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1
這是《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背誦課文,關鍵句段能夠默寫;了解“駢文”這種文體的有關知識
2、熟讀課文,掌握重點文言字、詞的意思;會準確翻譯課文。
3、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抓住特點有層次寫景的方法;寓情于景的寫法。
4、抓關鍵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ǘ┻^程與方法:
1、本文語言優美,反復朗讀背誦課文,讀中體會語言美、景物美,體會作者的意旨。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解難。
3、輔以多媒體手段,增強直觀性。
?。ㄈ┣楦?、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理解作者通過對富春江優美景色的描寫,抒發了他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疏通文字:掌握關鍵詞語,準確翻譯課文。
2、抓住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
3、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
教學難點:
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他寄情山水、厭棄塵俗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及教具:多媒體、合作探究、交流、點撥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內容: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在浙江富陽、桐廬一帶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別優美,南朝時有一位文人吳均見到這種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給他的友人朱元思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繪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外,他還表達了欣賞這種優美景色后與眾不同的情感。那么究竟他描寫了怎樣一幅優美的景色呢?又表達了怎樣一種與眾不同的情感呢?讓我們共同來欣賞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結構內容的安排。
?。ㄒ唬﹩栴}導學:
1、文中最能概括富春江山水特點的語句是哪一句?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從哪些方面對這一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由此可知這篇文章的結構是?
?。ǘ┗犹骄?/p>
各小組選一人朗讀課文,組員邊聽邊思考答案,討論形成共識。
?。ㄈ┙涣髡故?/p>
指定發言人展示小組意見,別組點評。
三、再讀課文,重點研討
讀第二段,體會富春江的奇麗多姿,體會多層次寫景方法。
?。ㄒ唬﹩栴}導學:
1、異水“異”在哪些方面?寫異水用了什么方法?你能就其中一種談談用這種方法的好處嗎?
2、奇山“奇”在哪些方面?寫奇山用了什么方法?你能就其中一種談談用這種方法的好處嗎?
3、作者在文中發出了怎樣的感慨?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作者“仕途不如意,寄情山水排解苦悶,以致產生厭世隱居的想法”,你怎么看待這種處事方式?
4、由上可知,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寫法?
(二)互動探究
各小組在組長指導下探究,先各自默讀獨自思考,然后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在組內討論,討論形成共識。
?。ㄈ┙涣髡故?/p>
分組按序展示探究結果,找5個組在黑板上展示,其余在座位上完成,別組點評。
四、三讀課文,品味語言
聽一同學朗讀課文,同學們探討下邊問題。
(一)問題導學:
1、本文語言有什么特點?
2、賞析下面兩句。
?。?)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2)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ǘ┗犹骄浚?/p>
各小組聽朗讀探究結果,討論形成共識。(提示:注意對兩句進行比較來分析。)
?。ㄈ┙涣髡故荆?/p>
分組展示探究結果,別組點評。
五、課堂小結
本節我們理解了文章結構內容,學會了動靜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等寫景方法,作者寫作本文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
六、達標檢測
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學案21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
2.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3.朗讀背誦并默寫全文。
預習內容及方法指導:
一、摘錄字詞(標段序、讀課文,邊讀邊勾畫文中字詞,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解決生疏、多音、易錯字)。
二、文學常識
1.了解作者
2文體介紹
三、朗讀(讀準字音、讀出句讀、讀流暢)
四、翻譯(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詞句,重點詞語的解釋在文中做出批注。)
五、文言知識整理:重點實詞、虛詞的解釋,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及重點句子的翻譯,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釋
千轉不窮 窺谷忘反
2.一詞多義
天下獨絕 負勢競上
絕 百叫無絕 橫柯上蔽
直視無礙 一百許里
百叫無絕 百叫無絕
3.詞類活用
任意東西
互相軒邈
望峰息心
負勢競上
4.古今異義
5.重點詞:
從流: 甚箭 猛浪若奔
負勢 寒樹 獨絕:
直指 軒邈
千轉 好鳥 百叫無絕
戾天 橫柯上蔽 經綸
共色: 俱凈: 一百許里’:
六、整體感知
1、總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語句是哪一句?
2、作者筆下的水是怎樣的情狀的呢?請根據文中的有關詞語說說水的特點。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樣的?運用什么手法描寫山的?
我的疑問:
探究案:
1.文章的3個自然段分別寫什么?據此劃分層次并思考全文的結構特點是什么?
2.讀第2段,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異水?用了什么方法?
3.讀第3段,思考:作者從哪些個方面描寫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
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拓展延伸:結合課文內容,用優美的語言加入自己的想象,描寫富春江山水美景。
檢測反饋: 一、積累應用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縹 湍 泠泠 柯 嚶嚶 軒邈 鳶( )飛戾( )天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從流漂蕩 猛浪若奔 互相軒邈
千 轉不窮 鳶飛戾天 經綸世務 任意東西
負勢競上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3.下列各項中不是對偶句的一項是(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不絕。
C.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D.橫柯上蔽,疏條交映。
4.關于本文抒發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表現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現實、寄情山水,有想過隱居生活的消極處世思想。
D.作者為了功名利祿極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5. 翻譯句子:①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跈M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6.“夾岸高山,皆生寒樹”,句中的“寒樹”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用“寒”來稱樹?
答:
我的收獲:
《與朱元思書》導學案20(含答案)
敦好初中導學稿 2014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五單元
21、與朱元思書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文言詞語,感知課文大意。
2、熟讀并背誦課文,品味寫景佳詞妙句,提高審美能力。
3、培養學生的聯想與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課文,并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匯,體會作者寄情于奇山異水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聯想與想像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借助工具書識記生字詞,反復朗讀課文,直至熟練背誦。愛好美術的同學可以通過繪畫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選擇與美文相配的樂曲進行配樂朗讀。
教師:搜集有關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可教授記憶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記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朱元思述說行旅所見的信,寥寥百余字,將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文章語言精練生動,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背誦、通過聯想與想像,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境。
【教學設計】
一、恰當導入
1、可以由美景圖片導入,也可以播放富春江山水的錄像,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2、可以放《高山流水》等古箏曲,讓學生想像,音樂為我們創設了怎樣一幅圖畫。
同學們,你到過富春江嗎?它位于浙江省境內,是全國聞名的勝景之一。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撰文盛贊過它,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代文學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在文中,作者給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贊譽。這篇與一般書信不同的寫景小品文,向我們展示了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F在,讓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去飽覽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ò鍟n題并出示目標)
課題:與朱元思書吳均
目標:學習積累文言詞語,感知課文大意。
熟讀并背誦課文,品味寫景佳詞妙句,提高審美能力。
培養學生的聯想與想像能力。
二、整體感知
1、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認真學習富有表現力的詞語。
縹碧 甚箭 軒邈 泠泠 千轉 直視無礙 千百成峰
鳶飛唳天 望峰息心 窺谷忘反 橫柯上蔽 在晝猶昏
?。ㄓ袟l件的可利用課件或投影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2、教師導讀:
閱讀文言文要掌握合理的方法與步驟。(方法適當也可以提高閱讀效率。)
熟讀全文,把握大意,識記詞語,揣摩句意。
直譯為主,輔以意譯,難句標出,精讀分析。
感情朗讀,弄懂其義,省略補出,圈點畫批。
?。▽σ陨戏椒ㄉ约咏忉屩笇?,引導學生在誦讀直至背誦時,展開聯想與想像。)
三、合作學習
1、學生在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朗讀課文三遍;然后,展開小組競賽;競讀后每組參與朗讀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2、學生同位合作看注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清句子大意。
3、學生直譯后,各組進行質疑,互相解答,教師隨時點撥,并加以補充。
四、研讀賞析
學生可以自主探究提出問題,教師幫助歸結:
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山水“奇”“異”在哪里?
2、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景的?
3、找出總結全文的句子和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
學生就以上問題進行討論,討論后教師幫助明確:
1、要求學生學會復述文章內容,進一步熟悉課文,特別是二、三段: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進一步領略文中的美景,同時可以參照課文后的補白。引導學生用重復性和改造性復述兩種方法,對課文進行重點賞析。
2、本文按照先總后分的順序進行寫作,指導學生學習寫景的方法。
3、總結全文的句子:“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五、體驗
1、反饋鞏固:
教師指導學生當堂背誦,可運用“聯想記憶”法和“畫面記憶”法進行背誦。(先講方法,后背誦。)
2、探究想像:
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連忘返,發出了“鳶飛唳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感嘆。思考一下,此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討論后可達成共識:作者由景生情,因情明志,既表現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現了鄙棄名利的思想。這種寄情山水的寫法在本冊的《小石潭記》和《醉翁亭記》中可以再次學到。
六、拓展練習
1、背誦并默寫課文,比一比誰的記憶力好。
2、查詢搜集有關富春江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等人文背景的資料或有關詩文。
3、假如你是一位導游,你怎樣向游客介紹富春江的美景呢?請你以“我說美麗富春江”為題,寫一篇解說詞。(可以模仿《話說長江》)
【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
吳均
總敘:景色奇特秀麗 愛慕自然
分敘:奇山異水獨絕 志趣高潔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2、體會文中描繪的山水情境。3、掌握生字新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作者: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學家。
二、初讀課文。大體感知這篇課文。第一步,老師投影展示這篇課文,不會讀的字先跳過去,大致讀一遍,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篇課文大致寫的是什么?哪個字不會讀呢?學生說出來。老師順手在黑板上寫出來(8個字)。
縹碧 互相軒邈 泠泠 嚶嚶成韻 鳶飛戾天 經綸世務 橫柯
讓學生把生字讀熟,讀準 ,再讀課文,自由讀,不齊讀,放開聲音讀。讀完后,老師再進一步強調這8個生字。
第二步,試讀白文。無標點符號,培養學生的語感。怎么斷句?先把句中停頓的地方讀好。
第三步,學生看著投影,把課文抄下來,抄的要求,一個相對完整的信息單位連起來抄,按句子抄,一句一句抄,一邊抄,一邊加標點,標點不要求全部準確,全是句號也可以。同時分段落,第二段從哪里開始,第三段從哪里開始。抄完后請一個同學起來讀,同學們聽他斷句和分段的情況,老師掌握一下學生斷句的正確與否。
第四步,在學生讀的基本準確后,讓學生讀豎排版沒標點的,請兩個學生讀,誰愿意給我們讀一下?在學生讀的時候,其他同學看他讀的是否準確,然后評價。
請同學們看著投影上的課文,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下來,然后把教材打開,借助教材注解,把不懂的弄明白??醋⒔膺€不懂的地方,把書合上,看投影,把里面重點的詞語找出來,老師指導學生,把重點詞語意思講出來。
第五步,翻譯課文,可以兩個同學合作,分別寫到本子上。也可以自己先寫,然后再和同學交流。
三、精讀課文
先自己思考,然后四人小組交流,再選2個同學在全班交流。
1、說一說,文中所寫的山水“獨絕”在哪里?(水很清,細石和游魚都能清楚地看到;水流很快;山很高,樹很密,山中美麗的鳥相互和鳴,蟬叫個不停,猿長時間叫個不停)
2、面對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有什么樣的感想?(作者喜愛自然,沉緬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崇尚自然,向往自由和諧)
3、解釋下列加粗字的含義,并指出其用法。
(1)任意東西。(向東或向西,作動詞)
(2)橫柯上蔽。(在上邊,作狀語)
(3)負勢競上。(向上,這里用作動詞)
四、小結 本文是一篇精美的寫景短文,作者為友人描述繪出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也寫出了自己面對美景的感受,想勸友人放下爭名奪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
五、作業:背誦全文。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背誦并默寫全文。
2、體會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
3、賞析文章的語言美,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鑒賞水平。
4、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情調;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整體把握文意。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們要有仁智之人的修養,就要會醉于山水。讓我們跟隨散文家吳均,讓他帶我們到富春江那奇山異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吳均何許人也?南北朝時南朝文學家、詩人。其文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文書札見長,表現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稱為“吳均體”。本文是一篇駢體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學生初步感知文意。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
飄蕩(dàng)急湍(tuān)軒(xuān)邈
泠泠(líng)經綸(lún)橫柯(kē)
2、把握節奏、重音、停頓。學生朗讀課文。
(1)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于句號,每一個句號后的停頓應小于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后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注意節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當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三、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語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各小組提出難以解決的問題,全班共同討論解決或請老師回答。
4、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把握寫景的脈絡,選擇關鍵詞語。
[教學步驟]
一、理清文章結構:
第一段總寫富春江“奇山異水”;
第二段先寫“異水“部分,再寫“奇山”部分。
二、簡析:
?。ㄒ唬┑谝欢螌懽约河斡[的地點及對桐廬一帶水總的印象。“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是說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現同樣的顏色。這八個字四種景物,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氣爽的清秋風物圖,勾勒出廣闊的空間境界。“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作者乘船隨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奇山異水”表明這一帶山水不同凡響,“獨絕”二字,強調此處山水為天下之冠。這一段總領全篇,結構上細舉目張,脈絡分明。
學生齊讀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順流而下,盡興觀賞的情形。
?。ǘ┑诙谓酉聛響搰@“奇山異水”來分別來寫山之奇,水之異。
1、哪里語句寫“異水”;哪里語句寫“奇山”呢?
明確:從“水皆縹碧”到“猛浪若奔”寫的是“異水”。
從“夾岸高山”到“千百成峰”寫的是“奇山”。
2、先讀“異水“部分。
(1)作者怎樣寫“異水”,寫了哪幾方面?
明確:寫水,突出“異”。寫水色、水清、水急。
?。?)文章有沒有直接寫水深?“千丈見底”是不是寫水深?
明確:沒有,“千丈”是寫水深,可是“千丈見底”就是寫水清了。
(3)“甚箭”,“若奔”,分別是什么意思?
明確:“甚箭”,是甚于箭,比箭還快速。“若奔”,像奔馬一樣。
(4)“于”字在這里省了??纯从昧耸裁葱揶o手法?
明確:夸張和比喻。
?。?)大家看看以上寫異水的三個句子,前兩句和最后一句,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明確:前兩句是直接描寫,最后一句是間接描寫。前兩句是靜態描寫,最后一句是動態描寫。動靜兩兩結合,直接間接描寫兩兩結合,所以,才如此美妙。
3、分析:“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是說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兩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說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這兩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從兩個側面來寫水,把靜態的色和動態的形都描摹得異常形象。
學生齊讀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與壯闊。
4、再寫“奇山”部分。
?。?)作者怎樣寫“奇山”?
啟發:大家知道,山是靜態的,生長時也是默默的,可是,這里24個字,就寫出了夾岸高山昂揚的生命力。這種寫法,叫什么?
明確:化靜為動。
?。?)是從視覺,還是從聽覺來寫的?寫了哪幾種景物?
明確:聽覺;泉水、鳥、蟬、猿,四種。
引導:通過聽覺來寫的。有的泠泠作響水聲,有的嚶嚶成韻鳥鳴聲,有的千轉不窮蟬叫,有的百叫無絕猿啼。這樣就形成了一種非常喧鬧、非常嘈雜的景象。對吧?——大家再仔細品一品。這是一種嘈雜的氣氛嗎?
分析:這里表面上喧鬧、嘈雜,實際上,卻都是自然界的非常和諧的聲音,沒有社會上、官場里、商場里,那種人聲鼎沸。這種嘈雜,是一種天籟之聲,是上天構造大自然,讓所有這些動物發出的真實的聲響,是非常潔凈的聲音,它們發出聲音,不是為了名,也不是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馬之聲,也不是爭權奪利之聲,更不是風嘯嘯、馬悲鳴,刀槍劍戟沖撞的廝殺之聲!
師:這里的聲音,都是安靜的,“潔凈”的。所以這是以鬧來寫靜,或者是,以表面的繁雜來寫單純。
(3)表現作者怎樣的思想?
明確: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贊美之情。
小結:寫山,突出“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兩岸高山,夾江而立。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由此形成無數的山峰。寫樹之“寒”反襯山之“奇”,以“競上”“軒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層巒聳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寫清越的泉聲、悅耳的鳥聲、延宕的蟬聲、清厲的猿聲,是以聲音反襯山林之寂靜,以動寫靜,寓視于聽,動靜相生。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句能理解嗎?
點撥:鳶,一種兇猛的鳥。戾,到達的意思。飛得非常高的鳶,比喻為了功名利祿而極力攀高的人,他們看到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熱衷功名利祿的心。經綸,就是籌劃,治理。籌劃世俗事物的人,看到這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這是作者的感慨。
小結:具有高飛沖天雄心的人,看見這樣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為世俗之事所纏繞的人,望見這樣的山谷也要流連忘返。這一句從側面著筆,通過襯托的手法,強化了山水誘人的力量。“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這可算作是文章的補筆,補寫群峰,扣林深葉茂來突出作者喜不自勝、流連忘返的觀賞之情。
?。?)作者是南朝的著名的文學家,博學多才,對史學有研究。他也曾經做過閑散的朝官。他曾經撰寫《齊春秋》,得罪了梁武帝,遭遇了焚書免官的懲處。正因為有這樣的遭遇和經歷,面對這樣的美景,作者自然產生對大自然的`留戀、向往之情??墒?,這里“望峰息心”、“窺谷忘反”說的不是作者自己,而是那些想干一番大事業的人,那些在官司場乃至商場中人,那些如日中天的人,他們如果見到這樣的美景,一定會放棄自我的事業,迷途知返,陶醉在這富春江的美妙之中。大家考慮考慮,這是寫人呢,還是寫山水呀?
明確:寫山水之美
?。?)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明確:這是一種反襯的寫法。主要突出富春江景色的奇異、獨絕。文末點題。
(7)怎樣理解“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作者留下這兩句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作者乘著船,在剛剛發出那番感慨后,船繼續前進,江面上又出現了一種景觀:兩岸高大繁茂的樹木,把整個江面遮住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