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下學期教育隨筆《關鍵在于教育的方式》,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每天早上一踏進班級門口,總能看到這么一個小男孩,弱小的身體,暗淡的膚質,樸素的著裝,他就是我們班的凱凱小朋友。由于父母、奶奶工作的忙碌,因此,家長很早就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門口,又匆匆離去。還記得剛入園時的他,一點兒都不會說普通話,甚至沒有一點兒特長,他默默無聞,什么都是一般般。
3月中旬,我們班級來了一位實習生,正是這位實習生,使凱凱小朋友進步了很多,令我佩服她做事的那份積極與認真。這位老師她看上去親切、隨和,深受小朋友喜歡,大家都叫她:“沈老師。”在班級里,孩子碰到困難,她都會認真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不厭其煩地跟他們講解,很快沈老師就跟他們非常熟悉。
一天早上,沈老師無意間讓凱凱小朋友試著放幼兒喝水用的杯子,一個個讓杯子對號入座,這下可把凱凱小朋友難倒了,因為,他對數字一點兒都不敏感,都不怎么認識,這可把凱凱小朋友難住了,于是,在沈老師的帶領下,凱凱硬著頭皮,把一只只杯子放在指定的地方。當38只杯子全部放好了,只看到凱凱深深地嘆了口氣,可見,對于這38只杯子的困難有多大。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沈老師為了鍛煉他,每天早上都會讓凱凱小朋友擺放杯子,認識數字,對于凱凱臉上的表情,從剛開始的低著頭到現在充滿信心的模樣,可以看出凱凱真的進步了不少,那天,當我看到凱凱完成任務時,她自己也覺得挺有成就感,再加上之后我的一番表揚:“凱凱,最近張老師發現你的小手越來越能干了,這么多數字你都認識,你真厲害啊!”聽了我的話,他的臉上頓時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曾經的不自信,立刻煙消云散,此時的他笑得就像花兒一樣美麗。
對于凱凱的這件事,要讓孩子多看、多認,最主要的關鍵在于堅持,堅持不僅在于教師每天對他的耐心指導,還在于家長的配合,讓家長在家多教育幼兒學習一些小知識。其實,孩子都是天真的,沒有笨孩子,也沒有懶孩子,關鍵在于教育的方式,只有良好的教育,才有更聰明的孩子。
區角活動時,兩個幼兒為了一個玩具爭了起來。由于活動時間臨近結束,我沒有出面干涉。在講評時,我把剛才看到的一幕告訴了全班小朋友,并組織幼兒討論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辦?幼兒反應積極,都舉起小手。然而,他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我謙讓,讓別人先玩。雖然我進行了引導,但仍沒有幼兒講出別的辦法。我詫異:這是他們真實的想法嗎?要知道,他們還只是五六歲的孩子!當我再次審視孩子們時,發現那一雙雙本應天真無邪的眼睛中流露出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順從。無可否認,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它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假如我們的教育只能使孩子違心的謙讓,那它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我決定展開主題活動,讓幼兒想出更好的辦法,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傷害別人。在我的啟發下,幼兒提出,可兩個人一起玩、輪流玩,也可用交換、競賽等方法確定玩者。我鼓勵幼兒大膽地把這些經驗運用于實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文軒想用孜旋手里的水彩筆,就拿了自己的書去跟他交換。孜旋當時正畫得起勁,沒有答應。文軒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書一頁頁翻給孜旋看,還不停地介紹自己的書怎么有意思。終于,孜旋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換。
看著滿心歡喜的兩張小臉,我忽然覺得,教育不就是培養一種生活智慧嗎?當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智慧輕松自如的面對生活時,他們肯定會更快樂、更自信。我想,這也是教育對多元化世界的一種應答。
在這萬物復蘇、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帶著幼兒教師特有的激情和柔情以及對孩子的想念,走進了童話的樂園,回到了孩子們的中間。迎來了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和歌聲,隨著各項準備工作的就緒,一切都要進入正常工作。我班今年又新來了幾個孩子,他們對幼兒園都不熟悉,剛開始的時候,必須要進入一個適應階段。在這個階段里,要領著孩子們多活動、多游戲、多讓他們做交流,以便他們能盡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讓他們以為上幼兒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不對幼兒園產生一種厭煩情緒,給他們創造一個活潑、舒適、溫暖的“家”,讓他們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快樂、健康的成長。
幼兒強烈的好奇心以及對新事物的認知興趣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在“教”與“學”之間搭起一座橋梁,在教學活動中采取“游戲化”的形式是非常必要的。但游戲與教學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系?游戲活動能解決教育中的哪些問題?游戲應當在多大程度、多大范圍和以何種方式進行?這些都是我們幼兒教師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們應將游戲機制科學的引入教學過程,而不是將游戲與教學簡單相加、機械運用,應該尋找游戲與教學的結合點。使游戲與學習有機統一起來,使“游戲化”教學成為幼兒主動學習,發展能力的增強劑。
除了用游戲引領孩子進行學習以外,與孩子直接對話同樣重要。著名巴西教育家費萊雷認為:教育具有對話性,如果不熱愛世界,不熱愛生活,不熱愛人生,那么就不會有對話。愛是對話的基礎。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時常熱情地與每一位孩子進行交流,尤其是那些很有個性的孩子。
在我的班上有一位特別好動的小男生,能夠看出來,有的時候他自己也不想動,但就是抑制不住。我就經常和他談心,通過卡片游戲的方式漸漸培養他的注意力。一段時間以后,他慢慢地改變了,現在已經沒有原來那樣好動,而且課后作業也完成的很好,媽媽也說他變得懂事多了。記得有一次,看到我在接水,他就遠遠的跑過來。當初我以為他只是經過這呢,可沒想到他是專門來幫助我的。還指著飲水機旁邊的紅燈問我:“老師,這是什么意思啊?”“這個是用來顯示目前水溫的。你看紅色就代表正在加熱,綠色的呢就表示保溫,可以喝了!”“哦,是這樣啊!” 看著他天真可愛的小臉,這還是以前被大家稱為有多重癥的小調皮嗎?真為他的進步感到高興!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連校長告訴我們“教育是良心事業”,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為孩子的未來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朱德庸的《絕對小孩》之所以吸引讀者的眼球,是因為他的妙語犀利地洞悉了現實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弊端。在這兒也想仿寫一則:每一個小孩都知道誠實的可貴,《狼來了的故事》沒有一個孩子不知曉;要求孩子誠實的大人卻信奉著這樣一句話——孩子是需要騙的。
我并不反對“孩子是需要騙的”這句話。只是在生活中、在教育中如何去“行騙”?家長、教師如何騙出孩子的自信,并在孩子的心中樹立起你可親可近的形象?倒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教育過程中,騙孩子需要你擁有教育的藝術。有兩種需要家長和教師關注的現象:一種是高明的騙術——教育無痕;另一種是低級的騙術,往往使教育者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大打折扣。
讀周弘《賞識你的孩子》一書,我被這位平民天才教育家的“騙術”所折服。他的女兒三年級時學珠算,打百子關成了攔路虎,女兒提不起精神,找不到感覺。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中,孩子都覺得自己慢,這時作為老爸再真實地告訴她不行,無疑是對孩子自信最嚴重的摧殘。于是他想出了給女兒計時找進步的方法。有時孩子上次打了13分鐘,而這次已超時。周弘并沒有破壞她的情緒,表掌握在他的手中,直誠地撒個謊故作輕松地告訴她這次用了12分50秒。在善意的謊言中,孩子的自信戰勝了困難,不到40天居然從20多分鐘發展到1分30秒打完百子。
在佩服周弘的教育藝術時,也不由地想到了另一種可悲的騙術。這是曾經發生在兒子身上一個真實而難忘的故事。小區的綠化正進行更新,奶奶領著孫子從幼兒園回家,在一個轉角處要從一塊新種的草坪上穿過。孩子的小手拉住了奶奶:“別從這兒走,小草會被踩死的!”“嘿,你不知道,草越踩越結實,長得越好呀!”在奶奶的拉扯下,孩子每天從草坪穿過。兩個星期后,當旁邊綠油油的草兒挺起了身子時,而踩過的草皮死了。孩子傷心地喊著:“你不是說越踩越結實嗎!現在它們都死了!”“傻孩子,又不是你一個人踩死的。沒事!”從此,每天路過這兒時,孩子死活不愿從這條捷徑走過,他多么希望這光禿禿的小路能長出綠色的小草。
不一樣的謊言會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了不一樣的種子。幸虧,有學校老師的教育孩子才沒有認同長輩不正確的觀點。當我們走進教室,想到那么多孩子幾乎都是在祖輩的教育下成長,他們給予孩子物質上的富足,而精神上卻貪乏得可憐。你不會沒有這樣的擔憂——我們的孩子能通過我們的引領去辨別是非,清除精神家園的雜草嗎?
騙孩子是一門藝術。讓我們的孩子擁有自信,離文明更進一步!
每天早上一踏進班級門口,總能看到這么一個小男孩,弱小的身體,暗淡的膚質,樸素的著裝,他就是我們班的凱凱小朋友。由于父母、奶奶工作的忙碌,因此,家長很早就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門口,又匆匆離去。還記得剛入園時的他,一點兒都不會說普通話,甚至沒有一點兒特長,他默默無聞,什么都是一般般。
3月中旬,我們班級來了一位實習生,正是這位實習生,使凱凱小朋友進步了很多,令我佩服她做事的那份積極與認真。這位老師她看上去親切、隨和,深受小朋友喜歡,大家都叫她:“沈老師。”在班級里,孩子碰到困難,她都會認真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不厭其煩地跟他們講解,很快沈老師就跟他們非常熟悉。
一天早上,沈老師無意間讓凱凱小朋友試著放幼兒喝水用的杯子,一個個讓杯子對號入座,這下可把凱凱小朋友難倒了,因為,他對數字一點兒都不敏感,都不怎么認識,這可把凱凱小朋友難住了,于是,在沈老師的帶領下,凱凱硬著頭皮,把一只只杯子放在指定的地方。當38只杯子全部放好了,只看到凱凱深深地嘆了口氣,可見,對于這38只杯子的困難有多大。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沈老師為了鍛煉他,每天早上都會讓凱凱小朋友擺放杯子,認識數字,對于凱凱臉上的表情,從剛開始的低著頭到現在充滿信心的模樣,可以看出凱凱真的進步了不少,那天,當我看到凱凱完成任務時,她自己也覺得挺有成就感,再加上之后我的一番表揚:“凱凱,最近張老師發現你的小手越來越能干了,這么多數字你都認識,你真厲害啊!”聽了我的話,他的臉上頓時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曾經的不自信,立刻煙消云散,此時的他笑得就像花兒一樣美麗。
對于凱凱的這件事,要讓孩子多看、多認,最主要的關鍵在于堅持,堅持不僅在于教師每天對他的耐心指導,還在于家長的配合,讓家長在家多教育幼兒學習一些小知識。其實,孩子都是天真的,沒有笨孩子,也沒有懶孩子,關鍵在于教育的方式,只有良好的教育,才有更聰明的孩子。
導讀:李老師可以說:“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老師也有缺點,比如老師下班時經常忘記鎖門,做事情丟三落四的,我現在每天都在注意改正這個缺點,也請你們經常幫助我噢!”我想,以這樣的方式處理,一方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面,可以就明明的問題,因勢利導,引導孩子們在談自己優點的同時,也敢于正視自己的缺點,缺點改正了,變成優點,孩子們的自信心會更強。
案例描述:
在故事教學《我,喜歡我自己》的結束部分,為了讓幼兒進一步認識了解自我,大膽評價自我,樹立自信心,李老師組織幼兒討論:你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嗎?你有哪些優點?
孩子們討論非常激烈,有的說:我會唱很多歌曲,媽媽說我象小黃鶯;有的說:我會講故事,還有的說:我會跳舞,上臺表演許多人給我鼓掌呢!這時,一向`活潑好動的明明把手舉得很高,示意老師叫他。李老師遲疑了一會兒,說:““明明,你說說自己有哪些優點?”“你為什么總是叫我們說優點啊,我爸爸說,每個人都有缺點,我想說缺點,大人有缺點,老師也有缺點,你也有”。說著,他瞥著眼睛,調皮地用手指著老師。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了。李老師頓時收起了笑容,說:“我們今天就說優點,缺點以后再說。”“可我爸爸說,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有優點也有缺點,老師,你有什么缺點啊?爸爸說把缺點改正了還是好孩子。”明明得意地說。“我說了,今天就談優點,你沒聽到嗎?坐下去!”李老師厲聲說道。明明撅著小嘴,低著頭,坐下不再說話。
分析:
明明是一個很聰明但也很調皮的孩子,在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所謂的“出格”現象。這不,今天他又出格了。因此,當他舉手發言時,老師遲疑了一會兒。明明認為老師不應該只讓小朋友說優點,也應該說說自己的缺點,并且露出了孩子特有的天真,指出老師也有缺點,由此引起了其他孩子的議論和課堂躁動。
盡管李老師對明明的說法也并非覺得不無道理,然而,老師更覺得明明的這一舉動,使自己身陷尷尬,所提問題和自己預設的活動目標背道而馳,擔心會破壞課堂氣氛,使活動達不到預期效果,所以嚴厲而堅決地阻止了明明繼續往下說,明明很難過,也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被老師批評。
反思:
教師在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對孩子的所想所為教師應持尊重的態度予以接納。案例中,李老師面對明明提出的問題,不僅不予正面解答,而且嚴加阻止,這樣做,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不僅傷害到孩子的自尊,更撲滅了孩子創造思維的火花;不僅影響明明一個孩子,而且全班孩子都會以此為戒,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萌發這樣的想法:一切只能按老師的要求做。其實,李老師如果換一種處理方式,也許會起到兩全其美的作用。
如:李老師可以說:“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老師也有缺點,比如老師下班時經常忘記鎖門,做事情丟三落四的,我現在每天都在注意改正這個缺點,也請你們經常幫助我噢!”我想,以這樣的方式處理,一方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面,可以就明明的問題,因勢利導,引導孩子們在談自己優點的同時,也敢于正視自己的缺點,缺點改正了,變成優點,孩子們的自信心會更強。
此外,老師還可以組織幼兒舉辦一次“我的小秘密”討論活動,讓孩子們暢所欲言自己平時不好意思說出的缺點,然后再集體討論并說說你將如何決心改正這些缺點。
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式帶來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今天一大早,小潔小朋友從家里帶來了幾只小青蛙,小青蛙是裝在一個可樂瓶里帶來的,大概是昨天(星期天)郊游的時候抓的,在瓶子里悶了一夜,當阿姨把它們倒到魚缸里的時候,小青蛙們都已經是奄奄一息了,在水里動都不動了。
中午吃完飯,我聽到孩子們在嚷嚷,欣欣說:“死了、死了,小青蛙全死了!”小雨說:“不是的,它們都睡覺了。”我走過去一看:哎,可憐的小青蛙,一個個都肚皮朝天了,水里已經發出了一絲絲的臭味。我趕緊叫阿姨把它們倒掉了。有幾個小朋友看到可愛的小青蛙全死了,傷心得快掉下眼淚來了。我突然想到:“何不趁這個機會,給孩子們上一課呢?”
我把孩子們叫到我身邊坐下,問他們:“小青蛙死了,你們傷心嗎?”大家都使勁點了點頭,我又問他們:“那你們說說看,小青蛙為什么會死呢?”“生病了!”“餓死了!”……這時,丁丁站起來說:“不是的,不是的,小青蛙是生活在大自然里的,他喜歡在鄉下的池塘里游來游去抓害蟲,把它養在魚缸里,它們不適應,就會死掉的。”我立刻表揚了丁丁:“說得真好,那么你們知道小青蛙有什么用啊?”“抓害蟲!”“那今天這些死掉的小青蛙長大了,又能抓多少害蟲呢?”孩子們都說:“好多好多。”樂樂說:“我們以后不要再去抓蝌蚪、青蛙了,老師,對嗎?”我笑著說:“對啊,我們保護青蛙,首先要保護蝌蚪,所以,我們以后不要再去抓蝌蚪了。讓它們長大了,全變成青蛙,抓害蟲好不好?”我又問:“那我們如果想看看他們,怎么辦呢?”“叫爸爸媽媽帶我們去鄉下看!”立立說。
看來,我的孩子們今天又懂事了不少,我好開心!
《中班幼師教育隨筆3篇》:中班幼師教育隨筆第1篇 在課間活動時,孩子們正用一張報紙卷起來做紙棒,發現這根紙棒一夾就彎了。“為什么會彎呢?”這個問題使孩子們開始了新的嘗試:有的將一張報
《中班保育隨筆3篇》:中班保育隨筆第1篇自開學到現在雖說不是很長,但對每個孩子性格的了解我覺得還是一個不小的工程。表面上看,許多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得活潑、可愛、好動、愛說,或者內向、斯文、不
《幼師隨筆中班17篇》:第1篇幼師隨筆中班 前些日子,我教孩子們畫大頭像,開始我很擔心他們畫不好。我既想讓他們用鉛筆先畫,又覺得鉛筆畫不好,擦來擦去失去了本真的色彩。于是我就讓幼兒直接用黑筆畫。 我先給幼兒講解如何畫大頭像,讓幼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