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教育隨筆《從正面來引導孩子》,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為了促使幼兒遵守課堂紀律和游戲規則,有的老師喜歡從反面防備和堵截幼兒出錯。例如,對自由玩耍時爭搶玩具,午睡時高聲喧嘩等現象,老師往往會沉下臉來大聲制止。如“不要搶了”“別鬧了”等,但收效卻不盡如人意。美國密執安州大學心理學家埃林斯特羅姆門認為:幼兒難以接受“不要”的指令,告訴幼兒不要做已經開始的事,反而強化了他們正在做的事,起不到制止的作用,相反,幼兒更需要成人從正面告訴他們應該做什么,怎樣去做。
有一次,我要求幼兒看黑板上的圖片,可有個孩子卻一直盯看著自己的腳子。這時,我說:“請小朋友不要看自己的腳。”這下,全班小朋友全都去看自己的腳,好像腳上有什么東西似的。
后來,我想,如果我換一種說發:“請小朋友看看黑板上有什么”效果肯定會不錯。這樣,既強化了幼兒的正面行為,也削弱了負面影響。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這類事情,應該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從正面引導孩子該做什么,這樣去做。
今天在戶外活動的時候,老師要求小朋友做操時都要踩在地上的一個小蝴蝶上,老師帶幼兒沿著小蝴蝶繞圓圈做一些簡單的準備活動,然后做操。而錢震燁每次踩在自己的蝴蝶上就不肯走了,也不許其他幼兒踩在他的蝴蝶上,否則就會動手推開他們。做操的過程中,他非但不做,還時常推周圍的幼兒,看到別人被他推倒在地,他就笑得很高興。 老師把錢震燁叫到一邊,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錢震燁不說話,但是臉上是一臉的無所謂。在小朋友做完操后開始游戲時,錢震燁有些著急了,也想去,老師讓他去向被推的小朋友道歉后再去玩游戲,錢震燁照做了。與幼兒交往,成人始終要抱著平等相待的心態,哪怕幼兒犯了錯,成人也不能因此呵斥他們,而應正面引導,充分尊重幼兒。 成人可以告訴幼兒,在特定情況下自己要他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但要避免冗長的教訓。幼兒會從成人的聲調中以及從成人說的話中意識到成人的不高興,但是成人要把自己的不贊成表達清楚。反之,冗長的教訓和可怕的言語通常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我班有個張夢怡小朋友就是一個聰明靈巧、特別勤快的孩子,每次家長會上談起的時候她媽媽也是說她在家里,老幫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兒園, 每次上制作課的時候,老師剪下來的廢紙條等垃圾,不用老師說,她都會用手一塊一塊地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也多次受到老師的表揚。
有一天我們班有幾個小朋友感冒了。午飯后喝藥,我把藥給每個小朋友倒到杯子里,就把藥袋放在了鋼琴上,王姝涵什么話也沒說就把藥袋撿走了。我當時就表揚了她。一連幾天都是如此,我還想這 孩子真懂事。幾后,我們打掃活動室,發現玩具櫥后邊都是垃圾,特別多的是各種各樣藥袋。我大吃了一驚。原來王姝涵把這幾天收集的藥袋沒有扔到垃圾桶,。我一下明白了,我就把她叫到跟前問她,你把垃圾怎么放到這里了,我們天天夸你是個講衛生好孩子,你怎么把垃圾放到處后邊。其實她很明白,就是一句不吭 ,我想她只是一時貪玩吧!我就問她這樣做對嗎?她說:“不對”。 看她緊張的樣子,我沒再多問。
這件事也讓我想到了很多,孩子做事情的出發點是對的。她是幫了老師的忙,也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可結果不一定 對,事后我照樣表揚了她,夸她是個知錯就該的好孩子。任何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說都不是很單純的,他都有她的想法和目的,只要正確的引導,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每個寶貝都有自己的一個好朋友,在活動中喜歡一起玩,一起做游戲。有的寶貝有很多的朋友,這樣讓老師很高興,因為朋友越多說明人際關系越好。
有一天,老師忽然發現他們兩個人總是坐在一起。做好早操,另一個寶貝慢了一點,也會把小椅子放在他的旁邊。如果他的身邊有小朋友坐了,他會跟旁邊的小朋友商量,或者趁小朋友不在,把之間的椅子放在他的旁邊。一開始,老師會覺得他們兩個人感情很好,經過兩天的觀察發現,上課時,兩個人經常會時不時地說話,影響老師上課。于是,老師叫了寶貝來回答問題,他看看老師,看看同學,回答不出來,老師說:“寶貝,你在做什么呀?老師在說什么你知道嗎?”這時,另一個寶貝也意識到了之間在講話,就把頭轉了過來,看著老師。老師引導說:“現在老師在做什么?我知道你和他是好朋友。可是上課應該怎樣做呢?”“應該安安靜靜聽老師講。”“好朋友不一定要坐在一起,上課的時候要自己管好自己,到了休息的時候,老師會給你們玩的時間。”聽了老師的話,他點了點頭。
到了第二天,兩個好朋友還是在一起玩,一起游戲;在上課時,兩個人就分開坐了,按照先來后到的順序,老師的臉上也充滿了笑容。往往孩子都會跟著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去做一件事,那老師就要給孩子適當的引導,指出正確的做法,讓孩子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一天早上,瑤瑤的媽媽拿著一盒奶來到幼兒園:“張老師,我們家瑤瑤特別任性,我用盡了所有辦法,她就是不愿喝了這盒奶,她最聽你的話了,麻煩你讓瑤瑤把這盒奶喝了吧!”瑤瑤的媽媽一走,我拿著奶來到瑤瑤身邊握著她的小手說:“瑤瑤,奶的營養可多了,它可以營養大腦,使你變得更聰明。奶還有……”,還沒等我說完,瑤瑤拿過奶很快就喝完了。
當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有的家長就會找到老師,讓老師來幫他們解決;有的家長則采取強硬的措施逼迫孩子達到自己的要求;還有的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時,感到無奈,于是對孩子放任自流。這些舉措久而久之都會導致任性行為的形成。任性的孩子難以與別人合作,難以與別人友好相處,難以適應集體生活和社會生活。任性可以說是獨生子女的通病,將會嚴重影響其個人健康成長。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過分的要求時,家長應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跟孩子講道理:如這樣做不對,為什么不對,怎樣做才是對的,幫助孩子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觀念正是在學習處理各種具體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家長可以采取轉移法、磨練法、激將法、適當懲罰等方法 把難題巧妙化解。
總的來說,孩子的任性行為一旦出現,家長要耐心的指導。切不可時而抓緊、時而放松教育,憑大人的情緒決定教育態度。家長給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讓孩子有信心可以達到,易于被孩子接受。讓孩子感到大人的教育態度是堅決的,那么孩子那種“我獨占”、“我為主”、“服從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為,將會隨著良好的環境和教育而消失。
我們班一個叫范智巖的孩子,這個孩子的母親是中學教師,按理說,孩子應該發展得很好,可是,現狀是:孩子個頭長得比其他孩子小,但是惹事的本事卻不小。上課不認真聽講,排隊不好好排,反正不守規則的時候總是有他。其他的孩子不守規則的時候老師提出處理的結果,他們會平靜地接受,可是這個寶貝一旦老師說出他不守規則時的處理時,輕則會言語吵鬧,再就是大哭大叫,甚至尖叫,嚴重影響了課堂秩序,也影響到其他的小朋友。警告、耐心說服都無濟于事,而且最近有變本加厲的趨向。
中班的孩子,應該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而且對自己行為造成的結果應該學會接受,可現在是中班的下學期了,這孩子再這樣的話會越演越烈。通過觀察發現,這個男孩是第二個孩子,前面有一個不幸夭折了,父母對這個寶貝格外珍視,對一些出格的行為不能及時引導,孩子遇到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大吵大鬧,通常都會得到滿足。所以這孩子把這種方法當成一個法寶,在家用,到幼兒園也拿來用,不分場合,不分地點(我揣測他的心里應該是這樣想的)。但是在幼兒園里老師、小朋友不會牽就他的這種行為,就造成了這樣的現狀。
于是,和其他兩位老師碰頭商量,這孩子應該怎么辦。我們發現對他的教育需要家園合力,覺得有必要和家長溝通一下教育方法的問題。同時引導孩子有事情要用語言表達,而不是哭鬧的方式。目前這孩子有了小小的改變,缺乏的只是堅持。相信我們只要堅持下去,這孩子會變成一個好孩子的。
《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簡篇》: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簡篇第1篇抓住時機教育孩子昨天,我帶領孩子們去操場練呼啦圈時,瑤瑤不小心碰著了佳佳,在瑤瑤還不知道的情況下,佳佳就大聲斥呵瑤瑤說:“你干什么要碰我
《中班教育隨筆200篇800字》:中班教育隨筆200篇800字第1篇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一):特殊孩子特殊照顧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只只歡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
《幼兒園教師中班隨筆16篇》:第1篇幼兒園教師中班隨筆 幼兒園教師隨筆:老師的適時指導也很重要 我們班近一段時間,孩子們喜歡上了剪紙,美工區的展板上放了不少孩子們的作品。有帆船,有房屋,有大樹,有小花,有動物……但是同時問題也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