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上學期教育隨筆《正確看待幼兒的淘氣行為》,是優(yōu)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背景:幼兒園的孩子好奇心、求知欲都特別強,淘氣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具有傾向性的一種行為,是在所有幼兒身上都曾發(fā)生過的普遍現象。特別是中班幼兒,表現更為明顯。他們對周圍所接觸的環(huán)境、事物不僅僅是好奇心,而且還有研究探索的興趣,有時他們會無意識的用淘氣這種方式表露出來。但由于幼兒經驗不足,對是非缺乏辨別能力,生理發(fā)展不成熟,心理發(fā)展不穩(wěn)定,若不及時恰當的引導,就會由不良的行為變成不良的習慣,為了使幼兒在淘氣中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就必須對孩子的淘氣加以引導。
中班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對什么都想摸、問、看、動。如小朋友的新汽車為什么會開得這么快,人們常用“淘氣”一詞說明孩子們頑皮、聰明、多動、活潑、惡作劇等種種表現。我班就有這么幾個孩子,淘氣淘的可愛、讓你不忍心去責怪他。
剛學過西瓜蟲,孩子們對這個小家伙特別感興趣,上課時我用的實物西瓜蟲死掉了,于是我讓孩子們放學回家后,再捉幾只來。一會兒我們就去戶外自由活動了。戶外自由活動結束了,我招呼孩子們回活動室。回到活動室,我清點人數發(fā)現,經常“調皮、搗蛋”的小朋友浩鑫不見了。“一定還在外面玩,這孩子真調皮!”我生氣地向門外走出,打算把他“揪”回來。剛要出門,浩鑫得意地攥著拳回來了。一邊走還一邊喊著:“老師,快給我拿個小瓶子,你看我捉了許多‘西瓜蟲’,可好玩了!”看著滿臉興奮、又有點淘氣的浩鑫,我的氣一下煙消云散了,心想:幸虧沒有發(fā)火,不然一顆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又要被扼殺在搖籃中,泯滅在幼兒時期。于是我笑著對他說“浩鑫,你真厲害,一下子捉了這么多西瓜蟲,我們一起來喂養(yǎng)它們吧,看它們喜歡吃什么,讓全班小朋友都來看一看,好不好”“好!” 浩鑫小朋友高興地答應了。從此,班里的科學角多了這些個特殊的“客人”,這“客人”成了孩子們每天的話題:我們要弄些土來;還要每天灑點水;不能太濕了,他們會淹死的……每當這時,浩鑫成了大家的“講解員”:“這是我在草皮里下捉來的,你看,有大的,有小的。剛捉的時候,這一只特別小,現在它都長大了。。。。。。”有的小朋友還用放大鏡來觀察西瓜蟲。觀察、探索天天進行,在這過程中,不僅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科學角的內容也日益豐富起來。今天莉莉帶來一只小蝌蚪,明天華華帶來一條小金魚,智智帶來一條泥鰍……孩子們經常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帶來,大家共享。不斷豐富的材料讓孩子們不斷有新的發(fā)現,提出新的問題。如果我當時對浩鑫一頓批評,不僅會扼殺孩子的探索行為,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精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讓他們永遠保持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是孩子不斷創(chuàng)新的源泉所在。讓淘氣的孩子變得更聰明。
淘氣的孩子一般比較聰明,號召力強,如果對他們的行為不加以正確引導,他們會走向歧途、如果引導及時,正確,他會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以理解和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按照皮亞杰的觀點,處于“自我中心”階段的兒童往往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和做事情。因此,教師要隨時調整自己對幼兒的期望。教師應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尊重幼兒這種行為的來源上,放在如何引導幼兒看待自己行為的反映上。而不是強求幼兒表現出超過其發(fā)展水平的能力上,更不能對其不經意犯的錯誤進行懲罰。不傷害幼兒的自尊心是教師面對幼兒“淘氣”行為的首要原則。
兒童的淘氣,常常以一些無聊的活動表現出來。如在活動中拉前排女孩子的辮子;自由活動時在活動室跑圈;午睡時故意發(fā)出“咿呀咿呀”的響聲引人發(fā)笑。這些淘氣行為許多是因為兒童運動欲望得不到滿足,探索欲望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支持,創(chuàng)造欲望無處發(fā)揮所致。為了使幼兒在淘氣中有所作為,必須組織好幼兒的活動,讓幼兒生活在一個有條理、準備適宜的環(huán)境中,讓幼兒的精力得到充分合理的發(fā)揮。如:創(chuàng)設活動區(qū),開展豐富多彩的區(qū)域活動。區(qū)域活動時,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選擇不同的區(qū)域。這樣從根本上滿足孩子的活動欲望與興趣。在區(qū)域創(chuàng)設上,我著眼于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如讓調皮的孩子來做組長。吃飯時,讓他們分碗,讓他們有事可做,這樣,他們就會子讓而然的不“淘氣”了。
支持幼兒開展自創(chuàng)性游戲,幼兒最不愿意玩老師硬性固定的角色和一成不變的玩法。我們應該了解幼兒喜歡什么,并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幫助他們去實踐,或者參加到幼兒的淘氣中去,引導并發(fā)現他們的興趣才能。游戲活動“剪子、包袱、錘”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游戲,戶外活動時,浩鑫和啟涵跑到了草坪上做游戲,我看到了,就走到他倆身邊說:“我怎么聽到草皮在哭呢?”這時他倆才意識到踩草皮的不對,低下了頭。游戲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糾正了淘氣行為,也使幼兒潛在于淘氣中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發(fā)揮。
對不同類型的兒童采取不同的引導方法。“淘氣”背后個體的差異很大。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心理承受力有大小。因此我們不能使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必須因人而異,針對每位孩子的特點進行引導。如各方面能力強、聰明靈活的孩子正面引導得當,效果很好。我們班的豆豆是非常聰明、能干、明事理的孩子,但他很調皮,是班上有名的小淘氣。有次,奶奶來接他晚了幾分鐘,他竟然說:“老婆子,你干什么去了?來的這么晚。”他奶奶笑了笑,覺得孩子很好玩,當時我也沒說什么。過后,我和浩鑫奶奶進行了交流,家園互動,孩子變得有禮貌了。
感悟:1、我們在引導幼兒淘氣行為時必須允許幼兒思維上的不聽話,小心保護好幼兒的想象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真正使幼兒的智慧得到合理的開發(fā),使幼兒對探索追究的內部需要得到滿足,是潛在淘氣中的能力在一個有準備的適宜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出來。2、一名幼兒教師必須用心去體察幼兒的內心,用愛去感化幼兒的心靈,用科學的方法去觀察和引導幼兒的行為,從而有針對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每一名幼兒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3、正確引導孩子的淘氣行為,同時能夠使幼兒的品德得到合理的培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情感。
幼兒不聽話的言行常常會惹怒家長和幼兒教師,殊不知,頑皮、淘氣的幼兒往往具有很強的意志力、獨立性和好奇心。我們一定要走出這種“聽話教育”的誤區(qū),因為這種“聽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幼兒教師和家長應該認識到幼兒頑皮、淘氣、不聽話,是幼兒自我意識、獨立意識發(fā)展的結果。我們在評價幼兒時,千萬不能將幼兒聽話與否作為好孩子的唯一標準。
背景:幼兒園的孩子好奇心、求知欲都特別強,淘氣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具有傾向性的一種行為,是在所有幼兒身上都曾發(fā)生過的普遍現象。特別是中班幼兒,表現更為明顯。他們對周圍所接觸的環(huán)境、事物不僅僅是好奇心,而且還有研究探索的興趣,有時他們會無意識的用淘氣這種方式表露出來。但由于幼兒經驗不足,對是非缺乏辨別能力,生理發(fā)展不成熟,心理發(fā)展不穩(wěn)定,若不及時恰當的引導,就會由不良的行為變成不良的習慣,為了使幼兒在淘氣中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就必須對孩子的淘氣加以引導。
關鍵詞:幼兒 淘氣 引導。
中班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對什么都想摸、問、看、動。如小朋友的新汽車為什么會開得這么快,人們常用“淘氣”一詞說明孩子們頑皮、聰明、多動、活潑、惡作劇等種種表現。我班就有這么幾個孩子,淘氣淘的可愛、讓你不忍心去責怪他。
剛學過西瓜蟲,孩子們對這個小家伙特別感興趣,上課時我用的實物西瓜蟲死掉了,于是我讓孩子們放學回家后,再捉幾只來。一會兒我們就去戶外自由活動了。戶外自由活動結束了,我招呼孩子們回活動室。回到活動室,我清點人數發(fā)現,經常“調皮、搗蛋”的小朋友浩鑫不見了。“一定還在外面玩,這孩子真調皮!”我生氣地向門外走出,打算把他“揪”回來。剛要出門,浩鑫得意地攥著拳回來了。一邊走還一邊喊著:“老師,快給我拿個小瓶子,你看我捉了許多‘西瓜蟲’,可好玩了!”看著滿臉興奮、又有點淘氣的浩鑫,我的氣一下煙消云散了,心想:幸虧沒有發(fā)火,不然一顆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又要被扼殺在搖籃中,泯滅在幼兒時期。于是我笑著對他說“浩鑫,你真厲害,一下子捉了這么多西瓜蟲,我們一起來喂養(yǎng)它們吧,看它們喜歡吃什么,讓全班小朋友都來看一看,好不好”“好!” 浩鑫小朋友高興地答應了。從此,班里的科學角多了這些個特殊的“客人”,這“客人”成了孩子們每天的話題:我們要弄些土來;還要每天灑點水;不能太濕了,他們會淹死的……每當這時,浩鑫成了大家的“講解員”:“這是我在草皮里下捉來的,你看,有大的,有小的。剛捉的時候,這一只特別小,現在它都長大了。。。。。。”有的小朋友還用放大鏡來觀察西瓜蟲。觀察、探索天天進行,在這過程中,不僅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科學角的內容也日益豐富起來。今天莉莉帶來一只小蝌蚪,明天華華帶來一條小金魚,智智帶來一條泥鰍……孩子們經常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帶來,大家共享。不斷豐富的材料讓孩子們不斷有新的發(fā)現,提出新的問題。如果我當時對浩鑫一頓批評,不僅會扼殺孩子的探索行為,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精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讓他們永遠保持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是孩子不斷創(chuàng)新的源泉所在。讓淘氣的孩子變得更聰明。
淘氣的孩子一般比較聰明,號召力強,如果對他們的行為不加以正確引導,他們會走向歧途、如果引導及時,正確,他會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以理解和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按照皮亞杰的觀點,處于“自我中心”階段的兒童往往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和做事情。因此,教師要隨時調整自己對幼兒的期望。教師應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尊重幼兒這種行為的來源上,放在如何引導幼兒看待自己行為的反映上。而不是強求幼兒表現出超過其發(fā)展水平的能力上,更不能對其不經意犯的錯誤進行懲罰。不傷害幼兒的自尊心是教師面對幼兒“淘氣”行為的首要原則。
兒童的淘氣,常常以一些無聊的活動表現出來。如在活動中拉前排女孩子的辮子;自由活動時在活動室跑圈;午睡時故意發(fā)出“咿呀咿呀”的響聲引人發(fā)笑。這些淘氣行為許多是因為兒童運動欲望得不到滿足,探索欲望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支持,創(chuàng)造欲望無處發(fā)揮所致。為了使幼兒在淘氣中有所作為,必須組織好幼兒的活動,讓幼兒生活在一個有條理、準備適宜的環(huán)境中,讓幼兒的精力得到充分合理的發(fā)揮。如:創(chuàng)設活動區(qū),開展豐富多彩的區(qū)域活動。區(qū)域活動時,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選擇不同的區(qū)域。這樣從根本上滿足孩子的活動欲望與興趣。在區(qū)域創(chuàng)設上,我著眼于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如讓調皮的孩子來做組長。吃飯時,讓他們分碗,讓他們有事可做,這樣,他們就會子讓而然的不“淘氣”了。
支持幼兒開展自創(chuàng)性游戲,幼兒最不愿意玩老師硬性固定的角色和一成不變的玩法。我們應該了解幼兒喜歡什么,并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幫助他們去實踐,或者參加到幼兒的淘氣中去,引導并發(fā)現他們的興趣才能。游戲活動“剪子、包袱、錘”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游戲,戶外活動時,浩鑫和啟涵跑到了草坪上做游戲,我看到了,就走到他倆身邊說:“我怎么聽到草皮在哭呢?”這時他倆才意識到踩草皮的不對,低下了頭。游戲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糾正了淘氣行為,也使幼兒潛在于淘氣中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發(fā)揮。
對不同類型的兒童采取不同的引導方法。“淘氣”背后個體的差異很大。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心理承受力有大小。因此我們不能使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必須因人而異,針對每位孩子的特點進行引導。如各方面能力強、聰明靈活的孩子正面引導得當,效果很好。我們班的豆豆是非常聰明、能干、明事理的孩子,但他很調皮,是班上有名的小淘氣。有次,奶奶來接他晚了幾分鐘,他竟然說:“老婆子,你干什么去了?來的這么晚。”他奶奶笑了笑,覺得孩子很好玩,當時我也沒說什么。過后,我和浩鑫奶奶進行了交流,家園互動,孩子變得有禮貌了。
感悟:1、我們在引導幼兒淘氣行為時必須允許幼兒思維上的不聽話,小心保護好幼兒的想象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真正使幼兒的智慧得到合理的開發(fā),使幼兒對探索追究的內部需要得到滿足,是潛在淘氣中的能力在一個有準備的適宜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出來。2、一名幼兒教師必須用心去體察幼兒的內心,用愛去感化幼兒的心靈,用科學的方法去觀察和引導幼兒的行為,從而有針對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每一名幼兒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3、正確引導孩子的淘氣行為,同時能夠使幼兒的品德得到合理的培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情感。
幼兒不聽話的言行常常會惹怒家長和幼兒教師,殊不知,頑皮、淘氣的幼兒往往具有很強的意志力、獨立性和好奇心。我們一定要走出這種“聽話教育”的誤區(qū),因為這種“聽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幼兒教師和家長應該認識到幼兒頑皮、淘氣、不聽話,是幼兒自我意識、獨立意識發(fā)展的結果。我們在評價幼兒時,千萬不能將幼兒聽話與否作為好孩子的唯一標準。
背景:幼兒園的孩子好奇心、求知欲都特別強,淘氣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具有傾向性的一種行為,是在所有幼兒身上都曾發(fā)生過的普遍現象。特別是中班幼兒,表現更為明顯。他們對周圍所接觸的環(huán)境、事物不僅僅是好奇心,而且還有研究探索的興趣,有時他們會無意識的用淘氣這種方式表露出來。但由于幼兒經驗不足,對是非缺乏辨別能力,生理發(fā)展不成熟,心理發(fā)展不穩(wěn)定,若不及時恰當的引導,就會由不良的行為變成不良的習慣,為了使幼兒在淘氣中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就必須對孩子的淘氣加以引導。
中班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對什么都想摸、問、看、動。如小朋友的新汽車為什么會開得這么快,人們常用“淘氣”一詞說明孩子們頑皮、聰明、多動、活潑、惡作劇等種種表現。我班就有這么幾個孩子,淘氣淘的可愛、讓你不忍心去責怪他。
剛學過西瓜蟲,孩子們對這個小家伙特別感興趣,上課時我用的實物西瓜蟲死掉了,于是我讓孩子們放學回家后,再捉幾只來。一會兒我們就去戶外自由活動了。戶外自由活動結束了,我招呼孩子們回活動室。回到活動室,我清點人數發(fā)現,經常“調皮、搗蛋”的小朋友浩鑫不見了。“一定還在外面玩,這孩子真調皮!”我生氣地向門外走出,打算把他“揪”回來。剛要出門,浩鑫得意地攥著拳回來了。一邊走還一邊喊著:“老師,快給我拿個小瓶子,你看我捉了許多‘西瓜蟲’,可好玩了!”看著滿臉興奮、又有點淘氣的浩鑫,我的氣一下煙消云散了,心想:幸虧沒有發(fā)火,不然一顆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又要被扼殺在搖籃中,泯滅在幼兒時期。于是我笑著對他說“浩鑫,你真厲害,一下子捉了這么多西瓜蟲,我們一起來喂養(yǎng)它們吧,看它們喜歡吃什么,讓全班小朋友都來看一看,好不好”“好!” 浩鑫小朋友高興地答應了。從此,班里的科學角多了這些個特殊的“客人”,這“客人”成了孩子們每天的話題:我們要弄些土來;還要每天灑點水;不能太濕了,他們會淹死的……每當這時,浩鑫成了大家的“講解員”:“這是我在草皮里下捉來的,你看,有大的,有小的。剛捉的時候,這一只特別小,現在它都長大了。。。。。。”有的小朋友還用放大鏡來觀察西瓜蟲。觀察、探索天天進行,在這過程中,不僅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科學角的內容也日益豐富起來。今天莉莉帶來一只小蝌蚪,明天華華帶來一條小金魚,智智帶來一條泥鰍……孩子們經常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帶來,大家共享。不斷豐富的材料讓孩子們不斷有新的發(fā)現,提出新的問題。如果我當時對浩鑫一頓批評,不僅會扼殺孩子的探索行為,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精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讓他們永遠保持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是孩子不斷創(chuàng)新的源泉所在。讓淘氣的孩子變得更聰明。
淘氣的孩子一般比較聰明,號召力強,如果對他們的行為不加以正確引導,他們會走向歧途、如果引導及時,正確,他會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以理解和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按照皮亞杰的觀點,處于“自我中心”階段的兒童往往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和做事情。因此,教師要隨時調整自己對幼兒的期望。教師應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尊重幼兒這種行為的來源上,放在如何引導幼兒看待自己行為的反映上。而不是強求幼兒表現出超過其發(fā)展水平的能力上,更不能對其不經意犯的錯誤進行懲罰。不傷害幼兒的自尊心是教師面對幼兒“淘氣”行為的首要原則。
兒童的淘氣,常常以一些無聊的活動表現出來。如在活動中拉前排女孩子的辮子;自由活動時在活動室跑圈;午睡時故意發(fā)出“咿呀咿呀”的響聲引人發(fā)笑。這些淘氣行為許多是因為兒童運動欲望得不到滿足,探索欲望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支持,創(chuàng)造欲望無處發(fā)揮所致。為了使幼兒在淘氣中有所作為,必須組織好幼兒的活動,讓幼兒生活在一個有條理、準備適宜的環(huán)境中,讓幼兒的精力得到充分合理的發(fā)揮。如:創(chuàng)設活動區(qū),開展豐富多彩的區(qū)域活動。區(qū)域活動時,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選擇不同的區(qū)域。這樣從根本上滿足孩子的活動欲望與興趣。在區(qū)域創(chuàng)設上,我著眼于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如讓調皮的孩子來做組長。吃飯時,讓他們分碗,讓他們有事可做,這樣,他們就會子讓而然的不“淘氣”了。
支持幼兒開展自創(chuàng)性游戲,幼兒最不愿意玩老師硬性固定的角色和一成不變的玩法。我們應該了解幼兒喜歡什么,并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幫助他們去實踐,或者參加到幼兒的淘氣中去,引導并發(fā)現他們的興趣才能。游戲活動“剪子、包袱、錘”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游戲,戶外活動時,浩鑫和啟涵跑到了草坪上做游戲,我看到了,就走到他倆身邊說:“我怎么聽到草皮在哭呢?”這時他倆才意識到踩草皮的不對,低下了頭。游戲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糾正了淘氣行為,也使幼兒潛在于淘氣中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發(fā)揮。
對不同類型的兒童采取不同的引導方法。“淘氣”背后個體的差異很大。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心理承受力有大小。因此我們不能使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必須因人而異,針對每位孩子的特點進行引導。如各方面能力強、聰明靈活的孩子正面引導得當,效果很好。我們班的豆豆是非常聰明、能干、明事理的孩子,但他很調皮,是班上有名的小淘氣。有次,奶奶來接他晚了幾分鐘,他竟然說:“老婆子,你干什么去了?來的這么晚。”他奶奶笑了笑,覺得孩子很好玩,當時我也沒說什么。過后,我和浩鑫奶奶進行了交流,家園互動,孩子變得有禮貌了。
感悟:1、我們在引導幼兒淘氣行為時必須允許幼兒思維上的不聽話,小心保護好幼兒的想象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真正使幼兒的智慧得到合理的開發(fā),使幼兒對探索追究的內部需要得到滿足,是潛在淘氣中的能力在一個有準備的適宜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出來。2、一名幼兒教師必須用心去體察幼兒的內心,用愛去感化幼兒的心靈,用科學的方法去觀察和引導幼兒的行為,從而有針對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每一名幼兒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3、正確引導孩子的淘氣行為,同時能夠使幼兒的品德得到合理的培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情感。
幼兒不聽話的言行常常會惹怒家長和幼兒教師,殊不知,頑皮、淘氣的幼兒往往具有很強的意志力、獨立性和好奇心。我們一定要走出這種“聽話教育”的誤區(qū),因為這種“聽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幼兒教師和家長應該認識到幼兒頑皮、淘氣、不聽話,是幼兒自我意識、獨立意識發(fā)展的結果。我們在評價幼兒時,千萬不能將幼兒聽話與否作為好孩子的唯一標準。
1.點點頭,插插腰,我的表現最最好
2.小腳,小腳,跺一跺,你的表現真不錯
3.小手轉一轉,你棒,我棒,大家棒
4.叮叮當,叮叮當,大拇哥送你,你最棒
5.very very good,very very cool
6.你的表現好,你的表象棒,你的表現是No 1
7.左邊小紅花,右邊小紅花,獎給我們小朋友頂呱呱
8.請你伸左手,請你伸右手,變成奧運選手耶耶耶
9.唧唧唧唧,小雞小雞喜歡你,也來表揚你
10.金咕嚕棒,銀咕嚕棒,我是寶寶我最棒
11.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碰!
12.小河流水嘩啦啦,老師表揚你頂呱呱
13.拍拍我的小手,請你吃菠菜,變成大力水手,耶耶耶
游戲本身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反映活動,可以反映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美好事物.美的本身就要體現環(huán)境、語言、行為的自然和諧,給人以美的享受,使幼兒感到身心愉快。幼兒喜歡畫畫和做手工等美術活動,而美術活動又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手段之一。幼兒在這些實際活動中手腦并用,同時促進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能力得到發(fā)展,從而也表現出她們現實生活的認識和情感。在一次大班的美工剪貼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將自己收存的廢書帶到班上來,把里面好看的畫剪下來,,然后按自己的意愿粘貼成一幅完整的畫。再把自己粘貼的連畫畫編成一個故事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楊子軒剪貼的是《三打白骨精》,而且還分別粘成一打、二打、三打。并且講得淋漓盡致,講出了一個孫悟空在打妖怪的生動情景。
游戲要布置適宜的環(huán)境,要適當化妝,裝飾要盡可能有美感。游戲中文學藝術的語言,優(yōu)雅的音樂,彬彬有禮的行為,優(yōu)美的舞姿等,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幼兒對自然、社會生活、文學藝術的審美能力。
在一個陽光明媚,春風和煦的日子,我們中班全體幼兒到種植園去玩,種植園里的小菠菜,小蔥,小油菜已經發(fā)芽,一片新綠,幼兒看到非常的開心,有的用小手輕輕的撫摸著小綠苗,有的則興奮地到處跑,老師見狀:“寶寶們,你們瞧瞧小苗苗在干什么呢?”立刻拉回了幾個調皮孩子的思緒,這時,麗媛站起來打了個小點聲的手勢,小聲說:“別吵到小苗苗們,它們正在暖暖的太陽底下睡覺呢!蜷著身子,像小花貓一樣。”這時凌菲又站起來了說:“像小狗一樣,我家的小狗也在太陽底下睡覺。一時間寶寶們的思緒全在這里了,老師又鼓勵他們“小朋友們說的都對,小苗苗軟軟的,有的還蜷著身子,像小花貓,小狗,你們的觀察可真認真啊,想象可真豐富啊。”今天我想讓小朋友想一想怎樣讓我們的小苗苗長得更好呢”話音剛落,有的小朋友說了:“老師,勤澆水可以很好的生長”“對,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小苗苗生長得更好呢?“老師,多用大便肥”“老師,喝牛奶,可以長得更高,像這顆大楊樹”“老師,吃面包,吃肉可以長的更好”。“ 小朋友們想了好多辦法幫助小苗苗成長,現在我們能做什么呢”?“老師,這里有好多草,我們可以撥草,大草小草一起拔,拔得精光光。“小心不要踩到小苗苗,它會疼的!”
今天中午吃飯時我發(fā)現博文的桌子下邊有水,就問:“博文你的桌子下邊怎么有水呢?”博文看了看我并沒有說話,我又說:“是不是湯灑了。”“是”博文很爽快地回答。我走過去看到博文的褲子也濕了,急忙說:“不要緊, ,現在你先吃飯,等吃完了飯老師幫你收拾。” 博文很高興的坐下繼續(xù)吃飯。
午睡的時候我去給博文換褲子,摸到里面的秋褲也濕了,我明白博文不是灑湯了,而是尿褲子了,我又重復的問了博文一遍,博文的回答還是湯灑了。看到博文那認真的樣子,我說:“唉,博文你可以小聲的在我耳邊說實話。”博文很高興趴在我耳邊說:“老師我尿褲子了。”我也湊在他的耳邊說:“不要緊,以后記住有尿去廁所。”博文點點頭。這時別的小朋友看到了就說:“老師你們說什么?”我告訴孩子們:“這是我們的秘密,不能告訴你們,是不是博文。”博文看著我點了點頭。
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尊心,他們知道尿褲子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尿了褲子也怕別人知道。幼兒期是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時期,他們開始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保護自己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我們不注意教育方式,經常使孩子出丑,將會使孩子變得不以為恥、習以為常,無形中對不好的行為起了加深作用,這樣做既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今天上午又是我?guī)О啵€是《我想飛》的主題,第二個活動是藝術活動《飛飛蟲》,由于本次主題已經開展了二天了,再加上幼兒的一些經驗積累,因此,活動的開始部分當我讓幼兒談談哪些動物會飛的時候,小朋友們滔滔不絕地說了一大堆。于是當我出示一個背面已粘有吸管的蝴蝶對他們說:“我這個朋友飛飛蟲啊,能在繩子上飛行,你們信嗎?”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了,他們大部分猜測不能飛行。為了驗證他們的猜測,我請了一位幼兒上來,和他二個人一起拉動繩子,果然飛飛蟲飛起來了,平行的拉能左右飛行,上下的拉能上下飛行。于是,我適時地拋出一個問題:“飛飛蟲是怎么“飛”起來的呢?”在幼兒七嘴八舌地猜想中,我展示飛飛蟲的反面,揭示“謎底”。
第二環(huán)節(jié)我給每個桌子提供了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卡紙上畫下一個會飛的動物,然后再用畫筆、彩紙等進行裝飾。并讓幼兒將一小段吸管用透明膠粘貼在動物的背后,然后想辦法將繩子對折后,把繩子兩頭分別穿入吸管。飛飛蟲就做成啦!操作完成后,我?guī)ьI幼兒到戶外的草地上合作玩起了游戲《飛飛蟲》。一人拉住繩子的圓頭,另一人分別拉住繩子另一端的兩頭向外拉,繩子上的“飛蟲”就“飛”向另一邊了。望著自己親手制作并且能“飛行”的“飛飛蟲”孩子們笑得真燦爛。
這樣的活動能夠提高幼兒對寓教于玩的興趣,通過他們自己親手制作,發(fā)展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孩子們看到自己的作品,會獲得一種成就感,進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中班隨筆3篇》:中班隨筆第1篇 任奕冰小朋友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男孩,但是有一個令人頭疼的“毛病”:愛插嘴。有時,我剛說個開頭,他接過去嘰里呱啦說個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著叫
《中班保育員80篇隨筆》:中班保育員80篇隨筆第1篇中班保育員隨筆1 面對來自不同的幼兒,我覺得應用多種不同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幼兒。一次,戶外活動結束后回到教室,準備和孩子們學習健康課時,我突然發(fā)現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中班11篇》:第1篇幼兒教師教育隨筆中班 新學期開始,我們又迎來了一批新的小朋友。他們中大多數孩子沒有上過托班,乍然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和家人,進入幼兒園這么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有多么的不適應。 看,幾個性格內向、膽怯的孩子從父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