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30
這是部編版寫讀后感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認識、了解讀后感這種文體。
2、明確讀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了解寫讀后感的方法。
3、通過寫讀后感,提高閱讀和作文能力,增長見識,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讀后感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寫出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每年的寒暑假學校都要組織同學們參加征文比賽,咱班有沒有同學參加過征文比賽?看來同學們都身經百戰。陳老師班的李靜同學寒假里寫的征文《<狼來了>讀后感》得了一等獎,正好咱們第四次習作就要來學寫讀后感,這節課,咱們就借助李靜同學的讀后感一起來研究研究怎樣才能寫好讀后感,好嗎?(板書:學寫讀后感)
二、閱讀范文,感悟寫法
《狼來了》讀后感
寒假里,我讀了《狼來了》這個寓言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要誠實,不能說謊,否則后果很嚴重。
(介紹題目,點名感受)
這個故事主要是講了一個小孩子放羊時覺得無聊,便大喊:“狼來了,救命呀!”在山下干農活的村民聽了他的喊叫,第一次,第二次都信以為真,發現小孩撒謊后都很生氣,第三次狼真的來了,小孩再喊狼來了,村民不再相信他了,最后小孩和他的羊都被狼吃掉了。
(概括內容,緊扣感受)
讀了這個故事,我不禁一身冷汗,說謊的后果是多么可怕啊!狼來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誠實是多么重要。要是你多次欺騙別人,就會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如果你失去別人的信任,那你還能干什么呢?
(詳談體會,圍繞感受)
讀了這個故事,也讓我想起了我平時做過跟那小孩類似的事。記得有一次,寒假時我為了玩耍騙媽媽做完了作業,媽媽便相信了我的鬼話,說:“做完了就去玩吧。”結果,等到放假最后幾天,媽媽檢查我的作業時,我才手腳忙亂地做起作業來,那幾天,媽媽怎么也不相信我的話。當時我真后悔,為什么我要像那小孩一樣說謊,害得連媽媽都不信我呢?想起來,我就覺得很慚愧。
(聯系生活,再談感受)
最后我奉勸大家:謊言只能蒙人一時,不能蒙人一世。說謊會成習慣,讓你越來越失信于人。久而久之,不僅你的假話沒人信,就連真話也沒有人相信了。所以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能說謊。
(首尾呼應,總結感受)
1、出示范文:
這就是李靜同學那篇文章,請大家輕聲讀一讀,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邊讀邊思考每個段落主要寫了什么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
2、讀完了,同桌兩個互相說說,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3、班級內交流讀后感的基本寫法:
來,誰能起來說給大家聽聽?第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1)介紹篇目,點明感受:用一句凝練的話寫出自己最深的一點感受。我們來齊讀小作者的感受吧。
第二段主要寫了什么?請你來說說。
(2)概括內容,緊扣感受:介紹內容不能過多的重復原文,要簡練概括故事的主要情節,并且要緊扣感受。
點撥:怎樣緊扣感受呢?同學們看第一段的感受是做人要誠實,不能說謊,否則后果很嚴重。嚴重到什么程度呢?概括內容中提到了你找出來。(村民不再相信他了,最后小孩和他的羊都被狼吃掉了。)這就是緊扣感受概括內容。
(3)圍繞感受,詳談體會:
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對,是小作者在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你看,小作者是圍繞著什么來具體寫自己的體會和感想的?對,是誠實的重要,這也正是文章開篇點明的感受。這個感受,多重要啊,我們每一步幾乎都離不開他。(板書:詳談體會,圍繞感受)
(4)聯系生活,再談感受:
這一段寫了什么?寫讀后感一定要聯系自己的生活或者是結合社會現象來談,這樣才能體現出讀書以后的深刻感悟。
(5)首尾呼應,總結感受:
寫作文要講究首尾呼應,開頭點明了感受,結尾要與開頭呼應,進一步來強調總結感受。
4、總結齊讀讀后感的基本寫法:大家看,要寫好一篇讀后感,每一步都離不開文章留給你的深刻感受。這個感受就是貫穿整篇讀后感的靈魂。來,對照板書,我們齊讀讀后感的基本寫法。
5、有一位同學學習了《圓明園的毀滅》后,寫了一篇讀后感被印到了語文書上,全省的同學都向他學習,打開語文課本78頁,大家快速默讀這篇讀后感,思考:這篇讀后感作者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受?
讀完了,說一說這篇讀后感作者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受?作者對八國聯軍憤怒與對圓明園毀滅的惋惜,貫穿了整個讀后感。再看看基本寫法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三、按照提示,選材交流
亡羊補牢
從前有個人,養了幾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1、《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快速默讀,說說給你的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用一句話說說
2、對照讀后感的基本寫法,按照提示先自己說說怎樣寫?
3、按照提示同桌分段交流寫作內容
指導詳談體會,圍繞感受:詳談體會是難點,怎樣才能寫好呢?我們可以從正面談他及早聽取了別人的勸告會是什么結果,從反面談如果他一直不聽取別人的勸告會是什么結果。可見__________、正反面談完后,再來總結一下你的感受。這樣的感受才是詳細的、具體的、全面的
4、按照提示整篇交流寫作內容
咱們接下來男女比賽按照提示整篇交流寫作內容,規則:
女同學交流的時候,女同學可以提示補充,男同學認真聽記住哪一段,她有什么優點?那一段有什么缺點?交流完后進行評價,反之也是這樣。
四、布置作業:課后完成讀后感的寫作
五、總結習作成果,鼓勵勤寫讀后感
同學們,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字浩淼而深厚,很多文章讓我們讀了都感覺余音繞梁,深受啟發。在今后讀書時,請同學們時常拿起筆,寫一寫自己的感受,讓我們的感想之花處處綻放,成為一個有內涵有思想的人吧
板書設計:
讀后感
介紹篇目、點明感受
概括內容、緊扣感受
詳談體會、正、反結合感受
總結
聯系生活、再談感受
首尾呼應、總結感受
一、讀是前提
首先要指導學生用心地“讀”,理解地“讀”,有情感地“讀”。沒有這樣的“讀”,不可能有“感”。
二、感要有物。
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的讀后感,可“感”的“物”很多,要寫好讀后感,必須選好“物”。感悟是由書中某一個地方的內容引起的,引發我們體會的地方,它不是憑空產生的。一篇文章,給學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或者說學生從中得到的體會不止一個。面對眾多的物,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善于從眾多的物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于寫的一個或幾個物,作為自己寫讀后感的切入點,不可面面俱到。
三、實際充實。
讀了一篇文章,產生了對現實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問題的思考,于是激發了“感”。首先,是聯系個人實際。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沒有情感的讀后感蒼白無力,有情感的讀后感才能感染人。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跡觀點,聯系實際生活中的人物言行,這樣的讀后感才是有價值的讀后感,這樣的讀后感才是真實感想。
總之,寫讀后感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可以先敘述文章內容,后集中談體會,這種寫法適于只談一點體會。還可以邊敘邊談體會,“讀”和“感”交叉寫,這種寫法可以談幾點體會。不離開文章的內容,要真切聯系自己的實際抒發感想,即實事求是,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想
12月15日,我遵從教研組安排上了一節習作研討課。這是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寫讀后感的習作。剛接到任務時,這對于我來說可是一大難題,從教這么多年從來沒有挑戰上過習作方面的研討課呢?真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感覺。但是任務總得完成啊!于是,課前我做了許多準備,在執教本單元課文時就比較詳細地點撥學生聯系生活抓文本關鍵語句談去體會,還查找之前別的老師的導學案,學習,模仿創新,找資料,備課,請教。最后設計出合適自己的學生使用的習作導學案。
為了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地位,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以回憶談談印象深刻的學過的課文進行導入,首先讓學生進行一地板塊:自主學習,明確要求,細讀課本習作的提示,給 “讀后感”下定義(寫讀后感,)就是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后,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這部分我讓讓學生群學再匯報。
明確習作要求后進行第二個板塊:賞析范文,發現寫作方法。我讓學生依據課本中的范文“憤怒和惋惜”——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和我另外收集的《狼牙山五壯士》讀后感,放到導學案里,這兩篇不同寫法的范文讓學生群學交流.
通過形式有別的范文讓學生通過讀、思、議等展示補充形式,老師作適當的點撥和引導,這樣使學生領悟并歸納出寫讀后感的方法——讀是基礎,感是重點;聯系自己生活實際,對比有感而發;觀點明確,加以聯想;敘議結合;格式正確,過渡自然。老師進行板書總結。
然后在學生掌握了寫讀后感的方法與步驟的基礎上,讓學生在第三板塊:“妙筆生花”當堂訓練寫一寫感受片段,最后進行全班展示學生,補充,學生寫出來都挺不錯,個別不足之處學生們都可以給于方法指導。
課上完了,我覺得自己能按預期的計劃完成,課后老師們點評也給予的很高的評價。讓我激動不已,但也感謝他們給我提的一些寶貴建議:1.如果在導入環節能深入點讓學生就本冊書中談談你最深刻的文章是什么?有點什么感受?而不是單純的說說你學過哪些課文會更好,會是為后來交流寫感受做更好的鋪墊。2.老師點撥時候如能夠讓學生交流結尾怎么寫的方法會更完美了。
我想,學生要寫好讀后感,首先做到對給出的文章用心地讀,用情地讀;其次要選好“感受點”,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書,可寫的感受點很多,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或身邊的實際選擇一個自己最善于寫的來寫;最后要聯系實際,進行對比有感而發,因為沒有情感的讀后感是蒼白無力的,是不能感染人的。
這堂習作研討課,我收獲了許多,發現了不足,勇敢邁出第一步,相信我和學生今后再也不會害怕作文了。
記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
今天 ,我給同學們講授了習作3《寫讀后感》。此節習作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發展,運用讀后感這一讀寫結合的形式,激發學生讀寫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那么,如何讓學生寫好讀后感呢?
要寫好讀后感,關鍵在于把握好“讀”與“感”之間的關系,尤其是結合實際,寫出真情實“感”。 在教學中,我發現了學生寫讀后感容易出現的一些問題:
第一、“讀”和“感”分離。有些同學寫讀后感,只寫“讀”而不寫“感”,成了這本書或這篇文章的“內容簡介”。也有同學寫讀后感,只寫“感”而不寫“讀”,成為無根底的隨意而發的感慨。
第二、“讀”和“感”在讀后感之中兩分天下,這也是不對的。前邊的“讀”實際上是寫文章內容簡介,后邊發一通感慨。
第三、不會結合實際,感想很空泛。
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我做了如下的指導:
一、精心細讀課文。
首先要指導學生用心地“讀”,理解地“讀”,有情感地“讀”。沒有這樣的“讀”,不可能有“感”。
二、要選好“感點”。
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的讀后感,可“感”的點很多,要寫好讀后感,必須選好“感點”。感點是由書中某一個地方的內容引起的,引發我們體會的地方,它不是憑空產生的。一篇文章,給學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或者說學生從中得到的體會不止一個。面對眾多的感點,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從眾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于寫的一個或幾個感點,作為自己寫讀后感的切入點,不可面面俱到。
三、聯系實際談感受。
讀了一篇文章,產生了對現實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問題的思考,于是激發了“感”。首先,是聯系個人實際。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沒有情感的讀后感蒼白無力,有情感的讀后感才能感染人。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跡觀點,聯系實際生活中的人物言行,這樣的讀后感才是有價值的讀后感,這樣的讀后感才是真實感想。
總之,寫讀后感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可以先敘述文章內容,后集中談體會,這種寫法適于只談一點體會。還可以邊敘邊談體會,“讀”和“感”交叉寫,這種寫法可以談幾點體會。不離開文章的內容,要真切聯系自己的實際抒發感想,聯系實際一定要實事就是,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