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30
這是部編版京劇趣談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本課學習目標:
1、了解京劇表演中馬鞭的應用和亮相的藝術特色。
2、借助文字展開想象,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
學習重點:
了解京劇表演中馬鞭的應用和亮相的藝術手法。
學習難點:
如何借助文字展開想象去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
學習準備:
1.學生準備:課前熟讀課文,對課文內容有大致的了解。
2.教師準備:研讀教材,預設學情,準備教學需要的閱讀材料、相關視頻和道具。
學習過程:
一、京劇訪談 ——實話實說
1.談話引入“京劇”。[今天,我們將走進第七單元,第七單元的單元主題是“藝術之美”。一首歌,一幅畫,一件小小的工藝品,都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藝術之美。這節課,肖老師將和大家一起聊聊一種被譽為國粹的藝術,它是什么呢?(京劇)]。
2.師走近學生進行訪談:你喜歡京劇嗎? 為什么?請你實話實說(生說出理由)。
3.通過剛才的訪談,我知道了大多數同學似乎對京劇并不感興趣,我猜這些同學可能是對京劇不夠了解,那么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大作家徐城北的《京劇趣談》這篇課文,通過學習,你一定會對京劇有所喜歡。(板書:京劇趣談)
4.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緊扣單元主題,將學生引入課堂學習。通過京劇訪談,了解真實學情,找準學習的真實起點,從而揭示課題。】
二、京劇趣談——走近京劇
(一)快速讀課前閱讀提示,找出閱讀要求
(二)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文章結構:按閱讀要求整體感知課文,找出這篇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來介紹京劇的
1、瀏覽課文,找出這篇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來介紹京劇的?
2、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馬鞭、亮相。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旨在引導學生借助課前閱讀提示,讓學生自主發現閱讀要求,確定閱讀目標,并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并能快速找出課文主要介紹京劇哪兩方面的內容,了解課文的結構。】
(三)自主學習,交流閱讀感受
自學提示一:
默讀《馬鞭》,說說你從這篇短文中了解了哪些知識?你覺得哪些地方有趣?
學法指導:
讀:默讀“馬鞭”第1—3自然段。
畫:用“——”畫出有趣的地方。
思:想一想馬鞭為什么有趣?
說:對子交流,大膽地演一演,準備展示。
【設計意圖:問題前置,明確學習任務;通過“讀、畫、思、說”分步指導學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后還可以創造性地演一演來達成學習目標。】
1.獨學。
2.對子交流。師巡堂指導并鼓勵學生大膽展示:可讀;可說感受、有趣之處;也可以和對子演一演。
3.生展示:學習課文,分享自己覺得最有趣的部分。
展示可多樣化,在學生展示時,循著學生找到的段落進行學習(以生為本,不特意強調某一段落或者某一處文字):
自學提示二:
短文《亮相》寫了幾種亮相方式?你覺得哪一種亮相最有意思?
學法指導:
讀:默讀“亮相”第1—3自然段。
畫:用“——”畫出你認為最有意思的地方。
思:想一想所畫句子有意思的理由?
說:小組交流,大膽地演一演,準備展示。
1.獨學。
2.小組交流。師巡堂指導并適時鼓勵:可讀;可說感受;可說有意思之處;也可以在小組內演一演。
3.小組展示:分享自己覺得哪一種亮相最有意思。
(1)小組展示可多樣化,在學生展示時,循著學生找到的兩種亮相方式進行學習(以生為本,不特意強調先說哪種亮相方式最有意思,學生愿意分享即可)。
(2)學生分享展示“靜態亮相”與“動態亮相”的有意思后,師適時播放京劇《雁蕩山》片斷,通過觀看視頻,進一步了解靜態亮相和動態亮相的特點。
(3)回歸文本,找出描寫靜態亮相和動態亮相的句子,比較它們的不同之處,并分男女角色讀一讀。
【設計意圖:根據學習路徑,自主學習,在小組交流討論時,教師適時指導并鼓勵學生在小組內演一演,發揮個人之長,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都體會京劇帶來的快樂。展示時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觀看視頻等多種感官體會靜態亮相和動態亮相的特點,感受京劇的藝術之美。】
三、京劇戲談——京劇臉譜
1.用京劇中的臉部化妝圖片引出京劇臉譜。
【設計意圖:圖片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這是京劇臉譜獨特的藝術,不同的臉譜展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并為下一個活動“猜臉譜”設下鋪墊。】
2.猜一猜:臉譜對應的人物會是誰?說說理由。
3.臉譜知識分享:京劇臉譜色彩和圖案十分講究,看來五顏六色和圖案豐富的臉譜,決非僅僅就是為了好看。不同含義的色彩繪制在不同圖案輪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四、京劇再訪談
讀完大作家筆下的《馬鞭》和《亮相》,看到五顏六色的臉譜,此時此刻,京劇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設計意圖:通過再訪談得出一個結果,孩子們改變了對京劇的看法,開始漸漸喜歡上了京劇,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京劇的藝術魅力。】
五、京劇美談——致敬國粹
1.生自由讀美文:了解京劇的發展歷程、表演方式及在國際上的地位。
2.師生合作讀。
【設計意圖:拓展閱讀美文,通過師生合作讀,激發學生對國粹京劇的喜愛之情、表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意。】
3.提醒同學們課后看看京劇,可與同學交流。最后用亮相動作致敬國粹:京劇頂呱呱!
【設計意圖:與開課形成回應,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他們對國粹京劇的喜愛之情,達成本課的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中介紹的關于京劇的常識。
4、感悟京劇的無窮魅力。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介紹的關于京劇的常識,接受京劇文化的熏陶,體會表達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
京劇是比較陌生的領域,通過資料補充,對課文內容稍作細致了解。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京劇,被成為“國粹”,誰會唱上一段京劇? 在課前,大家已經搜集了一些關于京劇的知識,
你了解到了哪些?
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帶你們來認識京劇中“馬鞭”和“亮相”這兩種藝術表現形式。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個究竟吧!
二、作者簡介
1、徐城北,戲曲研究所研究員,1942年生于重慶, 長于北京,肄業于中國戲曲學院戲曲文學系。曾在中 國京劇院擔任編劇,后轉入學術研究,曾任該院研究部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大學兼職教授。
2、主要成果:多年專注于對京劇藝術及其背景進行學術 研究。著有《梅蘭芳與20世紀》、《京劇與中國文化》、等各類著作共40余冊。
三、學習字詞
1、控制 唯恐 徹底 凸顯 鮮明 虛擬
仆人 無窮無盡 風雨不透
2、理解詞義
徹底:全面的,充分的。
唯恐:唯獨害怕;只怕。
無窮無盡:沒有止境,沒有限度。
四、理清脈絡
默讀課文前半部分《馬鞭》,想一想:每個自然段都講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京劇中“馬鞭”這一藝術表現形式的產生、作
用,以及它的獨特魅力。 第二自然段:介紹京劇中的虛擬道具一樣可感覺可使用。 第三自然段:介紹虛擬道具的妙處以及真道具表現夸張的特點。
五、整體感知
1、誰能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馬鞭》這部分的主要內容。
《馬鞭》介紹了京劇中“馬鞭”這一藝術表現形式的產生、作用, 以及它的獨特魅力,同時也介紹了京劇中的虛擬道具的妙處。
六、研讀課文
1、課文第一自然段:
1)京劇表演中的“馬鞭”是如何產生的呢?
京劇繼承、發展了中國傳統戲曲的表現手法,終于戰勝了這種尷尬——用一根小小的馬鞭就徹底解決了,而且解決得無比漂亮。
2)你從“徹底”和“無比漂亮”中讀出了什么?
“馬鞭”這種表現形式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樣的魅力呢?
作用:巨大的馬匹被整個省略,但騎馬人那種特定和優美的姿態卻鮮明地 顯現出來。 魅力:同時這一根虛擬的馬鞭,給演員以無窮無盡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揚 ,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還在家門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馬鞭本身具備一種裝飾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馬鞭時,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方法。
2、研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馬鞭是實在的道具,是可感覺可使用的。京劇還有 一些虛擬的道具,但一樣可感覺可使用。 這兩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思考:作者舉了什么例子?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3、研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邊讀邊思考:從這個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很有意思?
七、布置作業:
1.書寫本課生詞。
2.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十、京劇趣談(第二課時)
一、課文內容分析
《京劇趣談》選入教材本單元,旨在使學生感悟藝術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課文分兩部分,作者的編寫意圖是想通過這兩方面的介紹使學生對京劇這門藝術有一些了解。第一部分《馬鞭》是為了向學生介紹京劇表演中利用虛擬的道具來表現真實生活的特點;第二部分《亮相》是為了向學生介紹雙方打斗場面的表現手法。文章語言嚴謹,生動有趣,說理清楚,可讀性強。
課文運用分類別、舉例子等方法,分別以馬鞭等道具、亮相等舞臺動作為例子,把京劇表演在道具運用及動作造型方面的一些特點介紹得清清楚楚。課文內容新鮮,語言簡潔,敘述方式生動有趣,畫面感強,適合學生自學。課題右側配有一幅插圖,圖中女武生一身京劇行頭,手持馬鞭,目視前方,英姿颯爽。這幅騎馬圖,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京劇人物威風凜凜的形象,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京劇藝術的一些特點。
二、學情分析
本課書內容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大部分學生對京劇藝術不太了解。學生理解文章里相關的專業術語會有些困難,因此教師應多補充圖片、音頻、視頻等教學手段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使他們有一個直觀的印象,以理解文章內容。本篇是一篇略讀課文,以學生自學為主,還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京劇的魅力。
三、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說出自己對京劇的了解。
2.展開想象,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課文介紹的關于京劇的基本常識,體會表達的條理性。
難點:展開想象,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
五、教學過程
*總體設計說明:本篇課文為略讀課文,依據統編教材編寫意圖,略讀課文主要是將精讀課文學到的閱讀方法和策略,讓學生自行閱讀和學習,以學生自學為主,盡量避免段落的逐步分析和講解。因此,在整篇課文教學設計力求體現學生自主 、探究的學習策略。充分放開學生手腳。教師通過適時點撥、啟發、引導組織教學。以下設計都是預設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靈活調控運用,以達成教學目標。
板塊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說起中國的國粹,有些同學可能會想起京劇。京劇積淀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豐厚文化底蘊,每一位中國人無不為此而感到驕傲與自豪!京劇藝術不僅深受炎黃子孫的喜愛,同時,她那獨特的表現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國酷愛藝術的人們。這節課,我們就走近京劇,了解一下京劇的藝術特色。
【設計意圖】談話說出京劇的價值和地位,激發學生對京劇的興趣,增加學生了解京劇的欲望。
板塊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讀通、讀準課文。課文從哪兩個角度講了京劇表演的特點?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問題自由通讀全文,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在書上標記一下。
2.出示詞語認讀。
馳騁 尷尬 虛擬 高揚 低垂
裝飾 約定俗成 绱鞋底 酒宴
唯恐 不可開交 戛然而止 越發
3.了解京劇特點。
出示第一部分《馬鞭》學習要求。
默讀課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1)京劇表演騎馬時,為什么不用真馬?
(2)京劇表演中,用什么道具來表演騎馬?
(3)演員拿著馬鞭代替真實的騎馬有什么好處?
(4)作者為了說明虛擬的道具也是可感覺可使用的舉了哪兩個例子?
4.指名匯報,教師點撥指導:
舞臺方圓太小,馬無法馳騁,所以只能找一樣東西來替代,馬鞭是比較合適的。
(板書:虛擬)
作者為了說明虛擬的道具也是可感覺、可使用的,舉出了兩個例子,一個是《拾玉鐲》中小姑娘绱鞋底用的線是虛的,一個是宴席上舉杯喝酒是虛的。
(板書:绱鞋底舉杯飲酒)
5.感知表達特點。
(1)自由讀《馬鞭》部分,思考作者由馬鞭說起,為的是說明京劇表演中的什么特色。
(2)讀第二、三自然段,用簡潔的語言分別寫出這兩個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自然段:演員表演绱鞋底,針線都是虛的,但感覺可以使用。
第三自然段:演員表演舉杯喝酒,實際上并不真喝。
(3)作者說京劇中還有一些虛擬的道具,一樣感覺可以使用時,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舉例子,一是绱鞋底,二是舉杯喝酒。)
(4)京劇欣賞,看表演領悟京劇表演的藝術特色。
6.體會表演特點。
出示學習要求:默讀《亮相》部分,要求讀懂這部分內容后,把重點講給別人聽。注意講清楚:
(1)這一部分講了京劇表演中哪兩種奇特場面?
(2)這兩種表演有什么好處?
創設情境,運用方法,講給別人聽,師生評議,片段欣賞,體會好處。
(板書:亮相 靜止 雜技)
7.拓展閱讀資料。
京劇演員從小就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凈)。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京劇的藝術特色。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形象。京劇有唱,有舞,有對白,有武打,有各種象征性的動作,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
京劇在劇本、表演上,善于以虛帶實,以虛托實,往往以實情作媒介,誘發觀眾的聯想和推理判斷的思維運動。使之在藝術欣賞中發揮其想象力和審美經驗,同時,由于高度綜合行當齊全,題材廣闊,藝術手段豐富,演員經過嚴格訓練,而技藝精湛,因而創造的人物形象能夠達到傳神、言情、寫意之妙,使觀眾在了解故事情節的同時,得到藝術欣賞的滿足。
【設計意圖】學生欣賞京劇片段,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結合,可以加深對相應部分文字的理解,對了解京劇的藝術特色大有好處。讓學生了解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為學生看懂京劇打基礎,為學生能夠喜歡京劇藝術,增強鑒賞能力做鋪墊。
板塊三:弘揚文化,愛我國粹
京劇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的京劇不僅有詩一般的語言藝術,講究合仄壓韻。同時又把歌、舞、詩、畫、武術、雜技等融合到一起才形成了“以故事演歌舞”的表演特征,處處給觀眾以美的感受。歌星李玉剛在他的歌曲中融入了京劇的因素,他的舞臺花旦扮相很美,他用他的方式傳承著京劇。作為中國人,就應該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宏揚光大國粹藝術。
1.欣賞京劇臉譜。
從觀臉譜到辨臉譜,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畫一畫臉譜。講一講臉譜與人物的故事。
2.選段分享交流。
學生分享自己課前查找的劇目和唱詞。
【設計意圖】此環節充分給予學生主動的學習空間,從而在學習實踐中提升語文能力。在欣賞中拓寬學習的邊界,激發學生探索京劇之美,感受藝術之美的興趣。
六、板書設計
京劇趣談
《馬鞭》 《亮相》
真實 靜態
虛擬 動態
虛實相生
動靜結合
課文導入:
京劇,被成為“國粹”,誰會唱上一段京劇?在課前,大家已經搜集了一些關于京劇的知識,你了解到了哪些?
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帶你們來認識京劇中“馬鞭”和“亮相”這兩種藝術表現形式。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個究竟吧!
作者簡介:
徐城北,戲曲研究所研究員,1942年生于重慶,長于北京,肄業于中國戲曲學院戲曲文學系。曾在中國京劇院擔任編劇,后轉入學術研究,曾任該院研究部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大學兼職教授。 主要成果:多年專注于對京劇藝術及其背景進行學術研究。著有《梅蘭芳與20世紀》、《京劇與中國文化》、等各類著作共40余冊。
學習字詞:
控制 徹底 鮮明 虛擬 仆人
唯恐 凸顯 無窮無盡 風雨不透
理解詞義:
徹底:全面的,充分的。
唯恐:唯獨害怕;只怕。
無窮無盡:沒有止境,沒有限度。
理清脈絡:
默讀課文前半部分《馬鞭》,想一想:每個自然段都講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京劇中“馬鞭”這一藝術表現形式的產生、作用,以及它的獨特魅力。
第二自然段:介紹京劇中的虛擬道具一樣可感覺可使用。
第三自然段:介紹虛擬道具的妙處以及真道具表現夸張的特點。
整體感知:
誰能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馬鞭》這部分的主要內容。
《馬鞭》介紹了京劇中“馬鞭”這一藝術表現形式的產生、作用,以及它的獨特魅力,同時也介紹了京劇中的虛擬道具的妙處。
研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京劇表演中的“馬鞭”是如何產生的呢?
京劇繼承、發展了中國傳統戲曲的表現手法,終于戰勝了這種尷尬——用一根小小的馬鞭就徹底解決了,而且解決得無比漂亮。
你從“徹底”和“無比漂亮”中讀出了什么?
“馬鞭”這種表現形式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樣的魅力呢?
作用:巨大的馬匹被整個省略,但騎馬人那種特定和優美的姿態卻鮮明地顯現出來。
魅力:同時這一根虛擬的馬鞭,給演員以無窮無盡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揚,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還在家門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馬鞭本身具備一種裝飾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馬鞭時,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方法。
研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馬鞭是實在的道具,是可感覺可使用的。京劇還有一些虛擬的道具,但一樣可感覺可使用。
這兩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思考:作者舉了什么例子?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研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邊讀邊思考:從這個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很有意思?
布置作業:
1.書寫本課生詞。
2.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同學們,回顧上節課的內容,誰來說說課文前半部分《馬鞭》主要講的是什么?
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后半部分《亮相》,想一想:每個自然段都講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京劇中“亮相”這一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
第二自然段:介紹“亮相”這一表現形式的高妙之處。
第三自然段:介紹了“刀(槍)下場”這一動態亮相的特點及藝術魅力。
研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思考:“亮相”這一表現形式有什么特點?畫出相關語句仔細體味。
研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思考:這種“亮相”表現形式有什么妙處呢?
研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想:“刀(槍)下場”這一動態亮相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妙處?
特點:雙方正在交戰,一方被打敗,跑下去了。可勝利一方不緊追,反而留在原地,掄圓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槍)耍了個風雨不透。
妙處:融合雜技成分的亮相表演,就是為了凸顯人物的英雄氣概。
寫作特色:
思考: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1)語言通俗幽默,親切自然。
(2)舞臺場景描寫生動傳神。
(3)舉例子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主題思想:
回顧全文,說說這篇課文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本文通過介紹京劇中“馬鞭”和“亮相”這兩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和獨特魅力,表達了作者對于京劇的喜愛之情和對祖國傳統文化的強烈自豪感。
布置作業:
1.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2.學唱一段京劇戲曲名段。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