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0
這是幼兒職業能力大賽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團隊的力量是無限的。
說課、教學設計、課堂教學這三個環節,老師們有準備的時間,表現得很不錯,這可以讓人理解。但是評課和反思環節更為精彩,老師們在團隊老師的磋商中,在自身身心的投入中,寫出了自己的心里話,寫出了自己團隊的水平,寫出了自己的提高和感受。一項活動,切實開展了,全身心投入了,團隊成員的每個人的力量發揮出來了,這個團隊就進步了。這不得不讓人驚訝于團隊的力量。
二、參與活動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
8個團隊來自不同的學校,有教研強勢的學校,也有教研薄弱的學校,有縣城的學校,也有農村的學校,本來放在一起比賽就是不公平。但是我們的8個團隊并沒有因此而退縮,都勇敢的站在臺上展示了自己。在比賽的過程中,就是大家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的過程,評課有不同意見了,大家爭一下,理越辯越明。有不足之處,別人指出來,也都能夠虛心接受,大家本著學習的態度來參加學習,所收獲的就不只是教學方面的了。
三、評委老師的準確點評和引領。
在活動的最后,安排了評委分學科點評的環節。畢竟我們的評委是每個學校挑選出來的學科帶頭人,理論水平高,課程理念熟悉,看課看得也比較透徹。既能明確每個精彩環節的設計意圖,也能找出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指出了改進的方向。這樣就給全體參賽老師起到了指引作用,使原本不明白的問題清楚起來,使原本模糊的意識清晰起來,使剛萌生的進步方向明確起來,給全縣各學校的教研指明了方向。
四、教師以生為本的理念亟待落實。
雖然,在教學設計中、在說課中,我們幾乎每個團隊都喊出了以生為本的口號,但是在落實的過程中,效果很不理想。無論是學情分析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環節的設置,我們只是在走形式的說著時髦的話,可是教學過程的實施中,我并沒有感受到孩子們的快樂而有效的學習,老師牽著孩子走的現象還很普遍。真正的換位思考,從備課開始就要轉變理念,教案從為老師好教的設計轉變為為學生好學的設計,選擇每一種方法時,我們要思考怎樣的方法孩子喜歡而且又有實效,這樣的方法才能為我所用。不管是生本理論也好、杜郎口的學案導學也好、昌樂二中的271課堂也好,他們都是真正落實了以生為本,關注了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先學、實踐、體驗、交流、探討,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所以生活在那里的孩子是幸福的,他們的課堂是高效的。
五、校本研究亟待加強。
我們的學校如果平時的教研活動能夠認真扎實地開展,我們的老師如果平時能夠認真上課,我相信教育教學能力是通過常態課來體現的,展示課來強化的,我們參賽的老師絕對不會是今天的這樣的隨意。有些老師學科用語不夠準確,有些老師單詞讀音不夠標準,有些老師的板書不夠美觀等反映了我們老師的教學基本功的薄弱。只有老師有示范引領作用,有熱情的感召力,有積極進取的動力,才能領著我們的孩子走的更遠。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我們的精河縣的教研氛圍濃厚了,各學校之間的交流密切了,每個學校的領導重視了,每個學科的團隊和諧了,我們收獲的才是孩子們如花朵般得萬紫千紅的綻放。
一、說課答辯
觀摩說課答辯比賽,讓我更清晰的了解說課的九大步驟:說設計意圖、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準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反思。選手們基本都能從這九大步驟來進行講述,在說教學過程環節中,環節清晰。在說課中結合《幼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廣東省幼兒園一日生活指引》分析活動。但是個別選手學情、學法這兩個方面說得不夠詳細,分析不夠具體。對于答辯環節,選手們能對游戲、一日生活、環境創設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回答。
在說課中我覺得每個教師除了要擁有較強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經驗,也應該對說學情、說學法這兩個方面加強認知和分析;且應熟記說課內容,避免沒有熟記說課內容,一邊操作ppt一邊在看著ppt內容來讀出,顯得生硬且不流暢。
游戲問題答辯環節,我覺得此次比賽的問題內容多數趨向游戲的內容、類型、特點和玩法,以及這類游戲有什么教育意義。選手們在講述過程中都能結合理論、政策和實踐方面作答,可以看出教師們的理論知識非常扎實以及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歷史維度這個點往往被忽略,歷史角度是個難點,需要非常了解游戲的歷史發展,并且玩具的玩法是平時常玩的,還有一些更深層的玩法。例如七巧板這個游戲問題,很多教師都知道屬于益智類玩具,玩法可以拼出不同的圖案,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卻很少能從歷史的維度更進一步論述。賽后我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其實七巧板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智力游戲。而這七塊板可拼成許多圖形,例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不規則多邊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種人物、形象、動物、橋、房、塔等等,也可以是一些中、英文字母。七巧板由宋朝的燕幾圖→演化成明朝的蝶翅幾→再到清初到現代的七巧板。燕幾圖:七巧板本來的面目是「燕幾圖」,燕幾的意思是招呼客人賓宴用的案幾,引發這個點子的人是北宋進士黃伯思。七巧板還有一種更有意義玩法,可以幫助小孩學習基本邏輯關系和數學概念,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各種幾何圖形、數字、認識周長和面積的意義。七巧板也是蒙氏教育教具中其中一種,屬于數學區。一日生活問題答辯環節,選手們都能回答到點上,并結合隨機教育來應答,要是能加強說明一下所答依據,會更加有說服力。因此理論依據熟悉也是一個關鍵。關于環境創設答辯環節,選手都很熟練環境創設的原則、要求和良好環境的標準,和清楚滲透教育的理念、特點和方法。但對幼兒園的大環境小環境、實體環境和軟環境概念有點模糊,沒有對題目中環境歸為哪類環境。
二、才藝展示
在特長展示環節每位選手都各有特色,有拉丁舞、故事、蒙古舞、講故事、美術和故事音樂結合形式,多式多樣。部分選手的舞蹈堪稱專業,婀娜多姿,動作優美,講故事也做到分角色進行表演,模仿小動物聲調神態相似,還有選手的美術展示方式創新獨特,利用數字的形式,再添加筆畫把小動物請出場,真是精彩!同時也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應局限于講故事僅僅是講故事,舞蹈是舞蹈這樣單向性教學,可以適當的互相穿插和加入其他元素。在彈唱環節中,這環節幾乎是所有幼兒教師同行薄弱的環節。因為要求教師的視譜能力、伴奏能力技能和識讀速度特別強,但正是因為不夠專業才顯得薄弱,也讓我更加明確要加強在這方面的學習。在創編舞蹈環節中,選手們對音樂內容理解清晰,掌握節奏變化,結合歌詞來來編排主題舞蹈動作,舞蹈創編構思清晰,動作整體編排有空間層次變化,動作流暢。既有主題動作,又有空間層次變化,體現到舞蹈創編的統一性和變化性。舞蹈創編動作上忌諱:動作不到位,搶拍,空拍以及動作單調,從而沒有體現空間層次和時間變化。在這方面賽后我也特意查閱相關知識和資料。
舞蹈創編的基本要素是空間和時間,空間體現在動作分為三個空間:高、中、低,時間體現在動作節奏的變化。舞蹈具有統一性和變化性,讓人看起來既有主題舞蹈動作又有動作的變化。例如,擺出主題造型ABCD(造型必須有高、中、低三個層次),ABCD造型通過拍數連接起來,首先先將按造型A-B-C-D排成舞句1,然后可以將舞句1順序改變造型C-D-A-B就形成舞段2,最后將舞段
1、2串聯起來(舞段順序也可以變化)。將造型、舞句和舞段編好,主題動作就成型了。但是舞蹈在空間上還需要變化了,不能原地完成舞蹈。所以舞蹈需要移動線,才能形成空間變化。移動線有單路線和復合路線,移動線又分為直線(橫的、豎的、斜的)和曲線(圓的、折線或者S型的等等),走單路線時最好選擇一種(橫的或者斜的等等),走復合路線起碼要有兩種類型的線(橫+豎、橫+圓等等)。在舞臺上把舞蹈動作和路線結合起來,例如:把舞臺分成九個點,根據自己需要選擇好一個點,把舞段跳出來,然后走路線,移動到下一個點,把舞段跳出來。在走移動線時自行選擇移動路線類型(單路線或復合路線),在移動過程中可添加動作。
一日的觀摩學習,體會深刻: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也知道每一個出色的選手背后,都有著一個非常優秀而團結的幼教團隊。體會到幼兒教育工作者的不容易,也告訴正在幼兒教育工作這路上的我,肩負重任,定要虛心、認真、加強專業技術本領學習,方可真正為幼兒教育做奉獻。
第5篇:青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心得體會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記2017年湛江市首屆幼兒園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決賽)
2017年10月14日,我有幸觀摩了湛江市首屆幼兒園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決賽),這里匯集了全市五縣四區幼教領域的佼佼者。對于這樣的大賽給予我們觀摩學習的機會真的來之不易。通過觀摩比賽,真是讓我受益匪淺,使我對幼兒教育教學得到了進一步認識。在觀摩的過程中借鑒他人的優點反思自己的不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做了深刻的反思和憧憬。
想早早到比賽現場,去占個“好位置”,結果,到了現場一看早已人山人海,人們都擠在賽場的四周,且手里還有配備筆記本、手機、DV機、照相機、錄音器等各種攝像“裝備”觀看和錄制選手們的每一項比拼,生怕自己錯過了某個精彩的瞬間而后悔,頃刻間讓我感悟到這大賽的魅力。
大賽主要圍繞著說課答辯比賽和才藝比賽這兩大方面進行。 一、說課答辯
觀摩說課答辯比賽,讓我更清晰的了解說課的九大步驟:說設計意圖、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準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反思。選手們基本都能從這九大步驟來進行講述,在說教學過程環節中,環節清晰。在說課中結合《幼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廣東省幼兒園一日生活指引》分析活動。但是個別選手學情、學法這兩個方面說得不夠詳細,分析不夠具體。對于答辯環節,選手們能對游戲、一日生活、環境創設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回答。
在說課中我覺得每個教師除了要擁有較強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經驗,也應該對說學情、說學法這兩個方面加強認知和分析;且應熟記說課內容,避免沒有熟記說課內容,一邊操作ppt一邊在看著ppt內容來讀出,顯得生硬且不流暢。
游戲問題答辯環節,我覺得此次比賽的問題內容多數趨向游戲的內容、類型、特點和玩法,以及這類游戲有什么教育意義。選手們在講述過程中都能結合理論、政策和實踐方面作答,可以看出教師們的理論知識非常扎實以及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歷史維度這個點往往被忽略,歷史角度是個難點,需要非常了解游戲的歷史發展,并且玩具的玩法是平時常玩的,還有一些更深層的玩法。例如七巧板這個游戲問題,很多教師都知道屬于益智類玩具,玩法可以拼出不同的圖案,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卻很少能從歷史的維度更進一步論述。賽后我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其實七巧板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智力游戲。而這七塊板可拼成許多圖形,例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不規則多邊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種人物、形象、動物、橋、房、塔等等,也可以是一些中、英文字母。七巧板由宋朝的燕幾圖→演化成明朝的蝶翅幾→再到清初到現代的七巧板。燕幾圖:七巧板本來的面目是「燕幾圖」,燕幾的意思是招呼客人賓宴用的案幾,引發這個點子的人是北宋進士黃伯思。七巧板還有一種更有意義玩法,可以幫助小孩學習基本邏輯關系和數學概念,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各種幾何圖形、數字、認識周長和面積的意義。七巧板也是蒙氏教育教具中其中一種,屬于數學區。一日生活問題答辯環節,選手們都能回答到點上,并結合隨機教育來應答,要是能加強說明一下所答依據,會更加有說服力。因此理論依據熟悉也是一個關鍵。關于環境創設答辯環節,選手都很熟練環境創設的原則、要求和良好環境的標準,和清楚滲透教育的理念、特點和方法。但對幼兒園的大環境小環境、實體環境和軟環境概念有點模糊,沒有對題目中環境歸為哪類環境。
二、才藝展示
在特長展示環節每位選手都各有特色,有拉丁舞、故事、蒙古舞、講故事、美術和故事音樂結合形式,多式多樣。部分選手的舞蹈堪稱專業,婀娜多姿,動作優美,講故事也做到分角色進行表演,模仿小動物聲調神態相似,還有選手的美術展示方式創新獨特,利用數字的形式,再添加筆畫把小動物請出場,真是精彩!同時也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應局限于講故事僅僅是講故事,舞蹈是舞蹈這樣單向性教學,可以適當的互相穿插和加入其他元素。在彈唱環節中,這環節幾乎是所有幼兒教師同行薄弱的環節。因為要求教師的視譜能力、伴奏能力技能和識讀速度特別強,但正是因為不夠專業才顯得薄弱,也讓我更加明確要加強在這方面的學習。在創編舞蹈環節中,選手們對音樂內容理解清晰,掌握節奏變化,結合歌詞來來編排主題舞蹈動作,舞蹈創編構思清晰,動作整體編排有空間層次變化,動作流暢。既有主題動作,又有空間層次變化,體現到舞蹈創編的統一性和變化性。舞蹈創編動作上忌諱:動作不到位,搶拍,空拍以及動作單調,從而沒有體現空間層次和時間變化。在這方面賽后我也特意查閱相關知識和資料。
舞蹈創編的基本要素是空間和時間,空間體現在動作分為三個空間:高、中、低,時間體現在動作節奏的變化。舞蹈具有統一性和變化性,讓人看起來既有主題舞蹈動作又有動作的變化。例如,擺出主題造型ABCD(造型必須有高、中、低三個層次),ABCD造型通過拍數連接起來,首先先將按造型A-B-C-D排成舞句1,然后可以將舞句1順序改變造型C-D-A-B就形成舞段2,最后將舞段1、2串聯起來(舞段順序也可以變化)。將造型、舞句和舞段編好,主題動作就成型了。但是舞蹈在空間上還需要變化了,不能原地完成舞蹈。所以舞蹈需要移動線,才能形成空間變化。移動線有單路線和復合路線,移動線又分為直線(橫的、豎的、斜的)和曲線(圓的、折線或者S型的等等),走單路線時最好選擇一種(橫的或者斜的等等),走復合路線起碼要有兩種類型的線(橫+豎、橫+圓等等)。在舞臺上把舞蹈動作和路線結合起來,例如:把舞臺分成九個點,根據自己需要選擇好一個點,把舞段跳出來,然后走路線,移動到下一個點,把舞段跳出來。在走移動線時自行選擇移動路線類型(單路線或復合路線),在移動過程中可添加動作。
一日的觀摩學習,體會深刻: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也知道每一個出色的選手背后,都有著一個非常優秀而團結的幼教團隊。體會到幼兒教育工作者的不容易,也告訴正在幼兒教育工作這路上的我,肩負重任,定要虛心、認真、加強專業技術本領學習,方可真正為幼兒教育做奉獻。
一、教學對象
刑事科學技術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刑事偵查專業本科生。
二、教學目標(任務)
主講教師通過書寫壓痕字跡顯現的實際操作展示,旨在啟發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包括三個層面:
(一)基本知識層面
通過微課教學內容的展示,使學生了解書寫壓痕字跡的概念及形成方式,掌握書寫壓痕字跡的特點和檢驗要點。
(二)應用能力層面
重點介紹書寫壓痕字跡的特點及檢驗要點,通過操作演示的方法使學生理解如何發現案件中的書寫壓痕,如何顯現出書寫壓痕。旨在傳授學生突破污損文件檢驗中難點瓶頸的思路,提高學生運用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素質養成層面
通過書寫壓痕字跡顯現的多種檢驗方法展示使學生領會當前壓痕字跡檢驗的方式方法,啟發學生在進行污損文件檢驗時把握書寫壓痕與案情的聯系,擬訂系統檢驗方案,綜合運用各種檢驗手段,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從具體案件的客觀實際出發,綜合檢驗結果做出鑒定意見。培養學生用系統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素質。
三、教學內容
1
教學內容以實驗操作為主線,主要內容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一)書寫壓痕字跡的概念。PPT展示書寫壓痕字跡的概念:“書寫壓痕字跡也叫抑壓字跡,是指在書寫過程中,由于書寫壓力和硬質筆頭的擠壓作用,使襯墊紙頁上留下的無色凹陷字跡”。
(二)書寫壓痕字跡的成因。介紹書寫壓痕字跡的成因:“在書寫過程中,紙面局部受到工具和書寫壓力共同擠壓作用而產生一定變形,使文字筆畫中間部分凹下,邊緣略凸起,而在文件背面形成凸起的印痕。無色壓痕字跡部位紙張纖維因被擠壓而變得致密,紙張的這種表面凹陷狀態穩定性強,會保留較長時間”;通過實驗分析與視頻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具體講解物證筆跡在紙張上留下的這種特殊痕跡——書寫壓痕。啟發學生思考形成壓痕的書寫工具種類,壓力的大小,書寫載體和襯墊物等影響因素。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壓痕字跡的形成方式和變化因素。
(三)書寫壓痕字跡的特點。通過視頻演示,使學生了解到書寫壓痕字跡是不易直接用肉眼觀察到的一類立體痕跡,也往往被作案人忽視,所以提取和顯示壓痕字跡對物證鑒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際辦案過程中,識別和發現壓痕是關鍵。
(四)書寫壓痕字跡的顯現方法。這是教學中的重點。在此前知識點講解的基礎上,結合視頻及講授,展現壓痕字跡的主要檢驗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驟和檢驗要點:
1、側光顯現。側光也叫斜射光,側光檢驗一般是使用適當的照明,以低角度(通常小于45度角)照明方式從紙張側面以平行光束
2
照射紙張表面,從而達到顯現紙張表面無色壓痕字跡的目的。用側光檢驗無色壓痕,應按壓痕深淺選擇適當角度和強度的光照,光照方向也應視書寫無色壓痕而定,光照的結果應使文件上文件壓痕的凹下部分產生陰影,與紙張其他部分形成明暗差別,從而辨讀文字內容,并用拍照的方式固定。在實際操作中,一般使用視頻光譜檢驗儀(也稱:文件檢驗儀)來對壓痕字跡進行側光檢驗和顯現。
2、靜電壓痕顯示儀顯現。靜電壓痕顯示儀簡稱靜電壓痕儀,是基于電容器原理,通過對有印壓痕跡的紙張充電,使文件上印壓痕跡與紙張平面之間形成電位差,并感應覆蓋在壓痕紙張上的聚酯薄膜,形成穩定的電位圖像,即印壓痕跡的靜電圖像。當帶負電荷的黑色顯影粉噴在成像薄膜上時,被無壓痕部位的負電荷排斥,而被帶正電荷的壓痕部位吸附,這樣壓痕處與無壓痕處所吸附的墨粉量不同就形成了反差,通過黑色顯影墨粉使成像薄膜上的靜電圖像清晰地顯示出來,從而實現對紙張材料上印壓痕跡的顯現。
3、碘熏顯現。碘熏顯現是吸附顯現壓痕字跡的一種,其顯現原理可用比表面理論進行解釋。比表面是指單位質量物質的總表面積。紙張上的壓痕字跡將原來同等質量的紙張材料的面積壓薄增大。在碘熏時有壓痕處的比表面比無壓痕處的比表面大,自然比表面大的地方吸附碘量就多,形成差異,顯現除壓痕字跡。
4、復寫紙摩擦顯現。選用復寫紙等材料,直接在紙張表面均勻涂抹一層色料,由于紙張表面的凹陷部位不易著色,從而達到顯現紙張表面印壓痕跡的目的。實踐中也可用鉛筆代替復寫紙進行操作。需
3
要注意的是該方法對檢材有一定的污染。
微課中通過視頻操作和指導語講解使學生了解每種檢驗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同時啟發學生在進行污損文件檢驗時要將根據實際情況,擬訂系統檢驗方案,綜合運用各種檢驗手段,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從具體案件的客觀實際出發,綜合檢驗結果做出鑒定意見。
總結評議:總結本講的主要內容,點明重點和難點問題;開拓學生視野,啟發學生用系統思維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證據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要求
要求學生:學生可以隨時登陸和觀看視頻,無特殊要求。 要求教師:在微課教學中以概念講解、實際操作、分析討論等形式展開本知識點的教學內容,重在理論結合實踐,明確書寫壓痕字跡檢驗的思路、方法和技巧,重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應用的能力。
五、教師分工
課程負責人負責規劃、設計本微課主要授課思路和內容;主講教師負責制作課件、編寫教案、實際操作;其他教師負責拍攝視頻、后期編輯整理。
六、教學重點
書寫壓痕字跡的特點和檢驗要點。
七、教學難點
4
(一)對書寫壓痕字跡成因的整體把握。從壓痕的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方面綜合分析壓痕字跡的特點,通過視頻中的實驗讓學生深刻理解壓痕的外部形象結構的與書寫工具、書寫壓力、襯墊物等要素之間的聯系,從整體上把握壓痕字跡的特點及其成因。
(二)書寫壓痕字跡的檢驗要點。打破以往在進行的傳統教學模式和思路,從系統檢驗的角度出發,用視頻的方式展示和提煉出書寫壓痕字跡的檢驗要點。同時,啟發學生在物證鑒定中要從整體上、系統上對其進行全面分析。
八、教學方法
運用PPT展示、言語講授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展開微課視頻教學;以實踐教學貫穿主線,邊操作邊講解,把原理和檢驗分析過程講清楚,使學生印象深刻。
九、教時安排
片頭導入:10秒
書寫壓痕字跡的概念和檢驗方法PPT展示:20秒
書寫壓痕字跡的檢材形成與制作指導視頻展示:1分30秒 靜電壓痕顯現操作視頻及指導:2分40秒
復寫紙摩擦(鉛筆摩擦)顯現操作視頻及指導:40秒 側光檢驗操作視頻及指導:3分鐘10秒 碘熏顯現操作視頻及指導:1分50秒 片尾:10秒鐘
十、場地器材等
5
(一)錄制場地:團區實驗樓315室、603室。
(二)設備和材料:攝像機、多媒體教學設備;文件檢驗儀、靜電壓痕顯示儀、燒杯、酒精燈、碘、復寫紙、鉛筆等。
十一、教學總結
(一)總結
本微課結合了PPT展示、操作視頻和言語講授重點講解了書寫壓痕字跡顯現的知識內容。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能夠學習和了解壓痕字跡顯現的概念及形成方式,重點掌握壓痕字跡顯現的方法及檢驗要點。
(二)擴展知識點
通過本微課的分析,為學生開啟污損文件檢驗鑒定的思路,即把握文件與案情的聯系,擬訂系統檢驗方案,綜合運用各種檢驗手段,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從具體案件的客觀實際出發,綜合檢驗結果做出鑒定意見。培養學生用系統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素質。
(三)實踐應用
通過日后的實驗和實訓,測試學生對本講內容的實際掌握情況,突出教學練戰的重要性,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切實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四)書目
1、《文件檢驗大全》,賈玉文、鄒明理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文件的科學檢驗方法與技術》(第三版),[英]大衛著,黃建同、梁立崢等翻譯。
【教學目的】 通過對進程的狀態及其轉換的學習,掌握進程的三個基本狀態,
掌握進程狀態轉換的條件和原因,理解進程的動態性是由它的 狀態和轉換體現出來的,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對進程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點】
1、掌握進程的基本狀態:運行態、就緒態、阻塞態。
2、理解引起進程狀態轉換的條件和原因。 【教學難點】 引起進程狀態轉換的條件和原因。 【教學過程設計】
復習引入:復習幾個與進程相關的知識點
1、什么是程序?什么是進程?
2、進程與程序的主要區別
3、進程特征:動態性、并發性、調度性、異步性、結構性
引入新課:
進程的動態性是由它的狀態和轉換決定的。
1 授新課: (教材P43頁)
1、進程基本狀態:
1) 運行態(Running):進程正在占用CPU;
進程分配到必要的資源,在處理機上執行時的狀態。 2) 就緒態(Ready):進程具備運行條件,但尚未占用CPU;
進程分配到必要的資源,還沒有獲得在處理機上執行的狀態。
3) 阻塞態(Blocked):進程由于等待某一事件不能享用CPU。
或稱等待態,進程的執行受到了阻塞而處于暫停狀態。
2、進程狀態轉換:(進程狀態及其轉換圖見教材44頁圖2-6)
1) 就緒—>運行
2) 運行—>阻塞 3) 阻塞—>就緒 4)運行—>就緒
思考題:某進程由于需要從磁盤上讀入數據而處于阻塞狀態。當系統完成
了所需的讀盤操作后,此時該進程的狀態將( )
A.從就緒變為運行 B.從運行變為就緒
C.從運行變為阻塞 D.從阻塞變為就緒 答案:D 【小結】本節課重點介紹了進程的基本狀態及其轉換,要求大家掌握進程的三
個基本狀態,以及進程狀態轉換的條件和原因。同時,通過對進程的動態性的理解,從而加深了對進程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大家進一步學習進程管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