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8
這是熔化與凝固物理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現象。
2.理解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的物理意義。
3.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的區別。
4.知道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5.了解圖象在學習物理學中的作用。
(二)教具
學生實驗,三人一組。每組配備熔化實驗儀器、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二支、海波、蠟、水、火柴、坐標紙。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教師:我們在小學自然常識課中學習過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是物質的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物體的溫度發生變化時,物質的狀態也往往發生改變,所以物質狀態的變化也屬于熱現象。
二、進行新課
1.熔化和凝固
教師提問:你見過哪些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
(學生回答)
春天來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態的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了液態等等,這些都是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
提問:你見過哪些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現象?
(學生回答)
冬天到了,氣溫下降,湖面上的水結成冰;工廠的鑄造車間里,工人將鐵水澆在模子里,冷卻后,鐵水變成了固態的鑄件。
我們把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剛才我們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結冰是凝固。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液態是熔化,鐵水鑄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蠟、松香、瀝青、玻璃等物質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學生實驗:觀察海波的熔化。
(1)講述實驗的做法
各組的熔化實驗儀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體物質海波。
將攪拌器和溫度計的玻璃泡插入試管里的海波粉中,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要接觸試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試管放在大燒杯的水中,將燒杯放在鐵架臺的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等水溫升至30℃以上時,用攪拌器不停地攪動,每隔半分鐘記錄一次海波的溫度,并觀察海波的狀態。最后根據記錄的數據在坐標紙上畫出海波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
(2)注意事項
為了做好實驗,每組的三位同學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學攪動,一位同學讀數,并觀察海波的狀態,第三位同學記錄溫度和狀態。實驗中,攪動必須不停地進行,以保證海波受熱均勻。
(3)學生操作,等各組的熔化過程完成后繼續加熱,教學活動繼續進行。
3.海波的熔化曲線的分析
(教師選擇一個組的熔化曲線,請該組同學畫在黑板上)
教師:其他各組的曲線雖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狀如圖所示。我們將這一曲線分為AB、BC和CD三段,請同學們結合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AB段。在這段曲線對應的一段時間內海波是什么狀態?溫度怎樣變化?(答:AB段所對應的時間內海波是固態,溫度升高)
(2)在曲線上的哪一點海波開始熔化?(答:B點)
(3)在BC段對應的時間內,海波的狀態如何?溫度是否變化?這段時間是否對海波加熱?(答:BC段所對應的時間內海波的狀態是固態和液態共存。海波的溫度保持在48℃左右不變。此時仍在繼續對海波加熱,即海波仍在吸熱)
(4)在CD段對應的時間內海波是什么狀態?溫度如何變化?(答:海波的狀態是液態,海波已經熔化完畢,繼續加熱,海波的溫度升高)
4.熔點
教師: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體物質,如各種金屬、冰、固態酒精等,它們的熔化曲線都與海波的熔化曲線形狀相似,只是熔化時的溫度高低不同而已。這條熔化曲線反映了晶體物質熔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晶體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的,即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純海波的熔點是48 ℃。我們實驗用的海波不純,熔點低于48 ℃。
5.凝固曲線
教師:如果讓熔化了的海波冷卻,記下液態海波在冷卻凝固成晶體過程中的溫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可得到凝固曲線近似下圖的形狀。請大家思考并回答:
(1)DE段。海波是____態,____熱(填"吸"或"放"),溫度______。
(2)EF段。海波的.狀態是______,____熱,溫度______。
(3)FG段。海波的狀態是______,____熱,溫度______。
教師:晶體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凝固點和它的熔點相同。
6.學生練習
(1)讀物質的熔點表。請學生看課本上的熔點表。教師讀一種物質的熔點并加以解釋。
教師:鎢的熔點是3 140 ℃。鎢在熔化時溫度保持在3 140 ℃不變。
(學生模仿教師讀幾種物質的熔點并加以解釋)
(2)學生回答
①溫度是70 ℃的萘是____態。
②水在-5 ℃時是____態。
③鐵、銅、鋁在常溫下是____態。
④水銀在-30 ℃時是____態。
⑤酒精在-100 ℃時是____態。
⑥錫在232 ℃時是____態。
⑦中國北部的漠河冬季氣溫最低到-52.3℃,應選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為什么?(應選用酒精溫度計。因為酒精的凝固點是-117 ℃,在-52.3
℃的情況下,酒精是液態的。水銀的凝固點是-39 ℃,在氣溫低于-39 ℃時,水銀的固態的。所以水銀溫度計在冬季的漠河無法工作。)
7.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
教師:現在請大家結合熔化和凝固的實驗聽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問題。
“我叫海波,我的熔點和凝固點都是48 ℃。現在我的體溫恰好是48 ℃,請你們告訴我,我是應該熔化,還是應該凝固呢?只要你們說得對,我就照你們說的辦。”
(學生討論并回答)
48
℃既是海波熔點也是它的凝固點。此時海波是熔化還是凝固,關鍵要看海波是吸熱還是放熱。固態海波在溫度到達熔點時,吸熱則熔化。液態海波在溫度到這一溫度時,放熱則凝固。所以熔化時吸熱,凝固時放熱。
8.學生實驗: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
教師:物質除了晶體還有非晶體,松香、石蠟、玻璃等屬于非晶體。我們現在利用實驗研究石蠟的熔化和凝固。
我們所用的實驗裝置還是剛才用過的裝置,實驗步驟也完全相同。
(學生操作、實驗)
教師:請一個組把石蠟的熔化和凝固曲線畫在黑板上。
從石蠟的熔化和凝固曲線可知,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跟晶體不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也沒有一定的凝固點。石蠟熔化時吸熱,溫度不斷上升,固態石蠟由硬變軟,然后再變為液態。凝固時放熱,石蠟由液態變為粘稠,然后由軟變硬,形成固態。
三、歸納總結
1.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有明顯的區別:晶體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這個溫度分別叫熔點和凝固點。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但是不論晶體還是非晶體,熔化時都吸熱,凝固時都放熱。所以,晶體實現熔化的條件可概括為兩條:一是溫度到達熔點,二是吸熱。凝固的條件是溫度到達凝固點,同時要放熱。
2.通過以上的學習,請大家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1)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什么是0 ℃?(學生思考并回答)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態變化有兩種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畢,冰熔化時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另一種可能是尚未凝固完畢,溫度也應保持在凝固不變。所以冰水混合處于熱平衡狀態,溫度為0℃。
(2)人們常說"下雪不冷化雪冷",這句話是什么道理?
(學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時溫度保持在0 ℃不變,但是要吸熱。雪從空氣中吸熱,氣溫下降,所以化雪時更冷。
3.北方的冬季較冷,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可以利用水結冰時放出熱,窖內溫度不致太低。現在,人們研制出一種聚乙烯材料,在15 ℃~40
℃的范圍內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所以,人們將這種材料制成顆粒狀,摻在水泥中制成儲熱地板或墻壁,天氣熱時顆粒熔化,天氣冷時又凝固成顆粒,能調節室內的溫度。
四、作業
1.完成課文后的練習。
2.習題3、4、5。
(四)說明
1.本節課文內容豐富,知識有一定的難度。教學重點應是熔點和凝固點及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建議安排好學生實驗,使學生充分認識晶體熔化和凝固時的特點,對圖像分析得細致、透徹,有利于學生加深認識、突出重點。
2.教學難點是晶體熔化或凝固時,雖然伴隨有熱的得失,但是溫度不變。受初中學生知識水平的限制,教師不必從理論上去講解,只要通過學生實驗,觀察現象,從事實出發,學生能記住這一事實即可。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做好學生實驗。實驗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海波的純度盡可能高。二是對海波開始加熱時,不要用溫水,溫水會使試管內靠管壁的海波先熔化,而中央部分的海波的溫度還沒有達到48
℃。三是攪拌要及時、不停頓。由于海波是粉末狀,導熱性能差,只有不停攪拌才可望實驗成功。
4.熔化吸熱、凝固放熱的教學,采用海波自白這種擬人化的方法,頗具趣味性和啟發性,教師不妨一試。
熔化和凝固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1.引入新課: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節教材開頭提出的:黑龍江省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這個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聯系了上節講過的溫度計,又可用來導入 新課,而且具有實際意義。
方法2:從生活事例引入。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冰,一會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變成看不見的水蒸氣,跑得無影無蹤。由此導入 新課。
2.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的過程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據本節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可采用兩種方法:
方法1:啟發講解式。教師邊做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邊講解。在講臺上,組織部分學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實驗,組織另一部分學生做松香(或蜂蠟)的熔化實驗。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方法2:科學探究式。在教師的組織下,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試驗,寫出實驗報告。得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難點分析】晶體的實驗,在熔點(或凝固點)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現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確結論,對實驗要求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對于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學生知道從熔化過程表現出的特點區分就可以了。
【教學過程】
1. 引入新課
方法1:承上啟下引入。
提出問題:黑龍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30℃以下,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用酒精溫度計呢?根據什么來選擇呢?
我們學習。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水的三態變化學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問題: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病,一會兒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之間變化有什么特點呢?
我們學習熔化與凝固。
2.學習新課
由于萘對人體有危害,課本已將晶體熔化的實驗換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買到。假如買不到海波而手邊又有萘,則務必只由教師來演示,不要讓學生接觸萘,而教師也要注意實驗室通風好些,盡量少吸入萘蒸氣。
本節課的實驗比較難做,根據學校條件不同可以提供兩種方案供參考。
如果學校實驗儀器較多,可在實驗室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事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2~3人為一組)。把儀器按教材50頁圖4-7觀察熔化現象的實驗裝置組裝好。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熔過程中,溫度的變化的規律相同嗎?
猜想和假設:熔化過程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研究蠟和海波(硫代硫酸鈉)的熔化過程。
參照如圖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
注意:實驗時,嚴禁用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當;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冒蓋滅(不能用嘴吹);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用濕布鋪蓋。
教師要講解實驗的做法和注意事項。除了要將實驗目的、如何分組、如何分工、觀察什么、記錄什么、如何畫圖像等之外,由于學生沒有用過酒精燈,還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講清如何點燃、熄滅酒精燈,萬一酒精灑在桌上并燃燒起來,如何撲滅。教師要準備幾塊濕布備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氣態、液態和固態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了解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感知發生狀態、變化的條件;了解有沒有固定的熔化2.溫度是區別晶體和非晶體的一種方法;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圖像是一種比較直觀的表示物理量變化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產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過程,培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概括、總結出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并用圖象表示出來。
教學工具
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二支、海波、石蠟、水、火柴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走進生活,觀察圖片,思考物質有哪幾種狀態?
固態、液態、氣態
二、進行新課
觀察滴水成冰與冰雪消融兩張圖片,思考水的狀態發生什么變化?
1、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
2、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舉例:水結冰、火山噴出的巖漿凝固成火山巖等
3、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1)注意:正確使用酒精燈和溫度計
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探究石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記錄數據,繪制圖象
(2)設計試驗和進行試驗
(3)介紹實驗器材: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燒杯、試管、
攪拌器、溫度計、火柴、秒表
(4)總結實驗
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
晶 體 例:海波、冰、石英、萘、食鹽、明礬、
熔化特點:繼續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固體 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
非晶體 例:松香、玻璃、石蠟、瀝青、橡膠
熔化特點:繼續吸收熱量,溫度持續上升。
通過研究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圖像,知道晶體與非晶體熔化吸熱,以及它們在圖像上的區別。
晶體熔化分為三個階段:固態、固液共存、液態。
5、通過觀察晶體與非晶體凝固的圖像,知道凝固放熱,以及它們在圖像上的區別。
6、熔化和凝固的應用
7、練習鞏固
課后小結
提問學生你完成今天的學習目標了嗎?
1、基本概念
(1)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
(2)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3)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4)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溫度。
(5)晶體:有一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6)非晶體:沒有一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2、晶體熔化的條件:
(1)溫度要達到熔點;
(2)要繼續吸熱。
3、晶體凝固的條件:
(1)溫度要達到凝固點;
(2)要繼續放熱。
4、細節提示:
1、同一物質的凝固點和它的熔點相同.
2、無論晶體還是非晶體,熔化過程都要不斷吸熱,凝固過程都要不斷放熱.
3、熱量總是在存在溫度差時由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
4、對比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練習題:
1、下列現象屬于什么物態變化?
⑴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 ⑵鐵水澆入模子鑄成鐵件是:______。
2、固體分晶體和________兩類。在松香、萘、冰、玻璃、鐵、蜂蠟中,屬于晶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們都有固定的________。
3、一同學做某種物質熔化的實驗。當這種物質的溫度達到36℃時,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溫度,得到下面一組記錄數據:36℃、39℃、42℃、45℃、48℃、48℃、48℃、51℃、54℃、57℃這種物質是______體,這種物質是________。
4、夏天喝飲料常加些冰塊,這種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識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們用鎢做燈絲,是因為鎢具有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熔化的是( )
A、-40℃的水銀變成0℃的水銀 B、冰變成水
C、食鹽放入水中化成鹽水 D、玻璃在高溫狀態下變成液態玻
7、純凈的48℃的海波是:( )
A、液態 B、固態 C、固液混合 D、以上狀態都可能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知道熔化和凝固現象
(2)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3)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意義
(4)通過實驗及多媒體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5)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識解釋簡單現象,解決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使用多媒體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感知發生狀態變化的條件,通過對比、了解有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是區別晶體和非晶體的一種方法,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圖像法研究物理量變化的優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和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奧秘的情感。
(2)通過熔化、凝固對人類有利也有弊,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點”是本節的重點,根據實驗數據分析、總結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線并了解其物理意義是本節難點之一,了解晶體熔化要吸收熱量而溫度不變是又一難點。
在多媒體使用中重點是讓學生會觀察,難點是使學生根據圖像分析總結熔化和凝固的特點及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教學準備]:
學生:熟練掌握物質的三種狀態、溫度的測量方法,為新的學習打好基礎
教師:演示實驗器材:鐵架臺、燒杯、石棉網、酒精燈、火柴、碎冰塊、松香、溫度計、蠟燭、冰棒、秒表
[教法與學法]
教法:本節課以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為主,并應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為手段,把一些不能在課堂上看到的現象和實驗再次展現給學生,以便學生更好的看到實驗現象總結出結論,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分析法、討論法、探究法
學法: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和觀看演示實驗掌握實驗方法,最終能總結實驗結論,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本課應用討論、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多種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1、實驗引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活動一
(1)將蠟燭點燃后傾斜一個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觀察到什么現象?學生操作實驗,回答觀察到的現象:蠟燭逐漸變成燭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卻后變成了蠟塊。
(2)將冰棒放在空燒杯中,過一會兒,你能發現什么現象?
學生操作實驗,發現燒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這些現象可以說明物質的狀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回答
結論:
物質從 態變為 態的現象叫熔化
物質從 態變為 態的現象叫凝固
學生完成結論的填空,師板書課題:§2.3 熔化和凝固
舉例鞏固
(1)師介紹長江源頭是谷拉丹冬雪山的冰雪熔化形成的等事例
(2)學生列舉日常生產、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現象
(3)學生觀察圖片同時辨別是熔化還是凝固現象
2、探究冰、松香熔化的特點
投影:活動二
[提出問題]
冰和松香在什么溫度下開始熔化?在熔化過程中,溫度如何變化?
[猜想與假設]
(1)冰熔化 一定的溫度,松香熔化 一定的溫度?[有/沒有]
(2)冰熔化時溫度 ,松香熔化時溫度 (升高/降低/不變)
[設計實驗]
為了檢驗你的猜想與假設,你需要哪些器材?請同學們結合教材39頁內容設計出合理的實驗步驟,同組之間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后回答所需的實驗器材,教師點撥指導學生回答實驗步驟:
1、如圖2-28(b)把松香碾碎后放入燒杯中,在松香中插入溫度計,記下這時溫度計的示數,用酒精燈加熱,每隔0.5min記錄一下溫度計的示數,同時觀察松香狀態的變化,直到松香全部熔化后5min為止。
2、如圖2-28(a)把碎冰塊放入燒杯中,在冰塊中插入溫度計,記下溫度計的示數,用酒精燈加熱,每隔0.5min記錄一下溫度計的示數,同時注意觀察燒杯中冰的狀態的變化,直到冰熔化后5min為止。
[進行實驗和收集數據]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分工,一位學生看時間,一位學生讀溫度計的示數,一位學生觀察物質狀態,并把實驗結果及時填入表格中。教師巡回指導,控制實驗時間。
[分析與論證]
實驗結束后,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實驗數據在圖2-29和圖2-30中分別畫出冰、松香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教師將幾組學生的實驗數據及圖像投影,分析不同線段中冰和松香是吸熱還是放熱?溫度如何變化?處于什么狀態?完成填空:
(1)松香熔化時,溫度 ,需要 (吸熱、放熱)
(2)冰熔化時,溫度 ,需要 (吸熱、放熱)
教師在實驗結論的基礎上,講解:
(1)晶體、非晶體、熔點的概念
(2)常見的晶體、非晶體
活動三
學生查看晶體熔點表,討論并回答如下問題:
(1)哪種晶體熔點最高?熔點是多少?
(2)哪種最低?最低是多少?
(3)能否用鋁鍋來熔化鐵?
[交流與合作]
(1)晶體與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列表加以對比。
(2)晶體熔化的條件有哪些?
(3)你的實驗結果如有偏差,你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嗎?
4、晶體和非晶體凝固時的特點。
活動四
[發現并提出新問題]
冰和松香在凝固時又有什么特點呢?教師指導學生與熔化過程類比,思考討論作圖推理出(1)晶體和非晶體凝固時的特點。(2)晶體和非晶體凝固時的相同點與不同點。(3)熔融狀態的晶體凝固的條件。
活動五:
5、熔化凝固的應用
(1)指導學生閱讀圖2-31至圖2-34,回答熔化、凝固的應用
(2)學生列舉熔化、凝固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如秦王的水晶宮;在我國寒冷的北方,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凍壞,常在地窖內放幾桶水等。
(3)討論熔化、凝固對我們產生的不利影響,應如何避免?
小結與反思
教師指導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及各知識點進行小結,反思學習過程,交流學習體會,對存在的疑難問題合作解決。
板書: §2.3 熔化和凝固
定義: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
熔化 晶體 :達到熔點 吸收熱量 熔化時溫度不變
非晶體 :吸收熱量 熔化時溫度升高
熔化和凝固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
凝固 晶體:達到凝固點 放出熱量 凝固時溫度不變
非晶體:放出熱量 凝固時溫度下降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