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故事中的教育》,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大大的腦袋,高高的個子,大大的眼睛,說起話來有點吞吞吐吐的,這就是我們班的小朱——朱祥梁。今天早上是他姥姥送他來上學的,可是,我在對他進行晨檢的時候,他故意往外擤鼻子,我以為是他感冒了,便勸其回家了。第二天,他又是這樣,可是他姥姥說在家里很好,一點都沒事,給他量了體溫后,一切都很正常呀!我就把他留下了,可是,小朱見我收下了他,一下就哭了起來,可能是我的決定出乎他的意料吧!不管怎樣,總是不上學也不是辦法,盡管看他哭得很傷心,我還是硬把他留了下了。
回到教室以后,他就一切正常了,我知道這是他不愿上學,自己找理由呢!在幼兒園里終究不比在家好,在家可以自由自在的,想做什么做什么,在幼兒園就不行了,有紀律約束著,所以,他在家中沒有玩夠。今天雖然來了,明天肯定還會哭,總是這樣也不是個辦法,我便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像小朱一樣不愿上幼兒園的孩子,我把故事的結尾講的很慘,還故意看了小朱一眼,他正聚精會神的聽著呢!我又提出了問題讓小朱來回答,他竟然說這樣做不對,不應該向主人公學習。然后我又問他,上學的時候應該怎樣?是不是要高高興興的?他使勁的點了點頭,也許他明白了,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
通過從小朱身上發生的這件事,我認為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種,最適合你的就是最有效的。有的時候編一個故事來教育孩子,也許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我想:教育孩子就是選擇教育方法。
一天,我班舉行創編故事比賽,比賽開始了,小朋友們個個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老師,我來講,我來講……" 我班的陳天祥首先搶著站到前面講了起來:"一天,烏龜和兔子去拔蘿卜……"剛講到這里,小朋友們就大叫起來:"不對,不對!是烏龜和兔子賽跑,不是拔蘿卜,小兔子才拔蘿卜呢!"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把講故事的陳天祥說得面紅耳赤,十分尷尬。我正著急,唐嘉成急中生智接著說:"上次,是龜兔賽跑,烏龜勝了,小兔輸了。烏龜雖然勝了,但它還愿意和小兔結好朋友。所以烏龜就去幫小兔拔蘿卜。"其他小朋友還是不服氣,又嚷嚷道:"烏龜又不吃蘿卜,他們拔蘿卜干什么?這樣編不行!" 這時我請小朋友安靜下來:"大家想一想,烏龜和兔子賽跑這個故事中,烏龜勝利了,但是烏龜還想多學本領,愛勞動,出去拔蘿卜有什么不好?而且很愿意幫助別人,尊敬他人,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編這個故事,看誰編得好。" 過了幾分鐘,我請小朋友自由發言,有的說:"烏龜很愛勞動,拔了蘿卜和伙伴一起分享。"有的說:"兔媽媽生病了,年紀大了,拔蘿卜給兔媽媽吃。"還有的說:"小兔快過生日了,烏龜想拔蘿卜送給小兔做生日禮物。" 聽了小朋友們的發言,我也跟著孩子們的思路一起編完了故事。 通過這次幼兒創編故事,使我感受到了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育活動中,我們要為幼兒創設民主寬松的氛圍,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愿望,讓幼兒在思考和討論中尋找答案,培養他們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無論是新《綱要》的精神,還是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試行)中都指出,“一日生活皆教育、一日生活皆課程。”可以說,有怎樣課程觀就有怎樣的教育教學行為,課程觀支配著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如幼兒園上下午都安排了餐點。以往吃餐點,大多是保育員或教師或值日幼兒將小點心分發給每個幼兒手中,等給孩子們倒好牛奶、果汁或豆奶后,孩子們開始吃餐點。也有些老師為了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讓先分到餐點的小朋友先吃,以前我也基本上是這樣做的。在深入學習保教管理指南后,我想“一日生活環節皆教育”,吃餐點中可以滲透、可以隱含怎樣的教育呢?在中2班帶班,我開始嘗試:那天吃餅干,每桌放一個大碟子,由值日幼兒將餅干分在大的碟子里,然后根據今天餐點的數量,提醒小朋友吃好一片再拿一片,讓他們自主地從大盤子里取用。第一次的觀察:許多小朋友在老師的提醒下,吃完一片再取一片。遠遠小朋友,一向速度比較慢,這次吃餅干比原來快了。第3組玲玲在喊: 蘇冰健多吃了,他吃了3片后又吃了(看來玲玲挺細心地,還關注著別人吃了幾片餅干。看來違反規則,會受到同伴的監督)。第五組安妮也在叫:老師,我沒吃到三片……餐點后,我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談話活動。我讓小朋友說說,今天吃餅干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吃餅干時發生了事情?你有辦法解決嗎?你們喜歡哪種方法?我們邊說邊討論,為了方便小朋友理解,我還在黑板上注了圖示,讓大家理解:文明、有序、合作。我知道,僅僅通過一次的引導還不夠,還要在產生新問題的過程中,討論商量,持之以恒,使幼兒在用餐點的過程中,滲透數的教育,養成文明、有序的用餐禮儀。我希望看到:一個個小組,猶如一個個小家,那群“小不點”,有模有樣地、像小紳士、小淑女那樣,文明地用餐。
在主題《暖暖地帽子、圍巾》中有一個語言活動,內容是:“天氣冷了,小動物們要戴帽子,真好玩!小貓的帽子上有一條小魚,小狗的帽子上有一個肉骨頭,小猴的帽子上有一個大桃子,小兔的帽子上有一棵青菜。小動物都找到了自己的帽子,戴上帽子多暖和。”
這么一個簡短故事它是一個沒有過多情節的故事,它很難吸引孩子們的,如果教師只是通過圖片講講,孩子們對活動本身就不太感興趣,對內容更不用說了,因此我覺得在這次活動要想吸引孩子們的前提就是增加與孩子們的互動。
互動來源于故事的內容,應以故事中的人物之間的聯系來開展,其目的是增強孩子們對故事的理解,提高孩子們對活動內容的記憶和表演。所以,我把本節活動的互動設置為
1、擴展故事情節內容,吸引寶寶對故事情節的注意。
2、請寶寶參與故事情節中,幫小動物找帽子,
3、請寶寶做帶故事中的“帽子”,老師做灰狼尋找小動物。通過實施極好地調動孩子的興致,讓故事互動成為了孩子喜歡故事的良好途徑。
1、擴展故事情節內容,吸引寶寶對故事情節的注意。故事中的情節不重,沒有關系只要我們教師善于想象,能夠把其他有趣的情節加入其中就會引起孩子們對故事的關注。當我講完這個故事后,我有意將結尾改成:“小動物都帶上了自己喜歡的帽子,一起到草地上去玩,玩著玩著小動物就覺得有點熱了,小貓把自己的帽子扔到了草地上,小狗、小猴、小兔也把帽子扔到了草地上……”我一邊講故事一邊把“帽子”的圖片扔到了教室的四周,然后繼續講故事:“不一會刮了一陣風,小動物都想帶帽子了,可是帽子都到哪里去了,寶寶你們知道嗎,誰來幫他們找找看?”通過反問,孩子都被故事所吸引,并都舉起小手想幫小動物們去找“帽子”故事情節的拓展要利于孩子們思考,并能積極激勵寶寶來參與故事的互動。
2、請寶寶參與故事情節中,幫小動物找帽子。老師的故事給孩子留下了一個互動的支點,那么老師就要給孩子一個推開互動之們的雙手——“孩子參與的空間”,在讓孩子們去為小動物找帽子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喜悅心情益于言表,當他們拿到“帽子”圖片時他們會很興奮地跑到老師跟前大聲的說:“老師我幫小動物找到了帽子!”“你找到的是誰的帽子?”這時教師的提問反而能促進孩子們對帽子上圖案的表達,這對孩子與老師的語言互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也對孩子記住故事人物中的帽子有很大的幫助,幫助孩子們理解了故事內容。
3、請寶寶做帶故事中的“帽子”,老師做灰狼尋找小動物。讓孩子通過幫小動物找“帽子”后,為了讓孩子們的興趣不減,我隨孩子們的興趣又增添了“狼”與“小動物的互動,通過讓“狼”撲捉到“小動物”,請寶寶根據自己所帶的帽子的圖案回答自己是誰,如果回答的不是帽子的主人就有可能被狼吃掉,通過這個游戲的互動孩子很開心,而且對故事的內容記憶非常好,同時也加強了物與物的匹配,給孩子們了一個良好表達與積極參與的好機會。
在教學中我發現,托班的語言教學需要把故事設置成有趣的情境,如果單純的故事的語言教學,往往孩子不是很感興趣,為了孩子我們教師應需要時常挖掘有益的活動方式,改變原有的模式,來激勵孩子、幫助孩子。
在一次即將吃中午飯前的半個小時,當幼兒把小手洗干凈后,我便利用剩余的時間給孩子們講故事,過后一提問,竟然能回答的孩子少之又少,我又將這個故事重復講了一遍,并要求過后誰也來當當小老師,在把聽到的講給同伴們聽.結果,卻令我很意外,請了兩個聽得專心的小朋友,講得都吞吞吐吐,斷斷續續的.但我還是給予肯定評價,以一些傾向性語言暗示引導幼兒.例如:”楊x x因為聽得認真,一下子就能聽出故事講的主要內容,””你們看,王x x講得多好啊,是因為他聽得認真,”等等.這樣既表揚了認真聽講的孩子,又給其他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我再次講故事時,又給孩子們提出要求,孩子們聽得比以前好多了。我相信教師要有耐心地慢慢培養,對有進步的幼兒,教師要及時表揚,肯定,獎勵,慢慢會培養起孩子們的良好傾聽習慣。
大大的腦袋,高高的個子,大大的眼睛,說起話來有點吞吞吐吐的,這就是我們班的小朱——朱祥梁。今天早上是他姥姥送他來上學的,可是,我在對他進行晨檢的時候,他故意往外擤鼻子,我以為是他感冒了,便勸其回家了。第二天,他又是這樣,可是他姥姥說在家里很好,一點都沒事,給他量了體溫后,一切都很正常呀!我就把他留下了,可是,小朱見我收下了他,一下就哭了起來,可能是我的決定出乎他的意料吧!不管怎樣,總是不上學也不是辦法,盡管看他哭得很傷心,我還是硬把他留了下了。
回到教室以后,他就一切正常了,我知道這是他不愿上學,自己找理由呢!在幼兒園里終究不比在家好,在家可以自由自在的,想做什么做什么,在幼兒園就不行了,有紀律約束著,所以,他在家中沒有玩夠。今天雖然來了,明天肯定還會哭,總是這樣也不是個辦法,我便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像小朱一樣不愿上幼兒園的孩子,我把故事的結尾講的很慘,還故意看了小朱一眼,他正聚精會神的聽著呢!我又提出了問題讓小朱來回答,他竟然說這樣做不對,不應該向主人公學習。然后我又問他,上學的時候應該怎樣?是不是要高高興興的?他使勁的點了點頭,也許他明白了,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
通過從小朱身上發生的這件事,我認為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種,最適合你的就是最有效的。有的時候編一個故事來教育孩子,也許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我想:教育孩子就是選擇教育方法。
《中班安全隨筆3篇》:中班安全隨筆第1篇前陣子一直陰雨天氣,難得天氣放晴了.帶孩子們出去透透氣,應孩子們的要求,向大型玩具進軍! 正當大家玩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急沖沖地跑來對我說:"老師,你看
《幼兒園教育隨筆中班3篇》:幼兒園教育隨筆中班第1篇鼓勵教育效果好秉祿是個虎頭虎腦、白白胖胖的小男孩,今年九月剛轉入我班的,老師、小朋友都很喜歡他。早上入園時,他會牽著媽媽的手,主動跟老師打招呼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中班11篇》:第1篇幼兒教師教育隨筆中班 新學期開始,我們又迎來了一批新的小朋友。他們中大多數孩子沒有上過托班,乍然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和家人,進入幼兒園這么一個全新的環境,有多么的不適應。 看,幾個性格內向、膽怯的孩子從父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