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6
這是虎門銷煙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虎門銷煙》一課記敘了1839年6月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的經過,揭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謳歌了中國人民愛國御侮的斗爭精神,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這是一個大快人心的壯舉,因此我在教學時,時刻把學生的情緒集中在“壯”這個字眼上,首先感受銷煙前的隆重、壯觀,讓學生自己讀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從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場面的隆重、壯觀,然后讓學生讀出這種場面;接著進一步引導從將要下令時的情景和銷煙時的情景中發現“禮炮轟鳴”、“群情沸騰”,讓學生邊讀邊想像當時的情景,把氣勢讀出來;最后讓學生想像自己也在現場,自己也在歡呼,體會出銷煙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體會出人民的那種愛國的感情,當學生們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時,更是一種感情的迸發,學生們讀得氣勢磅礴,震撼人心。
當學生沉浸于虎門銷煙的壯舉中,沉浸于林則徐的英勇斗爭精神中時,我來了一個大轉彎,“林則徐虎門銷煙,震驚中外,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壯舉,人們永遠地記住了他。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記憶的模糊,今天我們卻看到了一些格格不入的現象。目前zou私du品現象依然猖獗。那些大毒梟想盡一切方法從國外販毒運毒。為了賺取高額的錢財,他們不僅殘害著同胞的身體和靈魂,更在危害著國家的安全。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有什么想說的?”“此時此刻,面對林則徐塑像,你還有什么想說的?”學生過于拘束,沒有能很好的表達。今天布置了小練筆,不知寫得如何?有待明天繼續!
在預習課文時,我補充資料:清朝末期,清政府貪腐無能,中國受到外國列強的肆意欺侮。但中國人中也有一股愛國的力量,他們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貢獻。林則徐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主持的虎門銷煙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它說明中國人不是好欺侮的。這次行動狠狠地教訓了外國列強的囂張氣焰,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這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的課文。在本篇課文教學中,我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和孩子們在歷史中反思。
1、開課向學生介紹了鴉x戰爭,以及用數字讓學生明白鴉x對中國國民國力的毒害。為學生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然后從整體入手,說說你認為的虎門銷煙是件怎樣的事件?而引導到“偉大壯舉”,以此為中心點,找出相關的段落來學習體會。
2、抓住文本,落實文字的訓練。讀通課文,抓住關鍵詞、段來走進文本。指導朗讀。讓學生真真切切回到當時的歷史年代。
3、回顧是為了更好的展望。了解歷史是責任和義務,那么做好現在和以后更是大有必要。
目前zou私du品現象依然猖獗。那些大毒梟想盡一切方法從國外販毒運毒。為了賺取高額的錢財,他們不僅殘害著同胞的身體和靈魂,更在危害著國家的安全。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有什么想說的?”“此時此刻, 面對林則徐雕像,你想說些什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用“先……再……然后……”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4.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學難點:
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法學法:
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扣圖引題。
(1)出示雕像圖。
(2)討論下面問題:這幅圖上畫的是誰?誰知道林則徐是什么人?他曾經做過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課前可讓學生搜集資料,接下來可交流搜集到的有關林則徐或虎門硝煙的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板書課題,解題。
3、讀了課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討論。
(1)錄音范讀課文。
思考:事情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事情的大致經過怎樣?
(2)讀后討論上述思考題。
2.自讀課文。
要求
(1)輕聲練讀生字表上的字,讀準字音。
(2)邊讀課文邊畫出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3)逐段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3.試讀課文
指名分段試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指導寫字
1、“泄、侮”按筆順描紅。
2、“寨”結構要勻稱,筆畫要緊湊。
四、作業
抄寫本課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指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說說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3)什么樣的日子才“值得紀念”?(板書:值得紀念)
(4)讀了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2、細讀第六自然段
(1)自讀第六自然段,理解有關詞語。
(2)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板書:打擊囂張氣焰,表明不可欺侮)
(3)讀了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3、細讀第二自然段。
(1)自讀課文。
(2)指名說說從哪兒看出虎門寨這一天不同尋常。(板書: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壯觀場面。
(4)討論
為什么來到海灘的人這么多?文武官員到場說明什么?為什么邀請外國商人到場觀看?
(4)齊讀第二自然段。
一和六自然段由于時間關系,可在第一課時就教完,不必放入第二課時。
4、細讀第3~5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說說哪幾句寫下令禁煙,哪幾句寫硝煙經過?
①學習第一至三句
自讀體會哪些詞句最能突出中國人的氣勢。
齊讀這三句話。
指名說說讀了這三句話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學習第四、五句。
指名讀第四句話,用自己的話說說硝煙是分幾步進行的。
③有感情地自由練讀第三自然段。
(2)有感情地讀第四自然段。
(3)細讀第五自然段。
①指讀第五自然段。
②硝煙持續了二十三天說明了什么?銷毀了二百多萬斤說明了什么?煙渣被卷進咆哮的.大海暗示著什么?
③想象在中國人民強大的硝煙氣勢面前,外國侵略者垂頭喪氣的樣子。
④指導讀課文。
5、再讀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
(1)引讀
虎門硝煙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驚中外所以這件事被稱為——偉大的壯舉;它沉重的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這件事情意義重大,而它發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們說這一天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
(2)齊讀第1、6自然段。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句子,體會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
教學目標:
《虎門銷煙》教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用先...再然后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4、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強診斷矯治意識,提高自我診斷矯治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整體初讀,基礎性診斷
1、揭題。
2、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要求讀準字音,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3、學生質疑。
(1)請學生提出讀書遇到的不懂的問題。(學生質疑,以學定教)
(2)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3)交代學法:帶著這些問題,邊讀邊思考,深入學習課文。
二、精讀品位,引導探究,理解性診斷
1、學習第一節。
(1)自由讀課文,思考:什么樣的日子才值得紀念?
(2)讀書匯報交流、小結。
2、細讀第六節。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段告訴我們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2)讀書匯報交流(注意理解壯舉囂張氣焰)
3、研讀第二節。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說說從哪看出虎門寨這一天不同尋常。(相機板書: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再讀課文,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場面的壯觀。
思考:A、為什么來到海灘的人這么多?
B、文武官員到場說明什么?
C、為什么邀請外國商人觀看?
(1)匯報交流,師生評價。
(2)小結方法:回顧我們這幾小節的.學習,我們采用了一邊讀一邊思考的方法,下面我們還用這個方法學習下文。
三、自讀領悟,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品讀三至五節,感受硝煙的經過。
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要運用一邊讀一邊思考的方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研讀硝煙過程。思考:分幾步硝煙的?硝煙過程中人們的心情怎樣?煙渣被卷進咆哮的大海暗示著什么?
(在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進行感情朗讀,做到讀中悟情,讀中悟理)
2、再讀第六節和第一節。
(1)引讀。
虎門硝煙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驚中外,所以這件事被稱為偉大的壯舉;它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這件事情意義重大,而它發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們說這一天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
(2)齊讀第一、六節。
四、遷移內外,讀說結合
1、出示:只見一群群光著背梁然后又把一擔擔生石灰倒下去。
2、討論:硝煙時,工人們做了幾件事?課文用什么詞三件事連起來的?(板書:先再然后)
3、小結:有時我們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幾步來做,為了表明這幾步的先后順序,我們可以用上先、再、然后來連接。
4、指導說話,引導回憶,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來完成?
5、練習說話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十四個生字,讀準三個多音字的讀音,會寫田字格里的九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了解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學習林則徐堅決抵御外敵,維護民族尊嚴的崇高品質,激發學生的愛國之心。
教學重點:鴉片銷毀的過程。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末段,體會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課時建議: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電影激趣 導入新課
1、觀看電影《林則徐》片段。
2、談觀后感,自然導入。
師:作為一名中國人,這部電影所描寫的這段歷史是永遠不能忘卻的。你們看完了以后,想說些什么呢?(生自由談論。)
師:的確,外來的鴉片給中國人帶來的是災難,是痛苦,是誰敢在當時挺身而出,救人民于水火之中,這個人的名字就是(師生齊說)---林則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近這個偉大的禁煙英雄,學習《虎門銷煙》。
了解當時的背景,必然會激起學生們內心無比的激憤之情。
激起學生的內心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自主感悟
1、學生自讀課文,并圈出本課14個要求認讀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個多音字,遇到不認識的通過查字典解決。
2、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象它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學生小組合作,解決不懂的詞語。
(教師要注意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全班交流。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學生互評)
6、說說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有意識的告訴學生要把工具書帶進課堂,培養學生遇事自己解決的能力。
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學生參與評價,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整體感知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想象畫面 激發情感
師:下面請同學們再仔細地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從課文中你讀懂了什么?
結合重要詞句來談讀懂的內容。學生可能說到的有:
1、林則徐禁煙行為受到了人們的支持。
重點如下:
(1)、當群眾知道虎門銷煙的消息后,人們的語言、動作、神態是什么樣的?(注意“笑嘻嘻”“興奮 ”“大聲地喊”以及“ 三個不怕 ”,想像當時的場面。)
這些語言都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2)、觀看銷煙的人數之多。(注意“人流如潮”)
(3)、銷煙過程中民工干勁十足。(抓住民工的動作,并體會表示順序的詞語的用法)
人們面對銷煙場景所產生的感慨。理解“今天,林則徐當眾銷毀洋人的鴉片,怎么能不叫人興奮?(反問句)虎門灘上,圍觀的群眾歡呼著,跳躍著。”
鼓勵學生想象當時銷煙時的場景,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林則徐禁煙很堅決。
重點如下:
(1)、林則徐高坐臺上。(注意從兩個“不管”和一個“都”中去體會。)
(2)、林則徐對外商說的一番話。(理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林則徐是什么樣的狀態和心情。
3、林則徐銷煙有深遠的意義:
提問:林則徐為什么要禁煙?(注意理解“東亞病夫”和三個“多少”的含義;人們受鴉片殘害之大。)
林則徐銷煙有什么意義?
師:當你了解了虎門銷煙的故事后,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學生各抒己見,抒發自己個性化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進入學習狀態。
讓學生體會總分的段落結構。
體會中國人對鴉片的痛恨之情。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通過想象體會銷毀鴉片給人們帶來的無限喜悅。體會鴉片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學生通過想象更能夠近一步的理解林則徐禁煙的決心。
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激起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有重點的指導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熟讀成誦 提升情感
師: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讀懂了這么多的內容,下面就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試著背給你的小伙伴聽。
學生從讀到感悟,再到背,是一個情感不斷提升的過程。鼓勵學生熟讀成誦,也是在無形中教給孩子一個好的讀書方法,讓孩子終生受益。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記憶生字 說話練習
1、組織學生自主探究,辨別生字。
2、學生自己找竅門,然后小組內交流。
3、教師要特別強調“妻、歷、督”的寫法。
4、指導學生用“首先……然后……再……”說一段話。
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
培養學生表達能力,體會表示順序的詞語的用法。
(二)拓展延伸 課外積累
師:林則徐是一位得到過很多贊譽的政治家,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評價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多讀一些介紹林則徐的文章,相信大家的收獲會更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