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2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教師隨筆11篇,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新學期開始,我們又迎來了一批新的小朋友。他們中大多數孩子沒有上過托班,乍然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和家人,進入幼兒園這么一個全新的環境,有多么的不適應。
看,幾個性格內向、膽怯的孩子從父母或爺爺奶奶的環抱中被"搶"過來,哇哇地哭個不停,不時地從小椅子上走出來,追著老師邊哭邊問:"媽媽怎么還沒來?""奶奶什么時候來接我?""我不要睡覺。"……"等吃過飯,睡好覺,媽媽奶奶就會來接寶寶了。"老師邊給孩子擦眼淚邊不住地給孩子們做著解釋。
忽然,看到佳祺從桌子上拿來一張紙巾走到正站著哭的豆豆面前,用紙巾為豆豆擦去臉上的淚水,邊擦邊說:"不要哭,不要哭了,媽媽會來的。""哎,佳祺真乖,會幫小朋友擦眼淚叫她不哭的喏。"老師及時地表揚了佳祺。孩子聽到老師的表揚更起勁了,又去拿了張紙巾幫臉上掛滿淚水的霖霖使勁地擦了起來。冰悅、豪豪聽到了也過來拿了張紙巾幫助旁邊在哭的小朋友擦起了淚水。老師又及時地表揚了他們:"哎,冰悅和豪豪也真乖,也會幫小朋友擦眼淚的喏。"
再看被佳祺擦干眼淚的霖霖,聽見老師說話,好奇地看著冰悅和豪豪,停止了哭泣。老師忙說;"快點,你也去拿張紙巾來,幫高彥擦掉眼淚呀。""噢。"孩子應答著,并馬上去拿了張紙巾幫高彥認真地擦著眼淚??粗亓販I水斑斑的臉和那專注的神情,老師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入園一周,對班中小朋友有點熟悉后,初入園的佳祺在沒有大人提醒下表現出對同伴的關愛,是多么難能可貴!現代以獨生子女為主的中國家庭結構,孩子們被大人包圍住,缺少同伴之間的交流,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孤立的個性。他們中多數表現出不懂得關心幫助他人,沒有感情付出的意識。佳祺的行為讓我看到了幼兒關愛情感培養的良好開端。幼兒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時期,關愛情感是現代兒童缺失的人文精神之一,它的養成是多方面影響、多種活動綜合作用形成的結果。因此,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結合偶發事件,及時捕捉教育的契機,加強情感的隨機教育,樹立典型榜樣,進行正面積極的教育,能讓幼兒在幼兒園和諧的關愛氛圍中,感受到人與人相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情感樂趣。
上午十一點半左右,孩子們安靜地吃好了午飯,送好了餐具,他們開始自由交談。我發現顧**和田**桌上、地上都掉了一些飯粒,但他們都置之不理。
我走到他們中間說:“你們肚子吃飽了,現在坐在一起說說玩玩開不開心?”他們異口同聲:“開心。”我又問:“那請你們找找桌子上地上的小飯粒,它們開心嗎?”孩子們被我問的一下寂靜了,原本臉上的笑顏也消失了。有的轉過頭找桌上的小飯粒,有的低下頭去找地上的小飯粒,發現沒有就興奮的說:“老師,我那邊沒有掉小飯粒。”“老師,我看到馮凱那邊有小飯粒。”“老師,你看,田潤奕掉了好多飯粒呀!” 被說的這兩個孩子看了看我,就移開了視線,一副漠然不予理睬的態度。“掉出來的飯粒會開心嗎?”“不開心。”我接著問,“為什么不開心?”孩子們三三兩兩地回答:“因為,因為它們掉在桌子上了,我看到地上也有,還有的都被踩爛了。”“想一想小飯粒怎么會掉出來的,還被踩爛了?”我繼續追問。“我剛才看到有的小朋友吃飯時掉出來的,他沒有吃干凈。”愛說話的吳文軒連忙接話道。我肯定了他的答案,并將視線轉向了馮凱和田潤奕,問道:“請你們來說說你的飯粒是怎么掉出來的?”兩個孩子支支吾吾的回答。我提示到:“你吃飯的時候小腳是怎么放得?身體朝向哪邊?你的飯碗在哪里的?”大家一起幫助他們找出了錯的坐姿和吃飯方式。“那請你們想想辦法,吃飯時怎樣做才不會讓飯粒掉出來?” 馮凱不語,田潤奕只是做了個鬼臉,于是我請大家想辦法。有的說:“ 要吃得干干凈凈。”有的說:“吃飯不說話,飯粒掉了馬上撿起來。”也有的說:“坐在椅子上,吃飯不能動來動去。”還有的說:“不能把飯碗拿起來吃,會倒出來的。”我問田潤奕和馮凱:“你們覺得小朋友說的對不對?”他們點點頭。那請你們來告訴大家:“吃飯該注意些什么才能不掉飯粒?一點一點的說,把話說完整。”田潤奕是個外向的孩子,先來說,在我的幫助下對剛才大家討論的內容進行了小結,馮凱最后也是斷斷續續的說了一遍。“好的,今天我們知道了吃飯時要怎么做不掉飯粒,如果不小心掉了,也應該馬上撿起來,送進垃圾桶,否則會被踩爛,不衛生,我們要愛惜米飯,也要愛惜我們的活動室。”馮凱和田潤奕也表示同意,以后會像今天討論的這樣做。
每次吃飯,總發現有個別孩子由于坐姿和吃飯方式不正確等原因,使得桌子上地上掉了一些飯粒,且他們不會自覺地收拾,幾經善意提醒,效果都不佳。于是我利用餐后時間,及時就餐后的現場,來開展關于怎樣吃飯不掉飯以及如何主動處理掉了的飯粒的談話活動,更具感染力。中班孩子開始從自己的向他人的世界過渡,并開始具有一定的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采用孩子自我觀察發現問題和同伴互助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找出問題的焦點所在,以及根據問題想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大家通過有意識地看發現問題,通過有目的的思考找出原因,通過集思廣益想出解決辦法,這樣的過程想必會給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有利于其今后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我想,我們的孩子就是要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從而成長為一個個好孩子!
兒童作為社會的一員,是在不斷同人們的接觸中成長的,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讓孩子在“小人圈”中主動發展呢?
首先,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要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學會與同伴合作?,F在的孩子常以自我為中心,如玩具剛發下去,就各自搶一堆,不管自己需要與否,方便就行。這種缺乏合作精神,對他們的發展很不利。這時我們就讓孩子做一些合作性的游戲來提高他們的意識,如“二人三足”,這個游戲需要兩個小朋友配合才能完成任務取得勝利。還有一個就是故事《拔蘿卜》,只有許多人齊心協力,才能把蘿卜拔出來,對于表現好的孩子一定給予獎勵,幫他們明白合作的道理,從而使孩子逐漸養成合作習慣。
其次,以孩子教育孩子,所謂“小人圈”就是把孩子放在孩子中去,讓孩子在自己的范圍里與其他孩子交往,從而從“以自我為中心”中解脫出來,了解自己與他人的區別,學會正確處理自己與其他小朋友的關系。通過交往,主動發展。以孩子教育孩子是接受教育的極好方法,讓孩子從“小人圈”中懂得友情,分享歡樂等。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學會忍讓,學會處理同伴之間的矛盾。
總之,孩子們的許多行為,通常是在他與同伴的互動過程中慢慢形成的,愿孩子們都愉快地在他的“小人圈”中主動發展,茁壯成長。
點名時刻到了,每次都是老師報“XXX”,孩子回應“到”。這種方式已經讓幼兒感到枯燥了,失去了點名原本應該有的樂趣。這一天,虞老師來帶班了,教室里鬧哄哄的,于是虞老師使用了“說出你最喜歡的顏色”來對幼兒進行點名,幼兒一個個暢所欲言,有的說:“我最喜歡黃色。”有的說:“我喜歡綠色。”幼兒的興趣立即被點燃。
順著幼兒的想法,虞老師還進行了隨機教育,如有的幼兒說:“我喜歡粉紅色。”有的幼兒說:“我喜歡咖啡色。”于是請上模特兒,讓幼兒從他們的衣服顏色上觀察,區分,理解各種顏色。另外用好聽的詞語來形容這些顏色,如;“五顏六色、五彩繽紛、好看、鮮艷、美麗。”
第二天,我也用類似的方法來進行點名,我選了一個“說出你最喜歡的運動”,從一號開始一個個說,要求要用一句話來說:“我最喜歡的運動是XXX。”由于學過了分享閱讀的讀本《我最喜歡的運動》,所以幼兒對運動掌握的還可以,有的會說:“我最喜歡的運動是跳遠。”有的幼兒會說:“我最喜歡的運動是跑步。”之后,我出示事先畫好的關于運動的簡筆畫圖片,總結歸納,讓幼兒進行鞏固,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還歸類了以下幾種:
1、“說出你最喜歡的玩具”點名法。活動延伸:玩具的顏色、形狀。
2、“說出你最喜歡的動植物”點名法。活動延伸:動植物的外形特征。
3、“說出你最喜歡的食物”點名法?;顒友由欤菏澄锏奈兜?。
4、“說出你最喜歡的人”點名法?;顒友由欤簽槭裁聪矚g這個人。
5、“說出你最喜歡的水果”點名法。活動延伸:水果的味道。
6、“說出你最喜歡的動畫片”點名法。活動延伸:動畫片中的主要人物。
7、“說出你最喜歡的兒歌或歌曲”點名法。活動延伸:你最喜歡里面的哪句話。
從這以后,我們班的點名時分,都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他們都很期待,有的幼兒早上來園比較早甚至會問:“老師,今天點名要問什么?”每天我都會變著法的來對我班幼兒進行點名,順便進行隨機教育。原來枯燥的點名時分也可以這么有聲有色,既開動了幼兒的小腦筋,又輕松的點完了名,寓教于樂,不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嗎?
眼看已經是十月份了,回憶剛入園的這些小家伙們。一個個哭著,鬧著要爸爸媽媽、爺爺奶奶?,F在每天都很高興的來幼兒園,突然發現每次帶班時,孩子們總喜歡和我聊天、拽拽我的衣服、摸摸我的手。“老師,我上個禮拜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公園玩了。”“老師我家里有玩的遙控汽車”。
今天,在玩自主性游戲的時候。牛牛跑來拉著我的手說:“老師,你和我一起玩,好嗎?”我很高興的答應了他的邀請。釣魚島的點點,看到了也跑來,老師:“你也陪我玩好么?”搶著牽我的手,于是我牽著他們的手問:“老師只有一個耶!怎么辦?”點點說:“那我們一起玩好嗎?”我摸了摸他們的頭,“你們先去玩,等會老師來你們那做客好么?”他們高興的點點頭。
由此,我感受了孩子們多么希望老師關注自己,但作為新教師,在組織各種活動中,難免會忽視某個細節,因此,孩子們的某些愿望不能滿足。小班的寶貝們是多么天真可愛。有時候只是老師輕輕的抱抱,摸摸他們的頭、親親他小臉,他們都能感受到老師喜歡自己的感情。
所以我想:自己今后不要總是以高高在上的老師的身份教育孩子,而是要根據幼兒的心理、情緒,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從心里愛老師、愛幼兒園,讓他們更快樂成長。
晨晨是班里一位比較內向、害羞的男孩,每次跟別人說話的時候,都是細聲細語,一遇到人多的時候,就開始緊張,更別提讓他大聲的說話了。但是在不大家被關注的時候,卻玩的非常開心。在游戲中,我們時常會聽到晨晨爽朗的笑聲,但是當大家都被他的笑聲吸引過去,晨晨發現大家都在看向自己的時候,立即就“噤聲”了,一臉的不知所措。
其實晨晨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強,只是因為太害羞了,導致他在活動中不敢大膽的表現自己。針對晨晨的情況,我們開始從生活動細節中幫助他克服自己的害羞心理,鼓勵其大膽地參與并表現自己。比如中午午睡前,老師會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孩子們練習脫衣服,小朋友們可以選擇自己脫也可以選擇和小朋友相互幫忙。老師特意讓比較活潑、能力又弱一些的先澤和晨晨挨到一起,先澤把褲子退了一半,卻怎么也脫不下來了,后來先澤讓晨晨給他幫忙,剛開始晨晨特別緊張,使勁往下拽,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后來他發現大家都沒有關注他,自己嘴里不自覺地喊著:“我拔蘿卜,我使勁拔蘿卜,”先澤一聽也來勁了,高興地唱起來:“拔蘿卜,拔蘿卜,黑黝黑喲,拔蘿卜!”晨晨則樂得發出咯咯的笑聲,我們再看他時,他完全忘記了自己的拘謹,一臉燦爛的笑容,徹底擺脫了害羞心理,完全沉浸到自己組織的情景游戲當中去了。
在孩子們的一日生活當中,我們總會在無意識地傾向于關注那些性格更活潑一些的孩子,對于性格內向、害羞的孩子,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實在對孩子們進行引導的過程中,對過于活潑的孩子,適當的引導與牽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對過于內向、害羞的孩子,則更需要相對寬松的環境,因為不是不希望老師關注,而是更需要老師的默默地支持,只有多給他們提供合適的發揮空間,讓他們放開自我,拋開顧慮,盡情發揮,才更有利他們性格的發展,才適合他們的成長。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表現,作為孩子們一日生活的引導者,對不同性格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引導方式,只有做到了因材施教,孩子們才會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在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中,總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的善良、寬容與理解,也讓我們更加了解孩子。在孩子們的故事中,作為孩子們的引導者——老師,只要適當的加以引導,就會讓孩子們有不一樣的收獲。
小朋友們都在洗手準備進行水果餐,銘銘一臉不高興地來找老師了:“老師,康康老拽我衣服,我的胳膊都有點疼了,我沒惹他!”老師說:“你可以讓他跟你道歉啊!”銘銘:“你是老師,你去說”,說著就拽著老師的袖子往廁所里走,但是老師并沒有為之所動,而是說:“今天老師給你這個權利,你自己去讓他跟你道歉好嗎?”銘銘轉了一個圈之后, 又折回來了,不過這回是一臉的難為情,說:“還是你去說吧!我不知道怎么說!”老師說了:“別緊張,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說唄!”銘銘還在猶豫,這時牛仔從旁邊看見了說:“什么事?要不我陪你去找他吧,我知道該怎么批評人,我讓他跟你道歉!”這時銘銘也有底氣了,兩個人從廁所門口找到了康康,剛開始康康還是樂呵呵地,一副等著他們來的樣子,可是等兩個小朋友走近了之后,同時站在了康康的前面,而且都是一臉的嚴肅,牛仔先說了:“你先說這件事情你做的對嗎?你必須得道歉!”銘銘說了:“對!必須得道歉!”康康先看看牛仔、再看看銘銘發現:兩個人都很認真,一點開玩笑的意思都沒有。于是,嘴角一耷拉,說了:“對不起!我以后不這樣了!”銘銘一本正經地說了:“沒關系!”可是剛一轉身,他就偷偷地咧嘴笑開了,完全不是剛才的樣子。
這件事情只是暫時告了一段落,但是并沒有完全結束。因為兩個孩子平時都不是那種故意找“茬兒”的孩子,而康康屬于心思單純卻又不太會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應該是有什么誤會才對,于是老師先跟著康康去了廁所,發現康康再也沒有了剛才的那副笑嘻嘻的樣子,而是有點“落寞”,老師問他:“你喜歡跟他們玩嗎?”,康康:“喜歡!”,老師:“那為什么故意去拽他們呢?”,康康:“我不知道該怎么說!”,老師:“以后想跟他們玩就大膽的說出來,告訴他們“我想跟你一起玩”好不好?”康康:“嗯!行!”銘銘呢?老師找到銘銘之后問他:“你知道康康問什么拉你嗎?”銘銘:“不知道!為什么呀?”老師:“走,咱們去問問去!”銘銘問康康:“你為什么拉我呀?”,康康:“因為我想跟你玩!”老師:“以后他再拉你的時候,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那你該怎么辦?”張津銘:“我跟他玩!”,問題這才徹底的解決了!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尤其是孩子們互動的過程中,只因為不懂得溝通的技巧,不知道怎么跟同伴表達自己的想法,才導致了各種矛盾和誤會的產生。作為老師的我們只有適時地幫孩子們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在這些不同情境中,幫助孩子們一點點的積累人際交往的經驗和技巧,才能為孩子們形成正確的人際交往方式奠定基礎。
幼兒園教師隨筆:解決幼兒自卑的唯一方法就是贊揚
許多寶寶都有自卑情緒,好些家長根本不會主動發現這種自卑,許多幼兒老師也會主動選擇忽略孩子的自卑表現。實際上,自卑的寶寶如果處理及時,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的。
而唯一能解決幼兒自卑的方法就是贊揚。
從主觀來講,孩子形成了自卑的心理主要是因為后天對自我的評價不當逐漸形成的。但是如果是從客觀來看,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的多數是因為孩子的某些缺陷,或者是遭受過失敗而引起的。
所以,對于孩子來講,自卑并不是天生帶來的,當然,除了先天身體有殘疾的孩子,可能自卑的心理很難改變。但是健全的孩子的自卑既然是后天形成的,就有辦法改變。
孩子嚴重缺乏自信,就是自卑的源頭。主要是因為孩子在某方面欠缺或者是經驗不足,或者是某一方面不如其他的小朋友,因此就會形成了自卑的心理。實際上,當你發現你的孩子有某方面不如其他的小朋友時,你要幫助孩子克服這種不足。在孩子需要發展,或者是取得一點成績的時候,就要贊揚他,讓他保持這種自信心,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足夠的能力去克服這些困難的。
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對于孩子來講,如果經常被人夸獎,有父母足夠的愛包圍的話,孩子就會變得很開朗,而且自信的。相對來講,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壓抑而痛苦的環境里,自然就會敏感而自卑的。
所以在生活中,多給孩子足夠的贊揚,讓孩子感受到那種被認可的態度,就會讓孩子覺得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值得的。慢慢的,孩子的自信心就會提升,自卑也就消失不見了。
幼兒園教師隨筆:幼兒不健康心理老師要格外關注
幼兒的健康包括兩方面,一個是身體健康,一個是心理健康。許多家長和老師都只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以下幾種表現,是醫學上已經得到證實了的孩子心理有問題的表現。
一,孩子過于多動
孩子多動也要看多動的表現,例如,你的孩子如果有情緒波動大,注意力極度不集中,控制能力差,學習能力差等等表現的話,那可能就是多動癥了。這類孩子不僅給幼兒老師帶來極大的難度,而且對于家庭來講,也是十分有傷害性的。
二,孩子表現焦慮
好些孩子過分焦慮,過于敏感,食欲低落,甚至是動不動就哭鬧,對于突如其來的時候,表現出來極大的恐懼狀態,這就是孩子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現。一旦環境有變化,小朋友之間有矛盾,孩子的心理不健康尤其表現得更加直觀。
三,孩子有攻擊性
如果你的孩子有極大的攻擊性,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就攻擊別的小朋友,那也要格外注意了,可能是孩子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孩子有攻擊性,并不代表孩子活躍有力氣,而是一種心理偏失的體現。
四,人際關系極差
本身孩子都是討人喜歡的,而且同齡人在一起也能結交好朋友,但是你家的孩子如果沒有好朋友,而且與其他的小朋友相處不來,甚至是與家長都相處不來的話,那么你的孩子也有心理問題的。
當老師發現孩子有以上的表現時,就要及時向家長溝通??赡茉S多家長不會理解老師的這種行為,但是就算家長不帶孩子去查看到底有沒有心理問題,老師把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給家長講清楚了,也免得以后出事時,家長找麻煩。
數學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評價幼兒發展情況的指標之一?!毒V要》中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梢?,數學游戲要源于幼兒的生活和游戲,要在游戲中促進幼兒數概念的建構。
然而,在家長的眼中,孩子的數學教育又是什么樣子的呢?每次與家長交流孩子的數學教育時,許多家長會如是說:哦,我們家的寶寶能從一數到一百了,許多加減的題目他都會做。每次進行家訪活動的時候,會發現一些家長已經在教孩子寫數字,或進行數字運算了。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顯然,家長的教育觀念與學校教育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讀了《和孩子一起跳舞》這本書后,讓我對幼兒園數學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并將會積極的把這一理念灌輸給幼兒家長,力求家園教育的同步。書中指出,數學教育并不僅僅限于某些與數學或算術有關的數學活動中,對幼兒來說,數學知識存在于他們身邊的事事處處,而他們所從事的各種游戲活動也都會包含一些與數學知識有關的內容。會數數、會做加減并不是幼兒園教學學習的主要任務,至少不是唯一的內容。因為數概念的形成包括了許多方面,不如分類,比如排序,又比如比較等,都不是簡單的學會數數就能夠掌握的。
那么,如何有效促進幼兒數概念的形成呢?吳放(作者)指出:幼兒需要通過游戲,通過動手來探究和發現自己的生活中事物的共性、特性、邏輯性以及可轉換性,而他們的數概念是在這樣的探究和發現中形成中。為此,教師可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數學游戲等,在玩玩樂樂中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
首先要從幼兒興趣出發,多角度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發展,除了數字排序,還可以融入分類、圖形、大小等數的概念,內容廣泛;其次,教學方法要游戲化、生活化、趣味化,數學教學不是枯燥的腦力勞動,教學方法要與生活密切聯系,把生活中的數學巧妙的融合到課堂上,讓幼兒在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獲得數學能力的發展。第三,積極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在肯定家長的同時,讓家長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知道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落腳點以及與學齡后數學教育的不同,鼓勵家長多和孩子玩玩數學游戲,減少枯燥的數字運算等。
作為學前教育,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很重要,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在玩中學,用感性的教育方法去促進幼兒理性思維的發展,時刻以《綱要》精神為指導,逐步萌發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這學期我帶的是中班的小朋友,小家伙們仿佛有無窮的精力。每個星期一的午睡時間,晨晨都特別興奮,就是不愿意睡覺。由于晚上沒睡好覺,我忍不住打了個大大的哈欠,隨即,淚水充滿了眼眶。晨晨看見了,好奇的看著我,問:"老師,你怎么哭了?""我沒哭。""沒哭怎么眼里都是眼淚???"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么會有淚呢?"晨晨撓撓頭:"是因為我不愿意午睡嗎……對了,你剛才打了個哈欠,所以你流淚了。""對!晨晨真棒!觀察的可真仔細。那你知不知道老師打哈欠流眼淚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晨晨低下頭想了一會,說:"老師,你是不是困了呀,困了打哈欠可難受了,我們睡覺吧。"
《中班保育教育隨筆3篇》:中班保育教育隨筆第1篇 面對來自不同的幼兒,我覺得應用多種不同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幼兒。 一次,戶外活動結束后回到教室,準備和孩子們學習健康課時,我突然發現空著一個座位,"這
《幼兒園中班隨筆200篇》:幼兒園中班隨筆第1篇 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一): 特殊孩子特殊照顧 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只只歡樂的小鳥活躍在
《幼兒園隨筆中班20篇》:第1篇幼兒園隨筆中班 楊小朋友也是我們班一個很有特色的小朋友,他最大的優點就是特熱心,而且動作特快。只要班級里一有響動,第一個反應的就是他,他馬上會離開座位,跑到現場,如果看見什么東西掉了,他會毫不思索地去撿,哪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