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傳統游戲教案30篇
日期:2021-07-0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傳統游戲教案30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1篇、中班元宵教案:快樂的元宵節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2、積極參與賞燈、玩燈、搓元宵等活動,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3、知道元宵節的時間是正月十五。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5、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干米粉、小盤子每人兩份,花燈每人一盞 2、 鑼鼓音樂伴奏帶 活動過程 1、講講元宵節。 (1)引導幼兒講述:我知道的元宵節。 ?。?)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元宵節的來歷和中國人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2、做元宵。 ?。?)談談說說:我吃過的各種元宵。 ?。?)教師介紹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將搓圓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盤中來回滾動,直到四周全沾滿米粉。 ② 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圓即成。 (3)幼兒分組制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掌握兩人合作滾米粉的技能。 (4)將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組的大盤中,分享集體合作的快樂。幼兒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時玩花燈。 3、玩花燈。 (1)幼兒各提一盞花燈,同伴間相互欣賞,介紹自己所拿的花燈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幼兒在音樂聲中,提燈玩耍。 4、品嘗小元宵。 鼓勵幼兒有禮貌地邀請老師、阿姨一起吃元宵,學習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教學反思: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
第2篇、中班元宵節語言教案:過元宵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在猜謎、搓元宵等活動,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的快樂。 2、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一些習俗。 3、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4、運用物品特征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干米粉、小盤子、大盤子。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通過猜燈謎的游戲形式導入本次活動。 共同來猜謎:請幼兒介紹謎面,讓同伴猜。 二、說一說——在說一說的過程中體會元宵節的熱鬧。 1、你知道什么節日要玩猜謎嗎?(元宵節) 2、元宵節還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小結: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元宵、玩花燈、猜燈謎等,真有趣。 三、做一做——通過自己親手操作體驗做元宵的趣味。 1、你吃過的元宵有什么味道? 2、請老師介紹元宵的做法。 3、幼兒分組制作,提醒幼兒在制作的過程中小心掉在地上,保持干凈。 4、將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盤子里,分享集體合作的快樂。 四、做燈籠 ——通過自己親手制作燈籠體會元宵節的習俗。 五、延伸活動(嘗一嘗) ——通過品嘗自己親手做的湯圓體會成功的喜悅。教學反思: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
第3篇、中班元宵節教案:制作花燈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民問花燈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產生親手制作的愿望。 2.能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 3.在參與裝飾花燈的過程中,豐富審美感受與體驗。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5.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請民間藝人來園現場表演制作花燈。 2.半成品花燈骨架、各色紙。 活動過程: 1.介紹做花燈的藝人,激發參與活動的愿望。 2.觀察已經制作好的花燈,討論制作需要的材料。 3.看藝人現場表演扎兔子燈,了解做兔子燈的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 (1)幼兒猜測兔子燈的制作方法。 (2)幼兒觀看扎制兔子燈,大膽提出疑惑的問題,尋求問題的解決辦法。 (3)討論、歸納兔子燈的制作方法。(用竹篾扎成兔子的骨架——裱糊白紙——用彩色紙進行美化裝飾——裝上可以滾動的輪子并安上蠟燭。) 4.分組合作,對半成品花燈骨架進行美化、裝飾。 (1)觀察半成品花燈骨架,商量裝飾的辦法。 (2)分組合作,美化裝飾花燈。 延伸活動: 在區域中提供可拼插成花燈的吹塑紙、毛線、剪刀、筆等制作材料,供幼兒嘗試用對插連接的方法自制花燈并運用各種材料和方法進行裝飾。教學反思: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
第4篇、中班元宵教案:元宵節來歷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知道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叫花燈節。了解相關的民俗文化。 運用物品特征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有關元宵節的錄相、元宵一盒、花燈等。 活動與指導: 1.猜謎語:湯園。說說這是過什么節的一種吃食。引出談話主題:元宵節。 2.觀看錄相元宵節。讓幼兒說說從錄相中看到了什么。 3.講解元宵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讓幼兒知道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征著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點花燈是為了讓節日的夜晚明亮,歡快。人們為了增添娛樂的情趣,還在燈上寫上謎語,讓大家來猜,猜中有獎,非常有趣。這個節日從古代傳下來的,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花燈的樣子越做越多,工藝越來越復雜,每年過節時,各地都有花燈展,鼓勵小朋友隨家人節日去賞燈。井告訴幼兒電視臺屆時還要播放相關節目,請大家注意收看,體驗全家一起過節的樂趣。 3.請幼兒觀看傳統花燈的樣子和吃元宵。說說自己見過什么樣的花燈,吃過什么餡的元宵。教學反思: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
第5篇、中班教案:元宵節花燈教案(附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學習制作花燈的方法。 知道花燈組成的結構。 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參與節日游戲。 教學準備 紅色彩筆、紅繩、一次性紙杯、剪刀、雙面膠。 一盞紅紅的花燈。 教學過程 一、提問引入主題 1、新年過后,正月十五即將來臨,我們又要迎來什么節??? 2、過元宵節都會有什么哪些活動??? 3、家家戶戶都會在外面掛上什么啊?是不是我們幼兒園也掛花燈啦? 4、大家喜不喜歡花燈???花燈漂不漂亮? 二、說說花燈的結構 1、出示花燈,仔細觀看花燈。 2、大家說說花燈都由什么組成。 3、說說自己家的花燈是什么樣子的。 三、教制作花燈 1、看看我們需要用的材料,知道材料的名字。 2、教師示范制作方法,讓大家認真觀看如何制作的。 3、再讓幼兒們親手制作,教師來進行一旁的督導。 四、總結 1、大家展示出自己做的花燈,共同欣賞觀看。 2、比一比,誰做的好,誰做的不好,原因在哪? 3、大家一起提著花燈走出班級,自由活動。 教學結束教學反思: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
第6篇、中班元宵節教案:甜甜的元宵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有品嘗元宵的習俗。 2.通過做、煮、品嘗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樂趣。 3.能用簡短的語言講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嘗元宵時的心情。 4.參與節日游戲。 5.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面粉、點心盤、圍裙、電飯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動過程: 1.激發做元宵的興趣和愿望。 指導語: ?、俳裉焓鞘裁垂潱吭澯幸环N特別的食品,是什么? ②元宵是什么樣子的?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觀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觀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指導語: ①我們怎樣才能做出圓圓的元宵? ?、诶蠋熤笤鼤r,小朋友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兒穿好圍裙并洗手。 (2)幼兒嘗試用搓、團圓、在盤中滾一滾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兒注意不把面粉團弄碎,不要將面粉撒在盤外。) (3)教師煮元宵。 4.加糖品嘗元宵,說說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教學反思: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
第7篇、中班元宵節教案:元宵鬧花燈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花燈。 2.《手工》幼兒用書、剪刀、膠水、針、線、花燈范例。 教學流程: 一、以"元宵鬧花燈"為題,引導幼兒互相欣賞同伴的花燈。 師:你喜歡哪一盞花燈?為什么?(讓幼兒互相交流感受) 二、教師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激發幼兒制作花燈的興趣。 組織幼兒討論:你想怎么制作花燈?(鼓勵幼兒大膽討論、交流,并說一說自己想出的制作花燈的方法) 三、教師講解制作花燈的步驟。 教師按范例講解制作花燈的步驟,重點強調沿虛線折時要用手將折痕按平,沿虛線剪制時幾層紙張要捏緊。 四、交代要求。 1.折時要對齊、按平。 2.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五、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1.教師全面巡視幼兒的制作情況。 2.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作品,著重幫助他們沿虛線剪制時幾層紙張要捏緊。(指導并觀察幼兒重疊折剪的方法,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3.提醒幼兒折時要對齊、按平,并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4.將幼兒制作的花燈懸掛起來。 六、幼兒互相欣賞、評價,結束。 1.幼兒欣賞同伴制作的花燈,感受成功的喜悅和生活的美。 2.組織幼兒評價同伴的作品,教師圍繞"重疊折剪的技能"進行小結、評價,結束。教學反思: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
第8篇、中班元宵節教案:賞花燈猜燈謎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了解燈謎的由來、種類和結構,積極參與賞燈猜謎活動,感受燈謎的主要特點,學習猜謎的方法,體驗競猜的快樂。 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園內展出各種各樣的花燈和燈謎。 活動建議: 1.參觀花燈展,欣賞花燈的外形、色彩、圖案。 2.交流對燈謎的認知經驗,豐富對燈謎由來、種類和結構的認識。 3.積極參與賞燈猜謎活動,老師對優勝者給予適當的獎勵。 4.請猜謎有困難的幼兒提出自己的問題,師幼共同研究幫助的方法。教學反思: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
第9篇、中班元宵節教案:元宵花燈會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2、嘗試帶領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花燈、包元宵。 3、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事先聯系好小班幼兒,請小班幼兒每人帶一盞花燈。 2、幼兒已初步了解元宵節的來歷知識,并帶一盞自制的花燈。 3、將幼兒的花燈布置在活動室周圍。 4、米粉、豆沙餡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相關民俗。 引導幼兒向小班弟弟妹妹講述自己對元宵節的經驗。 教師小結:元宵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元宵節這天人們會與家人團聚,包元宵、吃元宵,賞花燈、玩花燈。 2、教師和幼兒一起包元宵。 師幼交流包元宵的方法。 幼兒一起玩包元宵。 教師提醒幼兒洗干凈手,并指導幼兒做元宵。 3、幼兒玩花燈。 幼兒欣賞大家帶來的花燈。 教師指導幼兒賞燈,并找出自己喜歡的花燈。 幼兒到戶外玩燈。 教師指導本班幼兒向小班幼兒介紹自己所帶的花燈,并一起玩燈,體驗活動的快樂。教學反思: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
第10篇、中班游戲優質課我們都是木頭人教案反思
【活動主題的選擇】民間的傳統游戲簡單易學,這個游戲就是其中的一個。它是一個集體游戲,但幼兒也可以分組進行游戲。對于中班幼兒來說,對游戲規則掌握的并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選擇了這個游戲規則性比較強,能夠提高自控能力的游戲。【活動目的】1.鍛煉幼兒肢體的表現力和控制能力。2.提高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3.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活動過程】一.熱身活動:幼兒學各種小動物走路,進行活動。二.游戲的玩法和規則:參加游戲的幼兒一起說兒歌,并一邊說兒歌一邊走路或做動作,當說到兒歌最后一句時幼兒身體做出各種動作,擺出各種姿勢不動。如果誰動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游戲。(兒歌:山連山,水連水,我們都是木頭人,一不許動,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小白牙,最后只能蹦一下。也可以幼兒選用自己喜歡的兒歌來代替。)三.游戲反復進行。四.活動結束,幼兒散步做放松活動。 活動反思 本游戲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游戲,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教師通過游戲激發幼兒學念兒歌,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很快就學會了兒歌并進行了相應的創編。
第11篇、中班游戲木頭人教案反思
活動名稱:《木頭人》 活動主題的選擇:民間的傳統游戲簡單易學,這個游戲就是其中的一個。它是一個集體游戲,但幼兒也可以分組進行游戲。對于中班幼兒來說,對游戲規則掌握的并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選擇了這個游戲規則性比較強,能夠提高自控能力的游戲。 活動目的: 1.鍛煉幼兒肢體的表現力和控制能力。 2. 提高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 3. 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4. 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5 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幼兒學各種小動物走路,進行活動。 二.游戲的玩法和規則:參加游戲的幼兒一起說兒歌,并一邊說兒歌一邊走路或做動作,當說到兒歌最后一句時幼兒身體做出各種動作,擺出各種姿勢不動。如果誰動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游戲。(兒歌:山連山,水連水,我們都是木頭人,一不許動,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小白牙,最后只能蹦一下。也可以幼兒選用自己喜歡的兒歌來代替。)三.游戲反復進行。 四.活動結束,幼兒散步做放松活動。活動反思 本游戲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游戲,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教師通過游戲激發幼兒學念兒歌,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很快就學會了兒歌并進行了相應的創編。
第12篇、中班體育游戲舞獅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發揮自身體能。 2.能與同伴合作玩"舞獅"游戲,動作協調一致。 3.感受明見傳統游戲的樂趣。 4.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XXX。 5.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1.自制舞獅的玩具,彩球。 2.歡快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ㄒ唬蕚浠顒樱河變郝犘盘栕兯僮呋蚺堋?/span>
1.教師拍鈴鼓,鼓聲快,幼兒就走得快;鼓聲慢,幼兒就走的慢。
2.聽音樂活動四肢。
(二)游戲"舞獅"教師出示舞獅玩具,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過舞獅嗎?下面我們就來玩舞獅的游戲。
1.兩個小朋友合作,聽老師的鈴鼓聲游戲。 、2.兩人舞獅游戲,幼兒兩人一組。
?。ㄈ┯螒?quot;舞獅玩繡球"1、教師講解,幼兒師范:幼兒三人一組,一個人當舞彩球的人,手持彩球逗引獅子跳舞。
2、另外兩人分別當舞獅頭的人和舞獅尾的人。然后,三個人相互配合,進行走,跑,跳的練習,試著將獅子舞起來。
3、幼兒游戲。幼兒自己商量分配角色,合作練習舞獅。、活動延伸:此活動可在晨間鍛煉時繼續進行,引導幼兒想出多種"舞獅"的動作。
活動反思:
體育活動—舞獅,具有競爭、競技和趣味性強的特點,有一定的激勵程度,幼兒參與的欲望一般都比較強烈,這就使得他們在參與過程中比較容易忘乎所以,也會不同程度地產生一些激動情緒,在加上體育活動中允許幼兒自由發揮、自由活動,在這其中,我們老師也無法完全預料到活動過程中會發生什么事情。因此,在組織幼兒開展舞獅活動時,一定要多觀察幼兒的行動,再給予適當的提醒。比如,我們小朋友在游戲時經常發現小朋友們之間總不免有你推我,我撞你的行為,這樣的行為其實很危險,我把觀察到的現象告訴大家,讓全班的孩子一起來評價,一起來解決,怎樣才能玩好舞獅的游戲。因此我在體育游戲“分角色”解決了以上問題,讓孩子們明白獅子表演不能掉隊,走路時不推不擠,還能有秩序地一個跟著一個走。又如:結合大型玩具游戲舞獅,大型玩具是孩子們特別喜愛玩的,在玩之前,我們先檢查了一下大型玩的安全性,但在玩滑滑梯過程中,發現小朋友們喜歡從下爬到上,再倒滑下去,而且是頭朝下地滑。發現了這種情況,我們首先做的事情是制止,然后根據這些情況,找一些相關的圖片及錄像來給小朋友們一起看,讓孩子們知道身上的任何部位碰傷,出血了都很疼痛,而且有可能會有發炎、發燒或是有更加危險的事件發生。由此,小朋友們被錄像中的小女孩的疼痛感受到:玩滑滑梯時更要注意不能倒滑,不能從高往下跳等。我們在不斷地觀察,不斷地提醒教育中提高了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也增強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相關文章
《大班體育簡單教案20篇》:大班體育簡單教案20篇供各位教師參考學習,我們會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歡迎收藏!
《大班生命健康教案20篇》:第1篇、大班健康活動我們的生命教案反思教學目標: 1、通過探尋自己的生命歷程,了解成長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載了許多親人的愛和期望?! ?、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會再來,應該珍惜生命?! ?、引導孩子
《幼兒藝術教案大班10篇》:第1篇、大班藝術天鵝教案反思活動目標 : 1、初步學畫長天鵝的基本特征?! ?、以看看、說說、畫畫的形式,表現出天鵝的不同姿態?! ?、感受繪畫輕松、愉悅的氛圍?! ?、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