配上動作)“這兒一剪刀,那兒一剪刀”,果然很逗!
C.第三剪:隨意亂剪(隨意剪)
D.第四剪:(想象)“越修越糟,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頭皮,心里會不會有點——慌,慌張地讀。
(想象)層層梯田、坑坑洼洼,越讀越快。
5.體會“剃頭大師”為題的妙處。
(1)師設疑:孩子們,文中的我從沒剃過頭,感覺自己像個剃頭大師(加個問號),你同意嗎?那為什么還用“剃頭大師”做題目?
(2)生交流后小結:這個題目很有意思。明明文中的我從來沒見過發,明明人家給小沙剃了個鬼一樣的頭發,還給人家封一個“剃頭大師”,這么鮮明的對比,分明是一種調侃。比如,蒼蠅——博士,狗兄——狗弟,還有咳嗽明星。
活動6【講授】(五)總結拓展,閱讀推薦
1.課堂總結:
師:你看,一個故事,從題目到內容,逗無處不在。當然,在秦文君筆下,還有這么逗人的故事,很多逗人的人物,課后大家去讀讀《開心男孩》這本書,里面五十多個逗人的故事一定會給你的生活增添樂趣。
2.作業設計:想想身邊有哪些很逗的人和事,圍繞“我的__________是個很逗的人”這句話,把它寫下來。
【教學目標】
1.認識“剃、執”等10個詞語,會寫“表、膽”等13個字,理解“剃頭大師、害人精”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能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結構。
3.能運用“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和”抓關鍵詞”等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能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結構;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
教學過程
聊童年,說題目
(一)關注單元主題“童年往事”,引出本課的主題。
(二)讀課題,說說題目中“剃頭”和“大師”分別是什么,文中“剃頭大師”說的又是誰?
二、初讀課文,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
(一)讀課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二)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語句,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我”、表弟小沙、姑父、老剃頭師傅,了解人物之間的關系。
(三)隨文識字,學習本課的認讀字“執”“否”“刑”。
(四)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
三、把握文章結構,感受老剃頭師傅給小沙剃頭的過程
(一)整體把握文章的結構,明確課文的第1至6自然段,寫了老剃頭師傅給小沙剃頭的事。課文的第7至18然段,寫了我給小沙剪頭發的事。
(二)學習1-6自然段,感受老剃頭師傅給小沙剃頭的過程。
——閱讀第一自然段中“我”對小沙的評價,感受膽小的小沙“怕剃頭”。
——抓住老師傅給天生膽小的小沙剃頭時的兩大法寶,結合生活經驗,說說小沙的感受,體會小沙的“怕剃頭”。
——小沙去理發店剃頭時,抓住姑父的動作“押進”“執”等一系列動作,感受小沙的“怕剃頭”。
(三)朗讀7——18自然段,說說“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
——從“這兒一剪刀,那兒一剪刀”“姑父的大睡衣”“頭發長長短短,這兒翹起,那兒卻短得不到一厘米”感受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在交流中引發思考,“我”給小沙剃頭的結果怎么樣,我究竟是不是“剃頭大師”?
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一)學習認讀字。
1.讀詞語。
2.根據課文內容,填填詞語。
(二)指導生字書寫。
1.觀察生字表中的字,歸類學習交流。
2.指導書寫“鬼”“差”。
五、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
2.抄寫下列詞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