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2
這是李清照詞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揣摩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2、了解個人的生活遭遇和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系,體味詞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3、理解并積累古典詩詞中常見意象。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體味《醉花陰》和《聲聲慢》的不同“愁”情。
難點:理解并積累詞中的常見意象,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
【教法設想】 鑒賞、比較、分析
通過比較閱讀,將知識系統(tǒng)化;通過“知人論世”的分析,將理解深入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有這樣一個人,她是一個獨創(chuàng)一格的女人,她既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英雄豪氣,也有“一種想思,兩處閑愁”的萬種柔情,她就是被人稱為“亂世中的美神”的“千古才女李易安,萬古愁心李清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她的兩首詞,走進她的內心世界,感受她的“萬古愁心”。
二、走近作者,知人論世
1、簡介作者(學生讀課文題注)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南宋著名詞人。詞集有《漱玉詞》。
2、我們在初中階段曾經(jīng)學過她的什么作品?(復習)(讀或背)
《如夢令》和《武陵春》。
3、介紹李清照人生遭遇和前后不同風格
上面這兩首詞在內容和風格上有什么不同?(一首相對輕松、活潑,一首相對愁緒滿懷,比較沉重。)這是為什么?
這與李清照的人生經(jīng)歷有密切關系。出生于官宦人家的李清照,早期生活優(yōu)裕,過著無憂無慮的少女生活;結婚后與嫁給趙明誠,與丈夫情投意合,相親相愛,但也開始有丈夫在外做官、自己獨守空家的孤獨和寂寞;北宋滅亡后,李清照夫婦倉皇南渡流落江南,公元1129年,趙明誠在建康病故,她后來受過騙,坐過牢,沒有子嗣,只身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晚景凄涼。
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兩期。
南渡前:內容——閨怨離愁,詞風——清麗柔媚;
南渡后:內容——懷舊悼亡,詞風——凄婉哀怨
三、學習新課,感受經(jīng)典。
(一)學習《醉花陰》
1、初讀感知。
女生讀。聽朗讀錄音。齊讀。
2、品讀詞味。
⑴品味情感:愁(開篇一愁字,籠罩全篇)
⑵品味詞句:
李清照是如何表達她的閨中之愁的?用了哪些富有內涵的詞語?
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緊緊扣住一個“愁”字分析。
引導學生重點把握要點詞:永、又、涼、瘦。
⑶品味意象:李清照是如何表達她的`閨中之愁的?選用了哪些富有內涵的意象?
重點意象:薄霧、濃云、東籬、酒、西風、黃花
(二)學習《聲聲慢》
1、初讀感知。
女生讀。師范讀。齊讀。
3、品讀詞味。
⑴品味情感:愁(怎一個愁字了得)
⑵品味詞句:
詞中選用了哪些典型詞語來表現(xiàn)人物,表達思想感情?
引導學生賞析“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在表達情感上的不同以及連用7個疊詞的表達效果。
討論明確:疊詞運用的表達效果:一是直接抒情,極有層次地表達了詞人在遭受重創(chuàng)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為全詞渲染了一種的悲涼的氛圍,奠定了哀婉、凄涼、愁苦的感情基調。二是增強詞的音韻效果,富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⑶品味意象。品味詞中幾個常見意象。
引導學生把握要點意象:淡酒、過雁、梧桐、細雨。
(三)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高考擬練:
1、黃花是《醉花陰》和《聲聲慢》共同選用的意象,請簡要分析兩首詞中的黃花有何異同。
共同點:都以黃花自比,都有高潔之意,都寫出了詞人的孤獨、寂寞和滿腹愁緒。
不同點:《醉花陰》中的黃花有“暗香”,可供欣賞,仍不失孤芳自賞的情調和詩酒自適的瀟灑。
《聲聲慢》中則是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不“堪摘”。表現(xiàn)了詞人晚年孤苦飄零的處境,隱含著對生命將逝的悲哀。
2、同是寫“愁”,《醉花陰》和《聲聲慢》在內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明確要點:《醉花陰》愁的是離別,是相思,是閨怨之愁;《聲聲慢》愁的是喪夫之痛、流離之苦、亡國之恨,既有個人愁,又有家國愁。
三、課堂小結
知人論世是詩詞鑒賞的一種很實用的方法。
個人遭遇和文學創(chuàng)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這兩首詞中,我們看見了一個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詞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調。早年的“愁”是“閨怨”、“離愁”,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晚年的“愁”則是在經(jīng)歷了亡國、流離、喪夫之后的“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愁,是一種沉甸甸的濃愁。
品讀意象,是詩詞鑒賞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通過意象品讀,能準確把握作品的內容、情感和主題。要注意理解和積累常見意象的特定意義。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背這兩首詞,并深入體會詞的內容和情感。
2、酒、風和黃昏也是《醉花陰》和《聲聲慢》共同選用的意象,它們在兩首詞也是有一定的差異的,請簡要比較。
3、任選兩首詞中你覺得寫得最美或最有味的句子,寫出你覺得比較精美的賞析文字。
板書設計:
李清照詞兩首
《醉花陰》:生離之愁,暫時之愁,個人之愁
《聲聲慢》:死別之愁,永恒之愁,家國之愁
一、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人(今山東),父親李格非,是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與丈夫為逃避戰(zhàn)亂來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詞人展轉于杭州,越州(今紹興),金華一帶,在孤苦生活中度過了晚年,但她一直關心國家大事,也從未停止過文學創(chuàng)作、
李清照擅長寫詞,前期以抒發(fā)對愛情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為主,寫得曲折,含蓄,韻味深長,形象鮮明、后期的詞和前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詞風也充滿凄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fā)傷感懷舊,悼亡之情。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詞作大家、其詞的內容雖然沒有擺脫愛情與離愁別恨的傳統(tǒng)范圍,但在南渡后,她的詞更多的表現(xiàn)出對國家,人民和個人的深沉傷感,她的詞對女性內心世界的嚴肅而深刻的描繪,于委婉細膩中一洗以往詞作的嫵媚不實的氣氛,給詞壇帶來清高的意趣,淡遠的情懷,空》,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詞文賞析:
1、“昨夜雨疏風驟”中的“疏”字應解為“疏狂”,側重于“狂”字。
2、結合杜甫《三絕句》詩句“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說說女主人公昨夜飲酒過量(睡醒了還有殘酒),到底是為什么?
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3、盡管飲酒濃睡,但清曉酒醒后所關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經(jīng)過一夜的狂風驟雨,現(xiàn)在怎么樣了。
4、女主人公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卻問卷簾人?“試問”的“試”字反映了怎樣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經(jīng)過風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紅滿徑了。之所以試問,不是真有疑問,而是自己不忍親見落花的悲慘,一個“試”字,將這種復雜的心理委婉地傳達出來。貼切入微,曲折有致。
5、本來以為經(jīng)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后,卻漫不經(jīng)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卻道”有豐富的內涵,請同學們說說看。
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fā)生的變化無動于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后感到疑惑不解。
6、“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形容綠葉繁茂、紅花萎謝的情景。“應是”也包含著女主公復雜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來嗎?
你哪里懂得,嬌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經(jīng)得起狂風驟雨呀。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
7、“綠肥紅瘦”歷來為人稱道,說說好在哪些方面?
“綠” 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后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tài)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jīng)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由這四個字生發(fā)聯(lián)想,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征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此語甚新。”《草堂詩余別錄》評:“結句尤為委曲精工,含蓄無窮意焉。”
8、詞人為什么這么惜花?
惜花實際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華。
三、板書設計:
雨疏風驟→借酒消愁→怕見落花→綠肥紅瘦。
【教學目標】
1.讀懂34首易安詞
2.體會詞中的人與情
【達成目標】
一、 導課: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根,是中國人民的脈,最美是詩詞。
今天走進《漱玉詞》
1.同學們了解多少李清照的情況
2.老師簡介李清照
“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
——明·楊慎《詞品》
“易安居士,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shàn ,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
——宋·王灼《碧雞漫志》
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
——宋·趙明誠 題31歲李清照畫像
“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lí水于大海,然皆句讀不葺qì之詩爾。又往往不協(xié)音律……”
——宋·李清照《詞論》
到了晏元獻(晏殊)、歐陽永叔(歐陽修)、蘇子瞻(蘇軾)這些人,都是學識淵博的人,填小詞,就像拿瓢取大海里的水一樣容易,但他們的作品只是不加整理的詩罷了,往往不協(xié)音律…
李清照明確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
二、 快樂記詩詞:
1. 斗百草
2. 飛花令
選出34首易安詞的高頻詞,玩一波飛花令,加強學生對詩句的記憶。
三、 美美細品悟:
1.默讀:
讀到一個怎樣的李清照?讀到一番怎樣的世間情?
3. 分維度交流:
A動作表情: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B房間擺設: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
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玉鴨薰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
來相召、香車寶馬,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C悲凄病老: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酒欄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
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D李易安情懷:
生當做人杰,
死亦為鬼雄!
四、 寫首小詩詞:
1.分析《永遇樂 落日熔金》
2.寫幾句《濰州之春》
【反饋目標】
1. 交流自己寫的小詩詞
2. 對比豪放派辛棄疾的《永遇樂》,賞評詩詞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內在節(jié)奏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一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吟誦詞,以“沉醉”為切入點,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體會詞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1、以“沉醉”為切入點,想像詞境,并能用語言描繪出來。
2、有感情地吟誦詞。體會李清照的詞作特色。
四、教學方法
詩歌教學重點應在讀上下功夫,因此,教學本詩重在教會學生讀,采用反復誦讀法,讓學生在讀中悟,讀中品,讀中感。再用比較的方法,提供另外一首李清照的詞作,了解詞的特點,感悟作者的寫作風格。 詩歌重在讀,學習本詩,要讓學生加強誦讀,適當加以指導,充分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大家還記得《夏日絕句》嗎?(齊背)
2、說說你了解的李清照的相關情況。
3、 出示幻燈,簡介李清照
補充:古代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她卻被稱為“一代詞宗”,詞史地位好比詩中李白。我們今天要學的《如夢令》(板書齊讀),就是她和你們差不多大的時候寫的。
3、今天我們學習李清照的一首詞《如夢令》
4、同時呈現(xiàn)詩與詞:輕輕地讀,你發(fā)現(xiàn)詞與詩在表現(xiàn)形式上哪兒不一樣?
5、簡介詞的特點
詞起與唐,盛于宋。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因此又叫長短句。每一句的字數(shù)、節(jié)拍,包括演唱的旋律都是靠詞牌來規(guī)定。這里的詞牌就是(如夢令)。很多詞沒有題目,我們往往用第一句來當它的題目。所以這首詞的題目也可以叫(常記溪亭日暮)數(shù)數(shù)它有幾行?
(6)再數(shù)數(shù)每一行有幾個字(教師手勢引導,學生讀一行報一行數(shù)字665646)?所有的如夢令,都是這樣的結構。
引讀,男生讀《夏日絕句》;女生讀《如夢令》,(節(jié)奏要特別有變化:平長仄短)。
二、 初讀全詞,理解詩意
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自由讀,指名讀讀,齊讀
3、默讀思考,圈畫出不懂的詞語,想一想詞的大意。
同桌交流
4、 交流詞語的意思。
常記:經(jīng)常想起。
溪亭:小溪邊的涼亭。
日暮:太陽快要下山,時間不早了。
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歸路:回來的路。
興盡:興致得到滿足。
5、 明確詞語解釋,先想一想這首詞的大概意思,然后再自己說一說。 全詞的大意:
經(jīng)常回憶起在溪邊涼亭游玩飲宴的情景,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別不出來了。一直到興致完了,天已經(jīng)黑了,才掉轉船頭回去。結果卻搞錯了方向,船行到了藕花深處。
奮力地劃啊,奮力地劃啊,把棲息在沙洲上的水鳥驚得全都飛起來了。
6、朗讀體會全詞的意思。
三、 美讀全詞,領悟意境
1、請大家細細讀幾遍完成以下的問題。
(1)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季節(jié)?(教學“藕”字)
(2)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
(3)為什么會誤入?
(4)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
2、其實整首詩就圍繞著兩個字來寫,哪兩個字?(板書:沉醉)
3、詞人因何而醉?(板書:美酒)
詞中強調喝酒的地點是(溪亭),所以要讀重音。
詞中強調喝酒的`時間是(日暮),所以要讀重音。
詞中強調喝酒后的狀態(tài)是(沉醉),所以要讀重音。
師強調:讀重音不是單純的加重讀音,而是用它把前后的詞語意思都凝聚起來 (個人讀,齊讀)
4、作者喝著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醉到哪種程度呢?
5、讓作者沉醉的僅僅是酒嗎?作者從視覺、聽覺、嗅覺中告訴了你答案。 默讀在詞中找一找,想一想,批注一下
(視覺上,余霞、荷葉、荷花、鷗鷺。關注色彩:綠、紅、白、金黃 )
(聽覺上,你的耳邊縈繞著(鷗鷺撲棱聲、鳴叫聲;水聲,驚叫聲、劃槳聲) (嗅覺上,深深地聞一聞,沁入心脾的荷花淡淡的清香)
6、哪你說讓作者沉醉的除了美酒還有什么?(板書:美景)
作者喝著美酒,欣賞著美景,心底彌漫著一種什么情緒?(歡樂的,輕松的,愉悅的,美好的,沉醉的
美酒加美景,給了她美好的心情,這種心情,讓我們讀著 ,看著,也跟著陶醉了。(板書:美好的心情)
7、再讀,感悟詞人不僅“沉醉”于酒,“沉醉”于“景”,還“沉醉”于“情”。
四、對比賞讀讀,延伸拓展
對照比讀兩首《如夢令》比較它們的相似之處,對詞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