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0
這是荷花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鞏固復習有關四季花卉名稱的知識。
2、引導幼兒用“XX花兒X月開”的句式,大膽正確地說出各種花兒及開放的短句。
3、提高幼兒的聽說能力,激勵幼兒愉快輕松地游戲。
活動準備
1、荷花一朵。
2、豐富幼兒有關四季花卉名稱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荷花,并通過語言提示,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熟悉游戲兒歌,激發幼兒的興趣。
1、這是什么?你知道荷花是幾月開的嗎?
2、下面請小朋友來問,荷花姑娘會自己告訴你們的。大家一起問:“荷花荷花幾月開?”教師回答:“一月不開二月開。”幼兒繼續問:“荷花荷花幾月開?”教師回答:“二月不開三月開。”……直到“七月荷花全部開“時,教師提示幼兒將兩手掌相靠擺出花瓣狀,來表示荷花全部盛開。
3、今天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荷花荷花幾月開”的游戲。
二、教師向幼兒介紹游戲的規則。
1、集體提問,個別幼兒輪流回答并相互傳遞荷花。
2、兒歌念至“七月荷花全部開”時拿到荷花的小朋友上來扮花仙子,其他幼兒蹲下雙手擺成花瓣狀。
3、花仙子必須向他的同伴小荷花發問:“什么花兒X季開?”小荷花必須回答問題,回答正確,花仙子就將荷花遞給他,游戲繼續進行。若回答不正確,則停止他游戲一次,由他旁邊的同伴代替回答,游戲重新進行。
三、教師采用扮演角色參加游戲活動等形式引導幼兒開展游戲活動。
1、教師扮演花仙子,采用個別提問和集體重復練習的形式,幫助幼兒鞏固加深對一年四季花卉名稱的了解,練習游戲中的語言。如教師問:“什么花兒春天開?”幼兒答:“迎春花兒春天開。”“什么花兒夏天開?”幼兒答:“石榴花兒夏天開?”……鼓勵幼兒說出四季中的多種花卉。
2、教師指導個別幼兒進行輪流接說傳遞荷花游戲活動,讓全體幼兒能夠清楚地了解游戲的全過程。
請九位幼兒到前面,將荷花交給第一位幼兒,大家一起問:“荷花荷花幾月開?”第一位幼兒邊答“一月不開二月開” ,邊將荷花交給第二位同伴。然后再集體提問。第二位幼兒邊答邊荷花交給第三位同伴。如此反復,傳給了第七位幼兒,他邊說“七月荷花全部開“,邊走到前面去扮“花仙子”并舉起荷花,其他幼兒蹲下做開花狀。接著“花仙子”便問第八位同伴:“什么花兒春天開?”答“桃花春天開。”然后,花仙子將荷花交給他,一輪游戲結束。
四、游戲活動“荷花荷花幾月開”。
幼兒坐成半圓形,教師將荷花交給第一位幼兒,進行傳遞荷花的游戲活動一至二遍。
一、教學目的:
1.學習通過人物對話、景物烘托、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和感情崐的寫法。
2.了解白洋淀地區人民抗日斗爭中的生活,學習他們的愛國主義和崐樂觀主義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水生女人等婦女形象的分析。
2.難點: 通過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感情。
三、教學時數:
課內自讀課文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語:
今天我們來講孫犁的短篇小說《荷花淀》,這是一篇以戰爭為題材的小說。那么同樣是描寫戰爭。它與以往的戰爭有哪些不同?大家知道,以往的戰爭給我們展現的是硝煙彌漫、血肉橫飛的殘酷場面,而今天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一場戰爭卻充滿了歡聲笑語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讓我們一起走進被稱為“詩體小說”的孫犁代表作《荷花淀》。
四.作家作品:
孫犁(1913――1996),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縣人,現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臺》、《囑咐》,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等。
孫犁小說語言清新自然、樸素洗練,被稱為“詩體小說”。他和作家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在創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于水鄉泥土,帶著自然的清新純樸,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為“荷花淀”派。它與趙樹理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山藥蛋派”和以周立波為代表的湖南作家群“茶子花派”并稱。
五、題目解說:荷花淀,在這里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主要是一個文化概念-————
六、 情節梳理:
1、水生嫂探知丈夫參軍,跟丈夫話別。她和幾個青年婦女去馬莊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敵船,她們躲進荷花淀,無意中把敵人引進伏擊圈,為游擊隊伏擊敵人的勝利創造了條件。她們從此迅速成長起來,成為抗日游擊戰士。
2、標題:①夫妻話別 ②、探夫遇敵 ③助夫殺敵故事情節:
3、夫妻話別(開端) 探夫遇敵(發展) 助夫殺敵(高潮、結局、尾聲)
課文賞析
(一)人物角色分析:
1. 分角色朗讀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領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
體會人物對話所包含的細膩復雜的感情。
問:“今天回來得這么晚”,這句話對描寫人物、展開情節有什么作用?
明:它承應上文:“大門還沒有關,丈夫還沒有回來。”“很晚丈夫才回來”。還表現了水生嫂久候親人心焦的心理。同時又暗寫了水生以工作為重的品質。這句話又可說是情節的開端,說明“今天”非同往常,回來得晚是事出有因。
問:水生嫂既然十分關心水生,為什么不直接問明情況,卻問“他們幾個呢”?
明:水生沒有說明晚歸的原因,只是說吃過飯了。但是,他異常的神情(臉上紅脹,說話氣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覺到了。她并沒有直接追問,因為她知道水生是游擊組長,黨的負責人,有些事是不便細問的。于是,她機敏地轉換話題,問“他們幾個呢?”水生回答她:“還在區上。”水生露出了一點口風之后,又把話語岔開,反問她:“爹哩?”、“小華哩?”這樣寫,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員以及水生對他們的關心,另一方面寫出了水生對參軍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讓妻子知道的心理。
問:“怎么了,你?”這是什么句式,水生為什么會這樣說?
明:這是主謂倒裝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這短促的問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對丈夫的關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細。表現了中國女性傳統的溫柔、賢淑、羞怯、質樸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對話:女人說“你總是很積極的”“你走,我不攔你”“囑咐囑咐我吧”。行動:女人“打點好一個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單衣、新毛巾、新鞋子,這種“送郎上戰場”的言行,證明水生嫂并非一心當好妻子,她知道自己還有另一個身份:中國人。
這樣就可以解釋水生嫂豐富的內心世界了。她愛丈夫,愛家鄉,愛祖國。丈夫參軍看似使她陷入了優先愛丈夫還是優先愛祖國的矛盾,也許她真的為此困惑過,但是,很快她就明白這并不矛盾。她必須愛一個“值得”愛的丈夫,而愛不愛家鄉和祖國是衡量他“值得”愛與否的主要指標。如果丈夫為了他臨陣退縮,她會因失望最終失去丈夫,相反,丈夫“總是積極”的決定才贏得她的敬重和愛慕。所以,她愈是有個心愛的丈夫,就愈是會支持他報國殺敵。
為了更好地認識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導學生做改寫練習,有意改變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寫一段臨別對話。
2. 幾個青年婦女商量探夫的對話也寫得個性鮮明,生動有趣,分別展示了她們怎樣不同的個性呢?
明:“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說,于是找個借口,感情表達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這位大嫂與前一個一樣,也說得很含蓄,不說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說有要緊的話。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水生嫂的話提醒她們途中不安全,為下文伏筆,顯示了她謹慎、穩重的性格,考慮問題比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可見她探夫心切,不顧一切,有點冒冒失失。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這位大嫂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假話里寓有真情。短短幾段對話,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至于水生嫂的謹慎周密,顯然跟丈夫走前的囑咐有關。
建議讓學生仿寫改寫這段對話,如添加一個人的對話,使之與前文一致,或者改寫這幾個人的對話,改變他們的性格特征。
?。ǘ?、歸結主題: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麗的,水和天,荷和葦,無一不美,明麗清純,讓人心醉。這么美的家園,誰能不愛!怎么肯讓敵人蹂躪!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點。這么美麗的一方水土,當然會養育一方英雄兒女,他們美麗的身心不容玷污,他們平時有多少溫情,戰時就有多少勇氣,這是景和人的契合點。
孫犁就是這樣用他獨特的筆法,構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畫卷,表達了他對美麗的中華河山、中華兒女、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禮贊。
第二課時
總結寫作特點:
一、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
通過寫景表現人物的感情,充滿詩情畫意。
第一部分第一層,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風景畫和風俗畫。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涼爽,蘆葦潔白,荷花飄香
生活美: 勤勞的雙手,熟練的技藝,富饒的出產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熱愛勞動,熱愛親人
特別是兩個充滿想象的貼切的比喻,把勞動的場面詩化了(“她崐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景物崐牽動著情思──天這么晚了,丈夫還沒回家。
這一景物為后面的情節展開作了鋪墊,因為水生嫂正出于對祖國崐美好河山的熱愛,對幸福生活的熱愛,才激起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比崐仇恨,毅然送夫參軍,毅然組織隊伍,參加戰斗。
第二部分第二層正午淀上風光的描寫:
幾個女人探望丈夫的歸途上,有點失望,有點傷心,這種遼闊而崐靜寂的環境烘托了這種情緒,但淀上萬里無云的開闊、明朗的風光,崐使她們受到感染,增強排遣憂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歡笑起來──崐以景寫人,情景相生。
婦女們急中生智,把船搖進荷花淀,又對淀上風光作了十分精彩崐的描寫(第二部分第三層):
作者馳騁想象,幾筆勾畫,把景物寫得逼真、傳神、充滿寓意。崐不僅突出了水鄉游擊戰的特點,暗示著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將發崐生一場激烈的伏擊戰,寫出了根據地人民同仇敵愾的心理和克敵制勝崐的信念,洋溢著歌頌人民戰爭的思想感情。對照下文荷葉下認出她們崐丈夫的情景,更會驚嘆小說構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當。
二、生動的細節描寫
把緊張的戰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細節揉合起來,充滿濃郁的生活崐氣息和詩情畫意。
如: 一場激烈的伏擊戰,發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鮮艷的荷花淀里,崐發生在婦女們探望丈夫的歸途中,這種戰爭環境充滿詩情畫意。當戰崐斗打響以后,幾個婦女“漸漸聽清楚槍聲是向著外面,她們才趴著船崐幫露出頭來”尋找自己的丈夫。這一細節描寫十分生動,丈夫在瞄準崐敵人射擊,沒看妻子一眼(聚精會神),妻子卻在緊張戰斗中尋找自己崐的丈夫(也是聚精會神),為下文議論戰士們“橫樣子”伏筆。這個細崐節,使緊張戰斗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起到了一石三鳥的作用,重寫崐奇襲、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打撈戰利品,也有許多細節描寫。
如: “他們又開始了沉到水底撈出大魚的拿手戲。”這里,把打崐撈戰利品和日常生活摸魚揉合在一起。又如,水生說她們是一群落后崐分子,“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船上”,幾個青年婦女又把掉在水里的崐小包裹丟給了他們。這一丟過去,又丟過來,渲染了勝利后的歡樂氣崐氛,表現出了夫妻之間相親相愛,相互戲謔的情感。
三、簡潔而傳神的對話
很好地表現了人物性格,發展了故事情節。
水生和妻子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微妙心理活動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崐 “今天怎么回來得這么晚?”“他們幾個呢?”──側面打聽
“他們幾個為什么還不回來?”──流露出她的溫情和憂慮,表崐明了她對丈夫的關心、體貼,也表現了她細心、穩重的性格。
當她得知淀里的斗爭形勢變了,丈夫報名參軍后,她低著頭說: 崐“你總是很積極的。”這一句包含著復雜的思想感情,本來“你總是”崐這種口氣多半用于責難,可這里卻用于對丈夫的稱贊,寫出了她對丈崐夫的依依不舍,也寫出了她識大局、明大義,積極支持丈夫參軍的崇崐高品格。
從水生嫂的言語中流露出依戀丈夫的感情,為下文伏擊埋下一筆,崐是她和幾個青年婦女去馬莊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礎。
幾個婦女商量去馬莊探望丈夫的一段對話可以看出:
巧: 來得不巧,巧遇敵人,巧逢親人,無巧不成書。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崐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水生的女人說。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崐啊! ”
這段對話,把她們羞澀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現出來了。崐“哪里就碰得那么巧,”反映出僥幸心理,促成她們歸途遇敵,躲進崐荷花淀,無意把敵人引進埋伏圈,為殲滅敵人創造了條件,這段對話崐對情節發展起作用。
中心思想: 本文描述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婦女逐步由普通崐勞動者成長為機智勇敢的抗日游擊戰士的過程,表現抗日根據地人民崐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
作業:
[思考和練習]第三題
五個女人的對話表現了什么樣的心理?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說,于是找個借口,感情表達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這位大嫂與前一個一樣,也說得很含蓄,不說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說有要緊的話。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水生嫂的話提醒她們途中不安全,為下文伏筆,顯示了她謹慎、穩重的性格,考慮問題比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可見她探夫心切,不顧一切,有點冒冒失失。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這位大嫂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假話里寓有真情。短短幾段對話,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至于水生嫂的謹慎周密,顯然跟丈夫走前的囑咐有關。
教學要求:
1、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2、學生能夠充分發揮想象,與課文形成共鳴。
3、初步感受作品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及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4、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今天老師要出一個謎語考考大家,咱們比一比,看誰最聰明!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坐在綠船上。打一植物
(荷花)
2、對,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看荷花。(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薄ⅲǔ鍪緬靾D)說說你對荷花的印象。
2、(配樂)師范讀課文,思考: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句話?把它有感情的讀出來。(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隨機引導學生指出這句話講的是什么,歸納作者的觀察順序:聞到清香觀察形狀欣賞姿勢想象情景回到現實)
3、小組內交流,各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三、研讀課文,體會感情
1、第一自然段
?、僮杂勺x課文,思考: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未見其形,先聞其香;荷花清香誘人使作者迫不及待的來到荷花池看荷花)
?、诳磮D,想象荷花誘人的清香,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作者循著荷花的清香,來到了荷花池旁,他看到了什么?
?、倌x第二自然段,結合圖畫。思考:請你用我看到了······又看到了······還看到了·····把荷花池的景色說出來。
?、谶M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邊看到什么樣的荷葉,什么樣的荷花,什么樣的花骨朵。(進一步啟發學生在上述荷葉、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語,把句子說得更好、更美一些。)
③師總結:碧綠的荷葉、白荷花、嫩黃色的小蓮蓬,這些都表現了荷花的(色彩美板書)
挨挨擠擠、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表現出荷花非常(茂盛板書)
?、軐W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菰谶@一個自然段里,有兩個字用的特別好,你看出來了嗎?(冒、露)
冒寫出荷花的活力的樣子。露本來是躲在下面的,而現在顯露出來了,好像把頭探出來了,露出來了,這個露把小蓮蓬寫得可愛極了。
?、摭R讀冒、露兩句。注意重音。
2、第三自然段
?、龠@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那么你能想象一下嗎?他們都有哪些姿勢?(小組內交流,互相啟發,派代表全班交流)
?、谕瑢W們說了那么多種姿勢,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么說的?指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③重點句: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指點:(板書活)一個活字,寫出了多少種姿勢呀!它是活的,它隨時在活動,它隨時在跳舞。作者把它比作一幅活的畫,感嘆道: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個畫家指的是誰呢?(大自然板書)我要說,這個作家也真了不起,寥寥數語,給我們勾勒出了一幅活的畫。你來找找,課文中那些地方寫出了荷花池的活?(挨挨擠擠、冒、露、飽漲、馬上要破裂······)
你來想象一下,荷花的活還能表現在哪兒?(放錄像啟發)
④讓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大自然的畫兒吧!齊讀課文二、三自然段。(配樂)
3、第四、五自然段
?、僬驹谶@么美的畫兒前,我忽然覺得······(范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這是作者看荷花的感受。(板書化為荷花)
?、谌绻?,現在你就是作者,化成了這荷花池中的一朵荷花,身臨其境,你想想一下,當微風吹來的時候,你會怎樣?當風過了之后你又會怎樣?蜻蜓會告訴你清早飛行的那些快樂?小魚會告訴你它的什么好夢?還有那些小動物來告訴你什么?(小組內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
?、圩屛覀冊舷胂蟮某岚?,一起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咱們看看誰讀的最好!自己練習一分鐘。
?、茏髡弑缓苫ǖ拿捞兆砹耍^了好一會兒才會過神來,才記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
四、體會課文,抒發情感
1、學了《荷花》這篇課文,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2、齊讀課文,把你對荷花的感情融進去(配樂)
【設計理念】
《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閱讀教學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呢?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
【課時目標】
1、集思廣益,多形式學習課文生字,重點理解:花骨朵、蓮蓬、姿勢、翩翩起舞和挨挨擠擠。
2、初步感知課文,理清脈絡,重點學習第2段。
3、反復誦讀,感悟荷花的美。
【教學重點】
有層次的讀,學習第2段,感悟荷花的美。
【教學難點】
誦讀課文有思維,有創新。
【教學過程】
一、說荷花,引課題
1、用一個詞形容看到過的荷花。
2、看荷花圖片,再說說親眼看到的荷花是怎樣的。
3、邊看圖邊穿插學習詞語:花骨朵、蓮蓬、姿勢和翩翩起舞。
二、讀荷花,初感知
1、提出主題:作者是 看荷花的,從哪一段發現的?
2、由學生發揮,相機誦讀課文:
如從第一段中發現作者迫不及待地去看荷花。
?、?引導第一段:兩人讀。
概括:聞到荷香。
如從第二段中發現作者認認真真地看荷花。
?、?引導第二段:比賽讀。
概括:觀察形狀。
如從第三段中發現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引導第三段:榜樣讀。
概括:欣賞姿勢。
如從第四段中發現作者出神地看荷花。
⑷ 引導第四段:示范讀。
概括:想象情景。
如從第四段中發現作者入迷地看荷花。
?、?引導第五段:集體讀。
概括:回到現實。
3、整理課文脈絡。
三、再讀荷花,感悟荷花的美
1、讀第2段,說說哪個詞或哪個句你特別喜歡,為什么?
2、挨挨擠擠:動作理解。請學生一個個來“挨挨擠擠”,形象感知荷葉很茂盛,荷花長得好。
3、重點感悟: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看圖,讀原句子)
說說: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 地長出來。
(再讀句子)
說說: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 地長出來,它們仿佛想。
動作演示: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請學生冒出各種姿勢)
師: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4、美美第讀這一段,并由比賽選出“朗讀紅花獎”和“朗讀綠葉獎”。
四、再看荷花,表真情
1、再看荷花圖,說說荷花。
2、誦讀自己的心聲。
?。怠⒆栽u互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