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8
這是23鳥的天堂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幾遍下來,那靜靜流淌的小河,枝繁葉茂的榕樹,歡悅歌唱的群鳥在我眼前越來越清晰,小河是那樣靜謐,榕樹是那樣的勃勃生機,鳥兒是那樣的自由快樂。河——樹——鳥,我深深地被這處世外桃源、人間仙境吸引,也深深地被作者流淌著的樸實優美的語言陶醉。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地讀寫下列詞語:糾正、逼近、做巢、樹梢、留戀、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教學手段:自制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設計意圖:從巴金的角度來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過程:
一、談話。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書“鳥的天堂”鳥的天堂會是什么樣子呢?
二、按照要求讀書。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想想自己讀了課文后感覺是什么?在旁邊寫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在有生字、詞語的地方注意糾正讀法。
2、談自己讀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簡介本文作者及課文有關知識: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廣東新會訪友時,路過“鳥的天堂”后寫下來的。
“鳥的天堂”實際是寫什么呢?
“鳥的天堂”實際是指大約有500年樹齡的一株大榕樹,它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
五、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作者是怎么去“鳥的天堂”的?去了幾次?每次去的時間有什么不同?第幾次才真正見到“鳥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筆畫下來。并說說表達了什么感情。
六、學習生字
1、指名讀詞讀字。
2、指導書寫難寫的字。
3、抄寫生字詞語。
板書:18、鳥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樹
第二次鳥的天堂
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從鳥的角度來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過程:課前板書課題。
一、引入:同學們,你們緊張不緊張?
看到這么多老師坐在這里肯定緊張。老師今天讓大家一個個都變成快樂的鳥,一起來學習《鳥的天堂》(出示課件:群鳥圖)這節課,現在,你們就是這一只只小鳥,那你們還緊張嗎?
這節課我們就從鳥的角度來感受“鳥的天堂”。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幾次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樹,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鳥的天堂”)
二、首先我們進入到真正的鳥的天堂,也就是你們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課件(12-13自然段的內容)
2、自由讀這一部分,這一部分寫出了“鳥的天堂”什么特點?(活潑可愛、鳥多)你是從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發言)
3、當學生讀到“應接不暇”一詞時,問: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課件“群鳥紛飛”圖幫助理解。
4、這一段主要應讀出它的什么特點來呢?(熱鬧)對,這就是它的動態美,這一段主要寫出了鳥的天堂的動態,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它的動態美。
(引導讀“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畫眉鳥…那歌聲真好聽…”讀出鳥的可愛;引導讀“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和“眼睛應接不暇…”讀出鳥的多。)
5、學生讀完后問:這一只小鳥在興奮地叫著,它可能在說什么呢?(可能在說,我在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這只小鳥,你為什么會喜歡這個地方呢?讓我們將自己的視角往小鳥生活的環境——大榕樹身上聚集。
三、出示課件,學習第一部分:(課文7-8自然段的內容)
1、自由讀這部分,找出小鳥會喜歡這個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關句子旁邊寫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小鳥為什么會喜歡這個地方。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班級交流。(樹大、美)
A、當學生講到樹大、美的特點時,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B、當學生講到“不可計數”和“臥”字時,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C、你還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嗎?說出來討論討論。
D、假如你沒有,那老師想提出一個問題,出示課件:“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顫動”指的是什么,作者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呢呢?
1)、學生討論;(聯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樹葉多,小鳥撲翅膀時動;②“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③有風吹過。)
2)、出示課件理解。
E、這么美,這么大的樹,我們怎么才能讀出來呢?
指名讀7-8自然段。評價:讀得怎么樣?想不想聽老師讀。
教師讀,讀得怎樣?讀第12-13自然段時我們要求讀出鳥的天堂的動態美,這兩個自然段應該怎樣讀呢?(讀出它的靜態美)
齊讀。
四、同學們讀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鳥,看到這么美的一棵大榕樹,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這種感受告訴給你的同伴呢?
現在,老師想讓你以小鳥的身份,給大榕樹寫一句或幾句廣告詞,讓你的同伴知道這里很美。
學生寫廣告詞。
互相交流。
七、同學們寫的廣告詞真美,讓老師有一種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們看,老師這節課黑板上忘記寫什么了?
如果你們不想讓老師有一種缺陷的話,出示《桂林山水》一課的板書,根據這個請大家為老師設計板書。
學生設計,組織交流。
八、這么美的地方,為什么會有這么美呢?
學生自由發言。聯系環保意識談。
小結課文。
一、課標相關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本課的教學設計了“依托教材、借助問題、運用語言”的學習思路,利用問題、情境等要素,讓學生在“讀中想,讀中說,讀中悟,悟中讀。”在不斷領悟“鳥的天堂”豐富內涵的同時,積累語言、發展思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啟迪。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鳥的天堂》是六年制小學語文S版教材第八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寫景抒情散文。文章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和美麗奇特,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本文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清晨群鳥紛飛,百鳥齊鳴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贊美。本文語言優美,用詞準確,讀起來是一種美的享受。這篇課文表達上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和動態的描寫。所以本課的訓練重點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領悟作者動靜結合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3個生字及新詞,理解并會用有關詞語造句。
2.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領悟“鳥的天堂”的含義。體會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學習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兩次去鳥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四)教材課型:講授課(第一、二課時)
三、教學方法設計
(一)教學準備:教師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設計教學預案,制作課件(下載白鳥鳴叫的音樂,截取“鳥的天堂”的視頻音畫);學生預習課文,查閱搜集相關資料。
(二)教法與學法設計:依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材內容特點及學情,以學定教。所以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有一下幾點:1.從課題入手激發興趣直接引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2.抓住榕樹的奇特引導閱讀批注,從語言文字中感受茂盛和美麗,品味靜態美;3.練筆遷移(或者做小導游寫解說詞),學法遷移引入學習白鳥齊鳴的段落,感受群鳥紛飛的景象;4.拓展探討,認識保護自然和保護鳥類的重要性。
在學法上主要采用先示范引領學習第一部分榕樹,掌握抓住重點詞句理解、體會,有感情的朗讀的方法,然后進行學法遷移學習鳥的部分,培養圈畫和做批注的能力,以有感情的朗讀再現文字描寫的景象,以練筆促語言積累。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從“天堂”入手,激趣導入,走近課文,整體感知,
1.談話:自古以來,人們對幸福都充滿著無限的憧憬,都渴望擁有天堂般的生活。(板書:天堂)你印象中,什么樣的地方是天堂?
2.(板書“鳥的”補充完整板書):在你心中你覺得怎樣的地方才能稱得上“鳥的天堂”?
(從課題入手,談話激發興趣,為感受大榕樹的茂盛和美麗做好鋪墊)
3.教師講神話傳說引入(傳說略)。(帶著你們的想象再讀課題。)
(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神話故事,調動學生情緒,創設氛圍,引入新課)
4.認讀生字詞,讀準三個新字和三個多音字(一簇簇、不計其數、樹梢、做巢、應接不暇、興奮)(檢查預習情況)
5.結合預習,快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如有難度提示兩次分別看到了什么?)
(課標要求中段要學會默讀,在四年級要求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也是檢驗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其次,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通過這種檢查方式進行促進預習的養成。)
引:這是怎樣的一棵榕樹啊?讓我們伴著夕陽的余暉,走進這株大榕樹。
(二)學習“榕樹”,品味寫法
1.(指名讀1-9自然段)請同學們邊聽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一株怎樣的榕樹?(邊交流邊板書)
(部分學習中繼續進行整體感知訓練,同時也檢驗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快速分析文字信息的能力)
2.當作者清楚的看到這株大榕樹的時候發出了怎樣的感嘆?
小結:這是作者第一次來到鳥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請同學們齊讀這句話。(這美麗的南國的樹!)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什么來了?(體會句子: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3.作者是怎樣把榕樹這些特點寫出來的?默讀課文5-8自然段,找出重點的詞、句體會。可以動筆標注出來。(把自己的感受用簡單的詞語寫在旁邊)
(讀中體會用詞的準確,讀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學生批注的習慣和能力)
4.交流感悟、體會,指導朗讀。(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
(1)大榕樹的“大”,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從文本具體的語句中感悟體驗出大榕樹獨木成林的奇特。)
(2)指名朗讀
引:讓我們再次走近這株大榕樹,引讀:“我們的船漸漸地逼近榕樹……作者還怎樣寫榕樹的特點?
(3)大榕樹的“茂盛”、“富有生命力”,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再讀你劃出來的這些句子,感受大榕樹的活力。
重點理解(“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1.去掉“似乎”行不行?
2.再讀這句,你有什么疑問?(交流中指導朗讀)。
(課標在中年段要求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在“榕樹”部分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抓住重點句子,通過不同方法訓練學生的體會感悟能力)
(4)播放視頻課件:美麗的大榕樹(學生觀看,教師配樂朗讀5-8自然段)
(5)有感情的朗讀第8自然段,指導交流背誦。(再次播放視頻課件)
(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截取播放鳥的天堂視頻資料,發揮多媒體課件的直觀作用,讓學生通過視頻觀看,再現文字描寫的生動,圖文結合加深印象激發興趣。)
(三)練筆遷移,引向學習“鳥”
談話引入:(略)1.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飛來的仙鶴,你發現這么美麗的南國的大榕樹樹,你將怎樣召喚你的親人、朋友來此安居呢?請你寫下最能打動他們的話。(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話也可以用自己的話)稍后交流。
(在閱讀理解,感悟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后再用這種方式讓學生進行語言的輸入與輸出的轉化訓練,達到語言文字訓練的目的,實現在語文教學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課件播放:,眾鳥齊鳴的景象(配樂鳥鳴聲)。
問:你聽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3.小結,(略)
結束:文學巨匠巴金又是怎樣通過文字來展現眾鳥紛飛,百鳥齊鳴的生命之美的?請同學們運用今天的學習方法學習文章的第二部分,再次去感受這天下奇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指名背誦課文第7、8自然段。
2.說說學習大榕樹方法和收獲。
(復習回顧,再次強化,明確學法,為下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二)學法遷移,抓住重點語句,感悟體驗
引:天堂里的鳥兒生活得怎樣呢?
1.學生默讀課文描寫“鳥”的這一部分,邊讀邊劃邊想,讀完以后,想一想,說說你有哪些體會收獲?
2.讀12、13自然段,這里的鳥兒怎樣?(讀中品味用詞準確生動,讀中升華,讀中領悟表達方法。)
(1)鳥“多”(數量多、種類多)你是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鳥兒歡快自由,你又是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
(2)輕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群鳥盤旋飛舞,婉轉啼鳴,歡快自由的場景,把這幅圖景深深地留在自己的腦海中。
(3)再讀討論:作者是怎樣描寫眾鳥紛飛的情景的?標出有關語句,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這部分學習主要采用放手的方式讓學生運用第一課時的方法進行自學,在交流時檢測學習效果,實現“授之以漁”的目的。)
(4)扮演角色,想象說話。
(那只畫眉鳥站在小枝上興奮地叫著,它可能在說些什么?)
(5)感情朗讀,體會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6)請你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你想對這些鳥兒說些什么?
(7)指導朗讀。
(通過兩次說話練習,既讓學生在表達中展現語言文字訓練的自然,又能夠考察學生對文章學習的感悟,滲透情感教育,是一舉三得的好策略。)
(三)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為什么作者說“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這兩個“鳥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嗎?)(加深理解,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鼓勵探索。
1.能說說為什么會有這么美的地方嗎?
2.生自由發言。
3.比較榕樹的靜默與鳥的活動,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方法。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表達,所以閱讀教學既要讓學生通過閱讀知道文章寫了什么,要表達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寫,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學過程中就要認真的憑借教材這個例子逐步滲透怎樣寫的方法。)
(五)作業菜單:(第一題必做,二、三、四選作)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鳥的天堂”目前已成為一處游覽勝地。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并想辦法搜集一些有關的材料,為導游寫一篇簡短的解說詞。
3.課文的倒數第三自然段描寫了眾鳥紛飛、百鳥齊鳴的熱鬧景象。請你回憶一下生活中遇到過的熱鬧場面,選擇一個寫下來。
4.如果你生活在鳥的天堂,為使鳥的天堂更美麗,你會怎樣做?試將你的做法寫下來。(補充資料:人們最近前往“小鳥天堂”觀鳥,卻頗感失望,繞小島兩圈,沒有見到小鳥群飛的盛景。據當地人介紹,由于小鳥生存的生態大環境發生了改變:即小鳥周邊被開發,原有的農田、水塘被破壞,環繞小島的天馬河的水質遭到污染,小鳥不斷地飛到其他地方覓食,不再回來,護鳥措施也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作業設計體現開放性,照顧所有不同層次學生,讓他們根據自己興趣和能力進行選擇,既鼓勵學生又激發他們興趣。)
五、教學效果預測及反思
(一)預測教學過程的成功之處及原因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從課題入手能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榕樹的奇特美麗的特點學生和鳥兒活動的場面學生應該能夠通過抓住重點詞語能夠感悟到,在此基礎上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圖文結合,而通過有感情朗讀再現情景,指導背誦復現情景的策略和過程,不僅會使鳥的天堂的美麗令學生喜愛,對于語言文字的積累也大有好處。其次,小練筆和解說詞激發興趣的同時會使學生語言由積累到運用的一個轉化過程,達到語文教學語言文字訓練的目的。
(二)預測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足一是時間的安排,第一課時可能容量較大,恐怕完成不了;二是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是難點,怎樣的滲透比較恰當能使學生明白,是否能夠達到效果是令人擔心的問題。
(三)預設改進的`設想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和閱讀理解能力的而定,做好“大榕樹”的學習方法指導的扎實有效,以及朗讀背誦指導的落實,可以把引入“鳥”的學習部分直接放在第二課時,將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寫法體會學習放在兩部分都學完之后進行對比中體會,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六、板書設計
(一)呈現板書:
樹大而茂盛(獨木成林)靜態美
鳥的天堂(贊美、熱愛)
(和諧) 鳥多而快樂(群鳥紛飛)動態美
(二)說明板書設計的意圖和目的。本課板書這樣設計,主要表現的內容有:1.課文的主要內容“大榕樹”與“群鳥紛飛”的特點;2. 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3.人與鳥類和諧共處的主題。這樣用精練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富于啟迪,讓學生能夠在其中品出一些“味兒”來。其次主題的提煉給學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能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最后,這樣的板書能為學生學習做閱讀批注起到示范的作用。
教學目標:
《鳥的天堂》優質公開課教學設計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地讀寫下列詞語:糾正、逼近、做巢、樹梢、留戀、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ò鍟禾焯茫┩瑢W們,你們心目中的天堂是什么樣子?(23人)
那么,鳥的天堂會是什么樣子呢?在廣東省新會市有一個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地方。這里為什么被稱作鳥的天堂呢?它又是什么樣子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跟隨我們熟悉的巴金爺爺來領略一下當地的風光吧!
二、過程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我們一起來看這課的生詞。(出示)
3、請同學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思考(出示課件)
去了幾次?什么時間去的?每次都見到了什么?
4、學生回答,板書
5、找出描寫榕樹的部分,讀一讀,想一想:這株榕樹有什么特點?劃出有關的語句。
6、榕樹有什么特點?你找到了那些語句?讀給大家聽聽
7、你找到了那些句子?(出示句子)從中能看出什么?(板書:榕樹大)誰能再讀給大家聽聽?(2人)全班一起來讀讀,讀出榕樹的大來!
8、還有什么?(出示課件)誰來讀一讀?(2人)怎樣理解這句話呢?(板書:充滿生機)(學生談)你為我們描繪了一副多美的畫面呀!同學們,看來我們每個人對這句話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許風吹,也許是鳥動,也許是陽光照耀,也許是新發的'嫩芽,也許是那綠葉本身就孕育著無限的生機,才讓作者產生了如此奇妙的感受。讓我們融入自己的感受再來讀讀這句話。(齊讀)
9、讓我們一起走近大榕樹,欣賞一下這迷人的風光吧?。úシ配浵瘢?/p>
10、現在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1-2人)
11、多么奇妙的景色呀!難怪作者會情不自禁的發出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是贊美榕樹,贊美南國,更是贊美這神奇的大自然。
12、伴隨著優美的音樂,讓我們再來欣賞欣賞這獨木成林的美景吧!讓我們懷著對榕樹的贊美之情,一起再來讀一下文章的七、八字然段!(齊讀)
13、多么美麗的榕樹呀!朋友說這里被稱作鳥的天堂,可是呢?在這里作者沒有看見一只鳥!如果是你,這時會想什么呢?
14、第二天清晨,作者又一次經過了這個地方,這次他有什么新發現呢?
?。ㄤ浵瘢┑诙烨宄?,陽光照耀在水面上、樹梢上,我們又一次來到了鳥的天堂。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后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只、第三只。讓我們繼續拍掌
15、這次作者見到了什么呢?(很多鳥)板書
16、從那能看出來鳥很多?找出來讀一讀
17、除了鳥很多外,從這部分你還能體會出什么來?(小鳥很快樂)
18、從哪能看書來?如果你是這只畫眉鳥,你會站在枝頭上唱些什么呢?(12人).
19、多么熱鬧的景象!多么活潑可愛的小鳥呀!讓我們一起融入自己的感受讀一下12、13自然段。(齊讀課文)
20、看到此情此景,作者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學生回答:鳥的天堂真是鳥的天堂呀?。?/p>
21、誰來再讀讀這句話?你認為應該讀出什么感覺?全班齊讀
22、我們跟隨作者一起領略了鳥的天堂的奇妙景色,那么鳥的天堂指得是什么?這里為什么會成為鳥的天堂呢?(小組討論交流)
23、只要我們能夠愛護我們周圍的環境,那么,其實處處都可以稱為鳥的天堂,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天堂!
24、鳥的天堂因為巴金的這篇文章更加美名遠揚,已成了一處旅游勝地。今天的作業就是為鳥的天堂寫一份導游解說詞或設計一份廣告詞,讓鳥的天堂因為我們的生花妙筆更加揚名萬里!
25、下節課我們將一起來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相信會給同學們很多啟示。
教學目的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正確讀寫“燦爛、竹竿、白茫茫、規律、縫隙、照耀、樹梢、靜寂”等詞語,積累文中的佳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4、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南國的美麗風光,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并將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學難點 體會描寫大榕樹特點的語句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出示有關榕樹的圖片)師:俗話說“獨木難成林”,榕樹卻是獨木成林。榕樹不斷在枝干上長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長成樹。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作者見到了一棵有幾百年歷史的大榕樹,榕樹的葉子很茂密,很多小鳥在這里住下來了,這里也就成了鳥的天堂。(板書:鳥的天堂)
(出示有關《鳥的天堂》的圖片)
師:課文中所說的“鳥的天堂”在廣東省新會,那里有一顆近四百年的榕對,枝葉覆蓋面積有1萬多平方米,常年棲息著千萬只鳥,以白鷺為主。1933年,巴金爺爺到廣東新會訪友時,路過這里,寫下了這篇散文,“鳥的天堂”因此得名。
二、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教師播放《鳥的天堂》媒體資源,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要求認讀的生字,自讀。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1)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小組輪流讀。
(2)學生拼讀,互相糾正。
(3)教師抽查學生拼讀以上生字。
4、教師講解重要的生字,學生書寫。
(1)老師講解重要的生字,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這些字的筆畫、筆順、結構、部首。
注意:“燦”“規”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筆都由捺變為點;“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筆由豎彎鉤變為豎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兩個橫折鉤都變為橫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間一筆是豎,不是豎鉤。
?。?)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C學生到黑板上書寫,其它同學在黑板上批改。
5、理解以下詞語的含義
留戀:不忍舍棄或離開。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顯地表現出來。
南國:指我國的南部。
顫動:本課指微風吹動樹葉一閃一閃的樣子。
應接不暇: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顧不及全看。后來,多用來形容來人太多或事務繁雜,接待、應付不過來。本課指由于鳥兒太多,作者看都看不過來。
注意:“不禁”的“禁”讀jīn;“顫動”中的“顫”讀chàn,“應接不暇”中的“應”讀yìng。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要求認讀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書寫。
1、集體拼讀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學生的拼讀
3、聽寫重要的生字詞
二、朗讀課文并思考問題
1、學生朗讀課文,并思考:“天堂”是什么意思?“鳥的天堂”又是什么意思?
?。ㄌ崾荆?ldquo;天堂”本意是某些宗教教義中,認為正直的人死后靈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泛指美好的生活環境。)
2、作者和他的朋友一共去了幾次“鳥的天堂”?(提示:兩次)
三、學生按作者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學生答,教師補充并板書:
第一段(1-4):傍晚,“我”和朋友們劃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我”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
第三段(10-13):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們再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
第四段(14):作者對“鳥的天堂”的贊美和留戀。
四、學習第一段(1-4)
1、師:這四個自然段為我們介紹了作者去“鳥的天堂”的背景。從文中,我們可以知道作者第一次是在什么時候去“鳥的天堂”?
學生答,教師補充并板書:
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 傍晚
2、作者在這四個自然段里描寫了去“鳥的天堂”前傍晚的景色。請把有關句子劃下來。
師:作者在這四段里,主要寫了哪些事物?從這些景物描寫,我們看到了怎樣的黃昏景象?
學生答,教師補充并板書:
太陽 燦爛的紅霞 白茫茫的水 平靜的船 優美的槳聲 ——寧靜的黃昏
師:作者描寫景物,既描寫了它們的顏色,如:紅霞、白水,又描寫了它們的聲音,如:槳聲很有規律像是音樂,既有靜態描寫,如:天邊的紅霞,又有動態描寫,如:船在水面上移動,槳在水中劃。在寧靜的氛圍里,這些動態的描寫更令人覺得環境是多么的寧靜。
五、學習第二段(5-9)
1、學生朗讀5-9段
2、師:作者在一個寧靜的黃昏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第5-9段寫的是作者第一次到“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作者主要描寫了什么?
學生答,教師補充并板書:大榕樹
3、師:請把描寫大榕樹的有關句子劃下來,并用自己的話描述。
4、作者主要描寫了大榕樹的什么?
學生答,教師補充并板書:
樹葉:伸到水面上 綠得可愛 不留一點縫隙 綠得耀眼
樹干:看不出主干 枝干不可計數
樹枝:枝上生根 有些樹枝垂到水面
樹根:無數的樹根立在地上 像木樁
5、作者主要突出了大榕樹的什么特點?
學生答,教師補充并板書:
特點: ① 大——只有一株,但枝干無數
?、?茂盛——樹葉不留一點縫隙 ③ 綠——綠得耀眼
6、學生朗讀第8自然段,認真體會作者如何展現大榕樹的生命力。
注意: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么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這一句中寫樹葉的形態:“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說明了樹葉的什么特點?
(提示:“簇”“堆”說明了樹葉多和茂盛。)
師:這一句中寫樹葉的顏色:“那么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綠得耀眼,說明了樹葉的什么?
?。ㄌ崾荆赫f明了樹的生命力旺盛。)
7、師:這棵茂盛的大榕樹,朋友說它是“鳥的天堂”,為什么呀?
(提示: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窩。)
師:那么,作者有沒有見到鳥?
師:作者是怎么寫的?
?。ㄌ崾荆悍路鹇犚妿字圾B撲翅的聲音,等我注意去看,卻不見一只鳥的影兒。)
8、師:這是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的經歷。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復述這部分的內容。
?。ㄌ崾荆哼@一次,作者見到了茂盛的大榕樹,但是,只聽到鳥撲翅的聲音,沒有見到一只鳥。)
9、師:“鳥的天堂”里沒有一只鳥。這是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第一次印象。我們可以想象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
?。ㄌ崾荆阂欢ê苁?。)
六、學習第三段(10-13)
1、播放《鳥的天堂》視頻,讓學生體會鳥的天堂的情景。
2、學生朗讀10-13自然段,并思考:
?、僮髡叩诙稳?ldquo;鳥的天堂”是什么時候?
②上一次,作者很失望:鳥的天堂竟然沒有一只鳥。這一次,作者有沒有看到鳥?
3、學生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教師補充并板書:
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 早晨
4、師: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作者見到了大榕樹,沒有見到鳥?,F在,作者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作者是不是又失望而歸?作者有沒有見到鳥? (提示:見到了。)
師: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作者是第一次見到那么大的榕樹,作者著重描寫了大榕樹,寫它很大,很茂盛,葉子很綠。我們看看,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作者主要寫了什么?是樹還是鳥? (提示:鳥。)
5、請學生把文中有關鳥兒描寫的句子劃下來,給有關的動詞加上著重句。
6、學生討論: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鳥兒?
學生答,教師補充并板書:
數量——熱鬧、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 體形——大的、小的
顏色——花的、黑的 姿態——叫、飛、撲
7、作者主要突出了鳥的什么特點?
學生答,教師補充并板書: 特點:多
師:這里,作者用了一個詞準確地表明了這里鳥兒眾多的特點,這個詞是“應接不暇”。
七、小結
作者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贊美。
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是傍晚,這時“鳥的天堂”很安靜。作者著重寫了鳥兒生活的大榕樹。作者主要采用靜態描寫。
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是早晨,這時“鳥的天堂”很熱鬧。作者著重寫了鳥兒歡騰的情景。作者主要采用動態描寫。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