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幼兒教育隨筆《學生的懂事,是慢慢培養的》,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個身影閃現在門口,“周老師,你的水杯掉了。”還沒等我看清是誰,他已經跑走了。這時又來了一個小朋友,身子躲在墻后,只探出一個腦袋,沖我喊到:“周老師,你的水杯掉在地上了,桌上和地面上都是水。”“我知道了。”我還沒說完,他也已經走遠了。正當我想起身去班中看看時。又有一個小朋友來告狀了,她走進辦公室兩三步,就站在那兒對我說:“周老師,你的水杯破了。”她只是陳述自己的觀點,也不在意我是否給她反應。同事朱老師說:“是水杯掉了吧。” 她早就蹦蹦跳跳地走了,我想這句話她是沒聽到了。怎么回事,杯子掉了,孩子們除了告狀還會做什么呢?我急切地想知道,就決定不去教室,看看他們到底會怎么處理。心里說不去,可是眼睛總瞄著門口。這可是我頭一次好幾個學生來告狀我都沒去處理的,大概對象是我的水杯吧,有點自嘲。又來一個小朋友探頭探腦的,來來回回在辦公室門口出現了好幾次,終于她也向我告狀了。“周老師,你的水杯被別人碰掉了。”我有點煩了,連續的感冒已經讓我精疲力竭了再加上上節課作業本上的練習,講了做,做了錯,錯了再講,還是錯,繼續講。不知道重復了幾遍,我都恨不得把答案寫在黑板上了。現在我真得很累,不想動了。有氣無力的對這個還沒走的小朋友說:“那就拿塊抹布擦一下吧。”這次我是和孩子們慪上了,上課鈴聲不響,我就不到教室去,看看這么多學生會如何處理這事。
鈴聲響起,我打起精神走向教室。走到講桌那,驚呆了,只見地上有一灘水,桌子上還有水流淌。看到這些,我氣得都無語了。我什么都沒說,找了塊抹布,自己擦了起來,又拿了拖把把地拖干。教室里特別安靜,孩子們有的低下頭,有的在看著我,有的還在做小動作,我沒有理會他們。直到我搞定這些事后,才開始說話了。“剛才有哪些同學在外面而沒看到老師的水杯掉地上了的,請舉手。”只有三位小朋友舉手了,這就意味著其他的小朋友都看到這些水了,而且有那么多的小朋友來告狀,為什么他們只知道告訴我,卻沒有任何行動。我真得很傷心。有個孩子看到我不開心的面容后說:“老師,剛才我是想擦桌子的,可是我的抹布找不到了。”“哦,謝謝!”我不知道她是在安慰我呢,還是想體現她的懂事。因為后面的桌子上至少有五塊抹布。對于孩子們的這些我能說什么呢?想了半天,我用輕得不能再輕的語調說道:“周老師知道你們每個小朋友都很懂事很聽話,我也知道我不應該把水杯放在講臺上,可是老師的水杯應該沒長腳吧,應該是某位小朋友不小心碰到而掉在地上的吧,既然掉在地上,水流出來了,你們為什么沒來抹布幫老師擦一擦呢?老師覺得除了把這件事告訴我之外,如果你能幫忙把水擦干那就更好了,你們說對不對。”我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能明白多少,再說下去我可能會發火,還是算了吧。
雖然我不應該要求他們太多,但今天這事孩子們的自私還是讓我傷心了許久。
一次教學活動前正當其他幼兒在嘀嘀咕咕時,我發現張淳非常專注地注視著我,我靈機一動,請張淳來到小朋友面前,我蹲下身體俯在她的耳朵邊上輕輕地說到:“張淳,我真的很喜歡你!你坐得真棒!”孩子們看到我這一舉動感到很驚奇,不知道我在干什么。而張淳聽了我那番贊美的話心里別提有多高興,美滋滋地笑了,熱鬧的場面一下子變得安靜下來。 何不多叫幾個幼兒上來輕輕耳語一番呢?于是我一連點了幾個小朋友的名字上來,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表現給予表揚。第二天有許多家長對我說:“孩子回家后特別高興,他說老師在耳朵邊說很喜歡他 ”。沒想到我的無意舉動卻給孩子帶來無比的快樂。 從那以后,我會時常利用耳語和他們說悄悄話,有表揚、有希望、有建議┉我覺得在這時我和孩子的距離是最近的,心與心是互相溝通的。 耳語有利于拉近老師和孩子、老師和家長的距離,不信呀,你也可以試試!
與家長交談和接觸時,常聽到這種反映,說孩子在家很不聽話,讓他吃飯,讓他洗臉,大人喊很多遍他們都無動于衷,好像沒長耳朵一樣,使做父母的毫無辦法。
一是做父母的無論要求孩子做什么,總喜歡大呼小叫,一件事重復許多遍,孩子慢就不停的催促、呵斥:“快來洗手,你快點不行嗎?”,“快點吃,大口吃,快點往下咽!”不停地嘮叨不奏效地催促,使孩子慢慢習慣了,變得毫不在乎,漫不輕心。
二是正當孩子做一件事時,這時父母若要求孩子去做別的事,孩子自然不會情愿,不會順從,就好像沒長耳朵似的。
三是孩子與家長意見不統一,孩子不愿服從家長,對家長的話視作耳旁風,這時的“沒耳朵”,其實是一種反抗。
總而言之,孩子“沒耳朵”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主要責任在家長身上。當你要求孩子時要先看看孩子在干什么,然后用溫和的、帶有商量的口吻對孩子講話,講完后再聽聽孩子的意見。孩子一時任性不聽話要耐心說服,千萬不要大聲喊叫。要求孩子有時可用眼神,用手勢示意,這樣可減少口舌,增加默契。慢慢地,孩子就會有“耳朵”了
導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幼兒才會主動思考,并自學采取行動。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興趣,并在幼兒的興趣點上挖掘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使幼兒獲得有關經驗,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我有這樣的體會,當幼兒對教師安排的內容不感興趣時,即使老師想方設法引導他們,其結果都不得是不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確定的內容上來,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標,但實際上幼兒并沒有真正學懂。
兒童繪畫教育作為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一種形式,已越來越被人們重視。這個階段對每個人來說,都具有信筆涂鴉的自發能力,它表露的特點是無意識的點線面集成,但這些簡單的符號,卻表示著孩子們心中所想之事。所以老師更應該把繪畫的權利還給孩子,讓孩子繪畫作品中富有的創造力與鮮活的生命力。
一、以我之想變童之想
1、給孩子想的機會
幼兒的繪畫往往喜歡把無生命的東西畫成有生命的東西,把靜止的東西畫成運動的東西,把毫不相干的東西混為一體,這種不受約束的表達是孩子所特有的,這是最為寶貴的東西。然而,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卻經常看到“一切老師說了算,幼兒圍著老師轉”的情景:老師在黑板上畫個范例,幼兒們照葫蘆畫瓢。評價的標準也只注重技能的模仿和訓練的成果,如線條畫得直不直,圓圈畫得圓不圓。在這種像與不像的標尺下,幼兒的自由想像根本無從談起。其實孩子們的畫就因讓孩子做主,讓他們自己決定要畫什么。例如:在繪畫百鳥園時我就讓孩子們分組討論要畫什么,如何去布置自己的畫面,如何讓自己的畫面更加的豐富、美觀。孩子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也充實了他們繪畫內容。而在繪畫過程中,我鼓勵幼兒和別人畫的不一樣,同中求異,這樣就不斷開拓了幼兒的思維,所以孩子們畫的鳥有的是在飛的、有的是站著吃蟲的。在繪畫結束后我開了個“小小座談會”讓孩子們在融洽的環境中盡情為大家描述自己繪畫的百鳥園,讓孩子經驗得到及時的共享。
2、給孩子做的機會
赫爾巴特曾說過:最簡短的回答是行動。那么我們就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嘗試自己去做,實現自己的構想,在繪畫的過程中我經常用鼓勵的語言告訴孩子:“不要怕畫的不好,只怕不去畫。”讓孩子了解只要是通過自己創作的畫都是最好的。這給了孩子信心他們在畫我愛家鄉的活動中孩子們都用自己五彩的筆構建了理想中的家園。
3、給孩子說的機會
言語是心靈的家園,而繪畫是孩子的尋求都要求
二、以我之趣變童之趣
了解孩子的趣
在畫我的老師時就在悄悄地商議不知高老師變瘦了是什么樣子的?(我很胖)于是我就抓住機會,讓他們去畫出我瘦之后的樣子,孩子們的畫出的我是各種各樣,
展示孩子的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幼兒才會主動思考,并自學采取行動。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興趣,并在幼兒的興趣點上挖掘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使幼兒獲得有關經驗,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我有這樣的體會,當幼兒對教師安排的內容不感興趣時,即使老師想方設法引導他們,其結果都不得是不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確定的內容上來,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標,但實際上幼兒并沒有真正學懂。相反,如果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幼兒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許多幼兒常常會在各場合自發地,旁若無人地作畫,并會長時間陶醉于這種充滿樂趣的想象中,因此我經常讓孩子自由結合,一起討論繪畫的主題。然后再進行作畫。當我讓幼兒作意愿畫的時候,孩子們的表現很投入,也是最開心的時候,因此,我努力使畫畫成為幼兒喜歡和感興趣的活動,并讓幼兒在意愿畫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表現自己的個性特點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尊重孩子的趣
孩子的藝術思維容易受他人的暗示,而當老師在說:“你畫的不好、不像。”等否定性語言時,孩子就會對自己的繪畫水平產生懷疑,長此以往會讓孩子產生厭倦繪畫,害怕繪畫的現象產生。在孩子繪畫時我們因鼓勵孩子積極表現自己的創意,而不是責備和不滿。
有一次,我讓孩子們畫一幅題為“夏天”的想像畫,結果有幅畫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幅畫線條粗糙,布局凌亂,無技巧可言,更無任何背景,整幅畫能看出來的除了一墨黑色和黃色的點點外,什么也沒有,孩子將畫交給我時,我笑瞇瞇地問:“你畫的是什么,說給我聽聽好嗎?”“我畫的是下雷雨了……”孩子原本羞澀的表情變得興奮起來。原來,孩子對我們看夏天的雷雨的情景記憶深刻,她將自己的心愿寄托在畫中,那一個黑色色塊是代表著天空中的密布的烏云、而黃色當然是閃電了。面對這幅深情依依的想像畫,除了贊揚和鼓勵外,我又怎么能苛求她畫得像不像,畫面是否完美呢?
三、以我之論變童之論
另外,為提高幼兒的繪畫水平,老師還應引導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評。實際上,自評的過程也是幼兒對自己繪畫意圖重新梳理與反思的過程。同時,幼兒在這個過程中的任何一個有價值的想法,都是他們進行再創造的靈感之源。幼兒對作品的評價即使很稚嫩、很不專業,但只要能找到自己的不足,發現其閃光點,表達出他們自己的意愿。老師對幼兒繪畫作品的評價,還可以用富有童趣的獎品來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幼兒的繪畫技能。在教學中,我常常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印章或顏色鮮艷的剪紙作為獎品,不同的獎品代表不同的繪畫水平,讓幼兒自選。如布局飽滿、色彩鮮艷、想像力豐富的作品就可以讓幼兒選擇最喜歡的一種獎品。這樣把自評和自我獎勵結合在一起孩子的興趣也提高了。
總之要讓孩子畫出心中的畫,教師就要少干預,多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那么我們孩子的心中的畫會越畫越燦爛。
我們班的許哲豪,平時在各方面動作比一些較慢,在前一階段學跳繩的時候,雖然我們心里有點擔心,因為他的反應不靈敏會影響學跳繩的進度,但我們在和他交流時,就經常鼓勵他,每當他跳過一個或兩個時,就會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他,鼓勵他:“照這種方法跳下去,馬上就會。”他媽媽與我們交流到:“老師的鼓勵、贊賞給了他很大的力量,回到家天天吃晚飯前訓練。”出乎我們的意料,健健很快學會跳繩,在我們班里學得比較快的一個。“行”這個字為什么起這么大的作用?因為這個“行”字滿足了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滿足了所有孩子無形的需要。我發現所有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樣,人生中最本質的渴求——渴望別人的賞識。
賞識孩子是賞識孩子的優點、長處和進步,而不是忽視孩子的缺點和弱點。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胡的。
“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這是賞識教育的基本理念。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老師應該為他們多喊“加油”高呼“沖啊”。教育好孩子,讓我們從賞識他們開始吧!
一個身影閃現在門口,“周老師,你的水杯掉了。”還沒等我看清是誰,他已經跑走了。這時又來了一個小朋友,身子躲在墻后,只探出一個腦袋,沖我喊到:“周老師,你的水杯掉在地上了,桌上和地面上都是水。”“我知道了。”我還沒說完,他也已經走遠了。正當我想起身去班中看看時。又有一個小朋友來告狀了,她走進辦公室兩三步,就站在那兒對我說:“周老師,你的水杯破了。”她只是陳述自己的觀點,也不在意我是否給她反應。同事朱老師說:“是水杯掉了吧。” 她早就蹦蹦跳跳地走了,我想這句話她是沒聽到了。怎么回事,杯子掉了,孩子們除了告狀還會做什么呢?我急切地想知道,就決定不去教室,看看他們到底會怎么處理。心里說不去,可是眼睛總瞄著門口。這可是我頭一次好幾個學生來告狀我都沒去處理的,大概對象是我的水杯吧,有點自嘲。又來一個小朋友探頭探腦的,來來回回在辦公室門口出現了好幾次,終于她也向我告狀了。“周老師,你的水杯被別人碰掉了。”我有點煩了,連續的感冒已經讓我精疲力竭了再加上上節課作業本上的練習,講了做,做了錯,錯了再講,還是錯,繼續講。不知道重復了幾遍,我都恨不得把答案寫在黑板上了。現在我真得很累,不想動了。有氣無力的對這個還沒走的小朋友說:“那就拿塊抹布擦一下吧。”這次我是和孩子們慪上了,上課鈴聲不響,我就不到教室去,看看這么多學生會如何處理這事。
鈴聲響起,我打起精神走向教室。走到講桌那,驚呆了,只見地上有一灘水,桌子上還有水流淌。看到這些,我氣得都無語了。我什么都沒說,找了塊抹布,自己擦了起來,又拿了拖把把地拖干。教室里特別安靜,孩子們有的低下頭,有的在看著我,有的還在做小動作,我沒有理會他們。直到我搞定這些事后,才開始說話了。“剛才有哪些同學在外面而沒看到老師的水杯掉地上了的,請舉手。”只有三位小朋友舉手了,這就意味著其他的小朋友都看到這些水了,而且有那么多的小朋友來告狀,為什么他們只知道告訴我,卻沒有任何行動。我真得很傷心。有個孩子看到我不開心的面容后說:“老師,剛才我是想擦桌子的,可是我的抹布找不到了。”“哦,謝謝!”我不知道她是在安慰我呢,還是想體現她的懂事。因為后面的桌子上至少有五塊抹布。對于孩子們的這些我能說什么呢?想了半天,我用輕得不能再輕的語調說道:“周老師知道你們每個小朋友都很懂事很聽話,我也知道我不應該把水杯放在講臺上,可是老師的水杯應該沒長腳吧,應該是某位小朋友不小心碰到而掉在地上的吧,既然掉在地上,水流出來了,你們為什么沒來抹布幫老師擦一擦呢?老師覺得除了把這件事告訴我之外,如果你能幫忙把水擦干那就更好了,你們說對不對。”我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能明白多少,再說下去我可能會發火,還是算了吧。
雖然我不應該要求他們太多,但今天這事孩子們的自私還是讓我傷心了許久。
今天是晚班,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開著車,聽著優美地音樂,偶然也看一下車窗外的風景,心情愉悅地去上班。到了幼兒園門口,就聽見早班老師帶著早到的這些孩子在操場上活動的聲音。一踏進門,孩子們一個個快樂地奔向我叫著:“王老師,王老師”圍在我身邊。陽陽問:“王老師,你怎么戴墨鏡了”。“咦,帥哥、美女們,今天我怎么看你們美女更美,帥哥更帥了”,我還特意用手去摸他們。“哈哈哈……”,逗的孩子們哈哈大笑。亦雯說:“這叫蒙朧美,我媽媽也說過”。我拿掉眼鏡說:“現在我看你們還是這樣又美又帥,哦!王老師知道了”,我夸張的拍了一下手。“你們都準時來幼兒園參加晨間活動,鍛煉身體,在陽光下很健康,所以你們又美又帥”,我又順手去給他們擦擦汗。“王老師,運動真的會變漂亮嗎?”“當然是真的,你們覺得王老師漂亮嗎?”“漂亮,王老師是大美女”,孩子們齊聲說。“對呀,王老師喜歡運動,有空的時候還出去爬山呢”。“哦……,走了,我們去跳繩”,孩子們歡快地向跳繩區跑去。其中婷婷跟天逸邊走邊說:“明天,我要早點來,今天只玩了一會兒”。看著孩子們遠去的身影我笑了,一群多么天真、可愛的孩子呀!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有一顆敏銳的心,適時抓住機會,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隨機教育,隨時教育,幼兒容易接受,教師教得不累,這是我多年工作的感悟。
我們有一個小朋友叫夏凌浩,不是說他是一個自閉癥孩子,但是他的性格比較孤僻,當我們呼喚他名字的時候,他不跟我們進行眼神的接觸,喊他時也愛理不理,對人的態度冷漠。即使是他的家人叫她,他也是一瞥,不和家人目光對視。如果勉強讓他抬頭正視,她就會把頭擰開,就是不愿意。他有時會突然大笑或是偶爾發出尖叫聲,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不喜歡坐在位子上,如果不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在午睡室奔跑、尖叫,知道自己想出來為止。
夏凌浩上課的時候眼睛都不看著老師,但是通過一個星期,我發現他對貼花紙特別敏感,總會自己指著自己的小聲的手說:“這里還有一個,這里還沒有。”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我就會選取小貼花對他說:“看老師”,當他的目光注視到我后,我就立即給他,使他明白只要看老師了,就能夠得到他想要的,我相信以后我不拿東西,只要我說“看老師”,他也能夠注視我。
現在每天早晨我都會主動跟他說:“夏凌浩早”!他看到我也說:“夏凌浩早”!我糾正他:“你應該說老師,早”!然后再每天不停地糾正他,現在看到我們,他都能主動的和老師說“早上好”!“老師,再見!”
我想通過我們這個大集體,讓個別特殊的孩子的生活、學習、社會適應等多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在“孤獨”與“社會”之間做連線,讓我們拉起手同行,在同樣的陽光下,展開我們同樣的笑容,大聲呼喊:“孩子們,有我們在,你不孤獨”。
《中班幼師隨筆3篇》:中班幼師隨筆第1篇《安全的重要性》說到“安全”,確實是一個值得讓人去關注和深思的活題,現在的家長、教師都在探索如何讓幼兒的安全得到保障,其實“安全&rdquo
《幼兒園隨筆中班20篇》:第1篇幼兒園隨筆中班 楊小朋友也是我們班一個很有特色的小朋友,他最大的優點就是特熱心,而且動作特快。只要班級里一有響動,第一個反應的就是他,他馬上會離開座位,跑到現場,如果看見什么東西掉了,他會毫不思索地去撿,哪怕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15篇》:第1篇幼兒中班教育隨筆 楊小朋友也是我們班一個很有特色的小朋友,他最大的優點就是特熱心,而且動作特快。只要班級里一有響動,第一個反應的就是他,他馬上會離開座位,跑到現場,如果看見什么東西掉了,他會毫不思索地去撿,哪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