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8
這是小狗學叫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學習本課新詞,掌握5個多音字。
2、品析人物形象,體會童話的特點及閱讀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品析人物形象,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童話的特點。
2、一邊讀,一邊預測故事情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培養閱讀和感悟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從對話描寫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補課文情節,進行想象思維訓練,預測故事內容,并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難點】
1、對童話主旨和借助想象反映生活的寫法的理解。
2、體會、挖掘課文幽默的語言所蘊藏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導入新課。
出示多媒體課件:小動物們的叫聲
同學們,你們聽,這是一些小動物們的叫聲:小雞的嘰嘰聲,小鴨子的嘎嘎聲,老牛的哞哞聲,還有小狗的汪汪聲……小動物們的叫聲各不相同。如果,小雞有一天發出了嘎嘎的叫聲,你們肯定覺得奇怪。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動物叫聲的童話——《小狗學叫》。
板書:14小狗學叫
設計意圖:
童話是小學生喜歡的文體之一。利用童話中出現的小動物喚起他們的閱讀興趣,進而讓他們在初步掌握文體特點的基礎上展開本課的學習。
二、初次閱讀,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在讀課文的同時,標記不熟悉的生字、生詞,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2、出示多媒體課件:生字、生詞。檢查預習情況。
(1)熟讀生字。
討厭 怒火 批評 訪問 差不多 忍著 模仿 瘋狂 汪汪 搞不清
(2)牢記多音字。
三、朗讀教學。
1、分角色朗讀課文。
(1)明確課文中出場人物的名單、人數。(旁白1人,不會叫的狗1人,其他角色各1人)(2)分組指定注意幾個主要角色的對話朗讀的重音、聲調、節奏。
(3)揣摩人物心理,把握角色形象。
(4)分配角色,進行朗讀。
2、師生交流,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
分角色朗讀。學生們在有聲有色的角色朗讀中,個性得以彰顯,更得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四、品評形象,深入理解。
出示多媒體課件:圖片
1、課文中的“別人”、小公雞、狐貍、杜鵑是如何看待這只不會叫的小狗的?師生交流,并總結。
板書:“別人”——疑惑、不屑小公雞——關心小狗,誠心誠意地教它狐貍——嘲笑、看不起杜鵑——憐憫、關心
2、童話中經常把一切事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人的思想感情、行為動作和說話做事的能力。例如,本文中的小公雞、狐貍、杜鵑、小狗等進入了童話領域就都“活”了。
3、故事里的小狗是一只怎樣的小狗?
(1)不幸、可憐。(它因為不會叫而受到別人的嘲笑)
(2)勤奮刻苦、堅持不懈。(它每次學習叫都是一遍一遍地練習)
(3)有尊嚴、有追求、不甘人后。(雖然老遇到困難,但是它卻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地追求目標)
設計意圖:
童話中的主人公是一篇童話重點刻畫的對象。閱讀童話,要通過體味主人公的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明確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從而感知文章所表達的含義。
五、預測結局,拓展延伸。
本文最為有趣的是作者為自己的童話作品設計了一些不同的結局。你認為哪種結局更好一些,為什么?(學生分小組討論,明確后,教師加以適當的點評。)
1、比如,第一種結局的迷失自我,第二種結局的平庸,第三種結局,小狗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位置。當然,如果學生能對第一、二種結局有新的理解,也要給予肯定。
2、學生們可能有多種預測,但在評價時要明確一點,童話中的幻想不是胡思亂想,夸張不是不合邏輯地隨意編造,童話中的幻想、夸張都是根植于現實生活的,都是有依據的。
設計意圖:
童話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它里面的人物形象和情節對現實的社會和人生有著一種象征和隱喻,不能孤立地僅僅將形象放在童話本身的情節中去理解,而應聯系現實生活,思考其中蘊藏的有關生活的啟示。
六、課堂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在童話的伴隨下成長,被其中美妙的故事和奇異的幻想吸引過、陶醉過。
童話《小狗學叫》展現了一個真實的世界,同時還告訴大家應該怎么做以及努力之后這個世界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希望同學們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所體會,有所收獲。
1.環節安排不夠合理。
在設計本節課時,我安排了一個續寫結尾的環節,但這個環節到底應該安排在哪一直沒有定下來。按常理應該是安排在分析完課文之后,因為先把握文本再進行寫作訓練更符合教學規律。但是我在教授時把續寫結尾安排在了出示三個結局之前。讓聽課的老師摸不著頭腦。
2.難點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
本節課在設計時安排了學生談啟示的環節,但教授過程中此環節被漏掉,這是個極大的失誤。因此童話故事的內涵也沒有挖掘到位。
3.問題的設計還是不夠合理。
個別問題太淺,不值得探究,值得探究的問題提得不夠明確,影響了學生的思維。
4.教師功底還很欠缺。
表現在教者啟發、評價的語言不夠恰當。不能給學生準確的點播和引導。把握課堂不能做到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會認16個生字。
過程與發展:
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自主走進文本,以學生自己理解為基礎,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重難點:
1、 會認生字,在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2、 體會課文幽默的語言中所蘊含的關于社會和人生的思考。
教學準備:
熟讀課文,整理生字、生詞,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童話把我們的世界裝點得五彩繽紛,童話令我們的童年充滿了幻想與期待,伴隨著童話,我們一路收獲,一路成長,一路快樂。
今天,我們走進意大利作家羅大里的童話《不會叫的狗》。
二、 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請3名同學分別朗讀1-9,10-24,25-37自然段,其他同學提起手中的筆認真聽讀,畫出生字詞。
1、 交流生字詞。
2、 請一名同學根據聽讀,用自己的話說說內容。
3、 通過剛才的復述,想想文中一共出現了幾只小動物。
三、 深入理解
這些小動物在文中都開口說話,作者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我們要把它們當初活生生的人來寫。
1、 那你們覺得小動物們對這只不會叫的狗是什么樣的態度?從文中找出關鍵性的詞語與句子。
2、 狐貍為什么嘲笑它。
3、 面對這種嘲笑,小狗有怎樣的反應?(指導讀出傷心的語氣)
四、 探討結局,挖掘內涵
1、 課文設計了三種結局,請速讀并說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2、 作者給我們所塑造的不同形象,大家看看生活中能否找到它們的影子。
五、 布置作業
請為本文加上第四種結局,最好能像作者一樣,用一個關鍵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板書設計
《小狗學叫》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的是一只不會叫的狗學習叫的故事。文章構思新穎,想象豐富,文章以對話的.形式刻畫了人在成
長過程中的一段心路歷程,不同形象暗示了形形色色的人所構成的復雜的社會環境,而三種結局則提示了不同的人生態度會造就不同的人生之路。故事暗示“小狗終于成為真正的狗,找回迷失的自我”的主題。童話以現實為基礎,幽默地展示現實中某些現象,使人們在笑聲中受到教育和啟發。
本課教學“課堂小結”這一環節中,我考慮到思維的發散性,于是要求學生說說“讀了這則童話后的收獲和感受”,要求從“小狗、小公雞、狐貍、杜鵑、獵人”等不同的角度,進行感悟,學生說出很多令我始料不及的答案,真正做到了發散思維的目的。
回顧本課教學,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本文作者雖然為這則童話主人公就設計了三種結局,并且讓學生說說:你認為哪種結局更好一些,為什么?但是學生的答案相對來說比較統一,都認為第三種結局更好一些,對于其他的結局,即使有的同學能想出,篇幅也是很短,或者照搬課本中的情節,沒有創新。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