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0
這是圖形教學設計優質課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分辨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三種不同的圖形。
2.能運用圖形的特點進行組合拼擺。
3.體驗圖形組合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圖形拼擺》掛圖、《我認識的圖形》游戲卡(見教具盒)。
◎《圖形拼擺》游戲卡、操作白板(見幼兒操作包)。
◎膠棒若干。
◆活動過程
☆觀察出示《我認識的圖形》游戲卡,引導幼兒觀察辨別。
教師:圖形寶寶來做客,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
☆游戲1、依次出示《圖形拼擺》掛圖(見教具盒),引導幼兒感知圖形拼擺。
教師:圖形寶寶會變魔術,看看圖形寶寶變出什么?
教師:它是由什么圖形組合的?圖形大小一樣嗎?
教師:它是由什么圖形組合的?什么地方是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有幾個?
2.出示《圖形拼擺》游戲卡和操作白板(見幼兒操作包),引導幼兒進行拼擺、粘貼。
教師:這個魔術真神奇,一種圖形、大小不同組合起來能變出好看的圖案來,三種圖形以不同的方法組合起來也能變出漂亮的圖案!請你用圖形寶寶試著擺一擺。
☆展示1.請幼兒互相介紹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師: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變得是什么?用的是什么圖形?
2. 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師:請小朋友把你的作品說給大家聽聽。
◆活動建議
本活動是引導幼兒在學習運用圖形的特點進行組合拼擺的過程中,加深鞏固對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認知,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體驗圖形組合變化的樂趣。
在拼圖之前,教師要先引導幼兒欣賞用不同圖形拼成的畫,在欣賞中既達到了辨識圖形的目的,也滿足了不同層次幼兒的學習需求。如依照范例進行模仿、在范例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想象創意進行變化,組合成新的圖案。教師出示《圖形拼擺》游戲卡時,要注意先出示同類圖形拼擺圖卡,引導幼兒感知一種圖形可以根據大小進行組合拼擺;后出示不同圖形組合拼貼圖卡,引導幼兒觀察感知可以根據大小不同的各種圖形進行組合拼擺。
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根據幻燈片手段的可變性特點制作動畫片,滿足當前幼兒的學習需求。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物體的前后和上下方位。
2、復習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嘗試區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集合。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小籃子5個蘋果、草莓以及菠蘿、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與幼兒人數相等(反面貼好雙面膠),遮蓋的報紙、教師相應的教具,大籃子3個,貼好三個圖形標記。
活動過程:
一、趣味游戲
1、今天教室里好熱鬧啊,許多水果寶寶要來和我們小朋友做游戲了。看看誰來了?小朋友和他們打個招呼(出示蘋果、草莓、菠蘿)。
2、還有誰來了(出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圖形寶寶也來了,小朋友也和他們打個招呼。我們和他們一起玩個捉迷藏的游戲好嗎?找找哪個圖形寶寶不見了?(先是一個,后增加到二個不見了。)
3、接著和水果寶寶做游戲。給水果寶寶排排隊。你想怎么排?
(1)請一名幼兒上來排,其余幼兒說說他是怎么排的?誰在最前面誰在最后面,感知前后方位。其余幼兒也可以學他的樣子排排,還有什么不同的排法嗎?
(2)全班一起嘗試豎排水果,感知上下方位。
二、水果和圖形配對操作
1、現在我們來換個游戲了,大家給一個水果找一個圖形寶寶做一對好朋友好嗎?是這樣的,你覺得蘋果和誰長得比較像就和誰做好朋友。比如:找到了蘋果和圓形長得比較像,背對背貼在一起做一對好朋友。
2、幼兒操作,把水果和圖形配對粘貼好。教師巡回觀察與指導。
3、全班一起校對:蘋果和圓形是好朋友,草莓和三角形是好朋友,菠蘿和正方形是好朋友。
三、游戲:送圖形寶寶回家
1、今天小朋友和水果寶寶還有圖形寶寶玩得開心嗎?天黑了,它們的媽媽叫它們回家了,我們把它們送回家里去好嗎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圖形寶寶的家在哪里?(展示三個貼好圖形的盒子讓幼兒認識)
2、小朋友千萬不要送錯地方啊,圓形寶寶要送到圓形的家里,不可以送到三角形的家里,記住了嗎?
3、請一名幼兒試試,老師和幼兒觀察他是否送對。
4、全班幼兒一起送水果。
5、教師檢驗幼兒送的結果并作小結。
6、全班和水果寶寶、圖形寶寶再見,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產生是根據本月的主題“好吃的水果” 來設計的,其基礎是前階段學習認識了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孩子對這三種圖形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時對活動中的三種水果也十分熟悉了。根據小班幼兒喜歡游戲的年齡特點,教學形式采取三個游戲寓教于樂地貫穿在整個活動。本節活動有復習鞏固,有趣味游戲、也有探索操作,充分發揮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孩子始終處在一個愉快而又積極的學習體驗中。只有在游戲和操作的情境中,孩子們的學習才是最主動的、最自然的,孩子們也大都能達到老師的要求。但是,由于小班孩子年齡小,探索的水平還不是很高,因此他們還不能探索出水果豎排的規律來,這就需要老師給孩子再多點時間給孩子充分地操作和探索,這樣或許效果更好些。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對形狀的認識需要直觀具體的方法。教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是小班數學教育中的難點,因為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于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我設計的數學活動是以一個看動畫片為線索,能讓孩子較快進入環境中去,再以故事和游戲貫穿于活動過程中,使幼兒的情感得到滿足并獲得知識,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感知圓形、三角形、方形的特征,并能說出圖形的名稱。
2、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
感知圓形、三角形、方形的特征,并能說出圖形的名稱。
活動難點:
能辨認圓形、三角形、方形,并說出圖形名稱。
活動準備:
1、課件《形狀歌》、《蓋房子》;鏤空紙制小路、幾何圖形若干。
2、小熊指偶一個;幾何圖形掛件若干;魔術箱一個,幾何圖形物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看動畫片的形式引出課題。
師:寶寶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那我們一起邊看邊跟它們跳舞吧。
1、教師播放課件《形狀歌》,幼兒邊看邊做動作。
2、提問:動畫片里有哪些圖形娃娃呀?它們長成什么樣子?
3、教師小結。
二、以故事形式引入主題,鞏固認識圖形。
1、講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出示小熊指偶)師:“小朋友,你們好!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風,把我的房子都給吹破了(嗚?)你們能不能幫我造一間新房子呢?”小朋友們愿意幫它嗎?我們一起來蓋房子吧。
2、邊播放課件《蓋房子》邊提問:
師:我們先把小熊家的墻蓋起來,它是什么形狀的?
幼:方形。
師:接著蓋上屋頂,它是什么形狀的?
幼:三角形。
師:最后給小熊的家安裝一道門,是什么形狀的?
幼:圓形。
3、引導幼兒說出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然后教師小結:圓形:圓溜溜,沒有角,滾來滾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像座小山立得牢;方形:四條邊,四個角,四四方方本領大。
三、以游戲的形式,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1、出示“魔術箱”。
師:小熊為了感謝寶寶們,給我們送來了一個魔術箱,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會變出什么東西。
2、提問。
從魔術箱內變出圓形、三角形、方形的物品。
師:搖一搖,變一變,變的是什么?
師:它是什么形狀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給予小結。)
3、游戲:鋪路。
(1)師:小熊說:“謝謝你們為我蓋了一間新房子!可是我家門口的路也壞了,你們能不能再幫我把路鋪好呢?”
師:寶寶們,你們愿意幫小熊鋪路嗎?那我們一起去幫助小熊把路鋪好吧!
(2)引導幼兒幫小熊鋪路。
師:寶寶們,你們看到了嗎?這里有很多不同形狀的泥坑,請你們把圓形放進圓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放進三角形的坑里,把方形放進方形的坑里,好嗎?
(3)幼兒分組操作,要求幼兒根據坑的形狀尋找相應的圖形填上。
4、游戲:找朋友。
(1)(出示小熊指偶)師:謝謝你們,我想跟你們一起玩一個圖形找朋友的游戲,好嗎?
(2)幼兒掛上圖形掛飾,邊唱歌曲《找朋友》邊去找跟自己相同的圖形朋友。
5、游戲:找家
(1)師:寶寶們,時間不早啦,我們該回家了,拉著你的好朋友一起回家吧!
(2)幼兒按照自己戴的圖形標志找到相應的家。
五、教師小結,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圖形朋友,有圓形娃娃、三角形娃娃、方形娃娃,還與它們玩了很多游戲,現在我們帶著我們的圖形朋友去小熊家做客吧!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幼兒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能按圖形特征分類。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能按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正確區分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圖形媽媽各一,魔術箱一個。
學具: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圖形娃娃各一。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組織教學,師幼問好。
2、引題: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圖形媽媽,想請小朋友認識一下。現在,我們歡迎圖形媽媽的到來。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課件,引導觀察。
這是什么圖形?
2、摸圖形
老師和個別幼兒從摸箱里摸圖形,其他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從桌子上找出相應的圖形。
3、游戲:“送圖形寶寶回家”
圖形媽媽怎么啦?為什么哭啊?原來它們想它們的寶寶了,我們把圖形寶寶們送回圖形媽媽身邊去。
(1)我們先去找一找圖形寶寶的媽媽在哪。讓我們一起學袋鼠跳到圓形媽媽身邊去吧!再讓我們一起學小烏龜爬爬到三角形媽媽身邊去吧!最后我們一起跑到正方形媽媽身邊去,看一看是誰先到正方形媽媽身邊。
(2)個別幼兒示范送圖形寶寶到媽媽身邊。
(3)幼兒集體游戲,送圖形寶寶回媽媽身邊。
三、結束部分
1、小結本節內容,講評幼兒活動情況,提出希望。
2、聽音樂出教室。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