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9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中班教育隨筆:幫助幼兒學會等待,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3~5歲是兒童自我控制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即此時更容易習得如何管理自己的身體,如何控制自己的認知活動、行為以及情緒等。不能很好自我控制的幼兒,規則感差,人際關系受影響,較難適應集體生活。
幼兒往往缺乏耐心,做什么事情都很著急,不能等待,這就是與幼兒的自我控制心理社會能力發展不足有關。尤其在一些公眾場所,孩子更容易興奮、著急,比如等公交車時,會一直問爸爸媽媽:“什么時候車才能來啊,我都等不及了,太沒意思了。”這個時候往往成人也沒有耐心引導孩子等待,或是沒有關注到孩子因為等待而產生的情緒,都是以命令的口氣或批評的方法讓孩子坐好、別吵。而成人在否定孩子因等待而出現的情緒和感受時,也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自信心、人際關系、社會適應等。
因此,在中班下學期,我們開展了“學會等待”的主題活動,希望幫助幼兒體驗和感受等待的心情,理解等待的意義,并知道在等待的時候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讓等待變得容易,從而幫助幼兒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提升自我控制的心理社會能力。
活動1等待時的心情
此活動通過情景導入、經驗學習、經驗體驗、經驗拓展4個大的環節,幫助幼兒感受和體驗等待的心情,理解等待的意義。
情景導入:這是一顆什么蛋
出示圖片,設置情景,并通過提問,引發幼兒的思考。
提問:丹尼爾和他的伙伴們在觀察什么?這是一顆什么蛋呢?發生了什么事?
經驗學習:丹尼爾等待小鴨孵化
通過播放動畫課件,給孩子講述故事《丹尼爾等待小鴨孵化》:丹尼爾和他的伙伴們從農場帶回來一顆鴨蛋,要孵化小鴨。可是海莉老師說,小鴨要從蛋殼里出來,就必須要等待,這個過程叫孵化。丹尼爾和伙伴們一開始很興奮,可是等了一會兒后鴨蛋還是一動不動,他們都感到沮喪、無聊,覺得等待很艱難。
提問1:你們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有的小朋友說:“等待小鴨孵化心情很著急。”還有的小朋友說:“等待小鴨孵化,也很高興,因為就要能看到小鴨子出來了。”不管孩子們在等待的過程中有怎樣的心情,我們都要表示接納和理解,不去否定孩子的情緒。
提問2:那如果我們把蛋殼打破,讓小鴨快點出來可以嗎?
小朋友說:“老師,這樣不行,如果我們把蛋殼打破,那就孵不出小鴨啦,就只能是蛋清和蛋黃啦。”
討論過后,繼續講述故事:丹尼爾耐心等待,一直觀察鴨蛋的變化,終于等到小鴨孵化出來。此時孩子們的情緒非常興奮。我們和丹尼爾一起體驗了等待的心情,也初步了解了等待的意義。
經驗體驗:魔法扣游戲
此游戲可以幫助孩子們體驗等待的心情。游戲簡單又有趣:老師扮演巫婆給小朋友們施了魔法,小朋友們都被凍住了,保持一個姿勢不能動,等待同伴找到魔法扣、并打開魔法扣來解救自己。善良的仙子會用魔法棒解救幾名小朋友,這幾名小朋友就開始尋找魔法扣。就這樣有的小朋友先被解救了,有的小朋友仍然保持一個姿勢耐心等待伙伴的解救。
游戲結束后,我們采訪了幾名最后被解救的小朋友的心情。有的小朋友說:“等待朋友來解救自己的時候,有點著急,因為看到別的小朋友都被解救了。”還有的小朋友說:“自己在等待的過程中很高興,因為我知道朋友一定會來救我。”老師由衷地表揚了一直在堅持等待朋友解救的小朋友,肯定了他們的耐心等待。
經驗拓展: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等待
有的小朋友說:“我和媽媽去游樂園玩,有個游戲項目每次只能進lO個人,我排了很久的隊,結果我是第11個,我就一直等他們玩完以后才能玩。雖然有點著急,但是我可以先去玩別的,再回來。”
有的小朋友說:“我第一次去北京玩,在高鐵站等了很久才上車,我又高興又有點著急。”
還有的小朋友說:“去超市買東西,要排隊交錢,有時候要等很久呢。”
孩子們說了很多在生活中需要我們等待的場景,而且還知道我們為什么一定要耐心等待。從這次活動中,孩子們真正體驗到等待的心情和等待的意義。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再遇到等待的場景,孩子們也會把自己等待的心情說出來,并愿意耐心去等待,而不是急躁或發脾氣。
活動2等待時的游戲
此活動分為情景導入、經驗學習、經驗體驗3個大的環節。
情景導入:等待快遞的禮物
老師告訴幼兒:“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買了禮物,快遞就要送來了,可是還要等20分鐘禮物才能到呢”,自然地把孩子們帶入等待的情境中。接著老師和孩子們開始坐著等待禮物。剛開始1分鐘,孩子們還都坐得很好;1分鐘過去了,孩子們開始覺得無聊,坐不住。這時,老師又報了一次時間:“剛剛過去1分鐘。”孩子們都說:“啊,才1分鐘啊?”老師又問:“你們覺得等待容易嗎?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心情呢?”
經驗學習:丹尼爾在餐廳的等待
老師肯定了孩子們的想法,說:“等待確實很不容易,那我們做點什么?一起來看動畫片《丹尼爾在餐廳的等待》吧。”丹尼爾一家等待去餐廳的鐺鐺車,丹尼爾在等待的時候也覺得很無聊,老虎爸爸說:“我知道等待很艱難,我們可以玩_些什么游戲讓等待變得容易。”就這樣他們玩起了猜動物的游戲,一會鐺鐺車就到了。
到了餐廳,點完餐后要等待上餐,他和伙伴都覺得很無聊。老虎爸爸說:“你可以玩游
戲,只要是安靜的就可以。”丹尼爾和伙伴一起想辦法,他們一起想到了玩“什么不見了”的游戲,丹尼爾還想到了可以玩想象游戲。
經驗體驗:等待時我們可以玩什么游戲呢
提問1:“那我們等待禮物的時候,可以做什么呢?”
小朋友們紛紛說:“我們玩個手指游戲。”“我們來講個故事。”“我們也來玩個想象游戲。”孩子們想出了很多等待時可以玩的游戲。
提問2:“為什么老虎爸爸說在餐廳要玩安靜的游戲呢?如果不玩安靜的游戲會怎樣?”
有的小朋友說:“如果不玩安靜的游戲,亂跑亂跳就會打碎盤子,是要賠錢的。”有的小朋友說“如果不玩安靜的游戲,會打擾到別人吃飯。”
孩子們自己總結出了不同的等待場景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最后選出了適合這次活動場地的游戲。
這時等待的時間已經接近20分鐘,一位老師送來了他們的禮物,孩子們歡呼起來……
整個活動都是在等待的情境中進行,生動又深刻地讓孩子們體會到等待的不易,同時,也掌握了讓等待變得容易的方法。
核心提示
孩子做不到耐心等待,是因為他們還不懂如何表達自己等待的心情,不理解等待的意義,不知道為什么要等待。只有我們做到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行為,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因此,當幼兒在等待的時候感到很難受、著急,表現出沒有耐心時,我們可以試試以下3條原則。
1.接納和理解幼兒等待時的感受,并讓幼兒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納,從而愿意表達出自己等待時的心情。
2.引導幼兒發現和理解等待的意義,知道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耐心等待。
3.鼓勵幼兒找到讓等待變得容易的方法,幫助幼兒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等待。
摘自:《學前教育》2016.12
“多表揚、少批評”,是當下十分流行的教育風,家長或老師普遍認為這樣有利于培養年幼兒童積極的自我概念。既然這樣,那就可勁兒地夸唄。
但是,針對這一現象,教育專家給出了說法:事實并不這樣簡單。教師在評價幼兒的過程中,簡單的“多表揚,少批評”就能培養幼兒積極的自我概念了嗎?當然不可能。但是這種說法卻道出了教師的評價風格對幼兒自我概念的重要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探索“表揚為主”背后所包含的豐富內容。
誤解一:多表揚、少批評就能引導幼兒形成幼兒積極的自我概念。
更正: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評價語言是關鍵。
【建議】
在評價幼兒的時候,教師應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清楚的告知幼兒,更容易使得幼兒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
教師對幼兒的肯定評價,分析評價有助于幼兒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對自己產生強烈的認同感;而對于教師的否定評價,分析評價不僅可以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真誠,而且有助于幼兒發展自省能力。
比如,一位老師在評價幼兒繪畫作品中的一些問題時,使用了這樣的語言:“今天佳佳的膽子很大呦,畫面很飽滿。這是老師要表揚的。但是,有一點地方線條沒有跳過去,有的線條都出頭了,還請小朋友們都注意一下”。
這種把肯定的理由,否定的理由清楚的表示出來,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在評價中的真誠及對她的尊重。這種評價不僅能讓幼兒認同自己的好表現,而且也能愉快的接受自己的不足,從而愿意努力去改正克服。
誤解二:只要認誰了一種好的評價方式,就可以在任何情況下使用。
更正:沒有最好的評價方式,只有比較適合的評價方式。
【建議】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這種具體的情況,主要體現在是肯定評價還是否定評價。
肯定評價時,在全班面前進行分析評價,大大的表揚、鼓勵,可以使表揚效果最大化;
否定評價時,在全班面前概述、簡單的評價更能保護幼兒的自尊心,而事后通過個別交流、分析評價,既讓幼兒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又能保護自尊心不受傷害。
誤解三:幼兒還沒有評價他人的能力,教師一個人決定就行了。
更正:讓幼兒參與的評價方式能幫助幼兒發展評價能力,從而能正確評價自己。
【建議】
盡管幼兒有時無法正確的評價他人,但是幼兒在參與評價中,不僅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信任;而且在評價別人的同時,也在發展他們自己的評價能力,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發現優點和缺點。
因此,如果多給幼兒一些參與評價的機會,不僅可以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且還可以通過模仿教師的評價,比較自己與教師的評價,學習如何評價他人,最終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
說了這么多,如果做出總結的話,良好、適宜的的幼師評價風格應該是具體、民主的,這樣才能有助于幼兒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
班級自開展彩泥活動以來,幼兒的泥塑特色成效已顯現。我一直清晰地記得一句話:我們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的眼睛。作為教師,如何在幼兒的泥塑世界里,引導和激發幼兒發現美。在《綱要》中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應遵循“即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這一原則。幼兒園泥塑教學作為一種藝術教育的內容之一,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著眼于幼兒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幼兒的美感已成為班級教育的一個目標。
第一:在幼兒泥塑的過程中,幼兒從揉、捏、搓、壓等粘合彩泥的過程中,幼兒體驗到了捏泥的快感和游戲感。彩泥本身也蘊藏著色彩美,線條美,造型美,彩泥的趣味性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孩子盡情的玩彩泥,從生活中最熟悉又讓幼兒感興趣的物體開始制作。例如: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也是把相同或者相似類型的物體安排在同一個主題單元里進行練習。經過這樣一系列的分析比較練習后,不但讓孩子比較方便的掌握了同一類型或相似類型物體的基本捏法,而且也提高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二:從立體到平面。由于幼兒的蘇思維是直覺的半邏輯思維特點,因而很少出現“胸有成竹”的狀況,大多數是在行動中“遷想狀物”。在泥工活動中,幼兒將在手中團、搓、捏、壓,隨著粘土的變長,他們會聯想到“小棒”的形象,隨著粘土的變圓,他們會聯想到“皮球”“圓宵”等形象。根據這一特點,我們的教學都是從立體到平面。例如:從立體的茄子、蘋果、小雞、麻花等等,到平面的各種動物的塑造。
第三:泥工與繪畫結合。在進行幼兒泥工教學的同時,我們根據泥塑作品內容的不同,將泥工和繪畫相結合。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幼兒對泥塑的基本特征掌握較好。同時在已經有了捏泥的基礎上,幼兒能將泥工的作品一繪畫形式表現出來。同時,也通過繪畫的基本步驟,幼兒能自己制作出平面的泥塑作品。例如:小兔字、小豬等多種動物。通過這樣的交替練習,不僅提高了幼兒的繪畫與泥塑制作技能,更大程度上鍛煉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這對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著促進的作用。幼兒在泥塑的創造過程中,能真正體會到創造性活動的愉悅,享受著成功的快樂。
第四:環境的熏陶。除了在教學過程中設置泥塑課程,我們還在環境布置中讓幼兒感受,熏陶泥塑藝術,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如:我們在班級的特色墻中設置了彩泥藝術,又在班級中創設了美工小區。主題環境布置中也融入了濃濃的泥塑特色。幼兒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不知不覺的喜歡上泥塑,慢慢的學會用泥塑表達生活。
總之,班級在開展泥塑活動以來,我們欣喜的發現,幼兒的雙手變靈巧了,思維更活躍了。幼兒將心中美好的事物通過泥塑的制作,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讓思維產生興趣,對于生活中的美,幼兒的關注逐步從無意到有意,對美的探究更主動。如果說,童年是一幅畫,幼兒的泥塑特色就是畫中色彩墨線勾勒的最美風景。
“親子運動會”的比賽真刺激,孩子和家長們賣力地表演,贏得了老師和同伴的掌聲,也正因為有比賽性質的游戲,讓部分幼兒遭遇到別人的責怪,這不禁讓我聯想到班上也精彩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候喊小朋友起來回答問題,答的好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會表揚“嘿嘿嘿,你真棒!”,可回答不起來的小朋友,別的同伴總會發出唏噓聲,甚至有時候會聽見“小笨蛋”的聲音,我感慨這些人小鬼大的家伙是從哪兒學來這樣的語言。
教育孩子這樣那樣,那也該適時地提醒幼兒,要考慮別的小朋友的感受,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最棒的地方,都有值得別的小朋友學習的地方,我們要學會理解同伴,在別人回答不上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幫助他而不是笑話他人,要學會理解同伴,替同伴著想,要有寬容的心。
3~5歲是兒童自我控制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即此時更容易習得如何管理自己的身體,如何控制自己的認知活動、行為以及情緒等。不能很好自我控制的幼兒,規則感差,人際關系受影響,較難適應集體生活。
幼兒往往缺乏耐心,做什么事情都很著急,不能等待,這就是與幼兒的自我控制心理社會能力發展不足有關。尤其在一些公眾場所,孩子更容易興奮、著急,比如等公交車時,會一直問爸爸媽媽:“什么時候車才能來啊,我都等不及了,太沒意思了。”這個時候往往成人也沒有耐心引導孩子等待,或是沒有關注到孩子因為等待而產生的情緒,都是以命令的口氣或批評的方法讓孩子坐好、別吵。而成人在否定孩子因等待而出現的情緒和感受時,也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自信心、人際關系、社會適應等。
因此,在中班下學期,我們開展了“學會等待”的主題活動,希望幫助幼兒體驗和感受等待的心情,理解等待的意義,并知道在等待的時候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讓等待變得容易,從而幫助幼兒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提升自我控制的心理社會能力。
活動1等待時的心情
此活動通過情景導入、經驗學習、經驗體驗、經驗拓展4個大的環節,幫助幼兒感受和體驗等待的心情,理解等待的意義。
情景導入:這是一顆什么蛋
出示圖片,設置情景,并通過提問,引發幼兒的思考。
提問:丹尼爾和他的伙伴們在觀察什么?這是一顆什么蛋呢?發生了什么事?
經驗學習:丹尼爾等待小鴨孵化
通過播放動畫課件,給孩子講述故事《丹尼爾等待小鴨孵化》:丹尼爾和他的伙伴們從農場帶回來一顆鴨蛋,要孵化小鴨。可是海莉老師說,小鴨要從蛋殼里出來,就必須要等待,這個過程叫孵化。丹尼爾和伙伴們一開始很興奮,可是等了一會兒后鴨蛋還是一動不動,他們都感到沮喪、無聊,覺得等待很艱難。
提問1:你們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有的小朋友說:“等待小鴨孵化心情很著急。”還有的小朋友說:“等待小鴨孵化,也很高興,因為就要能看到小鴨子出來了。”不管孩子們在等待的過程中有怎樣的心情,我們都要表示接納和理解,不去否定孩子的情緒。
提問2:那如果我們把蛋殼打破,讓小鴨快點出來可以嗎?
小朋友說:“老師,這樣不行,如果我們把蛋殼打破,那就孵不出小鴨啦,就只能是蛋清和蛋黃啦。”
討論過后,繼續講述故事:丹尼爾耐心等待,一直觀察鴨蛋的變化,終于等到小鴨孵化出來。此時孩子們的情緒非常興奮。我們和丹尼爾一起體驗了等待的心情,也初步了解了等待的意義。
經驗體驗:魔法扣游戲
此游戲可以幫助孩子們體驗等待的心情。游戲簡單又有趣:老師扮演巫婆給小朋友們施了魔法,小朋友們都被凍住了,保持一個姿勢不能動,等待同伴找到魔法扣、并打開魔法扣來解救自己。善良的仙子會用魔法棒解救幾名小朋友,這幾名小朋友就開始尋找魔法扣。就這樣有的小朋友先被解救了,有的小朋友仍然保持一個姿勢耐心等待伙伴的解救。
游戲結束后,我們采訪了幾名最后被解救的小朋友的心情。有的小朋友說:“等待朋友來解救自己的時候,有點著急,因為看到別的小朋友都被解救了。”還有的小朋友說:“自己在等待的過程中很高興,因為我知道朋友一定會來救我。”老師由衷地表揚了一直在堅持等待朋友解救的小朋友,肯定了他們的耐心等待。
經驗拓展: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等待
有的小朋友說:“我和媽媽去游樂園玩,有個游戲項目每次只能進lO個人,我排了很久的隊,結果我是第11個,我就一直等他們玩完以后才能玩。雖然有點著急,但是我可以先去玩別的,再回來。”
有的小朋友說:“我第一次去北京玩,在高鐵站等了很久才上車,我又高興又有點著急。”
還有的小朋友說:“去超市買東西,要排隊交錢,有時候要等很久呢。”
孩子們說了很多在生活中需要我們等待的場景,而且還知道我們為什么一定要耐心等待。從這次活動中,孩子們真正體驗到等待的心情和等待的意義。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再遇到等待的場景,孩子們也會把自己等待的心情說出來,并愿意耐心去等待,而不是急躁或發脾氣。
活動2等待時的游戲
此活動分為情景導入、經驗學習、經驗體驗3個大的環節。
情景導入:等待快遞的禮物
老師告訴幼兒:“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買了禮物,快遞就要送來了,可是還要等20分鐘禮物才能到呢”,自然地把孩子們帶入等待的情境中。接著老師和孩子們開始坐著等待禮物。剛開始1分鐘,孩子們還都坐得很好;1分鐘過去了,孩子們開始覺得無聊,坐不住。這時,老師又報了一次時間:“剛剛過去1分鐘。”孩子們都說:“啊,才1分鐘啊?”老師又問:“你們覺得等待容易嗎?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心情呢?”
經驗學習:丹尼爾在餐廳的等待
老師肯定了孩子們的想法,說:“等待確實很不容易,那我們做點什么?一起來看動畫片《丹尼爾在餐廳的等待》吧。”丹尼爾一家等待去餐廳的鐺鐺車,丹尼爾在等待的時候也覺得很無聊,老虎爸爸說:“我知道等待很艱難,我們可以玩_些什么游戲讓等待變得容易。”就這樣他們玩起了猜動物的游戲,一會鐺鐺車就到了。
到了餐廳,點完餐后要等待上餐,他和伙伴都覺得很無聊。老虎爸爸說:“你可以玩游
戲,只要是安靜的就可以。”丹尼爾和伙伴一起想辦法,他們一起想到了玩“什么不見了”的游戲,丹尼爾還想到了可以玩想象游戲。
經驗體驗:等待時我們可以玩什么游戲呢
提問1:“那我們等待禮物的時候,可以做什么呢?”
小朋友們紛紛說:“我們玩個手指游戲。”“我們來講個故事。”“我們也來玩個想象游戲。”孩子們想出了很多等待時可以玩的游戲。
提問2:“為什么老虎爸爸說在餐廳要玩安靜的游戲呢?如果不玩安靜的游戲會怎樣?”
有的小朋友說:“如果不玩安靜的游戲,亂跑亂跳就會打碎盤子,是要賠錢的。”有的小朋友說“如果不玩安靜的游戲,會打擾到別人吃飯。”
孩子們自己總結出了不同的等待場景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最后選出了適合這次活動場地的游戲。
這時等待的時間已經接近20分鐘,一位老師送來了他們的禮物,孩子們歡呼起來……
整個活動都是在等待的情境中進行,生動又深刻地讓孩子們體會到等待的不易,同時,也掌握了讓等待變得容易的方法。
核心提示
孩子做不到耐心等待,是因為他們還不懂如何表達自己等待的心情,不理解等待的意義,不知道為什么要等待。只有我們做到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行為,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因此,當幼兒在等待的時候感到很難受、著急,表現出沒有耐心時,我們可以試試以下3條原則。
1.接納和理解幼兒等待時的感受,并讓幼兒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納,從而愿意表達出自己等待時的心情。
2.引導幼兒發現和理解等待的意義,知道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耐心等待。
3.鼓勵幼兒找到讓等待變得容易的方法,幫助幼兒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等待。
摘自:《學前教育》2016.12
玩沙活動每個孩子都喜歡,又到了玩沙的時間了,孩子們象歡樂的小鳥一樣"飛"到了沙地,一個個很快找到了自己玩的地方,饒有興趣地玩起沙子來。 不知不覺,玩沙的時間結束了,我對孩子們說:"寶貝們把玩具收起來,我們該回活動室洗手了。"我連喊了三聲,孩子們都整理好了玩沙工具,只有樂樂沒有整理,還在那邊玩。我喊了一聲樂樂!樂樂說:"我還不想回去呢,再玩一分鐘好嗎?"是啊,孩子們正玩在興頭上,當然不愿意回教室了。但是,我也應該給孩子一個時間觀念啊。于是,我說:"那好吧!再玩一分鐘好了!""好!"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生活中,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里,難免會碰到孩子們愛玩,不肯收玩具的情況,我們對待這一問題,要動腦筋,既要顧及孩子的興趣,又要使孩子遵守一定的約定,"再玩一分鐘"類似這樣的提示與約定,會引導孩子們在歡快的心情中自然接受,不至于傷害孩子的興趣和波及孩子的愉快情緒。
《中班教學隨筆3篇》:中班教學隨筆第1篇 多給孩子解決問題的空間 今天下午,在孩子們進各個區角活動的時候,幾個孩子一下子涌到娃娃家,不一會就傳來孩子們爭吵的聲音:“我當爸爸,我先來的!&r
《中班9月教育隨筆200篇》:中班9月教育隨筆第1篇中班教育隨筆1多給孩子解決問題的空間今天下午,在孩子們進各個區角活動的時候,幾個孩子一下子涌到娃娃家,不一會就傳來孩子們爭吵的聲音:“我當爸爸,我
《中班安全教育隨筆17篇》:第1篇中班安全教育隨筆 可能是今天中午的飯菜特別合小朋友的胃口,還未到十二點就全部小朋友已經吃完并漱口完畢比平時快了十五分鐘呢!為了獎勵他們沒有挑食,吃的干凈我跟小朋友一起到樓頂觀雨。雨勢漸小,雨滴懶散的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