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3
這是旋轉與角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1、借助具體情景和實物,認識平角和周角,掌握平角、周角的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3、會在點子圖上畫出角。 重點難點:掌握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具準備:鐘表、活動角、直尺。
學具準備:每生準備一個自治活動角。
學習過程:
一、定向·誘導
1、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都認識了哪些角?
(2)、你能用活動角旋轉,得到一個銳角、直角、鈍角嗎?(學生活動)
通過旋轉可以得到不同的角,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旋轉與角??匆豢?通過旋轉又有什么新的發現。
2、出示學習目標(齊讀)
二、自學·探究
同學們已經明白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現在根據自學提綱自學課本,先獨立完成,在小組交流。不會的問題先記下來,一會兒我們共同解決。
1、出示自學提綱; 1)、認識平角
(1)、用自己的學具旋轉一個平角。 (2)、說一說平角的特征。 (3)、畫平角。(標出畫角的方向) 2)認識周角
(1)、用自己的學具旋轉一個周角。 (2)、說一說周角的特征。 (3)、畫周角。(標出畫角的方向) 3)、說一說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學生自學(教師巡回輔導)
3、自學成果展示。
三、討論·解疑
1、角的兩條邊越長角就越大?
2、平角就是一條直線對嗎?
3、一個直角用4倍的放大鏡放大,就是一個周角對嗎?
四、反饋·總結
1、填空
1)、1個周角等于( )個平角。 2)、1個周角還等于( )直角。
3)、2時整,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成( )角;6時整,時針和分針成( )角;3時整,時針和分針成( )角。
2、判斷
1)、平角就是一條直線。( ) 2)、比直角大的角一定是鈍角。( ) 3)、周角就是一條射線,它只有一條邊。( ) 4)、一個角有兩條邊,一個頂點。 ( )
3、畫角。
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4、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后記 作業反饋
教學一得
一、教學內容
認識平角、周角。(課本第22~23頁“旋轉與角”)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展示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角和周角,能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通過教學活動,知道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的形成過程,理解各種角之間的關系。
3、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4、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體驗到數學美極了。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種角之間的形成過程。
四、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活動角,大尺子。
學具:活動角,尺子,圓形紙片。
五、教學過程
(一)圖案引入,復習角的有關知識。
1、觀察圖案的組成。
出示由角組成的圖案,讓學生觀察。
學生通過觀察指出有銳角、直角和鈍角,教師指名學生上前指出發現的角。
師小結:這幅圖由直角、銳角、鈍角組成的,這些看似普通的角組成的圖案美不美呀?(美)真是美極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美麗圖案,這本身就對他們很有吸引力,再加上要尋找其中的數學密碼,更激發了他們主動探索的興趣,課堂一開始就牢牢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
2 復習角的靜態定義以及各部分的名稱。
師:那現在我們來回憶一下,什么叫做角呢?認識哪幾種角?能不能把它們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一下。
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前面引出了角,緊接著復習角的定義和學過的幾種角,過渡自然,也為后面的學習做了非常有效的鋪墊?!?/p>
3 觀察鐘面,發現運動著的角。
師:剛才我們從一幅圖案中發現了美麗的角,但是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事物每時每刻都在運動變化,你也有信心尋找到數學密碼嗎?(此時全班學生興致盎然)
(教師出示動態鐘表課件,引導學生觀察)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鐘面,在時針和分針不停地旋轉的過程中,它們組成了什么圖形?尋找到這個數學密碼的同學請舉手。
生1:形成了角。
師:而且組成的角是像這幅圖案上的角靜止不動的嗎?
生1:不是,是不斷變化的。
師:看來,生活中除了靜態的角,還有這樣不斷變化的角,它也會和靜止的角一樣美嗎?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和研究旋轉變化中的角。 板書課題:旋轉與角
【設計意圖:用生活中的實物鐘面模型引發學生發現除了靜態的角以外,還有不斷旋轉變化的角,即動態的角。】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操作活動,引出平角。
(1)師:請同學們拿出剛做好的活動角,固定其中的一條邊,觀察旋轉過程中形成的各角,有什么發現,與同桌交流。
學生動手動手操作,教師幫助指導。讓學生體驗角的大小是在變化的,名稱也隨之變化。
(2)讓學生說說活動結果。
(3)師:你能擺一個銳角嗎?怎樣驗證它就是銳角?銳角和直角有什么關系?
學生擺一個銳角,并用三角板驗證。
(4)師:請你擺一個直角,并驗證它是否是一個直角。
學生擺一個直角,并用三角板驗證。
(5)師:你能擺一個比直角更大的角嗎?
教師指名學生上前展示所擺的角。
2、認識平角。
(1)認識平角的特征。
教師和學生一起旋轉活動角,逐步得到平角。
師:現在活動角轉成這樣了,想一想,它跟前面的幾個角相比,有什么不一樣?
生1:它比前面幾個角都大。
生2:角的兩邊是平的。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看出了它這么多特點,那這個角的兩邊平平的,成了一條直線,沒有其它角那種尖的感覺,它到底是不是一個角呢?
引導學生討論。
師:現在明白了吧,這也是一個角,只不過它有點特殊,兩邊是在同一條直線上,能說它是一條直線嗎?(不能)為什么?(因為它的兩邊剛好成一條直線)
師:像這樣的角數學上稱它為平角。
(板書:平角)
師:平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1:它的兩邊在同一條直線上。
生2:它有一個頂點。
(板書:平角:有一個頂點,兩邊在同一條直線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擺學過的銳角入手,在循序漸進的操作活動中發現平角,但教師不急于告知學生這樣的角是平角,而是鼓勵學生去懷疑“它是角嗎?”,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角的已有經驗去判斷和討論,最后肯定它是角,這樣就使學生真正認識了平角,理解了平角的特征。】 (2)畫平角。
師:我們認識了平角,想學會怎樣畫平角嗎?
(教師板演畫平角,指出做上角的記號,從角的一條邊畫一條半圓形的弧線,畫到角的另一條邊,并標出旋轉的方向。)
(學生練習畫平角,教師巡視,注意觀察學生畫角的方法。)
3、認識周角。
(1)教師演示教具。
師:(把剛剛旋轉得到平角的活動角繼續旋轉)現在我們接著轉。這個角比平角要怎樣?(大)(旋轉到兩條邊完全重合)那現在呢?它還是角嗎?它是什么角?
(根據前面判斷平角的經驗,這時基本上學生都認同這是一種角。學生說出名稱后,教師說明,這是周角。板書:周角)
師:它比平角怎樣?(大)它是怎樣形成的?
生1: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旋轉一周得到的。
師:周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2:它也有一個頂點。
生3:它的兩邊重合。
生4:它的兩邊是完全重合。
(板書:周角:有一個頂點,兩邊完全重合)
(2)學生用活動角旋轉形成周角。
同桌之間擺一擺,互相說說周角的特征。
【設計意圖:周角的認識是由教師演示得到的,所以這里安排了讓學生旋轉自己手中的活動角得到周角,目的是要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旋轉,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周角是怎樣形成的?!?/p>
(3)畫周角。
師:下面我們來學習畫周角。
(教師板演畫周角,指出周角的記號,從角的一邊畫一個圓圈,回到起始的位置,標上箭頭符號,表示另一條邊旋轉一周形成。)
(學生畫周角,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畫法。)
【設計意圖:平角和周角的畫法不是本課的難點,同時它們的畫法必須規范化,所以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教師先演示畫法,再讓學生畫,在學生畫的過程中教師細心檢查指導,發現學生都掌握的很好,這樣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p>
4、小組互相擺一擺,說一說。
師:下面再請同桌兩人一小組,互相演示旋轉中形成的所有的角,并說說它們的特征,好嗎?
(學生小組活動時,教師更多地到學習比較困難的小組去了解他們操作的情況和說的情況,進行必要的指導)
【設計意圖:再次讓學生旋轉活動角依次得到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使學生體會到在這里所有角的形成是通過旋轉得到的,并且把以前學習的角和新認識的角合起來復習了一遍,使學生對角的認識更加系統化。】
(三)鞏固練習,逐步提高。
1、看一看、說一說。
(1)教師用芭芘娃娃來演示芭蕾舞蹈演員“大跳”和“旋轉一周”的動作,引導學生欣賞舞蹈中平角和周角的動態美。
【設計意圖:教師用可愛的芭芘娃娃展現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平角和周角的動態美?!?(2)說說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師:你能舉例說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平角和周角嗎?
生1:電風扇的開關在旋轉的過程中形成了平角。
師:怎樣形成的能具體點說嗎?
生1:比如說旋轉開關使它和原來的位置在同一條直線上時。
生2:電風扇的扇葉旋轉一周就形成了周角。
……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尋找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p>
2、畫一畫:
師:請同學們在點子圖上畫出學過的五種角,并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給它們排一下隊。
(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學生。
(2)指名一學生板演角的排列順序。
(學生板書: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
【設計意圖:在學生練習畫角的同時,還要求他們按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列,這是提高了對他們的要求,因為逐步提高難度的聯系才能持續地激發學生挑戰的興趣,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了課堂的實效性。】
3、操作活動:折一折。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形紙片,對折兩次,你發現了什么?(發現折成了一個直角),再展開一下,又發現:平角和直角的關系(1平角=2直角),接著再展開成原來的樣子,又發現了什么?
(通過集體交流,教師小結并板書: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設計意圖:學生都喜歡在課堂上的操作活動,因此在折一折的活動能夠主動探索進而發現直角、平角和周角的關系?!?/p>
(四)課后小結。
師: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認識了平角和周角……)它們美嗎?(美)原來我們數學也能這樣美麗,希望同學們今后能仔細留心身邊的事物,發現更多美極了的數學知識,好嗎?
五、總評
本節課教學遵循《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采用“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實踐運用,拓展延伸——總結反思,評價體驗”的探究性學習模式展開教學,學生在積極參與中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應用過程,不僅獲得了數學知識,還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科學的探究方法和數學思想,主動探究、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綜觀全課,有如下特點: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數學問題情境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梁,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心理品質的環境。引入的設計新穎,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發現其中的數學密碼,即學過的角,這一過程也使得學生復習了以前認識的靜態的角,緊接下來通過觀察鐘面模型上的指針,學生發現了旋轉變化的角,這是以旋轉為切入點,使學生認識角的一個新的途徑,即動態的角。在享受數學美的過程中,又復習了相關的知識,讓學生耳目一新,主動性大大提升。
2、自主探究,經歷過程。數學教育家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將教學置于一種“動態生成”的過程中,設計通過“看一看”、“擺一擺”、“說一說”、“畫一畫”、“折一折”等系列活動,使學生經歷操作、探究、體驗活動,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理念。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平角、周角。
2.能說出生活中的平角與周角。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平角、周角。
2.能說出生活中的平角與周角。
[教學準備] 每人用兩根硬紙條做一個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認識平角、周角
1.動手操作活動角
四人小組活動:(1)固定其中一根硬紙條,旋轉另一根硬紙條。
(2)觀察旋轉過程中形成的各種角,與同學交流。
2.匯報總結
展示學生經旋轉后的各種角,說說他們已經認識的角的名稱,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二、說說生活中的平角與周角
1.試一試:第1題學生在說平角和周角時,要引導學生說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構成的,如人豎直倒立后身體與單杠形成了平角。
2.說說生活中你還看到了哪些平角與周角。
三、圍繞哪一點旋轉
試一試:第2題說說所給圖形是圍繞哪一點轉動的。
四、作業:練一練
1、2
[板書設計]
旋轉與角
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旋轉與角》教學反思
《旋轉與角》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銳角、直角、鈍角,感知了圖形的旋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教學操作活動,認識平角和周角。能說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通過教學,知道銳角、直角、鈍角、周角的形成過程,理解各角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教材從旋轉入手,使學生體會旋轉過程中角的變化。從而引出平角和周角。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帶學生復習了什么是角及學過哪些角,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銳角,什么是鈍角,然后出示課件:小猴子在單杠上旋轉,讓學生觀察旋轉過程中形成各種角,并發現、提出其中的數學問題,導入新課。在學生找到了銳角、直角、鈍角后,啟發學生找出平角和周角,討論什么叫平角,什么叫周角。得出結論:通過旋轉,可以得到好多種角,其中平角和周角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重點。通過讓學生觀看畫面,親身模仿運動,結合講解,初步感知平角和周角。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的平角和周角,以拓展他們的視野。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這兩種角的認識,體會平角和周角的不同特征,感受它們的普遍存在。在學生認識了這些角之后,讓學生找出各種角的特點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區別各角。最后,完成一組練習,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本課內容的印象。
因為學生有了銳角、直角、鈍角的知識基礎,學習這部分內容比較容易。在沒有學習過角的度量時,稍加提示就能做出一些比較難的求角度的習題,課堂效果良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