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1
這是蝶戀花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1.品味柳永詞語言上的特點。
2.理解詞中的“春愁”所表現的情感。
3.領悟和學習詞中蘊涵的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
【課文提示】
1.柳永,原名柳三變,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
2.柳永是宋代著名詞人,婉約詞派的重要代表,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柳詞以描寫城市風貌見長,在宋元時期流傳最廣,對后來的通俗文學有一定影響。他的創作成就是:大量創制慢詞;白描見長;鋪敘情景;吸收口語。
3.《蝶戀花》詞牌名,取自梁簡文帝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又稱《鵲踏枝》《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黃金縷》《江如練》等。前、后片各五句,共60字;前、后片均于第1、3、4、5句押仄韻。
【正音正字】寫出下列漢字的拼音,記住每個字的書寫要點:佇zhù 黯àn 闌lán
【朗讀課文】
【課文分析】
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
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
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
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是一首懷人詞。詞人把漂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念意中人的纏綿情思結合在一起,寫景抒情,千回百折,構思巧妙。
上片,寫登樓佇望,春愁油然而生。用倚樓、細風、草色、煙光、殘陽幾個離愁的意象,組成一幅黃昏春望圖。“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高,極目遙遠。“佇倚”,可見其憑欄之久,情懷之深。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不說“春愁”生于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產生,不入俗套,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
“草色”句,寫主人公所見之景。“無言”句,既是徒然“佇倚”的感慨,也是不見伊人的嘆息。“無言”二字,勝千言萬語,似有無窮無盡思緒難于言表。
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痛飲狂歌,強作歡樂而仍覺“無味”;最終愿意為“春愁”憔悴無悔,直抒胸臆,寫詞人情深志堅。“擬把”三句,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但是強作歡樂,仍覺“無味”,即無聊和空虛??梢姶撼顫馍?、刻骨,無法排遣。
“衣帶”兩句,以健筆寫柔情。“終不悔”,表現主人公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使詞境升華。至此,作者才透露“春愁”是一種堅貞不渝的感情。他的'滿懷愁緒揮之不去,是因為他不想擺脫這種“春愁”,甚至心甘情愿被“春愁”折磨,即使憔悴伶仃,也決不后悔。近代學者王國維將“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說成“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之第二境。”另外兩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妙在緊扣“春愁”,卻又遲遲不肯說破,字里行間透露一些消息,曲徑通幽,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給人蕩氣回腸的感覺,有很強的感染力。詞中最能表現主人公主要情緒的詞語就是“春愁”。表現愁苦無法排遣的句子是:“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詞中表現了主人公對思念無怨無悔的句子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詞人常常借景抒情。詞中描寫景物的句子及其表達作用是:“佇倚危樓風細細”,以美景襯托孤寂之春愁。“草色煙光殘照里”,渲染孤寂憂愁之氛圍。
全詞成功地刻畫一個情深志堅的男子形象,心理描寫十分細膩。尤其是最后兩句,畫龍點睛地揭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劃線詞語。
?、賮幸形秋L細細 ( 久立 )( 倚靠 )( 高 )
②望極春愁 (極目遠望)
③黯黯生天際 (沮喪憂傷)( 邊 )
?、軣o言誰會憑闌意 ( 理解 )
⑤擬把疏狂圖一醉 ( 打算 )
⑥強樂還無味 ( 勉強 )
?、邽橐料萌算俱?( 值得 )
2.詞中最能表現主人公主要情緒的詞語是哪個?表現愁苦無法排遣的句子是哪個?
3.詞中哪個句子表現了主人公對思念無怨無悔?
4.分別概括上下片的內容。
5.這首詞塑造了一個什么形象?
6.“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兩句,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7.近代學者王國維將“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說成“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之第二境。”請你寫出另外兩種境界。
8.詞人常常借景抒情。從詞中找兩個描寫景物的句子,寫出它們的表達作用。
【拓展學習】朗讀柳永的《曲玉管》,回答問題。
隴首云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憑闌久。一望關河蕭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別來錦字終難偶。斷雁無慿,冉冉飛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豈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黯,永日無言,卻下層樓。
1.這首詞屬于小令,還是中調,或者長調?
這首詞有一百多字,屬于長調。
2.這首詞的內容是什么?
這是一首寫離別之恨、羈旅之愁的慢詞。
3.這首詞的疊字在寫景抒情方面有什么作用?
中片四種疊字使情景交織,融成一片。從疊字中我們能體會詞人深沉的情感。“杳杳”接前片末三字“忍凝眸”而來;“盈盈”表現出對所思之人的愛憐;“冉冉”體現杳無音信時的惆悵;“思悠悠”總結段意,與“忍凝眸”照應,寫出相思之情無窮無盡,難以排遣,并引出后片的大段鋪敘。由此可見,這首詞的疊字意象鮮明,具有強烈的情感。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遠知何處。
[教學設想]
在詩歌解讀中,對比分析法也是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手法。對于晏殊的這首《蝶戀花》,正好有一首杜安世的《端正好》一詞與之相映照。這兩首詞構思、內容皆相似,且兩人生年相近,無法判斷是否有抄襲之嫌,但相比照,粗精優劣自現。學生通過自己的對比閱讀能對詩歌的賞析有更深的體會。
[教學目標]
1. 認識詩歌意象,感悟全詩意境。
[板書設計]
離別苦
菊愁 蘭泣 以悲景寫悲情 (烘托)
燕雙飛 月明到曉 以樂景寫悲愁 (反襯)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看不見
寄彩箋 知何處 寄無所蹤
2. 對比賞析,體會詩歌煉字之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柳永一曲《雨霖林》唱到了婉約派的極致,但吟著纏綿悱惻的婉約之詞的人優何止柳永一個,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位詞人——晏殊。
二、 關于詞人:(幻燈片展示)
晏殊(991-1055),北宋詞人。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景德中賜同進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謚元獻。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有《珠玉詞》一卷,《全宋詞》存詞一百三十六首,《全宋詞補輯》三首,大多為艷詞及壽詞。風格典麗沉郁,多涵人生憂戚之慨,溫潤秀潔,和婉清雅,是北宋前期詞壇開風氣的主要人物。
三、 誦讀全詞:學生齊讀。
四、品味意象,體會感情。
1、跟我們接觸到的古代文人不同,晏殊官至宰相,一生平順,仕途坦蕩。他沒有蘇軾宦海沉浮的歷練,也有杜甫顛沛流離的苦痛,就連柳永“淺斟低唱”的情懷也不能體會到,那么在這首詞里,詞人傳達什么情感?
明確:提示抓關鍵詞 “離別苦” 寫與友人(戀人)遠別之苦。(板書)
2. 古詩詞中常將綿長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請同學們找一找,詞的上闋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菊、蘭、輕寒、燕子、明月
3. 這些景物蘊涵了詞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體現的?
(板書)
明確:菊愁 蘭泣 以悲景寫悲情 烘托
燕雙飛 月明到曉 以樂景寫悲愁 反襯
補充:蘇軾《水調歌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李白:“雙燕復雙燕,雙飛令人羨。”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4. 在詞的下闋中,主人公用哪兩種方法來排遣離愁別恨?有效果嗎?
(板書)
明確:“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看不見
“寄彩箋” “知何處” 寄無所蹤 “滿目山河空念遠”
教師總結:作者工于詞語,煉字精巧,善于將主觀感情熔于景物描寫之中。菊愁、蘭泣、幕寒、燕飛、樹凋、西風、路遠、山長、水闊,這一切景物都充滿了凄楚、冷漠、荒遠的氣氛,從而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
5、懷著這樣離愁別恨的情感,再次帶領學生朗讀這首詞。
五、對比賞析:
杜安世《端正好》
檻菊愁煙沾秋露。
天微冷、雙燕辭去。
月明空照別離苦。
透素光、穿朱戶。
夜來西風凋寒樹。憑闌望、迢迢長路。
花箋寫就此情緒。特寄傳、知何處?
這兩首詩構思內容非常相似,同學們通過對詩歌煉字用詞來分析這兩首詩,你更喜歡哪一首?或者談談他們的各自優劣。小組討論三分鐘,然后發言。
教師總結:可見雖然是看似相同的兩首詩歌,但是不同的用詞、修辭會產生差別甚大的效果。古代文人也有些善于煉字苦于煉字的例子,比如說琢磨“推敲”的賈島。我們在賞析詩歌時,依然可以用對比分析的方法。
六、補充擴展:晏殊的這首詞其中有一句話很有名,曾被我國國學大師王國維引入他的人間詞話中,作為闡述做學問者的第一個境界。(幻燈片展示)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人間詞話》
七、延伸作業:
嘗試用本課所學的對比賞析詩歌的'方法來賞析這首詞的煉字。(幻燈片出示)
蘇軾《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總被無情惱。
[教后反思]
1、 對比賞析對于引導學生自主體會煉字方面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譬如“斜光到曉穿朱戶”此句能表達出詩人徹夜未眠的離苦等感情都能體會出來。
2、 對本詩所表達的或者說所凝聚的思想上提煉不夠,譬如,古人的傷春悲秋質感的來源等等皆可以作為本詩最后思想的提升歸宿。但可惜的是本詩僅僅做到了就詩論詩,在詩歌語言技巧上糾纏,沒有更高層次的提升。
設計思路:
春天來了,和孩子們一起去結識樹朋友、花朋友,以朋友的目光感受它們的生長過程,細致入微地觀察芽苞苞的色澤、質地、形狀。在音樂活動《嫩芽長出來》的旋律中,他們用自己的形體語言表現嫩芽、新葉的生長,他們像花瓣兒那樣翩翩起舞,把春天的氣息、生計勃勃的精神有神韻地表現出來。讓幼兒與自然交融,在真實、生動的情境中獲得發展。
活動目標:
1、根據音樂想象嫩芽初綻和生成新葉的情狀。
2、結合音樂感受和想象,并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嫩芽的生長過程,體驗隨音樂用動作表現的快樂。
3、借助嫩芽發芽生長的圖示為線索來表現音樂,幫助幼兒記憶表演情節。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活動前帶幼兒觀察樹上的嫩芽;音樂磁帶及錄音機;多媒體課件:有關樹葉、種子的生長過程畫面:嫩芽發芽生長的圖示。
活動過程:
一、隨著音樂《郊游》進入活動室。
二、與幼兒談論觀察到的嫩芽,引出話題。
1、師:春天到了,小朋友們在郊游時觀察到樹枝上發生了什么變化?嫩芽是怎樣長出來的?它是怎樣長成綠葉的?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
2、教師播放多媒體畫面,幼兒欣賞。
啟發幼兒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芽苞苞,自由的用動作表現發芽的過程。
3、教師以肢體動作和充滿活力的神情,引導幼兒一起表現發芽的過程。
三、聽音樂感受嫩芽的生長過程,分辨樂曲結構。
1、師:請小朋友邊欣賞音樂《嫩芽長出來》,邊想一想嫩芽是怎樣長成嫩葉的?
2、師:你們聽了音樂后,有什么感覺?是不是看見嫩芽長出來了?
3、教師結合幼兒的想象,邊出示嫩芽發芽生長圖示邊說音樂意境。
師:聽了音樂,我們好像看見芽苞苞長出來,一點一點長成了嫩芽。嫩芽抬起頭,太陽照者它,暖洋洋的。嫩芽又仰起頭喝雨水,就這樣,嫩芽慢慢長成了一片綠綠的新葉子。
四、幼兒在理解樂曲的基礎上,創編嫩芽的生長過程。
1、幼兒再仔細聽一遍音樂,教師引導幼兒感受音樂,注意樂曲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邊看嫩芽發芽生長的圖示邊用語言提示幼兒注意音樂的變化。
2、幼兒隨著音樂,創編嫩芽的生長過程,教師觀察幼兒創編的動作,鼓勵幼兒大膽表演。
3、教師肯定每位幼兒的表演,并請個別表現力較強的幼兒表演,大家說說喜歡誰的表演,共同商定用哪些動作來表現。
五、完整地隨音樂表演
1、教師根據幼兒的創編,帶領幼兒按圖示情節邊聽音樂邊完整地做動作。
2、教師提出表情要求,幼兒進行練習。
延伸活動:
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戶外的大樹下,隨著音樂把自己創編的舞蹈給大樹、小草表演,比一比誰跳得最棒,表情最美!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從《綱要》的這一精神出發,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幼兒的表現,保護幼兒的自尊心,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創編動作。當音樂響起,甜甜小朋友躺在地上,隨著音樂慢慢從地上抬起頭,然后邊扭動身體邊站立起來表演。當時我沒有制止他,在個別表演中請他上來表演,甜甜說這動作代表嫩芽從地上發芽慢慢長成綠葉。的確每個孩子都有豐富的想象力與感受美的創造力,我對他的表演予以了充分肯定。其它小朋友們也自由創作,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強烈起來。其次,在鼓勵和肯定孩子們的表演同時,教師也展示自己的創編動作。因為教師和幼兒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展示的動作中有來源于幼兒的動作,也有來源于自己的創編,讓幼兒進一步體會創編的樂趣,激發幼兒以后在今后的表演中再去嘗試創編的欲望。當老師表演結束時,也要得到小朋友的鼓勵,形成師生之間的.互動、欣賞,共同提高。
總之,在本次活動中,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既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能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也在無形中增強了幼兒的創新意。
(一)活動目標
(1)據音樂想象嫩芽初錠和生長新葉的情狀。
(2)結合音樂感受和想象。并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
(3)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重點:用肢體動作表現嫩芽初錠情狀。
活動難點:結合音樂大膽表現。
活動準備:象征嫩芽的手飾。用嫩綠的皺紙栓在手上。
(二)活動過程:
1.芽怎樣長
(1)春天來了,樹枝上的嫩芽長出來了,你們知道樹枝上的嫩芽是怎么長出來的嗎?它是怎樣長成綠葉的?
(2)啟發幼兒想象自己是一個芽苞苞,用動作表現發芽的過程。教師以肢體和充滿活力的神情,引導幼兒表現。
2.綠綠的嫩芽長出來 幼兒聽教師彈奏一遍音樂,告訴幼兒這段音樂講的就是嫩芽長出來的事情。我們再仔細地聽一遍音樂,想一想芽苞苞怎樣長成嫩芽,又怎樣長成一片新的綠葉?聽了音樂,我們好象看見:芽苞苞長出來,一點一點長成了嫩芽。嫩芽抬起頭,太陽照著它,暖陽陽的。嫩芽又仰起頭喝雨水。就這樣嫩芽慢慢長成了一片綠綠的新葉子。我們再仔細聽一遍音樂,想想嫩芽生長的樣子。
(三)活動反思 引導幼兒感受音樂,注意樂曲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教師用語言、動作提示幼兒注意音樂的變化。在游戲中,學習按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并能用敘述詞表示物體的排列次序。 引導幼兒帶手飾,根據音樂的變化表現嫩芽的生長過程。 請一些表現力較強的幼兒商定用哪些動作進行表現,并進行表演。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從《綱要》的這一精神出發,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幼兒的表現, 保護幼兒的自尊心,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創編動作。當音樂響起,甜甜小朋友躺在地上,隨著音樂慢慢從地上抬起頭,然后邊扭動身體邊站立起來表演。當時我沒有制止他,在個別表演中請他上來表演,甜甜說這動作代表嫩芽從地上發芽慢慢長成綠葉。的確每個孩子都有豐富的想象力與感受美的創造力,我對他的表演予以了充分肯定。其它小朋友們也自由創作,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強烈起來。其次,在鼓勵和肯定孩子們的表演同時,教師也展示自己的創編動作。因為教師和幼兒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展示的動作中有來源于幼兒的動作,也有來源于自己的創編,讓幼兒進一步體會創編的樂趣,激發幼兒以后在今后的表演中再去嘗試創編的欲望。當老師表演結束時,也要得到小朋友的鼓勵,形成師生之間的互動、欣賞,共同提高。
總之,在本次活動中,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既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能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也在無形中增強了幼兒的創新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