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2
這是部編版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一)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二)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ㄈ┓e累成語、格言、警句。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偎鸭Y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nèi)容;搜集最能表現(xiàn)松柏品性的詩句。
②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nèi)容梗概。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fā)言,說出有關做人道德修養(yǎng)的格言諺語來,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
?。ǘ└鶕?jù)事前的充分準備,介紹孔子的相關知識
1.學生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
2.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3.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ㄈ├首x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1.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三?。ǎ頶)吾身傳(chu2n)不習乎
終身行(xíng)之不成人之惡(è)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wù)浴乎沂(yí)
風乎舞雩(yú)喟(kuì)然從吾所好(h4o)
2.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jié)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jié)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diào)。
3.學生齊讀課文。
?。ㄋ模┱w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論語》十則主要講的什么道理。(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
明確:《論語》十則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講的是做人的道理。
?。ㄎ澹┎贾米鳂I(yè)
1.試背全文。
2.完成文后“思考與練習”題。
知識與能力:
1.熟讀并背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過程與方法:
1.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
2.學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借鑒孔子提出的學習方法。
2.借鑒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則。
重點1.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難點1.文言的理解。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自學課文
1.熟讀課文。
2.根據(jù)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導學練習
作者簡介
1.關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封建社會中被尊稱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刪修《春秋》,注釋《周易》。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自漢以后,其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
2.關于《論語》
《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的書?!墩撜Z》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封建社會讀書人必讀之書。
《論語》共20篇,492章,內(nèi)容涉及很廣:哲學、政治、教育、文學、藝術乃至立身處世之道等。它是我國現(xiàn)成最早的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據(jù),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廣的影響,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說"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
4.儒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儒家思想、儒家風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給加點字注音。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由,誨女()知之乎!
(三)自學疑難摘要:
二、合作探究
1.翻譯下列句子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知之為知之。
?。?)吾日三省吾身。
?。?)學而不思則罔。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展示提升
1.朗讀第二則
?。?).學而時習之,而:表順接。
(2).不亦說乎?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問,釋為不也......嗎?亦:也。
(3).有朋自遠方來。朋:志同道合的人。
?。?).人不知而不慍。知:了解。而:表卻。
2.翻譯第一則
3.第一則講了那方面的內(nèi)容?
4.背誦第一則
四、反饋與檢測
1.朗讀第二則
(1)吾日三省吾身。三?。憾啻蔚姆词?。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誠,誠實。
(3)傳不習乎?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2.翻譯第二則
3.第二則講了那方面的內(nèi)容?
4.背誦第二則。
5.朗讀第3—5則。
(1)溫故而知新。故:舊的。知:領會。
(2)可以為師矣。是個省略句,應為可以(之)為師,譯為可以把(他)當作老師??桑梢?;以,把。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轉(zhuǎn)折連詞,譯為可是。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無所得。
?。?)由,誨女知之乎!誨:教導。知:知道,懂得。之:代詞,代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
6.翻譯3—5則。
7.3—5則講了那些方面的內(nèi)容?
8.背誦3—5則。
【教學目標】
?。?、熟練背誦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病⒗斫庹n文思想,對照反省自己。
?。场⒎e累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
【教學課時】
?。舱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2、朗讀、背誦課文。
3、研讀前五段。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中華民族有著數(shù)千年的文明歷史,產(chǎn)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F(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則》。
二、朗讀課文
1、孔子及《論語》資料
強調(diào)識記: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公認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孔子主張仁義,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殘暴統(tǒng)治,反對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話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就是這個意思。他的政治主張具有一定的開明態(tài)度,所以孔子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被尊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國歷史上致力于教育事業(yè)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誕辰為中國教師節(jié)。他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一視同仁),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從漢朝初年到五四運動以前的兩千年間,《論語》一直是學童們的一本必讀書,影響很大,書中有不少語句都作為成語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之中。
2、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diào)、停頓等。
3、全班齊讀:感知課文。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jù)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課文
1、理解重點詞語:
?、沤處煂W: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fā)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谱灾鳌⒑献?、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句子理解詞義,根據(jù)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下列的意思: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見賢思齊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課文:
教師導學:
關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湃瞬恢粦C,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莻鞑涣暫酰?/p>
?、葘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三、概括思想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歸納到如下幾點:
1、學習方法。
?。病W習態(tài)度。
?。场⑺枷胄摒B(yǎng)。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娰t思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學習體驗
?。?、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病⑴c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五、教師小結(jié)
《論語》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業(yè)
1、背誦課文。
?。?、抄寫、識記字詞。
?。场㈩A習剩余部分。
4、完成“研討與練習”。
[教學目標及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
2、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3、培養(yǎng)勤學好問、永不滿足的學習態(tài)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們同學們進入中小學學習已經(jīng)七年了,關于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體會。我國古代的孔子是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論語》這部儒家經(jīng)典中,他的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論,有不少是談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對同學們搞好學習,加強個人品德修養(yǎng)都有很大意義?,F(xiàn)在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這篇課文。
二、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W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有關資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三、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
?。ǘ┱w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布置學生劃出自己感到最精彩的語句。
?。ㄈ┲攸c學習與訓練
1、教師導學: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fā)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先仔細讀幾遍課文,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學生朗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幫助學生解決)
明確: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字詞:
⑴通假字:①不亦說乎:通假字“說”,本字“悅”,愉快。
②由,誨女知之乎:通假字“女”,本字“汝”,你。
?、凼侵玻和僮?ldquo;知”,本字“智”,聰明,智慧。
⑵多義詞:
?、俣罕眄樈雨P系,相當于“并且”等,如:“學而時習之”、“默而識之”、“溫故而知新”。
表轉(zhuǎn)接關系,相當于“卻、但是”等,如“學而不思則罔”、“人不知而不慍”。
?、谝裕簯{借,如“何以謂之‘文’也”;用來,如“以思,無益”;因為,如“是以謂之‘文’也”
?、嵌嘁舳嗔x字:
論:論語樂:不亦樂乎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舍:不舍晝夜
?、攘鱾髦两竦某烧Z:溫故知新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讀完課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語句有哪些?請給大家展示一下,并說明你喜歡的理由。(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幫助學生糾正學生理解不當?shù)腵地方并適當點評)
明確:
⑴要有好的學習態(tài)度
敏而好學——好學不恥下問——肯問,善問學而不厭——不滿足,不驕傲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mdash;—謙虛誠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要不懂裝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習為樂
?、埔泻玫膶W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溫故而知新——總結(jié)復習,發(fā)現(xiàn)新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jié)合默而識之——不斷積累
以思,無益,不如學——學習與實踐相結(jié)合
⑶要珍惜時間——逝者如斯夫
3、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nèi)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讓學生自由談)
4、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5、“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結(jié)束語]《論語》的思想內(nèi)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F(xiàn)代社會一方面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美德亟待發(fā)揚。現(xiàn)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tǒng)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ㄋ模┦崂怼⒖偨Y(jié)、擴展
《〈論語〉十則》是關于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論述,其中第四、六則是講學習態(tài)度,第二則、第三則講學習方法,第一則、第五則既講學習態(tài)度又講學習方法。
[布置作業(yè)]
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結(jié)合學習《〈論語〉十則》,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受到的啟發(fā)。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