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2
這是論詩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回顧前兩首,學習后一首,知識遷移訓練。
教學步驟:
一、回顧前兩首中一些句子的翻譯解釋。
二、檢查感情背誦前兩首詩。
三、學習后一首。
1、常識:趙翼,清史學家、文學家。字云崧,號鷗北,江蘇陽湖人。本詩選自《鷗北集》,是評論詩人詩歌的。
2、翻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杜甫的詩篇,萬人傳誦,經(jīng)久不衰,可現(xiàn)在讀來,已覺得不新鮮了。天地間每個時代都會出現(xiàn)有才華的詩人,在幾百年間,他們各自領導詩壇,開一代詩風。
3、討論:這首詩是否貶低了李杜詩篇的杰出成就?此詩目的是在說明文學創(chuàng)作的時代性,而非貶低李杜詩篇的杰出成就,惟有創(chuàng)新,才能領時代之風騷。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李杜詩篇,萬人傳誦,現(xiàn)在讀來,已不新鮮。) 唯有創(chuàng)新
論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 才能領先。
(每個朝代,都出才人,領導詩壇,開新詩風。)
4、趙翼論詩的著眼點在于創(chuàng)新,請欣賞他的另外兩首論詩詩:
5、你所知道的現(xiàn)代詩人,你所讀過的現(xiàn)代詩歌中,有哪些帶上了創(chuàng)新意識的'色彩的?
6、遷移訓練:你認為,我們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出發(fā),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哪些方面可以做到別出心裁,別具匠心?(展開討論,可引導學生從立意、選材、組材、煉句等不同環(huán)節(jié)的方面去考慮。)
7、你能就眼前的人、事、物吟誦出兩句詩句來嗎?
8、有感情地背誦《論詩》。
9、布置作業(yè):默寫這三首詩。
【設計理念】蜀相教學設計
課標對高中階段就選修教材詩歌方面的學習要求如下:培養(yǎng)鑒賞詩歌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yǎng)。閱讀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并給予恰當?shù)脑u價。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古代詩文名篇。學習古代詩詞格律基礎知識,豐富傳統(tǒng)文化積累。學習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詩歌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現(xiàn)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并嘗試詩歌創(chuàng)作。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育者不僅需要關注學生在知識與技能層面的掌握,更要求我們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對學生加強關注,所以本人將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
我校近來推行的三一六課堂教學模式是對課改的最好踐行,三一六模式即三要素、一不準、六環(huán)節(jié)。首先,充分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發(fā)揮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教師從講授者轉變?yōu)橐龑д撸拖裉K格拉底的“產婆術”,在課堂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從而徹底杜絕教師在課堂上的滿堂灌現(xiàn)象;根據(jù)知識建構的金字塔結構,學生合作討論,講給他人聽是保持效率最高的學習方式,因此應該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合作學習和展示的機會;最后,通過當堂檢測確保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教材分析】
《蜀相》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自主賞析模塊的第三首詩歌。本單元為古代詩歌鑒賞單元,單元教學目標為掌握詩歌鑒賞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論世”。以意逆志即在解說詩歌的時候,要正確理解詞義、字義,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從作品的整體出發(fā),由表及里地理解詩歌的主旨(解讀文辭,揣摩情意;融入體驗,體會情趣;超越原意,推陳出新。)知人論世即結合作家思想和時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詩。杜甫被譽為“詩圣”,他為我們留下大量詩篇。《蜀相》是唐代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覽武侯祠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詩中既有尊蜀正統(tǒng)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這樣的名家名篇是進行“以意逆志,知人論世”詩歌鑒賞指導的最好教材。本課的學習,將為學生學習本單元“推薦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二年級的學生。學生對杜甫其人及其詩歌風格已經(jīng)有所了解,因此學生對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以及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并不陌生。根據(jù)課堂“三講”和“三不原則”:學生會的沒必要講。高二的學生與高一學生相比,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提高,且對知識的求知欲望也非常強,那么再次學習杜甫的經(jīng)典詩歌就不能簡單的停留在“詩歌表達了什么”這一層面上,而應積極探討“詩歌通過什么表情達意”,在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課堂主體地位。此外,高二六班部分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弱,所以不僅要注意學生成長的大方向,還要留意個別理解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盡量做到因材施教,以學定教,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老師的輔助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自主學習,了解杜甫其人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
2、過程與方法
合作探究,分析詩歌意象,體會作者情感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知人論世,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學習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尋”、“自”和“空”在詩中的情感
【教學方法】
1、教法:本著新課標的精神和詩歌教學的特點,結合我所教班級學生的具體學情。主要采用啟發(fā)式、探討法、導學法、朗讀法和教授法。其中以朗誦法、探討法為主,啟發(fā)式、導學法和講授法為輔,結合導學案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
2、學法:自主學習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導以杜甫和諸葛亮的畫像導入:一位是一代賢相,他用至誠開創(chuàng)了蜀漢三分天下的輝煌;一個是大唐詩人,他用帶血的喉嚨嘶啞地吼出了盛唐氣象破滅的哀傷,忠心也好,至誠也罷。都抵不過人生長恨水長東,南陽臥龍終成夢,少陵野老淚滿襟。當這兩位圣賢相識時,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認真聆聽,走入文本引起學生興趣,迅速進入課堂狀態(tài),為新課做好準備,學生初步感知杜甫對武侯的崇敬之情。
以詩話的語言營造課堂文學的氛圍。
集體朗讀1
讀百遍,其義自見。對于詩文的學習尤其是這樣,讓我們一起把詩歌齊讀一遍。
學生齊讀詩歌
初次誦讀詩歌,正音正字,初步把握情感。
學生示范誦讀請一個學生評價集體朗讀,并示范誦讀。
學生評價,并根據(jù)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誦讀一次。
學生評價,使得評價機制多元化。同時讓學生懂得如何用欣賞的眼光去尋找他人的長處與優(yōu)點,并用恰當而巧妙的語言讓他人愉快地接受自己的建議。
思1如果讓你把詩歌的情感用一個字概括,你會用哪個字?用原文回答。
學生自學課文,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通過關鍵字詞體會詩歌情感的能力,通過討論前的自學,為小組討論奠定基礎。
集體誦讀2如果詩歌情感基調是哀傷的,那么誦讀的語調應該是低沉的,語速應該是緩慢的,讓我們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再一次感受詩歌的情感。學生在之前誦讀和分析詩歌情感基調的基礎上,再一次誦讀詩歌。進一步通過誦讀感悟詩歌感傷之情。
議詩歌通過一個“尋”表達了杜甫拜謁諸葛武侯的迫切心情,請問在《蜀相》中,杜甫分別找尋到了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結合導學案在小組之內討論自主學習,重在主動性,是一種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渴望獲得知識的個性心理特點,學生可以產生積極的認知傾向和情緒狀態(tài)。這時對學生而言,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享受和體驗。
通過對祠堂外部氛圍的營造、內部景象的描寫和對諸葛亮功績的追述,表達了杜甫對諸葛亮的崇敬傾慕之情和自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學生在自學中進一步了解作者蘊藏在字詞中的情感。
展經(jīng)過合作探究,學生展示作者尋到了什么,分別表達了什么情感,其中著重體會“柏森森”、“自”和“空”表達的情感,以及頸聯(lián)以樂景寫哀情的表達方式。學生展示小組討論成果,并補充表達自己對詩歌情感的體會。
當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時,才說明自己真正理解到位了。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接受知識的思維方式是判斷其對知識是否真正掌握的重要尺度。
在詩歌學習中,應有文本意識,緊扣字詞體會情感,從而做到讀者、文本和作者的多重對話。
集體誦讀3在充分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再一次誦讀,感受作者的悲情。學生集體誦讀。在誦讀中達到和作者心靈溝通的目的。
思2詩的尾聯(lián)“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英雄流淚,請問這里的英雄指的是誰?根據(jù)出句可明確是諸葛亮,根據(jù)前文的分析也可知是杜甫本人。詩人寫古人古事,常常會將自己與古人相對照,從而生發(fā)感慨。
議2和同桌互相說一說,杜甫詩一個什么樣的詩人,并說說原因
知人論世了解作家的思想、生平和創(chuàng)作風格,有助于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用簡單的語言表達思想,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提煉歸納信息的能力。
誦讀4總結課堂,結尾誦讀有感情的在誦讀中結束課堂。
在已學習的基礎上再次以誦讀感知懷才不遇之士的悲情。
評根據(jù)學生展示的成果,教師以干練簡潔、一針見血、有推進型的語言進行評價;或者采用生生互相評價的方式對展示的討論成果予以評價。學生展示討論成果,認真聆聽他人的回答,并思考提出問題。合理科學的評價機制的運用可以促進學生深入問題的思考,對他人的評價實際是對問題的二次思考,不僅有利于建立競爭模式,也可以推動思維的深化,避免自學流于形式化。
檢學生5分鐘時間完成課堂練習,夯實基礎、加深理解。
對所學知識是否掌握的檢測,有利于鞏固課堂所學。
布置作業(yè)記錄作業(yè)通過作業(yè)鞏固知識。
【板書設計】
(略)
教學目標:
1、熟讀能背,借助課后注釋,大致理解這課中3句話的意思。
2、初步了解吟誦的方法,能吟誦課文的3句話。
3、通過對《詩經(jīng)》的介紹和經(jīng)典名篇《關雎》、《木瓜》的欣賞、歌唱、舞蹈、表演,產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以詩入《詩》
1、同學們,你們喜歡讀詩嗎?你能來朗誦一首自己喜歡的詩嗎?(請兩名)
你注意到吟誦詩歌要氣息綿長,真是個詩歌朗誦家;我特別欣賞你這句“……”把……的……用自己的聲音表達出來了;聽得出來,你真的很喜歡這首詩,讀得這么響亮、熟練。
4、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先圣也很喜歡詩,還把他收集到的詩編成一本書《詩》(加上書名號)來教導他的弟子們。
5、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跟弟子們——論《詩》
二、熟讀成誦
1、
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至少讀三遍
2、
反饋(要求正確流利)開火車讀(一人半句),小組讀,男女分讀,與老師一起分讀,齊讀
三、吟誦論《詩》
1、同學們,咱們剛才用的都是朗讀,而不是吟誦。古人吟誦可是不一樣的,想不想聽?(老師吟誦)
2、想學嗎?
3、教吟誦第二句:跟讀一遍,說說你發(fā)現(xiàn)這樣吟誦有什么特點?(有的字短促,有的字拖長,有曲調)——跟老師一起吟誦——劃著拍子跟老師誦——指名讀——齊讀
4、還有兩句,自己按照四聲讀讀——聽范讀——指名——齊讀
三、明義釋理
1、你能不能在這幾句話中,找一找,孔子勸人讀《詩》的理由是什么?找到以后,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來說說。
2、反饋
①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為什么說詩三百,猜一猜?出示資料了解
這就是詩三百的由來,現(xiàn)在,我們都習慣地稱《詩》為《詩經(jīng)》,孔子贊它——思無邪
②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可以觀就是指?你是從哪兒了解的?
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
《詩經(jīng)》真是一本好書啊!
③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由正墻面而立也與?
孔子推薦的'不是《詩》嗎?怎么成了《周南》《召南》?
《詩經(jīng)》國風中的兩個部分,打開《詩經(jīng)》目錄最前面的就是《周南》《召南》
三、感受《詩經(jīng)》
1、大家讀得很起勁,不過我從你們的臉上看出意猶未盡,似乎不太滿足。讓我猜猜,你們是不是很想親眼看看《詩》,看看《周南》《召南》,它究竟怎么樣的?
(播放關雎MV)
2、不僅古人喜歡《詩經(jīng)》,和你們一樣的現(xiàn)代小朋友也喜歡詩經(jīng),聽,這個小朋友唱得多動聽啊(播放《木瓜》)有興趣,可以自己跟著學。
3、我看到有幾個同學連唱也不過癮,已經(jīng)開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干脆站起來,邊唱邊跳,想怎么做動作,就怎么做動作。(唱)
四、再品“論《詩》”
2、同學們,如果不是孔子在兩千多年前編撰了《詩》,我們今天怎么能欣賞到這么美的詩歌呢?讓我們再一起誦讀“論《詩》”(能不看書嗎?)
3、老師手中這本就是《詩經(jīng)》,大家如果課后想讀更多的,就來三(6)班借,當然,新華書店也是有的買的。就讓我們在關雎的歌聲中下課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方法。
了解詩歌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
了解常見的藝術手法并運用其解讀古代詩歌、體味意境。
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三、情感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和壯志未酬的苦悶。
教學重點:
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
朗誦法: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講解和討論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知人論詩 知世論詩
作于杜甫避亂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亂仍未平息,唐王朝仍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唐肅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這樣真正憂國憂民的文人。
杜甫經(jīng)歷了一系列仕途打擊,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徹底落空。
三、 課文朗誦
(1)、配音朗誦
(2)、學生齊讀
思考:作者寫游武侯祠,那么作者本意在祠還是人?
四、課文賞析。
首聯(lián):
丞相—— 諸葛亮
“丞相”比“蜀相”更能體現(xiàn)作者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
之情。
錦官城——成都
問題:開頭兩句對郁郁蔥蔥的翠柏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一是借“柏森森”寫出武侯祠的歷史悠久和寂寞荒涼;二是襯托諸葛亮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頷聯(lián):
問題:頷聯(lián)中有兩個字溝通了情與景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了詩意的逆轉,請你把這兩個字找出來。
討論與探究
一、試分析“自”,“空”二字的妙處。
二、試分析頷聯(lián)在寫景使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
自——青草自綠,無人光顧
空——黃鸝好音,無人傾聽
此聯(lián)寫丞相廟宇幽靜、寂寞,先賢的功績被人遺忘;詩人一腔憂國憂民的熱血知音者少,只有引古人為同調,這是何等寂寞的懷古之心啊!
運用技巧:寓情于景、樂景襯哀情,動靜結合、以動襯靜
頸聯(lián)
(1)看視頻,然后概括頸聯(lián)中出現(xiàn)的有關諸葛亮的大事。
尾聯(lián)
(1)了解詩歌中深沉、嘆惋、感傷的思想感情
(2)了解英雄在本句中的含義。
“英雄”,應是指千古以來的仁人志士,為國為民而赴湯蹈火之人,其中尤其如杜甫這樣許身社稷、志在匡國之人。此句隱含著詩人感時傷亂之意。
五、表達與交流。
有評論家認為本詩末兩句概括了歷來壯志未酬的英雄們的悲憤心情。請你結合相關的歷史人物談談你的體會和看法。
六、 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前兩聯(lián):寫景 借景抒情
壯志未酬 懷才不遇
后兩聯(lián):興懷 直抒胸臆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