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9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教師教學隨筆12篇,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是否有效,將直接影響幼兒園的保教質量。于是,有效教學便成了一線教師的專業追求。
漸漸地,我們發現:邏輯性較強的活動往往都不怎么好玩。于是,對教學有效性的追求還未下“眉頭”,對活動趣味性的關注便又上“心頭”。一些對教育負有強烈“使命感”的教師認為:教學只有有效,才不枉費自己的良苦用心,因此,應該追求絕對的有效。
在課堂里,我們常常發現孩子會自尋樂趣,如當教師講故事講到“小熊打了個噴嚏”時,孩子們往往不約而同地集體模仿“阿嚏——阿嚏——”起來;教師教孩子手工打結,男孩竟然將結打在前排女孩的后腦勺上,接著,便響起了“小兔子、長耳朵、跳跳跳”的童謠……其實,成人在冗長的會議中,有時也免不了會說個笑話、遞個零食等。成人如此,更何況孩子。
由此,教師意識到從孩子的特點出發,為孩子創設有趣的學習環境的重要性。
一些教師免不了又在有效和有趣之間斟酌:有趣是需要的,但是否還是應該在有效的前提下考慮有趣呢?于是,從教學目標出發,我們便嚴謹地在完成目標之余發現孩子的興趣。
不久前我觀摩了一個集體教學活動——兒歌《魚游》。該活動以“一條小魚水里游,孤孤單單在發愁”為句型,引導中班孩子通過創編兒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可是在活動中,孩子們口里唱著“兩條小魚水里游,快快樂樂做朋友;三條小魚水里游,手拉手地跳個舞”……情緒卻有點低落。
我總覺得現場缺少點什么。
忽然我的腦海里蹦出了幼教前輩李慰宜老師的口頭禪:“好玩!”
對,缺的就是“好玩”!
我的徒弟何潔建議在這句兒歌后面再加一句“呦——呦——,在發愁”,將句型變成:一條小魚水里游,孤孤單單在發愁,呦——呦——,在發愁。
短短的一句重復,將原本已朗朗上口的兒歌變成了節奏感靈活的時尚說唱。結果,孩子們創編兒歌的智慧,在“呦呦”聲中得到了酣暢淋漓的激發。
因為發現了孩子的樂趣所在,教學便變得生動與完美。但是必須承認,教師可以把握教學的有效,卻無法掌控活動的有趣。往往教師覺得好玩的,孩子卻大多提不起精神。
一天,文文老師頭上戴著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發夾進了中班教室,一個男孩皺著眉說:“你怎么這么搞笑的樣子來上班啊!”我在一旁說:“這不是挺可愛的嗎?”周圍的幾個男孩竟然一起搖頭:“不!搞笑!”
可見,盡管我們努力地靠近,孩子們的心思我們還是未必全懂。
何潔對此卻另有一番思考:我通常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里,尋找有效的教育契機,如看見孩子們嬉鬧著玩“摸瞎”,我就會思考還可以怎樣讓孩子玩得更開心。
接著,何潔便設計了一個閱讀活動“太陽和小魚”。
這是一個太陽公公小時候的故事:頑皮的太陽寶寶落到海底睡覺去了,大地一片漆黑,人們想盡辦法都沒有把太陽寶寶請回天空。這時,一條小魚游來了,它什么也看不見……
在接下來的活動環節中,孩子們開始幫助小魚找太陽。
今天上午,我教幼兒學習兒歌《小雪花》,我選用的教學方法是先請幼兒欣賞掛圖,然后進行了提問的方式引出了小雪花這首兒歌,還請孩子們帶上小雪花頭飾一邊說兒歌一邊表演,孩子們興趣很高。多數幼兒很快就學會了這首兒歌,但是還有少部分幼兒對兒歌沒有掌握好,我想:這怎么辦呢?繼續學吧,學會了的孩子沒了興趣,不學吧,還有部分幼兒不會。
我正在猶豫,陳天祥小朋友的話傳入了我的耳朵:"老師,李健全不會我教他。"這句話點醒了我:何不用孩子好勝的童心……于是我對孩子們說:"小朋友你們愿意當小老師嗎?""愿意。""好,現在我們學會兒歌的小朋友來當小老師,把每學會的小朋友教會好嗎?如果教會了,老師就給你戴上小老師的標志。"孩子的興趣頓時激發起來了。會背的小朋友紛紛爭著去教不會的小朋友,不會背的小朋友也加足了勁積極地背,準備去教其他小朋友。問題迎刃而解,原來會背的小朋友在教別的小朋友背誦時知識得到了鞏固,不會背的小朋友在別人的幫助下掌握了知識,同時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的積極性,真可謂一舉兩得。
隨時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育者如果能把握住幼兒的興趣點,隨時激發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們的教育會取得真正有意義的效果。
前段時間北京6+1禮儀老師到我們學校給老師們上了一堂禮儀課,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可教給孩子的,幾個有趣的手指游戲。 昨天,我看到了多元能力課程書上的一個手指游戲活動《王婆婆》,按照書上的說明學做了一遍,別說,我感覺還挺難的,學會之后覺得很有趣。于是,我上網搜索了手指游戲活動,發現了有個優酷視頻《幼兒手指游戲25集》,點開后發現很值得一看。它分為兩部分:1至15集是手指謠,16集以后是手指造型。我跟著視頻中的老師學,并做了一些記錄,通過學習,感覺自己的手指不靈活,有時不聽使喚,這些手指游戲可以很好地運用到日常的對孩子的教育活動中,訓練孩子的手指靈活性,以及思維的敏捷性。 有個特別的驚喜是一個手指造型活動《買眼鏡》,內容是:一勾金,二勾銀,三勾銅,四勾鐵,五勾勾出個老爺爺,老爺爺眼睛花,上街買了個老花鏡。很久以前我就知道這個游戲,但不知道怎么玩,游戲說明不清楚,而且覺得這個內容沒有一點趣味。通過看視頻,才發現原來這是個反勾手游戲,跟著老師學,自然地變出了老爺爺造型,眼鏡造型,非常有趣。 許多的手指游戲可以舉一反三,比如通過學習《看誰的手指換得快》,單拍節奏右手食指和中指平放在左手掌上,雙拍中指和無名指放在上面。這個活動還可以延伸、演變出許多其他的游戲,如《看誰的小手翻得快》《看誰的小手繞得快》等多種有趣的活動,真是其樂無窮。 通過學習,我感覺自己學到了很多,對手指游戲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想在日常實踐中和孩子們一起游戲,讓孩子們也充分感受到手指游戲的妙用,訓練他們的手指靈活性,讓他們成為心靈手巧、思維敏捷的孩子。
下午5:00鐘,快到家長來接的時間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對孩子們一天的表現進行一下點評,然后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獎章貼到一天中表現最好的孩子頭上,和往常一樣,孩子們一個個抬起頭,挺起胸,希望我把獎章貼到他的頭上,我想這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刻了。得到我的表揚和小獎章的孩子自然驕傲的抿起小嘴,正當我為他們的天真無邪陶醉時,一個很小的聲音飄過來:“老師,我也想要一個小獎章。”
原來是萱萱,只見她的頭很低,瞪著一雙大大的眼睛,眼神中流露出的渴望令我不忍心。“行嗎?老師,我好久沒得小獎章了,媽媽說讓我今天表現好一點,”萱萱的聲音好像是從牙縫里擠出來的,矮的可憐,我愣了。
萱萱是我們班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平常非常聽老師的話,是那種表現不算出色又不給老師找麻煩的孩子,我想作為幼兒教師都會有這樣一個共鳴:對于表現突出的孩子自然會時常得到表揚,對于調皮的孩子也會常得到老師的鼓勵和教育,而像萱萱這樣的孩子平常很少引起老師的特別注意。是呀,我也不記得她多長時間沒得小獎章。我為我的失職感到羞愧,她們也需要表揚,也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注。對于她們,老師更應該挖掘她們的潛力,使她們做得更優秀。
接下來的時間里我重新進行了點評,將小獎章貼到每個小朋友的頭上。有的得到了表揚,有的得到了激勵,當然其中也有萱萱。
我教幼兒學習“上面”、“下面”、“在”、“里面”這幾個方位詞。前面三個詞,小朋友很快學會并能運用了,“里面”這個詞總是學不會。這時候,有個小朋友把鞋脫也下來,并把鞋墊拿在手上,光著腳丫。我暗示他把鞋穿上,他沒有察覺。于是,我大聲地說了一句“請把鞋子穿上。”話音剛落,這個孩子就哭起來了。
這樣一來,既影響了課堂氣氛又分散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我立即意識到自己教態的失誤,連忙走過去幫助孩子把眼淚擦掉,并一手拿著鞋子,一手拿著鞋墊,問小朋友:”鞋墊應放在什么地方?”小朋友說:“鞋墊應放在鞋里面”我一聽,小朋友不是會用“里面”這個詞嗎?于是我又接著問:“腳應該穿在什么地方?”小朋友齊聲回答:“腳應該穿在鞋子里面”。我乘機幫這個孩子放好鞋墊,穿上了鞋子,而其他小朋友了很快學會了“里面”這個詞。此后,小朋友再也沒有把“里面”這個詞用錯。
由此可見,結合實際學習詞語能夠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作為幼兒園老師最能看出一個班孩子的自理能力參差不齊,我們班就有幾個很明顯的例子,如:剛開學時有個小朋友端好煩給他后,就不動了等著老師來喂;有幾個小朋友穿衣脫衣都還不會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小的事情,我們應該如何讓個別孩子動起來呢?可以家園攜手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在幼兒園老師可以利用學習和游戲活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我們的老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選擇一些適當內容來學習,有效促進孩子的發展。例如利用故事中人物的活動誘導孩子懂得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在家里家長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1、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多關心多鼓勵指導,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就能自覺地和大人的要求保持一致。2、嚴格要求孩子。孩子往往是抓住家長的弱點提出的各種不合理的要求,作為家長在情緒上要表示理解,但在行為上要堅持對他們的約束,不能有任何遷就的表示,態度要堅決。
我教的孩子已經是中班了,可是有些問題還是時常會浮現,“老師,我的剪刀找不到了?”“老師,我的書應該放到哪里?”“老師,圖書又變得亂七八糟了?”“老師這個我不會”,我開始擔憂,開學初或許因為對于物品不熟悉,對于程序有點短暫的忘卻情有可原,但現在已經是中班下學期了,孩子們該是能很好地去解決這類生活小問題了,但顯然我高估了我的這群孩子。
是什么原因阻礙了孩子該有的成長呢?過多的包辦,過多的限制,過多的干預,讓孩子也慢慢習慣了接受,習慣了求助。于是,我們決定對班級幼兒的生活教育來一次大的變革,讓孩子學會做事,真正展示中班幼兒該有的自主、活力和風采。
我們首先做的就是讓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為中班幼兒,他們具備了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一方面鞏固他們既有的生活能力外,我們也應該為其制定一些新的生活技能學習,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的成長,同時滿足他們成長的榮譽體驗。因此,我們試著相信孩子是很棒的,改革中我們解放了自己的“服務”角色,開始讓孩子去實現服務自我:自己整理飯后桌面和地面,自己接水漱口,自己起床疊被,自己擦小椅子,自己便后擦屁股,生活過渡環節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動,學習活動前自己做好準備工作如取蠟筆、鉛筆、膠水等……,設置值日生小班長主動幫助老師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榜樣演示中孩子們很快地學會了更多的生活本領,這不單是一個動作的學會,更多的是幼兒一種自主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
另外,我們還鼓勵幼兒別人的事情幫著做、大家的事情一起做。學會做事,就要從做小事起步,扎扎實實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最終勝任一件大事。我們的“學會做事”生活教育已經開始貫穿與生活的每一天,我們的孩子也比以前更會處事,這種價值將會延續,相信明天我們的孩子會是出色的、自主的、能干的!
推薦閱讀:
幼兒園中班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中班老師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教師中班教育隨筆200篇
中班教育隨筆記錄200篇
中班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中班老師教育隨筆200篇
中班上學期教育隨筆200篇
中班下學期教育隨筆200篇
中班幼兒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中班幼兒教育隨筆200篇
中班教育隨筆大全200篇
幼兒時期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最不喜歡說教。榜樣是具體形象的,正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所以它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故事、兒歌、歌曲等等,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有著巨大的魅力,會深深打動孩子,這些藝術形象所塑造的榜樣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愛模仿。他們會對孩子產生最直接、最具體的影響,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應該懂得孩子的心理特點,經常給孩子講一些具有傳統美德的故事;念一些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的詩歌、兒歌;唱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歌曲。同樣,幼兒又是好奇、好模仿的,模仿是他們學習的重要途徑,而教師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他們學習的直接范例,為什么呢?家庭、教養機構和社會環境是影響幼兒成長的三大環境因素,教師是孩子最愛模仿的對象之一,教師的良好行為習慣將有效地影響著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不能想起來要求一下,想不起來又聽之任之,這需要有堅強的教育意志,立下規矩之后就應該要求孩子堅持這樣做,經過日復一日的訓練形成習慣。 孩子畢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樣強,教師應該結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嚴格要求,切忌在教育孩子上情感失控,并找出一個循序漸進的方法,使孩子逐漸學會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廢,這也是意志的培養,有堅強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難就會勇敢而不畏縮,這將為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奠定強有力的基石。 “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必定一事無成。作為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只有持之以恒地要求、訓練,下決心,甚至要下狠心,才能培養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優秀孩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堅持不懈是取得成效的有利保證。要求一致習慣的“慣”字,有“一以貫之”的意思。就是說,要求和標準不能走樣。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需要教師和家長在教育上的配合一致。意味著相同“信息”重復輸入孩子的大腦,易于形成神經聯系,促使習慣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會無所適從,逐漸養成鉆空心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擾,容易形成孩子的兩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早上,我把孩子們的38張畫一一在投影儀上進行展示.投影儀放大了作品的優點,也放大了作品的不足.這對畫的好的小朋友是一個炫耀自己作品的機會,但對畫的不好的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刺激.呵呵 我把一張畫放在投影儀上,我問:"小朋友,請你們來說說看了這幅畫后的感覺."舉手的人不多,只有四個,于是我先請瑩瑩來回答,瑩瑩說:"我覺得這幅畫的色彩用得很豐富,而且涂色很均勻."苗苗說:"我覺得這幅畫的圖案很大,一張紙看上去滿滿的."文文說:"我覺得這幅畫畫得很像,和書上的一樣."瞧,多好的評價呀!確實,這位孩子的臨摹畫很不錯.在孩子們的掌聲中,我又放上了第二張畫,慧慧說:"我覺得這幅畫,放的位子不是很好,不是在中間,旁邊有許多空白的地方."樓震說:"我覺得這幅畫挺好的,那顆大樹畫得特別好."還有一個孩子說:"這幅畫圖案的線條看上去有點亂,看著不舒服."看來,同伴對這個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趁機我中和了作品的優缺點,既表揚了作品好的地方,又對該孩子提出改進作品的建議.最后我們經過了客觀的評價后,發現有八張作品入圍,最后選出了兩位幼兒成為今天的"小小畫家". 在今天這樣的評價活動中,讓我想到: 評價也是一種學習.在評價中孩子們學會看到別人的優點. 評價促使幼兒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把自己看了作品后的想法表達出來. 評價也是一個價值判斷的過程,幼兒必須根據自己的審美標準與對美的感受力做出對作品的評價,讓孩子作出正確科學的價值判斷. 經過評價,讓孩子懂得了競爭,懂得了什么是光榮. 所以讓幼兒參與評價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真是收獲多多.
幼兒園的孩子一般為3——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是比較貪玩的。我們的情景熟學教學,就是以游戲、創設情景讓孩子在玩中獲取知識。再配合學具操作,孩子們更使剎有興趣。學具盒在孩子們眼中就象“潘多拉寶盒”一樣,裝載著孩子們的樂趣、裝載著老師給予孩子的知識。
1、 孩子們在操作學具中,可以和小伙伴“過家家”,學具盒里的“小綠人”成了游戲的主角,促進孩子之間情感的交流。
2、孩子們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對圖形進行分類,對學具塊進行顏色點數、排序,妙趣橫生。孩子的空間思維得到很好的發展。
3、學具中的各種圖形,還可以一下變成“七巧板’,幫助孩子搭建高樓,手腦并用再次得到充分的體現。 希望我們幼兒園的每一節教學活動,都會讓孩子有興趣,讓枯燥的數學變成快樂地游戲,讓寶貝在幼兒園快快樂樂度過每一天!
幼兒園孩子午睡是幼兒一日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睡覺時大腦能分泌生長激素促進孩子身體的發育,因此,良好的睡眠能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孩子午睡了,老師該干嘛呢?是否可以休息了?是否可以干自己的事情了呢?回答當然是否定的。孩子午睡了可老師還是上班時間,孩子午睡時,老師該干些什么呢?我認為:
首先是望。 望就是看,孩子剛睡下時要看孩子的被子是否蓋好,肩上被子有沒有塞住,尤其是春秋時期,天氣忽冷忽熱,很容易感冒,孩子在被子里是否睡得過冷過熱,背上有沒有出汗,這些老師要多檢查,多看。睡覺時脫衣服應先脫褲子再脫衣服而起床時應先穿衣服再穿褲子,以防感冒。記得前幾天一次午睡時,發現敏敏小朋友蓋三條被子。我納悶了,這么熱的天氣怎么蓋三條被子。我問敏敏是怎么回事,敏敏說是婭婭給她的。我明白了。原來中午孩子們的被子曬在外面,收的時候他們的床上多了兩條被子,于是婭婭把被子都放在依敏床上。而敏敏又不啃聲。如果當時我沒看到的話,敏敏真是要熱死了。在起床時,雖然我班已經是大班了,但還是經常發現有的小朋友衣服穿反,褲子穿錯。,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所以,午睡時老師一定要仔細的檢查,要多看。
其次是聞。 記得開學第一天午睡孩子們起床時,我聞到了一股異味,檢查了好幾個幼兒好象沒事,以為大概是放臭氣,也沒放在心上。孩子們依次走出午睡室。上課時,謝老師走過來輕輕的告訴我“小烈大便在床上。”我嚇了一跳,怎么會這樣,根本沒想到。于是把小烈叫出來,發現他的身上也有大便,原來今天他早上吃得不舒服拉肚子了。當時我非常想責備小烈怎么沒說出來,但更多的我還是覺得自己工作不到位,當時聞到了味道為什么不一個一個床檢查一遍。試想當時如果保育員折被子時沒有發現,后果會怎樣呢?真是不堪設想。事后分析原因我覺得到了大班有的孩子大便在身上覺得難為情,于是就想辦法躲避,不肯告訴老師。通過這次的事情,我覺得在午睡時老師應該多聞聞,哪里是否有異味,發現異味及時檢查。
再次是問。 孩子在午睡時老師一定要多觀察,多走動。當發現有什么異常的事情一定要問幼兒。記得有一次在午睡時看到一位幼兒很長時間還沒睡著,而平時總是很快就睡著的。我走過去問他是否不舒服,他說頭有點疼。我一摸他的額頭好象有熱度。我讓他起床去校醫那兒測量結果38度多,急忙通知他的父母。
雖然看似都是小事情但如果沒有發現小事情會變大事情。正所謂的細節決定成敗。幼兒園的事情瑣碎事很多。我們要做好每一件小事,關注每一個細節。這樣我們的孩子才會舒心,家長才會稱心。
我們班的紫怡跟所有的小朋友一樣在家中那就是小公主,可是我發現,不管是早晨上學還是下午放學她總是讓媽媽抱著來,抱著回,而且如果早晨來她有什么要求的話,她絕對不會親自告訴老師而是哭著鬧著讓媽媽告訴老師。為了讓紫怡能有所改變,我找過她媽媽幾次讓她配合我們的工作。可是紫怡的媽媽卻告訴我們如果她早晨不抱她的話她就會哭著鬧著不來上幼兒園,她也狠狠得打過她,但是她的脾氣很倔根本不怕打,她也是沒有辦法才這么做的。于是我們就商量最好別打她,先鼓勵她一段時間看看。在以后的一段很長時間里只要紫怡來上學我都會鼓勵她,不能讓媽媽抱。雖然有時候她還是會堅持讓媽媽抱著來幼兒園,但畢竟比以前好多了。 有一次,紫怡從教室外跑進來高聲說:“老師,我今天沒讓媽媽抱,我自己跑來的。”借助這個機會我又及時的表揚了她,還在所有的孩子面前夸獎她的改變,我看到紫怡的臉上洋溢著快樂的表情,我心里也很高興。 付出了就總會有收獲。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能吝嗇自己的感情,只要我們付出了,我們就會得到我們應有的回報,何樂而不為呢?
《中班隨筆日常生活篇》:中班隨筆日常生活篇第1篇 教師節賀卡 教師節這天,我一進教室,就發現老師的桌子上放著幾張好看的賀卡,我看著那么優美的畫面,讀著那溫馨的話語,我陶醉在美好的祝福中。
《中班幼兒教育隨筆14篇》:第1篇中班幼兒教育隨筆 新學期開始,我們又迎來了一批新的小朋友。他們中大多數孩子沒有上過托班,乍然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和家人,進入幼兒園這么一個全新的環境,有多么的不適應。 看,幾個性格內向、膽怯的孩子從父母或
《中班教育教學隨筆17篇》:第1篇中班教育教學隨筆 教學是否有效,將直接影響幼兒園的保教質量。于是,有效教學便成了一線教師的專業追求。 漸漸地,我們發現:邏輯性較強的活動往往都不怎么好玩。于是,對教學有效性的追求還未下眉頭,對活動趣味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