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7
這是魯迅雪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凜冽”“磬口”“粘結”等生字詞,了解魯迅生平和代表作。
2.品味兩幅不同的雪景,理解其中所蘊涵的深意和作者寄寓的情感。
3.深入體會作者作為思想斗士的品格,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拼搏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品味兩幅不同的雪景,理解作者寄寓的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作思想斗士的品格,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拼搏進取的人生態度。
問題預設:
1.部分學生可能對“凜冽”.“粘結”.“旋風”的語音不清楚。
2.部分學可能對作者在不同雪景中所寄寓的情感不到位。 導入:
課件出示南北方雪景圖,學生欣賞比較,說說兩幅雪景各自有什么特點。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的十分精彩,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在魯迅先生眼里,江南雪和北方雪各有什么特點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
進魯迅《雪》的世界,去欣賞美景,感受先生那博大的胸襟和堅強的斗志。
揭示目標:〔課件出示,請一位學生大聲讀出目標〕
1.積累“凜冽”“磬口”“粘結”等中詞語,了解魯迅生平和代表作。
2.品味兩幅不同景,理解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體會作者作為思想斗士的品格,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拼搏進取的人生態度。
知識鋪墊:〔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詞〕
1.下面,我們先來檢測一下大家對本課的預習情況,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為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磬口〔 〕 凜冽〔 〕 旋風〔 〕 粘結〔 〕 消shi〔 〕朔方〔 〕 脂粉奩〔 〕 旋轉〔 〕 粘連〔 〕 tui盡 〔 〕
做完的同學認真檢查一下,如果你發現黑板上這兩位同學有寫錯的,可以幫他改正,看看誰是我們班的“漢字英雄”。
2.作者簡介: 〔請一位同學介紹,如果不完善,請其他同學補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說集《吶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詩集《野草》
教材解讀
一、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讀完后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在小組內交流后推選一位同學展示你們的答案,語言要簡練,全面。
1.大聲朗讀課文,簡要概括文章大意。
2.小組交流,推選一位同學展示。
師請2-3位同學展示后小組小結。
二、再讀課文,賞析文意
1.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江南雪和朔方雪,那么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在文中是如何具體表現的?
下面,請大家跳讀課文,畫出你所喜歡的表現江南雪和朔方雪特點的語句,大聲讀一讀,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可從下列角度來思考:
提示:1.抓住關鍵詞 2.體會修辭作用
3.關鍵詞的運用,如:動詞.色彩詞.......
4.表現手法的使用,如: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生自由發言,及時是引導、評價、并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2.作者對江南雪和朔方雪分別是什么樣的感情?
生發言,師小結并板書。〔江南雪 喜愛、向往、懷念〕 〔朔方雪 贊美〕
三、品讀課文,拓展延伸
1.作者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為了表達對雪的喜愛、贊美嗎?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并回答。
課件出示寫作背景及魯訊相關資料請2-3位同學談認識
背景:
《雪》寫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勢蓬勃發展,可謂是春暖花開之日,然而,北方還處于一片寒凍之中。面對黑暗的現實與酷冷的季節,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的姿態,去尋求“革新的破壞者”,去戰取理想的春天。他不僅以小說、雜文進行戰斗。而且“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謂之《野草》。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展示:江南雪象征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朔方雪象征不屈不撓、拼搏進取的精神
2.魯迅對雪的描繪,引起你怎樣的聯想?請結合自己的性格特征,為人處世、生活經歷談一談你更欣賞哪種雪。
范例 (課件出示)
我喜歡朔方的雪,因為它平凡而又偉大,從朔方雪蓬勃奮飛的姿態中,我感受到人的一生只有經歷無數考驗才能展現生命的真諦,生命之花也因不斷地升騰、奮飛才更加絢爛,愿我們大家揚起生命的帆船乘風破浪奮勇前行吧!
請5-8個學生展示,無論寫的好壞,老師都應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 作業:積累本課中描寫雪的妙語佳句
板書設計:
江南雪〔滋潤美艷〕喜愛、向往、追求
朔方雪〔蓬勃奮飛〕贊美
課堂反思:
語文課要想上出語文味,首先要注重讀。本節課我設計了齊讀、自主讀、跳讀、默讀、有感情的朗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品、讀中悟、讀中體會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體會作者奇遇的感情,再度賞析這一環節,很多老師都會忽略讀,讓學生單一的思考、賞析這可以說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學生如果不精讀,就難以體會到語言的妙處,因此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先讀,再賞析,然后再次帶著感情讀文中的重點語句,加深學生的理解。在品讀課文,拓展延伸這一環節,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更欣賞哪個地方的雪,不僅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雪中的藴涵的深意,而且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拼搏進取的人生態度,做到了“我手寫我心”。但在再讀和品讀這兩個環節,如何巧妙的引領學生,做出有效的評價,還需要不斷思考與探索。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博識、美艷、消釋、凜冽、升騰”等詞語。
⑵把握課文的語境和作者的思路。
2、能力目標:
⑴反復誦讀,領會本文內蘊豐富、清新優美的語言。
⑵感悟文章內容,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
⑶理解作者的情感邏輯,體會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
3、德育目標:
品味文章內涵,體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堅強的斗志。培養初步的自然觀賞和藝術欣賞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品析兩幅雪景圖。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為明朗的一篇。它景物清新,格調明麗,在兩幅不同情調的雪景圖的渲染中蘊含著對獨立與張揚個性精神的贊頌。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把握課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邏輯,品味、積累文中的優美語句。
2、探究引申法:
課文“化景物為情思”,溫潤的江南雪景和壯美的朔方飛雪象征和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取向。可引導學生聯系《野草》集中描寫自然景致的如《秋夜》《好的故事》《臘葉》等,對比品味作品的深層內涵。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充分誦讀,整體感悟文章內容。合作研討,更深品味深層內涵。賞析、積累優美詞句。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多媒體播放名曲《塞北的雪》)
同學們,紛紛揚揚的飛雪不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出一篇篇凝結情思的華彩美文。1924年歲暮北京的一場落雪,魯迅先生破例地在他的日記里寫下了“大風吹雪盈空際”這頗富詩情的文字,18天之后,一篇明朗的題為“雪”的優美散文便誕生了。今天,我們在先生情思凝結的美文中,一起去賞雪景,悟雪情。(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多媒體展示北國雪景)
同學們,冬日里最使人感動的莫過于落雪,那紛飛的雪花,凝聚著春霧夏雨秋露的情愫。飄飄灑灑,無邊的曠野、凜冽的天宇,銀裝素裹,讓人情思飛動、浮想聯翩。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魯迅頗富詩情的《雪》,去欣賞美景,還有他那博大的胸襟。(板書文題、作者)
二、解題
本文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這本集子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詩,書前有題辭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達了20年代中期作者內心世界的苦悶和對現實社會的抗爭。語言俏奇瑰麗,意象玄妙奇美。
(投影)野草題辭
三、誦讀,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感情范讀全文,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要求:疏解字詞,體會語氣。
2、學生自由誦讀,整體感知課文描繪的江南雪景和朔方飛雪的鮮明景致。
3、教師指名學生誦讀課文的兩幅畫面,思考:
(投影逐條顯示)
⑴用文中的語句概括江南的雪和北國的雪的特點。
⑵作者是如何表現江南雪景滋潤美艷特質的?
⑶落雪使冬天無味的百草園顯現出兩樣,雪地捕鳥的描寫生動傳神。而本文寫雪羅漢,更是一個富有詩意的形象,那么其中蘊蓄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⑷作者筆下的朔方的雪則是另一番景象,那么它有著怎樣的個性精神?作者稱頌的“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明確:
⑴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北國的雪“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蓬勃地奮飛”。
⑵“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兩個富含生命力的比喻,一虛一實,令人產生無限遐思。
江南的雪是色彩斑斕,明艷秀麗的。雪野中潔白的背景下,寶珠山茶的血紅,單瓣梅花的白中隱青,磬口蠟梅花的深黃,雜草的冷綠以及雪羅漢的“潔白”“明艷”“閃閃生光”與博識人們眼中單調的暖國的雨相比照。
⑶雪羅漢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也是美的象征。集中體現了江南雪“滋潤美艷”的特質。生動描寫之中滲透著作者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同時又因雪羅漢的消融流露出對美好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
⑷作者著力從三維空間進行立體描繪,以突出騰飛的朔雪那種撼天動地的力量和銳不可當的氣勢:“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彌漫太空”的飛雪,“如包藏火焰的大霧”,不僅自己“升騰”“旋轉”“燦爛地生光”,且使整個“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寥寥數筆盡現北國飛雪的壯美和獨立張揚的個性精神。
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文中還被表現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4、學生配樂朗讀全文。
目的要求:
魯迅《雪》教案設計
1、整體感悟文章的內容。
2、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
3、學習文章借景抒情的表達技巧。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發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會作品中閃現出的理想光芒與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品析兩幅雪景圖。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具準備: U盤
教材分析:
作者滿懷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回憶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雖是回憶,卻是展望。雖是冬天,卻已聽到春天的腳步聲。在苦寂中,作者回憶兒時的生活。因為兒童是人類的春天,寫兒童不怕嚴冬,朝氣蓬勃,更加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殷切期待與熱烈呼喚。行文雖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卻閃耀著理想的光芒。
教學方法 :誦讀法 探究引申法。
第一課時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磬口 qìnɡ kǒu 忙碌mánɡ lù 脂粉奩zhī fěn lián 灼灼zhuó zhuó 嘻笑xī xiào 褪盡tuì jìn
朔方shuò fānɡ凜冽lǐn liè
2.解釋下列詞語。
博識:見識廣博。
凜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靈,魂靈。
消釋:消溶。
升騰:(火焰、氣體等)向上升起。
3、 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北國的雪則“如粉”、“如沙”,隨著旋風蓬勃奮飛。作者以鮮明的形象,展現了兩幅各具特色的畫面,營造了兩種不同的情感氛圍。本文文字精辟,蘊含豐富,需要細細品讀。
4、《雪》寫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勢蓬勃發展,可謂是春暖花開之日,然而,北方還處于一片寒凍之中。面對黑暗的現實與酷冷的季節,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的姿態,去尋求“革新的破壞者”,去戰取理想的春天。他不僅以小說、雜文進行戰斗。而且“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謂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詩二十三篇,也是魯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懷與進行對敵斗爭的記錄。本文也是魯迅當時內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現。
初步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學生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談體會。
5、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放錄音}
學生討論、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寫江南的雪與雪野,抒發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寫朔方的雪,表現了對冷酷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6、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學生朗讀課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劃分兩個層次?
明確:
第一層(第一自然段),描寫充滿生機的江南柔雪。
第二層(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寫孩子們塑雪羅漢的情景。
提問:第一自然段作者從哪幾個方面細致地描寫了江南的雪?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作者以飽蘸深情的彩筆,繪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畫。作者從四個方面細致地描寫了江南的雪。
一是以暖國的雨和“單調”來反襯雪花的“燦爛”。
二是直接寫雪的質地、顏色,“滋潤美艷”,猶如充滿青春的壯健少女的皮膚。
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別細寫了花的不同種類、多樣形狀和各種顏色,襯托雪的美麗。在數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紅、深黃、自中隱青和草的冷綠,映襯雪的潔白,使柔雪顯得更為明艷。
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飛著”,“嗡嗡地鬧著”。這一“飛”一“鬧”煞時使整個雪野活躍起來,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這里,不僅使讀者看見爛漫的冬花,而且仿佛聽到吟唱的春蟲,感受到作者熱烈期待春天的心聲。
提問: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寫孩子們塑雪羅漢的動作與神情的詞語,體會其作用。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為了進一步擴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兒童塑雪羅漢的水墨畫,通過“呵”、”偷”、“訪問”、•拍手”、“點頭”、“嘻笑”這些充滿活力的詞,刻畫了兒童特有的動作與神情,反映了他們天真活潑、純潔的心靈,真切、傳種、熱鬧、有趣。然而孩子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羅漢,由于寒夜的襲擊,終于褪盡了胭脂,“成為不知道算什么”。這里,通過雪羅漢被淡忘、消釋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與苦悶的心情,喊出了對黑暗現實的抗議。
7、小結
第一部分作者滿懷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回憶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雖是回憶,卻是展望。雖是冬天,卻已聽到春天的腳步聲。在苦寂中,作者回憶兒時的生活。因為兒童是人類的春天,寫兒童不怕嚴冬,朝氣蓬勃,更加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殷切期待與熱烈呼喚。行文雖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卻閃爍著理想的光芒。
8、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朗讀課文。
聽寫詞語:博識、消釋、褪盡、凜冽、嘻笑、朔方。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學生朗讀第4至6段,思考:這部分可分為哪兩個層次?
明確:
第二部分可概括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第四自然段),寫朔方飛雪的磅礴氣勢。
第二層(第五至六自然段),寫朔方飛雪的精神。
提問: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寫法來描繪朔方飛雪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第四自然段與上文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不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點,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產生了內在聯系。第四自然段開頭用“但是”這個轉折詞巧妙地轉到對朔方飛雪的描寫,并表明朔方的飛雪和滋潤美艷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而且和它們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這里作者不僅如實地反映了朔方嚴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在惡劣的環境下,朔方飛雪并不安于孤獨凄涼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這里作者以熾烈的感情,豪放的語言,剛勁的筆力,描繪朔方飛雪磅礴的氣勢,我們從朔方飛雪沖破酷寒的壓迫,自由馳騁于太空的壯舉,自然聯想到當時作者及進步人士所作的種種不屈斗爭,作者借朔方飛雪奮飛的情景,抒發他那不畏艱險,渴望戰斗的豪情。
提問: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的含義?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最后兩段,作者從雪與雨的關系上,進一步深化朔方飛雪蓬勃奮飛的意境,與篇首相呼應。嚴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變成雪,但雪不屈于嚴寒。“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旋轉、升騰。這里包含的詩人的感情,是對寒冷環境的反抗,也是對不屈的、斗爭的品格的歌頌,有荷戟獨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戰斗的倔強精神。魯迅在孤獨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語言,抒發了自己同凜冽的嚴冬一樣的社會勇猛奮戰的激情。滋潤美艷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魯迅對美好理想的熾熱追求,這旋轉飛騰的“朔方的雪”則蘊蓄了魯迅反抗冷酷的現實社會的斗爭品格。在這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中。貫穿著魯迅一個共同的哲理:要用戰斗來創造一個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雖流露孤軍奮戰的心緒與深受黑暗的重壓之感,但主導思想是積極的、戰斗的。
三、理解語句含義
結合課文理解下列語句,探究括號里的問題。 、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用“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修飾“雪花”,強調了什么?)
2.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點?)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第1題,這里以“暖國的雨”的單調襯托了江南雪花的嬌艷明媚,同
時對“暖國的雨”提出問題,又為后文寫朔方飛雪埋下伏筆,反襯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第2題,作者贊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它蘊含著“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不僅說明了江南雪花的特點,也表露了作者對江南柔雪充滿懷念與喜愛的感情。
第3題,雨是雪的初始階段,雪是雨的升華。作者用肯定的語氣,贊揚了朔方飛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時對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贊頌朔方的飛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說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潑的精神,這個結尾耐人尋味。
四、學習文章寫法
引導學生談自己讀了這篇散文詩后的體會,互相交流。
明確: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詩,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傾注于對景物的描繪中。行文雖然也流露出一種孤寂的情緒,但是掩蓋不住作品中閃現出的理想光芒與對生活的熱愛。
寫法特點:①景物描寫由點及面,由靜到動,逐漸展開。②強烈的對比手法,使記憶中的江南雪野生氣勃勃的景象襯托出空曠寂寞、荒涼寒冷的現實的北方雪野。
五、拓展訓練
課文中寫了塑雪羅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了雪地捕鳥,描寫都非常生動傳神。你在雪地里做過什么游戲?試寫二段文字描述出來。沒有見過雪的同學可以寫想像作文。
學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師加以評價。
六、小結
《雪》是《野草》中最適合中學生閱讀的一篇。作者細致生動地描寫了江南的雪景與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較中表現了自己的傾向。作者更為欣賞“朔方的雪”,因為“朔方的雪決不粘連”、“奮飛”、“旋轉”、“升騰”。體現了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這種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貫之的前行動力。.
七、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板書設計
雪
魯迅
暖國的雨 單調
禮贊獨立與張揚 江南的雪 豐富多彩之美
的個性精神 (“滋潤美艷之至”) 雪羅漢(未經磨練,不能長久)
朔方的雪(如粉,如 “孤獨的雪”“死掉的雨”
沙,蓬勃奮飛) “雨的精魂”
教后記:
教學目標:
能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
通過誦讀感知內容,感受本文語言的清新美和含蘊美。
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重點:
誦讀全文,通過誦讀感知內容,感受本文語言的清新美和含蘊美。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主旨。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冬日里那紛飛的雪花,飄飄灑灑,無邊的天宇,凜冽的北風,滿眼銀裝素裹,讓人情思飛動,浮想聯翩。正是這凝聚著春霧夏雨秋露的情愫的`落雪,讓魯迅先生詩意頓生,一篇明朗的題為“雪”的優美散文詩誕生了。讓我們一起走進《雪》去欣賞美景,欣賞那博大的胸襟和堅強的斗志。
二、預習抽測
教師放錄音范讀,要求學生聽了朗讀之后,完成練習。
學生聽朗讀,完成練習。
三、內容感知
學生跟讀范讀。
學生小組討論題目,黑板展示答案。
四、仿寫句子
教師出示句子。
學生進行仿寫,口頭展示。
第二課時
一、溫故抽測
教師出示抽測題目。
學生完成并批改。
二、研讀探究
教師出示題目。
小組討論,黑板展示。
教師總結歸納,闡釋象征手法及其運用。
三、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問題,出示魯迅作品,啟發學生思考:雪有沒有其他的象征意義。
學生揣摩,自由發言。
四、小結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文章的解讀,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希望大家能開拓思維,將來能擁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