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2
這是部編學會記事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圍繞中心完整清楚地敘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
過程與方法:處理好敘事的詳略,安排好敘述的順序。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寫真情實感的寫作作風,記真事,說真話,抒真情。
【教學重點】學會圍繞中心完整清楚地敘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
【教學難點】處理好敘事的詳略,安排好敘述的順序。
【教學用時】2課時
【教學準備】PPT課件、暢言教學系統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義,值得贊揚;有的事情卻給人留下深刻的教訓。把這些事情的全過程或某一階段、某一側面如實地、有條理地記敘下來轉告給更多的人,這樣的文章就是敘事作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怎樣把一件事敘述得有聲有色,條理清晰。
二、請同學們閱讀《學會記事》,并交流閱讀心得。
討論:1、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只有把這些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么事。然而,交代這六個方面內容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安排,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2、條理要清晰。每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記敘的順序一般有以下幾種:
(1) 順敘。即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后次序進行敘述。這樣寫,可以將事情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敘述出來,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運用順敘寫成的文章,它的層次、段落和事情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基本一致的。順敘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情發展規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敘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和以事情發展規律為順序的。
(2)倒敘。即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敘述,然后再從事情的開頭進行敘述。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敘的寫法,必須注意交代清楚倒敘的起訖點,順敘和倒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必要的文字過渡。這些地方處理不好,會使文章脈絡不清,頭緒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3)插敘。指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由于某種需要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而插入的關于另一件事情的敘述。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插敘時不能打亂原來的敘述線索,要注意與上下文的銜接。這樣,文章的結構不僅富有變化,而且敘述事情的條理非常清楚。
3、結構要完整。要注意文章開頭與結尾的安排,做到首尾呼應,過渡自然,前后照應。
4、要寫真情實感。
(1)選擇真實的材料來寫。無論是寫人敘事,還是描景狀物,不僅要保證人、事、景、物是生活中真正存在的或存在過的,還要保證你對它們的觀察、分析、判斷、總結是準確的、客觀的,你對它們的情感是真實的。
(2)要把所選的材料寫真實。如果是寫人,就要真實準確地寫出這個人的特點,做到“寫誰像誰”;如果是寫事,就要有條有理地寫出事件的始末,做到“有頭有尾”“有詳有略”;如果是描寫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做到“形神兼備”。
5、要注意錘煉語言。
學習使用一些能夠貼切表達情感的詞語或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細節。只有語言表達過了關,才能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寫作意圖。
三、寫作實踐
1、導語:
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快樂,有多少事使你感到苦惱,又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尷尬?而每一件事又發生在一瞬間,又有多少令你難忘的“那一次” ……請打開你記憶的閘門,攫取生命中難忘的“那一次”。
2、寫作指導:
(1)文題妙解: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可以補充一個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動的詞語,如“快樂”“開心”“感動”“后悔”“失落”等。題目中的“真”,是程度副詞,表明這一感覺或心理應是很深刻的、記憶猶新的。
(2)注意事項:要注意有重點地展開敘述,把事情寫清楚、完整。
一般來說,學生的記敘文大都是表現出贊同、贊美、欣賞、歌頌什么,或者是反對、批判、揭露、諷刺什么,當然也有表達自己的懷念、感嘆、傾訴、情趣等等的。應該說,寫文章的立意是比較自由的。但作文的立意并不是絕對自由的,它是有很多的限定的,它也是有很多的評價標準的。作為一名學生當然也應該有一個受教育的方向,而在作文中也體現了這個方向性,所以,我們的作文立意也符合這些方向標準。
所以,好的立意應該力求做到:
一、 方向要正確
所謂正確,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表達出來的思想觀點和感情要健康、積極向上。立意正確是寫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評價文章的重要標準。一般來說,我們的立意要與我們目前國家社會倡導的公德相一致,要與當前的時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頌真、善、美,抨擊假、丑、惡,提倡以人為本、愛國、誠信、環境保護、無私奉獻等等。決不能表現一些厭世消極的.思想,或者是為那些不良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頌德。
二、 情感要鮮明
情感的鮮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確,該批判的批判,該歌頌的歌頌,并且在你的語言中要飽含感情。最好不要出現那些讓讀者都想不透的模棱兩可的情感傾向。這不僅僅會減弱對主題的表現,也會傷害到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同時也影響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感情的鮮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態,夸大其辭,沒有分寸,這樣反而會讓人感覺作嘔。所以說,我們的感情表達真實可信才會感人,才會打動人。
三、 思考要深刻
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們能透過事物的現象去挖掘其內在的本質,思考出對人生,對社會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能在一般人認識上再進一步,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那一點,并能給人以啟示。思考的深刻需要我們對眼前的事物作仔細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內在聯系,并能用文章的語言表達出來。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從平凡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學習做人的道理。
2.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懂得寫事件要抓重點。
3.努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鼓勵多角度抒寫生活的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文題展示
從小到現在,有多少令你難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遺憾;那一次,你真尷尬……正是經歷了這無數的“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貴,奮進的艱辛及你肩負的責任……真正領悟到了生活的內涵,長大了,成熟了。請從你的生活中選擇一件事,以“那一次,我”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并寫出你的'真情實感。要求:①在文題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使文題完整;②記事要完整、具體,中心明確,詳略得當;③語言要簡明、連貫、通順;④字數600左右,書寫要工整。
二、寫作導航
怎樣才能記述好一件事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記事要完整。即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過和結果。但交代這六要素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地點也并不是非要直接點明的,有時候可以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變化,將它們間接表示出來。如“雞喔喔叫了起來”就是指天將亮了,“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說明已是傍晚了等。
二、記事要有詳有略,重點突出。在記敘六要素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記敘時就一定要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記事要有條理。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
四、記事要具體。要試著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如語言、動作、心理、神態、外貌、環境描寫等)具體、生動地再現當時的情景。
五、記事要有真情實感。記事是為了傳情達意,有真情實感的材料才能打動讀者,才能與讀者產生共鳴。
三、例文引路
那一次,我非常慚愧
每當想起那件事,我的臉馬上就紅了。
那是一個冬天的早晨,天氣非常寒冷,外面刮著凄厲的北風,地上都凍得硬硬的。早上第一節課下后,該做廣播操了。我怕冷,真不想出去做操,可是,有什么辦法呢?我縮著脖子琢磨起來。一個念頭忽然跳入我的腦海:前天沙曉娟同學說肚子疼,夏老師不是沒讓她做操嗎?我不如也裝肚子疼。
廣播里響起了《運動員進行曲》,同學們照例出去排隊了。我坐在位置上,右手捂著肚子,左手放在桌上,腦袋垂得低低的,嘴里還不時地哼哼。夏老師走進來,見我這副痛苦模樣,便關切地問:“趙志達,怎么啦?身體不舒服嗎?”一邊說,一邊用手摸了摸我的額頭。“肚子疼。”我無力地點了點頭。“要不要到學校診所,去拿點藥吃一下?”“不用了,早晨吃過了,還是有點疼。”“那你今天就別去做操了,以免再受涼,好好休息一會兒,也許就好了。”說完,老師就走出去了。
心里懸著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不由暗喜,這么容易就躲過去了!我慢慢走到窗邊,看見同學們正迎著大風,整齊而有力地做操。不知什么原因,心里總有點不自在。
廣播操結束后,同學們回到班上,紛紛圍著我噓寒問暖。有的問:“你肚子還疼嗎?”有的說:“多揉揉就不疼了!”還有的說:“要不,我陪你去學校診所看一看吧!”我連忙說“不要緊的,不要緊的,我吃了藥,休息一會兒馬上就會好的。”大家聽了,也就放心了,一起出去玩了。看著他們玩得正高興,我腳都發癢了,但因為擔心露餡,只好坐在位置上埋頭“休息”。
第二節上語文課,夏老師講得眉飛色舞,同學們也踴躍發言。平時我是個愛發言的人,一時忘了自己“生病”,忍不住高高舉起手來。當我響亮地答對了問題時,老師不僅肯定我思維敏捷,聲音響亮,還當場對我大加表揚:“趙志達同學今天身體不舒服,還這么積極地回答問題,我們大家要好好地向他學習!”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而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臉上火辣辣的,仿佛那一個個巴掌正抽在我的臉上似的。
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每當我想起它,就慚愧得臉紅到脖子根。因為惰性發作,我撒了謊,欺騙老師,欺騙同學,欺騙自己。而老師的關懷和表揚,同學的問候與情誼,卻像寒冬的一縷縷陽光,照在我心上,暖乎乎的。我想,今后,再也不能做這種荒唐的事了。
學會記敘事情是小學生作文訓練的重點之一。記事作文是通過記敘一件或幾件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來說明一個道理,或表現歌頌一種精神,或表達作者本人的一種思想情感。
通過這次記事作文教研活動,對于此類作文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緊扣生活,練說練寫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首先碰到的問題是寫什么,記什么事。學習、生活中的事就像樹上的葉子、河中的流沙、天上的星星一樣多,每天都要發生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事,可是有些學生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用心去觀察,總覺得平淡,沒意義,不是寫作文的好材料。可見無材可寫的根源是不善于觀察,僅做生活的旁觀者。 其實身邊的人、事、景、物無處不有,關鍵是要善于觀察分析。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之人,練說練寫這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二、練說真話,練情實感。
作文說的就是真人真事,寫的就是真情實感,但平時學生在寫作文中,有時為了完成任務胡編亂造,或抄襲他人,或無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學生的一紙謊言。
在寫“難忘的一件事”,我從“為什么難忘”入手,引導學生回憶童年之事,從校內到校外。說說生活中曾經有過的“有趣的、有意義的、受教訓的、后悔的、令人傷心的、令人高興的、令人氣憤的、打擊最大的”一件事。這樣可使一個平常題目延伸到生活的每個角落,使學生驚嘆題意的廣泛,在生活、回憶中選取印象最深的一件真事來寫,這就可免去無米下鍋之苦和抄襲杜撰之弊。
三、創設自由表達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流中,細細品味,體驗真情實感。
學生一旦有機會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他們能盡情地流暢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說出了真話,再讓學生動筆就不會空話、客套話一大堆了。通過孩子們發自內心的交流,學生們基本上對自己想要寫什么有了初步的概念,而且這種想寫的需求是孩子們主動產生的,不是老師強加給他們的,積極性不可比擬。
四、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
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每學習一篇課文后,注意對該文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在教學中持之以恒地把寫作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另外,通過一年以來的作文教學,我們發現,如果連續幾次對同一種題材的作文進行訓練,效果會更好;作為三年級才開始作文訓練的孩子來說,還需要對片段加強訓練……孩子在不斷變化、進步,對于教學,我們也需不斷調整教學策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