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5篇
日期:2021-06-2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5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1篇、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我好害怕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情緒管理是心理健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受到一些負面情緒的困擾,如生氣、難過和害怕等等。孩子由于年齡小,往往不會向大人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也不能很好地自我化解。當孩子處于害怕這種情感狀態中時,我們往往簡單地告訴孩子“要勇敢”,而對于孩子為什么害怕,害怕時怎樣做才可以讓自己“不害怕”卻少有關注。 本次活動借助于繪本《我好害怕》中的小熊,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有害怕的情緒,不要擔心,不要覺得難為情;鼓勵幼兒討論如何讓自己遠離害怕,從而幫助他們學會化解這種情緒,樹立自信心。 整個活動,我讓孩子依據自身的經驗,說出害怕的感覺,并想出辦法,讓自己不再害怕,最終體驗到“我不害怕”的成功和快樂。 活動目標 1.知道害怕的感覺人人都會有。 2.能夠想辦法消除害怕的心理,學會戰勝害怕。 3.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難過或疼痛時不哭。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繪本《我好害怕》。 2.情景,事先讓幼兒和家長合作記錄下自己最害怕的事物或場景。 活動過程 1.小熊的害怕 看看誰來了?小熊臉上是什么表情?它有多害怕呀?猜猜小熊可能遇到了誰?可能發生了什么事情?(猜測。) 活動實錄:小熊來了。它很害怕。小熊可能遇到怪獸了;它可能遇到大灰狼了;有大老虎想吃它…… 揭示謎底:遇到什么了? 活動實錄:是一只大狼狗。它在汪汪汪地叫。 提問:這是什么時候?聽,這是什么聲音?你聽到這個聲音有什么感覺? 活動實錄:天黑了。是風的聲音。很冷,很害怕。 小結:是呀,遇到惡狠狠的狗時,小熊會害怕;天黑了,一個人在家,小熊心里也很害怕。 2.我的害怕 有的寶寶把他們的害怕都畫了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如果有你畫的害怕的場景或動物拿過來,跟旁邊的伙伴說一說。(幼兒討論。) 你害怕的是什么?為什么會害怕?害怕的時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覺呢? 活動實錄:我害怕大灰狼,因為大灰狼會咬我們。害怕的時候很不舒服。 還有誰也是害怕這種很厲害的動物的? 活動實錄:我怕的是老虎,我怕的是蛇。 你怕火,為什么呀? 活動實錄:因為火會燒傷我們的。 你們為什么害怕這些東西呢?(水、電、刀。) 活動實錄:大的水會把我們沖走,房子也會沖走的;用剪刀時不注意會剪到手的;這是插座,有電。 你害怕的又是什么呢?為什么?還有誰也是害怕這種很響的聲音的? 活動實錄:我怕打雷,會有轟隆隆的聲音;我怕的是氣球爆炸的聲音。 看看他害怕的是什么?為什么? 活動實錄:打針,因為打針很疼。 小結:每個人都會害怕。害怕是種冷冷的、緊緊的、不舒服的感覺。害怕時我會哭,我會躲起來。你喜歡這種害怕的感覺嗎? 3.我不害怕 (1)討論 怎樣才能讓我們不害怕呢?(看圖片,一一對應想辦法。) 動物:遇到這些兇猛的動物時,我們可以怎么做呢? 找警察幫忙:躲起來;趕快跑回家。 水、火、電、刀:這些東西我們在生活中都會用到,但是一不小心就會受傷,怎么做呢? 小心點;不玩兒。 聲響:像這樣突然發出很大的聲音時,我們可以怎么做呢? 捂上耳朵不聽;讓媽媽抱抱;搭積木不聽。 邊說邊進行記錄。 小結:遇到兇猛的動物時,我們司以離它遠一點,保護好自己;像打雷一樣有很大的聲音時,我們可以捂上耳朵,也司以找些事情做一做。而水、電、火、刀等,我們要小心使用喲! (2)情境表演 你怕不怕打針呀?打預防針能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棒棒的,能不能因為害怕我們就不打針了呢?怎么做才能讓自己不害怕呢? 活動實錄:有的幼兒怕,有的不怕。打針的時候不看;打針的時候我就趴在媽媽身上。 我們一起來學學打預防針的樣子:袖子卷一卷,手臂彎一彎,腦袋歪一歪,告訴我自己,我不怕,我不怕,我不怕! 今天護士阿姨要給寶寶們打預防針,你們準備好了嗎? 小結:原來有些害怕的事情,我們可以躲起來,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但有的害怕,像打針我們是必須要戰勝它。 4.小熊不害怕 你們都想到了好辦法,變成勇敢的孩子了,小熊有沒有變得勇敢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熊想到了什么辦法。 活動實錄:它抱了個小熊玩具;它趴在奶奶肩膀上;它在看書。 現在小熊臉上是什么表情呀?小熊很開心,因為它知道害怕的時候該怎么做了! 今天一下子面對那么多不認識的人,老師心里也有點害怕,你們愿意幫我變得勇敢一些,一起去和客人老師打打招呼、抱抱客人老師嗎? 活動反思 對于小班的孩子只要歸結兩類就可以了,一個是害怕兇猛的小動物,一個就是害怕打針,這兩點最符合他們的實際,大概可以分成四個環節幼兒教育,第一環節就是繪本植入,引出“害怕”情緒,第二環節就是經驗遷移,進行兩點歸類;第三環節就是客服害怕心理的體驗——打針,第四環節是繪本回歸,教師進行總結,最后的延伸就是與生活相聯系,抱抱客人老師。
第2篇、大班健康教育活動愛護眼睛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教學引導幼兒認識眼睛構造、用途. 2.教育幼兒保護眼睛,學習保護眼睛的方法。 3.引導幼兒學習緩解眼睛疲勞的保健操。 4.通過教學引導幼兒認識眼睛構造、用途。 5.了解損傷眼睛的正確做法。 活動準備眼睛的構造圖,故事眼鏡和鼻梁,幼兒不良行為的情景圖(也可以是孩子和老師的情景表演)活動過程一、謎語導入上邊毛,下邊毛,中間夾顆黑葡萄。 上大門,下大門,關起門來就睡覺二、了解眼睛的構造,用途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這是什么?眼睛的上面有什么?眼睫毛有什么用處?中間像黑葡萄的是什么?眼睛的最中間的小圓點是什么?眼睛是用來干什么的? 2.請幼兒閉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見東西的感覺。 小結: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沒有眼睛我們什么也看不到。 三、引導幼兒了解保護眼睛的必要性和保護眼睛的辦法。 1.欣賞故事《眼鏡和鼻梁》 提問:眼鏡和鼻梁為什么吵架?最后發生了什么事情? 小結:眼鏡帶在鼻梁上很不舒服,明明得了近視眼,沒有眼鏡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眼睛。 2.欣賞情景表演或看圖片(1)小朋友在用臟手揉眼睛。 提問:這個小朋友做得對不對?為什么?應該怎樣做? 小結:小朋友的臟手上有很多的細菌,如果用臟手揉眼睛會讓眼睛生紅眼病,我們如果感到眼睛不舒服可以用干凈的毛巾、手絹或者衛生紙擦。 (2)小朋友頭趴在桌子上畫畫。 提問:這個小朋友哪個地方做的不對?為什么?應該怎么做?平時還要注意什么事情? 小結:看書、畫畫時眼睛不能距離紙太近,也不要躺著看書,否則容易得近視眼。我們要在看書畫畫時抬起頭,眼睛離開約1尺的距離。平時還要注意不要看電視的時間太長,看書時間長了要向遠處眺望一下。不要玩尖銳的東西,多吃一些對眼睛有好處的胡蘿卜、動物肝臟等食物。 四、引導幼兒做簡單的鍛煉眼睛的保健操。 1.教師示范眼睛保健操。 眼睛向上和向下、向左、向右看,然后向上、左、下、右轉動,用手指輕輕按摩眼睛周圍的肌肉,按摩眼睛上面的肌肉、下面的肌肉、太陽穴等。 2.幼兒在輕音樂的伴隨下和老師一起做眼睛保健操。 附故事:眼鏡和鼻梁夜深了,大家都睡得很香,只有明明臉上的鼻梁在輕輕地抽泣:"疼,疼,疼死我了!"他邊哭邊揉著紅腫的鼻梁,"誰在哭?"耳朵問,鼻梁哭泣著說"明明的眼鏡整天壓在我的身上,我的身上又紅又腫。"耳朵氣惱地說:"討厭的眼鏡每天掛在我的身上,又沉又重,難受極了!我們找他評理去! 耳朵和鼻梁怒氣沖沖地找到桌子上的眼鏡:"眼鏡!你為什么整天都要掛在我們的身上,又沉又重,難受極了!"眼鏡理直氣壯地說:"是主人把我戴在你們身上的,你們要為我服務,累也是應該的!"……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吵起來,耳朵和鼻梁氣急了,他們要報仇! 第二天,明明在放學的路上邊走邊看書,突然鼻梁一聳肩,耳朵連忙彎彎腰,明明的眼鏡就嘩啦一聲掉在地上,打碎了。明明沒有了眼鏡什么也看不見,不小心撞在了樹上,鼻梁腫了,流出很多血,耳朵也很心疼,眼睛說話了:"不要埋怨眼鏡,都是明明不愛護眼睛讓我們什么也看不見,才請眼鏡來幫忙,大家要互相幫助,提醒明明愛護眼睛,天天做眼睛保健操,摘掉眼鏡,大家都會很開心!"活動反思:本次活動由于眼睛是身體的重要部位,不能讓幼兒親身體會眼睛疼痛是什么感覺,因此個別幼兒可能記憶不太深刻,所以我會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規范他們的用眼衛生,盡量使幼兒在以后的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3篇、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我從哪里來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人類生命誕生過程,進行性的啟蒙教育2.激發對父母的敬愛,對生命的真愛之情。 3.在游戲中體會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從而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5.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活動準備:PPT 特邀嘉賓:一名孕婦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親切溫和的語言創設一種氛圍,吸引和感染幼兒,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 --小朋友,每一個生命開始的時候都曾經在一個溫馨神奇的地方度過了近十個月的幸福時光,你知道這個地方在哪里嗎?他叫什么名字? 二.演示胎兒在母親子宮內的彩色透視圖,教師引導幼兒一邊觀察一邊講述--這個溫馨神奇的地方在媽媽肚子里,它是一個奇妙的宮殿,它的名字叫做子宮(幼兒跟讀"子宮"二字,加深印象)這里很安全,也很溫暖。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在這個奇妙的宮殿里慢慢長大,變成可愛的小天使,然后從這里來到美好的世界上。小朋友你想知道我們是怎么來到這個地方的嗎? 三.引導幼兒欣賞和理解幻燈片的畫面內容(鼓勵幼兒用語言大膽描述)圖1.爸爸媽媽很相愛,他們結婚了,這是他們的結婚照。 圖2.爸爸的精子王子和媽媽的卵(Luan)子公主也相愛了,他們結合在一起,就變成以一個小天使住進了媽媽肚子里的皇宮中圖3,媽媽懷孕了,她穿著孕婦裝,臉上充滿著幸福感。我們在媽媽的子宮里一天天長大,所以媽媽的肚子也越來越大。 圖4,小天使來到了人間!爸爸媽媽特別高興小結:小朋友,你們都是這樣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你們都是爸爸媽媽最疼愛的小天使。 四.請特邀嘉賓出場,進一步激發幼兒興趣--今天,老師特別邀請了一位懷孕的老師來我們班做客,我們一起來向老師問好(請特邀嘉賓用通俗易懂語言談談懷孕后的感受,讓幼兒初步了解孕育一個生命的艱辛及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熱愛,激發幼兒對父母的敬愛,對生命的珍愛之情)1.可讓幼兒輕輕撫摸孕婦的肚子或者聽聽胎心。 五.游戲環節。 1.體驗當孕婦--小朋友,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爸爸媽媽很辛苦,也付出了很多,特別是媽媽,真的是無法用言語來描述她的不易,今天我們就當一次懷著寶寶的媽媽,(讓小朋友帶一個小瑜伽球賽在衣服里體驗根據提示做一些家務,和日常活動,體驗懷孕過程中的辛苦)注意做動作的時候還要保護好你的寶寶2.談談做媽媽的感受--"小朋友做媽媽的感覺怎么樣?"(幼兒討論)"我們剛才僅僅做了5分鐘媽媽,就有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媽媽在孕育我們的這十個月中,有多少個5分鐘呢?在這十個月中,媽媽會嘔吐、感到疲勞,負擔會隨著你的長大一天天加重。可媽媽再苦、再累,她也不怕,因為有了你,媽媽就是最幸福的人!""媽媽從懷你們到生你們,一直到把你們養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們應該如何關心媽媽呢?"(幼兒自由討論并回答)"我們小朋友確實長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錯!今天回家就請你大聲地把心里話對媽媽講出來吧!
第4篇、大班健康教育認知危險的場所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是讓幼兒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危險, 通過設計學生課前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觀察、發現、課前相關資料的搜集,引導學生認知到要防止危險的發生,就要認真觀察、防患于未然。活動目標: 1.知道哪些地方有危險,不能玩。 2.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3.以游戲的方式來訓練幼兒判斷哪些是危險的行為。 4.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活動重點: 知道哪些地方有危險,不能玩。活動難點: 判斷危險的行為,自我保護的能力。活動準備: (1)課件 ; (2)游戲場地布置; (3)課前與幼兒進行一次關于危險行為的談話。活動過程:一、 談話導入:1、你到危險的地方玩過嗎?2、你是怎樣注意安全的?二、 播放課件:(與幼兒共同觀察、判斷、討論)1、 播放第一幅圖(小朋友在施工場地玩耍)a. 小朋友在做什么?b. 他們這樣做對不對?c. 他們應該怎樣做? 2、 播放第二幅圖(在河邊玩耍)a. 小朋友為什么會落水?b. 落水后會有什么危險?c. 小朋友在什么情況下容易落水 3、 播放第三幅圖片(在馬路上玩耍)a. 小朋友在馬上玩這樣對嗎?b. 在馬路上玩會怎么樣,發生什么事?c. 為什么不能在馬路上玩?4、 播放第四幅圖片(在鐵路上玩)a. 畫面上的小朋友在哪里?b. 他們這樣做有什么危險?5、 第五幅圖(翻欄桿)a. 小朋友他在做什么?b. 他這樣的行為會發生什么后果?c. 我們應該怎么做?6、 第六幅圖(在房頂上往下看)a. 他們在干什么?b. 這個地方能不能去,為什么?c. 去了會發生什么事情?教師小結:剛才圖片上的寶寶都是不知道危險,只顧貪玩的孩子,我們能像他們那樣到危險的地方去玩嗎?三、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危險?我們應該怎樣盡量避免危險事故發生。)1、幼兒討論;2、個別幼兒說3、老師小結;四、游戲:(判斷) 1、組織幼兒閉眼,老師出示八張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哪些是對的行為,哪些是錯的行為。 2、幼兒上臺判斷,所有幼兒共同檢查是否正確。 3、老師小結;五、活動延伸:老師:請小朋友把剛才游戲的圖片放進我們的益智區內,下次玩區域時,我們還可以在玩一玩。 教后反思: 在平日里,孩子們總是跌跌撞撞,磕磕絆絆,小傷難免的,所以整個活動孩子們沉浸在故事畫面里,聽得很專注。知道了以后哪些東西不能碰,不能做哪些危險的事情,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要學會保護自己。通過故事畫面,孩子能準確判斷是與非,增強自己的安全意思。其實,也提醒老師在平常生活里要比較注意孩子的安全。
第5篇、大班健康教育主題系列活動認識自身教案反思
活動一:耳朵的作用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耳朵的作用和主要構成部分的名稱。 2、重點認識鼓膜,知道如何保護它。 3、懂得保護耳朵的重要性,培養幼兒正確、文明的聽、說習慣。 4、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5、了解生病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學會預防生病的方法。 活動準備: 耳朵模型一組(外耳廓、外耳道、鼓膜、半規管),氣球,白色透明塑料瓶和各色彩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1、放錄音聽優美的音樂和幼兒吵鬧時的錄音:"感覺怎么樣?是誰把這種感覺告訴你的?"→引出耳朵。 2、"耳朵是干什么用的呢?"(聽聲音的)出示耳朵的外輪廓。 (二)基本部分1、"小朋友好,我就是耳朵,嚴格的說應該是耳朵的外輪廓,是耳朵中唯一露在外面的東西。現在請小朋友用手捏一捏自己的耳朵,感覺它是什么樣的?請告訴我。"2、幫助幼兒認識外耳廓是由軟骨支撐著的,不軟也不硬。 3、實驗游戲:幫助幼兒體驗外輪廓聚攏著聲音的作用。請幼兒分別用手擋在耳朵的前后,感覺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擋在前面的聽不清,擋在后面的聽得清)。 4、"聲音是怎樣傳到里面去的呢?"出示外耳道與耳郭對接,"聲音就是從這里傳進去的,它向一條直直的道路,叫外耳道。"(耳道里有細微的茸毛,阻擋灰塵侵入,形成耳屎)5、"聲音走進去后會碰到誰呢?"出示鼓膜放入耳道,幫助幼兒認識鼓膜。 6、實驗游戲:利用氣球,讓幼兒用嘴巴湊近氣球說話,感知氣球的震動(說話時氣流通過空氣的傳播撞在氣球上,產生了氣球的震動)。鼓膜是耳朵里一塊像氣球皮一樣有彈性的膜,當聲音傳到鼓膜上的時候,就會帶動鼓膜的震動(就像小朋友對著氣球說話時氣球會震動一樣),在大腦的幫助下就聽到傳來的聲音了。聲音小,鼓膜的震動就大小,反之就大。 7、"鼓膜是像氣球皮一樣的東西,如果我們用尖尖的東西刺它會怎么樣?"實驗:刺破氣球。教育幼兒要愛護鼓膜,不要隨便用東西掏耳朵眼兒,不能把小東西塞進耳朵里。 8、"如果我們突然用很大的聲音把耳道塞的滿滿的又會怎么樣?"實驗:氣球吹得太滿會爆炸。"那么,我 們應該怎樣保護鼓膜呢?"教育幼兒平時不要大喊大叫,不要對著別人的耳朵大聲說話,遇到猛烈的聲音時要捂住耳朵,張開嘴巴,減少鼓膜的壓力。 9、在小朋友知道了耳朵是怎樣聽聲音的,但是你們知道耳朵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吧? (平衡的作用)"嘗試半規管(三根彎曲的小管) 與模型相接。"它是怎樣幫助我們保 持平衡的呢?" 實驗:通過透明瓶子里水的流動幫助幼兒理解。"三根小管里裝著水一樣的液體,當我們的身體位置發生改變時,這些小管里的液體就會流動,我們的大腦根據這些液體的流動 來判斷我們位置的改變并保持平衡的。"10、實驗游戲:幼兒原地旋轉3-5圈停下。"為什么我們已經停下了還會有暈的感覺?"11、實驗游戲:指導幼兒往瓶子中放入各色紙片,然后旋轉瓶子,看里面的紙片會怎樣?停下后,紙片還會怎樣? (瓶子停下后,紙片還在旋轉。)每個人的平衡能力都不一樣,但平衡能力是可以通過鍛煉來提高的,例如:飛行員、舞蹈演員等。小朋友平常玩兒的走獨木橋、過小河的游戲就是在鍛煉和提高我們的平衡能力。 (三)結束部分 1、教師進行總結: (1)耳朵的作用。 (2)愛護耳朵,保護鼓膜。平時不大喊大叫,耳朵喜歡聽輕聲美妙的聲音。 (3)多參加戶外運動,在體育活動中提高平衡的能力。 2、游戲活動:《傳話》教學反思:通過集體活動和區域活動的探索學習,孩子們對身體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了解了身體上不同部分的不同本領,更懂得了保護自己的身體。通過運動和生活保健,孩子們的活動時更靈活,更協調,身體素質也有所提高。
相關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100篇及反思》:《大班安全教案100篇及反思》供各位幼兒園教師參考學習,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安全教案100篇及反思,歡迎收藏學習!
《大班班體育活動教案40篇》:第1篇、大班體育游戲漁夫捕魚教案反思活動目標:培養幼兒相互合作及靈活閃躲跑的能力。活動準備:1、幼兒人手一條繩子(約2米)。2、幼兒學會兒歌《魚兒游呀游》。形式和人數:集體游
《科學數學教案大班100篇》:科學數學教案大班100篇供各位教師參考學習,我們會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歡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