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7
這是《瀑布》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聲音,猜一猜這是什么聲音。
(教學設想:通過聽聲音、猜聲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并在頭腦中對瀑布的聲音形成一定感知,為學習詩歌作鋪墊。)
2、對,這就是瀑布的聲音,今天,我們就一起到瀑布腳下去看看,感受瀑布的魅力。
二、讀中感悟,放飛想象
(一)學習第一小節
1、瀑布的聲音像什么?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2、瀑布的聲音還像什么?指導用“瀑布的聲音像。”說話。
(設計分析:通過聽覺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激發學生興趣,學生豐富多彩的回答,在創造美的同時,也內化了文本的語言,豐富了語言的積累。)
3、指導朗讀感悟瀑布的聲音美。
(設計分析:瀑布的聲音用直觀的語言描述學生難以領悟,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并加上教師在評價中的朗讀引導,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既學會了朗讀,又能感受到瀑布聲音的震撼。)
4、聽到這么美的聲音,你想到的瀑布是什么樣子的?
(二)學習第二小節
1、播放瀑布影片。
(教學分析:通過直觀形象的影片,讓學生感受瀑布的雄偉、壯麗。捕捉學生贊嘆的神情進行引導。)
2、剛才老師從大家的臉上看到了驚喜,你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樣?
3、指導朗讀詩句,體會作者看到瀑布時的心情,感悟瀑布的形態美。
4、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相機指導理解“一道白銀”的意思。
(教學策略:充分利用文中插圖,圖文結合,直觀理解。)
過渡:看到這么美的瀑布,現在你最想做什么?(生暢所欲言)老師也迫不及待想到瀑布腳下看看,走,一起去吧。
(三)學習第三小節
1、師范讀:“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2、理解“珍珠的屏”指的意思。
(教學策略:結合圖片直觀理解,突破難點。)
3、指導用“好像一座珍珠的屏。”說話。
4、假如此時此刻,你就站在瀑布的近旁,一陣風吹來,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景,你又有什么感覺?
5、指導朗讀詩句。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配樂朗讀詩歌。
2、欣賞瀑布圖片,你想對瀑布說什么?
(設計分析:通過這環節激發了學生的想象,拓展了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將知識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進一步升華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我們不僅跟隨葉圣陶爺爺觀賞了瀑布,還欣賞了各種各樣的瀑布,這是神奇的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壯美景觀,讓我們敞開心扉,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吧!
四、課后作業
背誦詩文,積累你最喜歡的優美詞句。
教學目標:
1、感受瀑布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2、弄清作者在不同觀察點聽到瀑布的聲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樣子,學習有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
3、在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弄清作者觀察點的變化。
教學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了解瀑布的聲音和樣子,感受瀑布的雄偉壯麗。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板書課題:齊讀
2、你見過瀑布嗎?它是什么樣的?
3、講解:瀑布就是從高山陡壁上或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來的水,遠看好像掛著的布。
4、觀看錄像:談談觀看后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詞讀音
指名分節朗讀課文,認真聽,正音;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來寫瀑布的?
根據討論,板書:聲音、樣子
三、導讀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么?
2、討論:還沒看見瀑布,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作者離瀑布還很遠,就聽見了瀑布的聲音,說明瀑布的聲音很大。
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
理解“疊疊”(一層一層)
一層又一層的浪涌上岸灘,聲音是怎樣的?(誰來模仿)
這說明瀑布的聲音怎樣?
誰能把瀑布的聲音的大讀出來?(個人練讀、指名讀、范讀、齊讀)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陣陣的風吹過松林”會是怎樣的聲音?(誰來模仿)
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讀。
3、再聽瀑布的聲音
聯系課文,你覺得用哪個詞來形容瀑布更恰當?(板書:雄偉壯麗)
4、有感情地朗讀
5、填空:瀑布的聲音像()。
四、導讀第二節
1、從瀑布的聲音,我們就感受到了瀑布的雄偉壯麗,接著,我們跟著作者繼續往前走,來看看瀑布的樣子。
2、自讀第二節: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方法學習第二節,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把你看到的景象畫下來;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美美地讀一讀,把你讀懂的意思讀出來,喜歡說說的同學,可以用你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瀑布的美景。
3、交流自學情況。
出示學生的畫:點評
兩座高大的青山,根據詩中的“千丈青山”畫成
(山很高大,山上長滿了綠色的村)
中是的白色的水:根據“一道白銀”畫成
“一道白銀”在詩中指什么?
為什么把瀑布比作一道白銀?
(瀑布的水清澈透明,它從山下直沖下來,在陽光的照射下,銀光閃閃,真美啊!)
請喜歡讀的同學有感情地讀一讀。
畫面定格,請用你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4、你們說得真好,老師不禁想起李白的兩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5、有感情朗讀。
(讀出作者的驚喜,讀出瀑布的雄偉壯麗)
6、填空
瀑布的全身像()。
7、接著作者又情不自禁地來到哪里看瀑布?(完成板書)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把你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2、完成填空。
3、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自覺第三節。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散文詩,作者運用準確的詞、句,抓住了瀑布景色的特點,描繪了鮮明動人的畫面,抒發了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全詩分為三節,第一節講沒見到瀑布,先聽到瀑布的聲音;第二節講遠望瀑布所見到的樣子,著重寫其色彩;第三節講仰望瀑布是什么樣子,著重寫其形狀。全詩構成如下的思路:
(觀察層次)
(寫作思路)
這首詩以描寫的對象為題,突出主體,簡潔醒目。詩句使用疊句、對偶和排比,十分富于節奏感。讀起來瑯瑯上口。
第三單元的要求是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用詞要準確,它比第二單元要求要高,難度要大,體現出了反復訓練,螺旋式上升的原則。本課是單元的開篇文,以描寫景物而見長,比喻手法的運用尤具特色。作者用詞準確,使讀者聞聲見形。例如一個“啊”加上感嘆,把令人驚喜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一座珍珠的屏”,一個“屏”字再加上“珍珠”兩字使一座晶瑩透明,酷似珍珠,在陽光下熠熠閃爍的壯觀瀑布躍然紙上。最后的“如煙,如霧,如塵”更是把風中的瀑布寫得白茫茫,輕飄飄的一片。
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的確定如下:
1.感受瀑布雄偉壯麗的畫面,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2.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理解詞語和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習有順序地觀察事物的方法。
《瀑布》是一首飽含深情的風景詩,通過對瀑布的生動描寫,突出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之情。據此,我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領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作者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通過三個由遠到近的觀察點:遠聽瀑布聲,遙望瀑布狀,近觀瀑布形,寫出了瀑布“聲、色、形”三個方面不同的特點。其間,作者用了確切的比喻寫出了瀑布給人的感受,因此,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和理解文中生動形象的比喻句,這是文中語文知識的教學要求。對于這樣一篇富有節奏感,韻味十足的現代詩,是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詩中飽含的深情的好教材。
根據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作者運用準確的詞語描繪瀑布的壯麗景象的手法。大多數學生對瀑布是陌生的,對比喻句的認識也是有限的,因此,講清詩文中如何運用比喻句來寫瀑布的聲音和樣子,就是我們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是——有寫景抒情詩歌的特點,教程設想如下:
音像感知——感情朗讀——理解內容——掌握方法——體會感情——熟讀成誦。
課堂教學設計如下:
一、理清作者思路。本課對瀑布的描寫,是讓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思路清晰,引導學生追蹤作者足跡讀第一節詩,邊讀邊思考:
①詩的第一節寫作者在什么地方看瀑布?
②詩的第一節寫瀑布的什么?
③詩的第一節用了哪些比喻句描寫瀑布?
從第一節的學習中,推測作者觀察瀑布的過程。理清思路,了解詩的文路。
二、欣賞比喻句。巧用比喻是本課語言特色,比喻句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體會瀑布的形象。教學第一節,設計填空題:瀑布的聲音像(疊疊的浪),又像(陣陣的風)。這樣的聲音說明了(瀑布氣勢磅礴)。
教學第二節,設計填空題,瀑布好像(一道白銀)。說明瀑布(色彩鮮明)。教學第三節設計填空題,仰望瀑布又像(珍珠做的屏風)。運用電腦多媒體播放瀑布畫面,出示填空題:一陣風吹過,水珠像(煙一樣)輕飄,像(霧一樣)白茫茫,像(塵一樣)紛紛揚揚。
教法與教學手段
根據這首詩特點,可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
1.運用多種媒體,創設情境。
“詩是無形的畫,畫是無形的詩”,教學時除教師的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能啟發學生想象,使學生感受詩中的畫面美外,教《瀑布》我還在以下兩方面作了努力: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前讓學生背一背《望廬山瀑布》,再放《瀑布》配樂朗誦,由舊知遷移到新課《瀑布》;使學生腦子里呈現詩中描繪的畫面概貌,感受《瀑布》的畫面美。
(2)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去感受景物,如教到“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這里可播放浪濤聲、松濤聲讓學生用耳去感受瀑布的聲音。“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這里放投影片,讓學生通過視覺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如煙,如霧,如塵”,播放錄像片,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多種感官領略大自然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2.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把學生帶入情境。
(1)整體閱讀,理清思路。
葉老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理清散文的文路有利于領會作者的立意。
本文可從課題入手,提挈文章中心“奇”,展示全文脈絡。設問“瀑布”的“奇”表現在哪里?接著引導學生迅速而有序地捕捉到“瀑布”奇表現在:聲勢磅礴、色彩明麗、形狀奇特。然后讓學生根據這三方面劃出課文層次,讓學生明白這是以作者所見所聞為線索組織材料的。
(2)抓住重點,品析詞句。
作者在生動準確的使用語言文字的前提下,積極修辭,文中幾處比喻具有特殊的審美效應。品析文中的比喻是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在教學時,務必“咬”住這幾個句子,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對文中比喻句的理解,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教學比喻句子,首先讓學生掌握作者將什么比作什么,然后著重體會作者為什么這樣作比?
(3)表情朗讀,入情入境。
一首散文詩,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釀成的酒,我們讀散文詩,也就是飲這杯好“酒”,越是細細品味,越能夠體會出其中豐富的滋味,得到美的享受,這必須要善于朗讀,由“細讀”到“精讀”,所謂“精讀”即讀課文精彩片斷、章節,讀出神韻。讀瀑布的聲音時,指導學生讀出聲音的氣勢雄偉,這里“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吹過松林/”注重重音與停頓。讓學生在朗讀想象詩中描繪的三幅畫面,從而達到領會詩中意境的目的,把握詩作的內容與主題。
學法指導
因為詩歌具有感情強烈、語言精煉、意境優美、音韻和諧等特點,因此教學時要通過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和想象的能力。
(一)反復朗讀,自學質疑。
這首詩生字不多,一開始就讓學生反復朗讀,根據朗讀的要求進行吟誦,并教給朗讀方法:本文是首現代自由詩,呈長短句式,且抒情性強,指導學生掌握以意群為單位劃分音步的特點,如:
第一節: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朗讀時,結合語感,考慮朗讀音步,指導學生運用“意群”為單位劃分二、三節的音步,反復朗讀,并完成直譯,試講詩意,鼓勵學生質疑,初知詩中大意。
(二)授之以漁,教給方法。
根據詩歌的教學要求,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去引導學生掌握學詩的方法:(朗讀)分詞——解句——描述——欣賞——背誦
1.分詞。分詞就是把一句句詩分解成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意群。學生得心應手地解析句子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意會詩意,開動腦筋的積極思維過程,通過反復朗讀,揣度上下詩句,學生對詩句得以初步掌握理解,并進行準確劃分。
2.解句。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如“這般景象沒法比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設問:(1)“這般景象”指的是什么?(瀑布的全景)(2)把“這”換成所指代的`事物,說說前句的意思。(瀑布的全景沒法比喻)(3)讀下句,想想,沒法比寫的是一幅什么景象?(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4)為什么先說“沒法比喻”接著又將瀑布比作“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呢?(再看上句,找出原因)(5)用“雖然……但是……”的句式把這句話的意思說一說。
3.描述。描述是把詩歌改成散文,是培養學生思維想象、口頭表達能力的一種訓練方式,是我們教學中常常提到的“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節詩的意思”的提法。
4.欣賞。講析完詩意讓學生再回味全詩,把自己最理解,最喜歡的地方說出來,并陳述依據。
5.背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最后一個環節是熟讀成誦,學習積累。
課堂訓練和作業布置
作業練習的設計采取“易——難——較易——難”。
1.培養朗讀能力,訓練朗讀技巧。本課是一首充滿畫意的短詩,課堂訓練以朗讀為主,從而培養學生想象力和朗讀能力。讀的形式可聽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讀的方式有“讀出驚喜的感情”“用高昂,激動的語氣讀出感嘆的感情”,“通過讀理解作者對瀑布的壯麗景象的心情”,讓學生讀得入情入境,讀出“只可意會,不會言傳”的感受。
2.根據課文中的語句填空,再讀一讀,想想這樣寫的好處。
(1)瀑布的聲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布的全身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站在瀑布腳下仰望,瀑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來一陣風的時候,瀑布被風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
3.聯系詩句的意思,解釋帶點詞的意思。
(1)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
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瀑布》詩的內容填空。
作者按____的順序觀察瀑布,全詩描繪了瀑布____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____的深厚感情。
5.背誦課文。
上面設計的作業,第一題是在通過課堂的指導,分析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技能訓練,是“易”,通過了第一題的檢測,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第2題則有一定的難度,需學生認真思考才能做出。這時,學生已得到了語文知識的訓練,因此第三題填空題,僅是課文現成的詞句填空。它再次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最后兩題練習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勝利在望,學生會有信心向難題沖刺,整個作業設計,主要想引發學生完成作業的動機,把老師的作業布置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如下:
12.瀑布
山路上
聽
瀑布的聲音
浪涌,風吹
遠
瀑布的全身
一道珍珠的屏
近
偉大,壯觀
如煙,如霧,如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弄清作者在不同觀察點,抓住特點,形象比喻的手法,作者正是抓住瀑布聲音、色彩、形狀的特點,運用比喻手法進行描繪,所以板書時要注意把作者的觀察點,瀑布的聲、色、形,這一比喻的本體列出,再把喻體分別突出,這樣就把作者的觀察點、事物特征和比喻特征排列出來,起到了突出重點的作用。
教學目標:
1、識記生字“瀑”、“疊”、“喻”、“襯”,理解、積累“千丈青山”、“仰望”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預習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4、讀中感受瀑布的壯美和如煙如霧如塵的特點,激起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初讀詩歌
1、學習生字詞語
(1)出示生字:瀑疊喻襯
指名讀生字,齊讀,引導學生注意“瀑”、“疊”的字形。
(2)出示詞語:瀑布疊疊的浪比喻襯著
組詞:疊()襯()
再次出示詞語:岸灘松林景象仰望珍珠千丈青山
學習“仰望”,做做動作,什么叫“仰望”?說說還有那些表示看的詞語。
2、自讀課文
(1)把生字、詞語放到課文里,自己把課文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師: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學會生字、詞語,讀熟課文,甚至提出問題,這就叫預習課文。(板書:預習課文)
二、學習詩歌,讀中體驗
(一)比較句子,感受聲音之壯
1、通過預習,瀑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作家筆下的瀑布。
(根據學生交流板書:壯觀、氣勢雄偉……)
2、出示課文第一節,這一個小節從哪里看出瀑布的壯觀?(聲音)
這一節中有兩個詞語寫了瀑布的聲音,比較句子:
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好像浪涌上岸灘,又像風吹過松林。
3、去掉了“疊疊的”和“陣陣的”,讀起來有什么不一樣嗎?
“疊疊的”、“陣陣的”聲音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為瀑布配音好嗎?(引導學生學瀑布的響聲。)
真好,一起讀,把瀑布的那種氣勢念出來。再讀第一節。
(二)圖文結合,體會氣勢之雄
1、出示第二節。
這一節中哪句話是寫瀑布的?
理解“襯”字的意思。出示卡紙,師演示。
2、怎樣的景象叫“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呢?拿出筆來,和老師一起來畫一畫。
出示瀑布的圖片,指導朗讀:強調帶數字的詞語。
指名讀,齊讀第二節。
(三)聲像統一,領悟神韻之美
1、出示第三節,引讀:站在瀑布腳下仰望——
出示:屏(圖片)屏是一種比較講究的裝飾品。
2、風來了,那些珍珠也吹散了,吹成了——煙、霧、塵
讓我們一起看看,是不是像煙、像霧、像塵。
播放視頻。
3、這情景真有些詩情畫意呢!誰會讀,讀出這樣的詩情畫意呢?
指名讀,齊讀。
三、總結全文,讀讀練練
1、讀了《瀑布》,就好像跟著作家一起游覽了大瀑布,這首小詩的作者叫葉圣陶,他寫的這個瀑布是位于我國貴州省的黃果樹大瀑布。
2、出示練習:
黃果樹大瀑布真壯觀啊!我們先聽見,;然后站在遠處望見,;最后在近處仰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