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上學期教育隨筆《遭遇“野蠻”兒童》,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背景
成長中的孩子,由于他們自身生理、心理健康尚未成熟,對周圍事物的認識不全面,一旦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就會采用一些野蠻的行為表現出來,即攻擊性行為。
小松松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小男孩。他的父母由于平時忙于工作,所以周一至周五都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周六上午要參加故事班,周日上午又要參加英語班,所以和父母的接觸時間很少。由于祖輩的寵愛有加,所以小松松比較任性,也比較霸道,不太喜歡分享,容易生氣。
二、案例描述與分析
不能吃虧——“奶奶說別人打我,我一定要打還的。”
在“貼人”游戲過程中,小松松和BOB都想和JERRY站在一起。小松松拉著JERRY的手說:“我們站一起吧!”可是BOB說:“是我先站到他旁邊的。你走開!”這句話激怒了小松松,用手指頭指著BOB說:“你才走開!”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地吵起來了。在過程中,BOB不小心踩到了小松松,小松松馬上踩了回來,而且不只踩了一腳。事后,我問小松松:“你為什么那么兇地對BOB還要踩他腳?”小松松倔強地歪過頭,說:“是他先踩我的。”“可是明明是他先走到JERRY旁邊的啊,而且他踩你也不是故意的。”小松松說:“奶奶說別人打我,我一定要打還的。”
小松松出現上述中的爭吵和“打還”事件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平時小松松的奶奶是這樣“教育”他的,從小就灌輸給他不吃虧的思想。在他奶奶看來,或許這是疼愛寵愛孫子的表達方式,因為害怕孫子在外面吃虧,受人欺負。其實,正是這種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導致了小松松頻繁地出現攻擊性行為,以至于這種行為成為了小松松的習慣,讓他變成了十足的“野蠻”兒童。
三、教育策略
——進行社會交往技能的訓練
在對小松松進行社會交往技能訓練之前,小松松的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要改變溺愛孩子的教養方式,更不能因為怕孩子吃虧而引導孩子用反攻擊的錯誤方法去打還回來,要給小松松講道理,使他懂得“打人不對,不許打人,這是規矩” ,也應該讓他認識到“不都是人家不好,自己也有錯的時候”。但是,決不能動不動就打罵,或者用簡單、粗暴的辦法。
在改變家庭教養方式的基礎上,漸漸提高小松松人際沖突解決能力,從而有效控制他的攻擊性行為。比如,在別人玩的時候,小松松如果也想玩,可以教他如何以一種商量的口吻向別人有禮貌地詢問是:“請問可以給我玩一會兒嗎?你玩一會兒給我,我玩一會兒再還給你。”這是一種最為理想的方式,這種方式所達到的效果遠遠比用武力將小朋友推開來得好。
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家長該如何做?首要的是讓孩子把委屈說出來。許多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由于年齡小,不會表達或者不敢表達,傾向于不說,或者是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這就可能造成孩子長期的心理壓力。這時候,家長如果不細心,忽略孩子的情緒,那么這種委屈很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對孩子以后健康人格造成影響。所以,家長需要傾聽孩子的委屈,引導孩子表達出來。
另外,家長不要用講道理壓抑孩子的情緒。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很容易犯“講道理”的錯誤,其實那些道理對孩子的表達有壓制作用,孩子會覺得自己本來應該那樣做,而不應該這樣做,于是更加覺得自己錯了。其實如果換位思考,成人遇到這樣的事也難免處理不好,也可能犯不應該犯的錯誤。孩子還小,即使做得不好,做的不應該,也是情理之中的。家長不要把成人的要求用于孩子,更要少講“你本來應該那樣做”或者“你以后應該那樣做”。
在情緒處理上,家長尤其要引導孩子表達對這件事的憤怒。憤怒是一種最容易被壓制的情緒,而壓制憤怒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對學校老師有意見,將來影響老師對自己的態度,往往會對孩子對老師的憤怒情緒加以化解或者壓制,不鼓勵孩子表達憤怒,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如果走入這個誤區,孩子即使表面上聽話了,也會傾向于把憤怒情緒轉向內心深處積累起來,把“老師錯了”變成“我錯了”,使孩子自我評價降低,導致孩子退縮和消極怠工,不專心學習。
如果客觀上真是老師傷害了孩子,媽媽就需要站到孩子一邊,做孩子強大的支撐,而不是顧忌太多,回避接觸校方。因為,家長找學校說明情況是對孩子尊嚴的一種保護。但家長不一定要采取“討理”的方式,而是要有冷靜的態度,尤其要讓孩子清楚解決的情況,消除老師、同學的誤會對孩子心靈的影響。使孩子感到自己不是孤單的,并使孩子在化解“委屈”的過程中慢慢學會自己判斷思考,培養遇事冷靜的健康心態。
一、背景
成長中的孩子,由于他們自身生理、心理健康尚未成熟,對周圍事物的認識不全面,一旦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就會采用一些野蠻的行為表現出來,即攻擊性行為。
小松松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小男孩。他的父母由于平時忙于工作,所以周一至周五都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周六上午要參加故事班,周日上午又要參加英語班,所以和父母的接觸時間很少。由于祖輩的寵愛有加,所以小松松比較任性,也比較霸道,不太喜歡分享,容易生氣。
二、案例描述與分析
不能吃虧——“奶奶說別人打我,我一定要打還的。”
在“貼人”游戲過程中,小松松和BOB都想和JERRY站在一起。小松松拉著JERRY的手說:“我們站一起吧!”可是BOB說:“是我先站到他旁邊的。你走開!”這句話激怒了小松松,用手指頭指著BOB說:“你才走開!”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地吵起來了。在過程中,BOB不小心踩到了小松松,小松松馬上踩了回來,而且不只踩了一腳。事后,我問小松松:“你為什么那么兇地對BOB還要踩他腳?”小松松倔強地歪過頭,說:“是他先踩我的。”“可是明明是他先走到JERRY旁邊的啊,而且他踩你也不是故意的。”小松松說:“奶奶說別人打我,我一定要打還的。”
小松松出現上述中的爭吵和“打還”事件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平時小松松的奶奶是這樣“教育”他的,從小就灌輸給他不吃虧的思想。在他奶奶看來,或許這是疼愛寵愛孫子的表達方式,因為害怕孫子在外面吃虧,受人欺負。其實,正是這種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導致了小松松頻繁地出現攻擊性行為,以至于這種行為成為了小松松的習慣,讓他變成了十足的“野蠻”兒童。
三、教育策略
——進行社會交往技能的訓練
在對小松松進行社會交往技能訓練之前,小松松的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要改變溺愛孩子的教養方式,更不能因為怕孩子吃虧而引導孩子用反攻擊的錯誤方法去打還回來,要給小松松講道理,使他懂得“打人不對,不許打人,這是規矩” ,也應該讓他認識到“不都是人家不好,自己也有錯的時候”。但是,決不能動不動就打罵,或者用簡單、粗暴的辦法。
在改變家庭教養方式的基礎上,漸漸提高小松松人際沖突解決能力,從而有效控制他的攻擊性行為。比如,在別人玩的時候,小松松如果也想玩,可以教他如何以一種商量的口吻向別人有禮貌地詢問是:“請問可以給我玩一會兒嗎?你玩一會兒給我,我玩一會兒再還給你。”這是一種最為理想的方式,這種方式所達到的效果遠遠比用武力將小朋友推開來得好。
孩子從小就在爸爸媽媽的寵愛中成長,可是隨著孩子慢慢懂事了,父母卻發現他們越來越沒大沒小了,常常對長輩大吼大叫,怎么說也不聽,有時候還會頂嘴。孩子出現這樣的壞習慣,很多人覺得沒什么,等孩子長大了,懂事理了自然而然就會變得有禮貌。其實不然,如果爸媽沒有及時糾正孩子沒大沒小的壞習慣,他們就會覺得這樣做是沒有錯的,反而會越來越沒禮貌,甚至不止是對爸爸媽媽,對家里的客人、幼兒園的老師都會這樣沒大沒小。這樣時間久了,可是會養成孩子霸道、不講理的個性哦。這可怎么辦呀?
通常孩子會出現沒大沒小的行為的原因有很多種:
孩子出現“沒大沒小”的壞習慣,爸爸媽媽可先不要太著急地打罵、教育他,因為小孩出現這些行為背后的原因有很多種,家長要先冷靜分析,然后才能對癥下藥,好好地教導孩子呀!
孩子沒大沒小原因一:孩子跟爸爸媽媽意見不同
三歲以上的孩子剛開始形成自我意識,有了他自己的立場就特別喜歡表現給別人看,所以當他跟爸爸媽媽有不同意見的時候,他就會跟爸爸媽媽爭論起來,而且還會以命令的口氣讓爸爸媽媽要接受自己的想法。比如孩子邊吃飯邊玩小汽車,爸爸把他的玩具收走了,讓他要認真吃飯,可是孩子可能會覺得“我又沒有不吃飯,怎么可以沒收我的玩具呢?”他覺得爸爸做的不對,就會大吵大鬧說“我就是要邊吃飯邊玩,把小汽車還給我啦!”
孩子沒大沒小原因二:挑戰大人的權威
當爸爸媽媽要求孩子做事時,如果語氣太嚴肅,開始懂事的孩子反而會覺得反感,不喜歡被爸媽命令,就會用不禮貌的口氣頂撞爸媽。其實這時候孩子可能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表達他的不高興,用不禮貌的行為來挑戰您的權威。就想4歲的明明正高高興興地看動畫片,媽媽突然把電視關了,命令他“現在你要做作業了,還看電視!”這時候明明會覺得媽媽太霸道了,會大聲地頂撞媽媽:“我動畫片還沒看完呢,為什么一定要我寫作業!”
孩子沒大沒小原因三:屬于心直口快
有時候,孩子沒大沒小也是出于無意,可能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沒有禮貌,會讓人覺得不舒服呢。出現這種情況,除了是出于他自己的個性外,也有可能是他常常看到爸爸媽媽也是這樣相互大喊大叫,長期耳濡目染而形成的壞習慣。如果爸爸媽媽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斗嘴,一開始他可能會覺得疑惑,但是爸爸媽媽幾乎每天都這么做,那么慢慢的他就會以為這是正常的說話方式,自己也會學著爸爸媽媽的口氣說話了。
孩子出現沒大沒小的行為,爸媽應該如何教導他變得有禮貌呢?
讓孩子變得有禮貌的方法一:告訴孩子要用正確表達方式
當孩子不禮貌地頂撞,對爸爸媽媽大喊大叫的時候,爸媽應該先保持冷靜,耐心地告訴他應該如何禮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坐在身邊,然后用緩和一點的語氣告訴他“寶寶如果有跟爸爸媽媽不一樣的想法可以說出來,不用能這樣大喊大叫,這樣可是不講禮貌的行為呀!”這樣冷靜的處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親子間情緒沖突哦。
讓孩子變得有禮貌的方法二:先隔離冷靜一下
如果孩子是用想用他的沒大沒小來引爸媽的注意,表達自己的不滿,爸爸媽媽可先不要跟他“吵架”,可以先讓他一個人獨處一下,等他情緒冷靜下來,再用講故事的方式讓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是錯誤的。比如媽媽可以跟孩子說:“寶寶想一想,如果其他小朋友像寶寶一樣,對著寶寶大吼大叫,寶寶會不會覺得很難受,就不跟他玩了呢?”從小就教導孩子換位思考,不僅可以讓他改正沒大沒小的壞習慣,還能讓他在小朋友中更加受歡迎呢。
讓孩子變得有禮貌的方法三:做孩子的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很容易有樣學樣,如果看到爸媽經常相互大喊大叫,慢慢的他也會模仿這種行為,所以在孩子面前,爸媽要做好榜樣,比如遇到長輩或朋友都要問好、經常對人說“謝謝、對不起”、不在孩子面前大喊大叫等等,孩子有了良好的學習模范,害怕他學壞嗎?
爸爸媽媽除了自己要做到禮貌待人之外,也要常常跟孩子教導孩子,跟他說“小孩子要有禮貌、守規矩,要尊重別人,不能對長輩大喊大叫,這樣大家才會喜歡你呀!”慢慢地用自己的言行對孩子耳濡目染,相信孩子不僅能改正沒大沒小的壞習慣,還會變成人見人愛的小天使呢!
卡片掉到了地上,孩子們就會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地幫助教師撿拾卡片;聽到教師請一個孩子幫忙搬張椅子,孩子們就會爭先恐后地去幫忙。由于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控制力差,有時往往出現“幫倒忙”的現象。
有一次,一陣風把區角桌面上的一排自制玩具瓶刮倒在地,我趕緊去關窗戶。此時,孩子們便一擁而上搶著去排瓶子,結果排了好一陣子連一只瓶子也沒排好。看到孩子們如此熱心,我首先表達了我的謝意,然后請大部分幼兒回到座位上,只留下三個孩子整理,他們很快就把這些滾在地上的自制玩具瓶排列整齊。于是我問:“為什么很多人去幫忙排,花了很長時間也沒把瓶子排好,而三個小朋友卻很快就排好了呢?”孩子們紛紛說:“因為人太多了。”“小朋友擠來擠去的,所以瓶子立不穩。”“那地方太小了。”“以后如果再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想出了很多有序、有效地把事情做好的方法。通過剖析生活中的一個真實情景,幼兒不僅意識到了幫忙要看具體情況,而且直觀地感受到了如何有效地幫助別人、有序地做事。
升中班這么久了,很多孩子都有變化,為此班長也特地從每一組選出了小組長,經過兩個月的歷練,每一組的小組長都有了不同的進步,比如愛幫助其他小朋友了,但同時我也看到了一些我不太愿意看到的情況,比如隨處使用自己小組長的身份,并且排斥不喜歡的人。這些情況本不是選小組長的目的,可是不知不覺間有的小組長就扭曲了老師選組長的目的。
我們班的曹小寧小朋友一直都是一個性格能力都很強的小朋友,她很聰明,能很輕松的聽懂老師的話,并能按要求的完成任務。雖然她的能力強,可是她的主意也不少,只要她不想聽老師的話她就按自己的想法做,比如升到中班后遇到不愛吃的,班里沒有小朋友自己倒飯,都會跟老師商量商量,可以少吃點,這個要求從小班的時候大家都能按要求做,唯獨她會偷偷自己倒掉,每次被發現了都是先不承認,非得等著大家都說是她倒的她才承認,誰說出來是她,她都會非常不高興的說:“你怎么那么討厭啊!”有的時候還會動手打人。以前出現過這種情況,也給她講過道理,為什么不能倒飯,不想吃可以跟老師商量,她也表示過理解,可是自從開學到現在兩個月了,這種情況還是會發生,我就特別想不明白到底是為什么呢?所以這次她又倒飯了我就很生氣,并且從新給她添了回去,很不客氣的跟她說必須吃完。其實我這么生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她經常的這種行為已經影響了周邊的小朋友,尤其是新來的小朋友,一不想吃就自己倒掉,結果就會看見中間盤里又是菜又是飯的滿滿一大盤子,有一次說他們,還都特有理的跟我說,曹小寧也倒了,你怎么不說她呀!聽到孩子們這么一說,我就會轉過頭對小寧說,“你看看這就是你做的榜樣,大家都學著你浪費糧食,你覺得你這個小組長當著稱職么?”她也不說話,只是自己嘟囔著“我就是不愛吃,這不好吃。”那次聽到她這么說之后我就想到了自己,我平時也有不愛吃的東西,也有飯做的不好吃就少吃的情況,我連自己都不能說服,又怎么去勸導她的?!她很明白浪費糧食這個行為不對,可是她這個年紀就是比較愛根據自我的喜好來抉擇,她似乎也沒什么錯,所以那次就不了了之了。這次我就想著道理你都懂可你就是成心不跟我商量,那我也不商量了。添回去之后她還在別扭,我也沒繼續跟她說話,后來很多小朋友都吃完了,她就跟我商量能不能少吃一點,我依然沒理她,最后在橘子老師的鼓勵下,終于都吃完了。
后來經過這次我就在想,對于這種很聰明的孩子道理是要講,但也不能講太多,講的次數多了她可能就聽著煩了,畢竟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沒那么好,還是比較喜歡隨自己的喜好來做事情,所以有的時候班里的老師就要配合好,軟硬兼施,可能會更好。經過這件事后,每次遇到小寧不愛吃的她就跟我商量我能少吃一點么?或者能把小的都吃了么?只要她說了,我都會給她挑出來一部分,她自己有的時候也跟我說“你就挑出來4個大的就行,剩下的我能吃。”為此我還特地表揚了她一下。
《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50篇》: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第1篇中班保育員隨筆1 面對來自不同的幼兒,我覺得應用多種不同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幼兒。一次,戶外活動結束后回到教室,準備和孩子們學習健康課時,我突然發現
《中班教育隨筆100篇告狀》:中班教育隨筆告狀第1篇 幼兒園教師隨筆中班告狀【第一篇】:《告狀》 這是我到中一班的第二天,孩子們都很可愛,我曾經帶過托小中大班,發現孩子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喜歡告
《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80篇》: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第1篇 1、《老師,咱們睡覺吧》 這學期我帶的是中班的小朋友,小家伙們仿佛有無窮的精力。每個星期一的午睡時間,晨晨都特別興奮,就是不愿意睡覺。由于晚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