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2
這是搜狐論教養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掌握文章的中心論點。
2.學習文章的論證思路和論證方法。
3.努力改正沒有教養的行為,學習做個有教養的人。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的觀點,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作用。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舉例論證時舉例加分析的具體論證思路。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談話導入
二、出示目標
三、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
2.生難字詞
四、初讀課文,理清作者思路。
1.怎樣理解本文的題目?從題目中你能猜出作者要表達什么觀點嗎?
“論”字確定了文章的議論性質;“教養”是本文的論題; 題目隱含著文章的論點,即“有教養”等。
2.找出本文論證的論題。
論題——什么是真正的教養
3.理清論證思路:
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對論題進行論證的?你認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劃分文章結構層次,并概括層意。
五、研讀文本,深層探究
(一)論教養
1.課文中作者認為教養首先體現在哪里?對此你怎么看?
一個人是不是真正有教養,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親屬之間的表現,看他和親人們的關系究竟怎么樣。
人往往注重外在的形象,在家里卻不拘小節,表現更真實,從家庭入手就能看出一個人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教養,而不僅僅是表象。
2.課文中沒有教養的種種表現有哪些?
@在家里懶得幫助疲憊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
@動不動就對妻子兒女大發雷霆;
@對自己親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對他們的習慣和愿望總是漠不關心;
@把接受父母的關愛看作理所當然的事情,與此同時卻看不到父母也需要關愛和幫助;
@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書或做功課,都不管不顧地打開收音機 或者電視機,并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隨心所欲地高聲說話;
@當著外人的面,跟妻子或孩子們開玩笑,不顧及他們的自尊心。
3.一個有教養的人又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
@對別人一律謙讓和禮讓;
@待人處事絕不會自吹自擂;
@懂得珍惜別人的時間;
@允諾別人的事一定盡力去做,不會擺架子、翹鼻子;
@無論何時何地,言行舉止都始終如一,穩重隨和。
4.有無教養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是否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
5.第5-10段先談“無教養”的例子,11-12段再談“有教養”的表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把有無教養進行對比,有利于突出什么是真正的有教養。尤其在列舉了大量事例和現象后,讓讀者在對比中了解了“有教養”是一個怎樣的表現。
(二)論優雅風度
1.在談完“教養”后,作者的筆尖并沒有戛然而止,而是由“教養”轉向“風度”,速讀這一部分的內容,思考作者論述“風度”的思路是怎樣的?與“論教養”的論證方式一樣嗎?
不一樣。
“論教養”是先提出論題,然后再圍繞這個論題從正反兩面進行論證,然后得出結論。
“論風度”則是先由談論“風度”的書籍談起,提出待人接物的問題,引出一個錯誤觀點,然后再批駁這個錯誤的觀點,最后得出結論。
2.第13段作者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么?作者認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
“優雅風度就是矯揉造作,是出于無聊,是附庸風雅,是毫無意義的扭捏作態。”
“我”認為這些講解優雅風度的著作有個缺陷,就是很少解釋人們為什么需要優雅風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他們或許認為個性、隨意便是自我,為什么我要時時刻刻約束自己的行為呢?隨著本性不是更好嗎?于是有了上面的錯誤觀點。)
3.作者是如何批駁這一錯誤觀點的?
①作者提出了一個正確的觀點:一切優雅風度的基礎其實是一種關照態度。時時刻刻都要記住——一個人不應該妨礙他人的生活,要讓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覺。
②并以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加以闡釋,如吃飯穿衣等。論述如何關照他人—— 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優雅。
③再進一步指出:“自我修養,與其說是注重行為舉止,莫如說是重視行為舉止的內涵,是以慎重的態度對待世界:敬重社會…”自此,作者不僅將“風度”與“教養”聯系起來,而且將自己的論述深化,從對與人相處的態度、行為的論述提升到對整個世界。
④最后一段水到渠成,重申中心論點:“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并進一步指出:“尊重+智慧=風度”(外在表現)
4.作者由“論教養”過渡到談論“優雅風度”并沒有偏離主題,那么你能說說 “風度”和“有教養”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嗎?
二者的本質是相同的,“教養”是從內心“尊重別人”,“優雅風度”是“關照的態度”,其實都是“尊重”。教養是風度的基礎,強調一個人的內在氣質,風度是教養的外在表現,一個人處處時時有教養,就會形成優雅的風度。
(三)論證方法
(1)舉例論證。
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進行了集中舉例論證。第5——10段集中列舉了“無教養”的例子,第17段集中列舉了“優雅風度”的具體表現。這些例子都鮮活地證明了怎樣才是真正地教養和優雅風度。
(2)對比論證。
本文多處使用了對比論證方法。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過假設、對比,列舉了沒有教養的表現,體現了沒有教養的具體指向。課文先談“無教養”的表現,再談“有教養”的表現,這樣對比起來,更能體現真正的教養。
六、深層探究
思考:通過對課文的分析,你能說說你對作者第一段中提出的“良好的教養不僅來自家庭和學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一句話的理解嗎?
明確:教養不僅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和培養,而且可以得之于自我修行和養成。只有把培養優雅風度、追求高尚人格作為人生目標,自覺踐行得體文明的處世方式,才能擁有教養。
七、拓展延伸
1.一個講禮貌的人,是不是就是個“有教養”的人?
禮貌是外在的、表面的,是經過訓練和刻意就可以裝出來的。而教養是發自內心的,是由環境、教育、經歷等結合成的內在素質。也就是說一個人表面有禮貌,討人喜歡,但他可能內在是自私、虛偽的。但當說一個人有教養時,不僅說明他的外在行為好,還說明這個人的內涵、道德品質是好的。
2.關于教養的名言
(1)當眾竊竊私語是沒有教養的表現。(秘魯)
(2)教養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赫拉克利特)
(3)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逗趣,質樸就會成為粗魯,溫厚就會成為諂媚。(英國 洛克)
(4)寬廣的河流平靜,有教養的人謙遜。——赫爾岑
(5)有教養的人的遺產,比那些無知的人的財富更有價值。——德漠克利特
(6)凡是有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愛默生
(7)優良的品德是內心真正的財富,而襯顯這品行的是良好的教養。——洛克
(8)要使人成為真正有教養的人,必須具備三個品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知識不多,就是愚昧;不習慣思維,就是粗鄙和愚笨;沒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車爾尼雪夫斯基
(9)讀書對于一個有文化教養的人,是種高尚的享受;我珍視書籍,它是我熱愛的癖好。——高爾基
3.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談一談如何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4. 課堂小結
本文透過眾多“有教養”及“無教養”的現象,探究“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的本質,深入淺出,富有現實意義。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文明社會,已經步入智能時代,在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今天,對文明的表現和“有教養”的要求會更高,希望我們從作者的作品中受到啟發,學會做一個“有教養”的現代人。
八、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相應的練習題。
九、板書設計
1.提出問題:“良好的教養”的養成得之于自身。
教養”很具體,因為它總是體現在言談舉止的細節中;“教養”也很深刻,因為它折射出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乃至對社會和自然的態度?!墩摻甜B》作為一篇寫給青少年的“書簡”,透過眾多“有教養”及“無教養”的現象,探究“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的本質,深入淺出,富有現實意義。
論教養教學設計
1.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觀點。
2.理解教養的真正內涵。
3.通過討論、合作探究,歸納本文的中心論點,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論證方法。
4.聯系實際,談談怎樣才能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一、新課導入
播放社會上一些不文明現象的視頻。(畫面:公共場合大喊大叫,隨地亂扔垃圾,影院里看電影把腳蹺到前排的座椅上,從公共花圃中剪折花朵……)
在播放的過程中,我看到有的同學已皺起了眉頭。視頻中出現的這些不文明的現象,你在生活中可能也遇到過。這些現象比較令人反感,而做出這些行為的人也會讓人覺得缺乏教養。那什么樣的人才是有教養的人呢?怎樣做才是有教養呢?通過今天的這堂課,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朗讀課文,圈點課文的生字詞。
恪守(kè) 箴言(zhēn) 自吹自擂(léi)
允諾(yǔn) 妨礙(ài) 矯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 尷尬(gān) 絮絮叨叨(dāo)
積淀(diàn) 諺語(yàn) 大發雷霆(tíng)
2.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語。
貿然:輕率地,不加考慮地。
彬彬:文雅的樣子。
涵養:本文中指能控制情緒的功夫;修養。
恪守:嚴格遵守。
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矯,把彎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彎。
附庸風雅: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箴言:勸誡的話。箴,勸告、勸誡。
絮絮叨叨:形容說話啰唆、嘮叨。
疲憊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埃苋淌堋?/p>
隨機應變: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3.作者鏈接。
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利哈喬夫(1906-1999)是20世紀蘇聯著名的知識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藝理論家和基督教活動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歲時進大學學習人類學與語言學。1938年,入列寧格勒的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參加過慘烈的列寧格勒保衛戰。1946-1953年,在列寧格勒大學任教授。1971年,被推舉為蘇聯科學院(現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86年,他開始重新尋找基督教和俄羅斯文化之根。蘇聯解體后其文學地位相當于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文化大師,他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他的祖國,成為20世紀俄羅斯的知識象征。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熟讀課文,梳理文章的結構。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引入論題。
第二部分(2-17):從正反兩方面對比論證論題。
第三部分(18):再次強調什么是真正的教養。
2.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交流點撥】做一個有教養、有優雅風度的人。
3.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交流點撥】①教養首先應該體現在家里;②要有優雅的風度。
(二)深層探究
教師出示問題,學生再讀課文,然后分小組討論,并歸納討論結果。
1.作者認為教養應首先體現在哪里?
【交流點撥】“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親屬之間的表現,看他和親人們的關系究竟怎么樣。”
2.作者先談“無教養”的例子,再談“有教養”的表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交流點撥】運用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把有無教養的具體事例做對比,更能突出有教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教養”和“風度”二者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交流點撥】優雅的風度是有教養的'重要表現,教養的本質是尊重。
4.作者認為人們為什么需要優雅的風度?在論述優雅的風度時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交流點撥】“優雅風度是靠祖祖輩輩一代又一代人的經驗積淀而成的,并且標志著人們渴望變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優越、更美好的愿望,這是一種世代相傳、持續不懈的追求。”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
5.如何理解“自我修養,與其說是注重行為舉止,莫如說是重視行為舉止的內涵,是以慎重的態度對待世界”這句話?
【交流點撥】修養能夠折射出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乃至對社會和自然的態度,一切的行為舉止都是自我修養的表現,修養的本質是尊重,有教養的人都會慎重對待世間萬物。
6.文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①對比論證。將沒有教養的行為和有教養的行為加以比較,強調了教養應該首先體現在家里的觀點。②舉例論證。文章列舉大量的例子說明哪些是有教養的表現,哪些是無教養的表現,增強了說服力。
四、板書設計
五、拓展延伸
1.作者通過一系列身邊小事,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是“教養”。親愛的同學們,還可以通過什么途徑增強自我修養呢?
【交流】閱讀經典文學作品,能促進人的精神成長,增強自我修養,提高審美追求。經典文學作品既是民族與人類文化的結晶,也是語言藝術的典范,它代表一個時代人文和語文的頂峰。讀者運用自己的經驗深入閱讀,融會貫通,就能不斷地有所收獲。隨著經驗的不斷增長,閱讀的逐漸深入,人們就能不斷地有新的發現。
2.文中作者舉了大量的有教養的例子,請你也仔細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看看哪些事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
【交流】①認真接過路上兼職人員發的傳單。如果有特殊原因不能接受,也報以微笑,表示感謝。②上菜時對服務員,或付款時對收銀員說謝謝。③進出公寓和公共場合的大門,幫別人扶住門,方便他們進出,尤其是帶小孩的和手里拿著東西的路人。④掛電話時,等對方先掛斷。⑤公共場合洗完手不隨意甩手,防止水甩到別人身上。⑥遞剪刀、刀子等物品時,把尖銳的一邊朝向自己。⑦上下樓梯腳步要輕;敲門一次敲2—3下,停10秒再敲第二次。
教材解讀:
《論教養》是一篇議論文。本文透過眾多“有教養”及“無教養”的現象,探究“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的本質,深入淺出,富有現實意義。作者不泛泛而談,而是從對眾多事例的比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結論。文章行文活潑、靈動,思路清晰,從討論教養本身,到剖析教養的重要表現——“優雅風度”,其中貫穿著作者的基本見解:教養的本質是尊重。
本文作為一篇寫給青少年的“書簡”,是值得中學生一讀的,也值得師生共同探究。這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較好的范文。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反復咀嚼、品味本文中精辟的論斷和格言式的語句,理清文章思路,辨析并學習對比論證和舉例論證的方法。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理順文章的論證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作用。
3.明確作者的觀點,學會做一個真正有教養和優雅風度的人。
教學重難點:
重點:1.理解作者的觀點,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作用。
難點:學習本文舉例論證時舉例加分析的具體論證思路。
教法與學法:
教法:鑒賞品味法:在教學中,要借助于學生世界觀剛要形成的良好契機,引導學生學習什么是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并用文章的觀點指導學生的言行。
學法:對比閱讀鑒賞法:文章本身就有著許多前后對比之處,如先列舉無教養的例子,再說什么是真正的教養,這樣引導學生對比閱讀,通過比較得出結論,能更快地理解作者的觀點。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字詞,學會靈活運用成語
2、整體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明確什么是有教養,怎樣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3、復習鞏固議論文的三要素以及論證方法及作用
4、提高精神境界,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文中字詞,特別是成語;了解文章內容,明確教養的意義內涵,做有教養的人
難點:梳理文脈,把握作者的論證思路,掌握論證方法
教學方法
自讀法、賞析辨析法(詞句理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
1、回顧議論文舊知:
論證方法有哪些?論證思路怎么描述?
明確:論證方法:道理論證(引用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論證思路:首先……接著……然后……最后……
2、了解作者:雨果,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代表作:《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五》等
3、激發引趣:
討論:什么是教養?你覺得怎樣才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學生談自己的表現)
論教養
明確:教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指一個人文化品德的修養。
二、學
1、默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詞和成語
恪守:kè,嚴格遵守;
箴言:zhēn,勸誡的話。箴;勸告、勸誡;
涵養:修養,能克制并把握自己情緒的修養功夫;
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緒;
汲?。簀í,吸取、吸收;
矯揉造作:jiǎo róu,把彎的的弄直,把直的弄彎,來制造器物。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
忸怩作態:niǔ ní,故做含羞、難為情的樣子;
彬彬有禮:bīn,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大發雷霆:tínɡ,比喻大發脾氣,高聲訓斥;
一意孤行:不聽勸告,固執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附庸風雅: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自吹自擂:léi,比喻自我吹噓;
2、討論:①作者認為,一個人是不是真正有教養首先表現在哪里?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父母、親友?
明確:作者認為“一個人是不是真正有教養,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親屬之間的表現,看他和親人們的關系究竟怎么樣。”對于我們的親人、朋友,特別是父母更應該善待,給予充分的尊重、理解、體諒和包容,而不可大聲的訓斥、指責或無禮的要求,應該懂得回報和感激。
②什么是尊重他人?在學校,我們應該怎樣尊重師長、同學?
明確:尊重,“應該是一種關照的態度,時時刻刻記住:一個人不應該妨礙他人的生活,要讓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覺。”在學校,老師是我們的長輩,更是為我們傳道受業解惑的人,值得尊重。我們要尊重他們的付出、他們的教育,認真聽課,努力完成作業,做個品學兼優,待人有禮的好學生,對自己的同學也是一樣,與人親和,少與摩擦,樂于傾聽,團結友愛。
③教養和風度的關系是什么?怎樣才能做一個優雅風度的人?
明確:風度指人的言談舉止和儀態,與教養一樣表現人的內在品質和道德修養,從本質上來說,兩則是一樣的,有風度的人必然有教養,有教養的人也必然有風度,從某一程度上說,風度還是有教養的外化表現。不過,與“教養”一樣,我們也要區分什么是真正的優雅風度。“優雅風度是靠祖祖輩輩一代又一代人的經驗積淀而成的,并且標志著人們渴望變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優越、更美好的愿望,這是一種世代相傳、持續不懈的追求。”它不是“矯揉造作”,也不是“附庸風雅”,更不是“毫無意義的忸怩作態”,它是以“慎重的態度對待世界;敬重社會,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動物,珍惜花草樹木,珍惜當地的美麗風光,珍惜你居住的歷史等等。”“只須記住一條: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這樣,“再加上幾分隨機應變的智慧,那么風度就會自動來到你的身邊。”
三、知識能力考察
1、本文標題“論教養”,是論題還是論點?
明確:本文標題是論題,論點是一個完整的表達意義、觀點明確清晰的陳述句。
2、本文從哪些方面論述這一論題,有哪些觀點?請畫出來。
明確:本文從以下方面論述“教養”這一論題:
①什么是真正的有教養,從正反兩面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②優雅風度以及具體表現,舉例論證。
具體觀點可以請同學們自己找句子讀一讀:
比如:“一個有教養的人,必定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
“有教養的人待人處世絕不會自吹自擂。”
“有教養的人允諾別人的事一定盡力去做,他不會擺架子,‘翹鼻子’。”
“一切優雅風度的基礎其實是一種關照態度”
……
(本文可以借鑒的觀點很多,值得朗讀、收藏、當作座右銘。)
3、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作用是什么?請找出具體例子說一說?
明確:本文使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
例:(5——10段)運用了舉例論證,從反面論證說明什么是真正的有教養,與(11——12段)正面舉例,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力地論證了真正有教養的表現;17段舉例論證、道理論證,論證了優雅風度的內涵和表現,論述清晰有力,具有說服力。
四、理解句子含義
“自我修養,與其說是注重行為舉止,莫如說是重視行為舉止的內涵。”
明確:“自我修養”,即教養或風度,“與其說……莫如說……”選擇復句,側重后一句語意,意思是說,無論是教養還是風度,都不是只注重表面,而是更注重內涵,注重個人的內在品質和道德修養的提升,注重文化的提升,所以要想成為一個真正有教養有風度的人,就更要多學好知識,提升文化品位,修好品德,提升道德品位,這樣由內而外,風度和教養就氣質天成。
五、作業練習:課外閱讀
讓那一份寬容成為人生的境界
崔祥
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②古時“六尺巷”的故事被傳為佳話,那“讓他三尺又何妨”的寬容成功地化解了兩家的矛盾,而今日卻不知又有多少人為那“三尺墻頭”爭個頭破血流?又有誰能做到以情恕人,以理律己呢?
③心胸寬廣能為矛盾渙然冰釋,心胸狹隘能為矛盾添油熾薪。我們身邊的許多矛盾,其實只是因為一些小事引起,卻因為雙方鋒芒畢露、互不謙讓而導致兩敗俱傷。
④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便為人所傳頌。在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起初對藺相如被封為上卿頗為不滿,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而藺相如則“引車避匿”,最終使廉頗明白了國家大義而到相如門前負荊請罪。將相和使趙國能抵御秦國進攻。諸葛亮七擒孟獲而使孟獲心服口服得以平定南蠻,鮑叔牙不計前嫌舉薦管仲而使管仲輔佐齊王讓齊國成為一個大國。這些無不說明著寬容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都必不可少。
⑤雨果曾說:“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此話不假,梁楚之歡的故事正是如此:梁楚邊境,楚人嫉妒梁國的瓜好,便夜里偷偷去破壞他們的瓜,而梁人以德報怨,夜里去澆灌他們的瓜園,楚王聽后感到慚愧,向梁王表示歉意并與梁王交好。在我們的認識中,寬容可能意味著示弱,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寬容常常是強者的表現,正如《論語》所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⑥當今的世界是多元化的,在各地生活的人有著數不勝數的差異,而現在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這就離不開寬容。我們需要的不是排除異己,而是求同存異。是寬容,讓戰火平息;是寬容,讓歧視消失;是寬容,讓這個世界和諧共榮。
⑦如何能做到寬容呢?寬容需要我們能換位思考,理解對方,為對方著想,為對方在心中留下一定空間,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⑧然而寬容并不等同于無限度的容忍,凡事都講求中庸之道,一味地放縱,造成的可能是更多的傷害。對于那些罪不容誅的罪犯,我們又何須給予他們寬容憐憫之心呢?
⑨紀伯倫曾說:“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莎士比亞說:“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賜福于寬容的人,也賜福于被寬容的人。”寬容就是如此偉大而神圣。人們常說“和氣生財”,而“和氣”不僅僅能“生財”,更能使家庭和睦,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生活中難免會有摩擦、矛盾、沖突產生,別忘了為這個世界添一份寬容,少一份間隙,讓世界更加和諧。我們要常懷一顆寬容之心,讓那一份寬容成為人生的境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