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6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1篇、大班語言你是我的好朋友教案反思
教學目標:
1、初步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顏色的感受和想象。
2、嘗試與不同的朋友相處,體驗關愛朋友的愉悅之情。
教學準備:
形容各種顏色場景的圖片、小白鼠和大象的圖片
教學過程:
1、出示老鼠和大象的圖片,講故事第一部分
2、提問:
1)小白鼠想和誰做好朋友?為什么呢?
2)大象為什么不愿意和小白鼠做朋友呢?
3)為什么大象末末愿意和娜娜做朋友呢?
3、出示各種顏色場景的圖片,講故事第二部分
4、提問:
娜娜給末末形容了好多的顏色,你們還記得怎么形容的嘛?
1)紅色象征了什么?
2)末末為什么喜歡黃色?
3)藍色給人什么樣的感覺?
4)什么顏色可以變成綠色?
5)白色像什么呢?
6)讓我們閉上眼睛感受一下黑色,如果你什么都看不見,你會有什么感覺?
7)末末最喜歡什么顏色,為什么?
8)你喜歡娜娜還是末末?
師小結:兩個好朋友都喜歡,好朋友之間能互相關心幫助,同樣也能讓自己變的快樂幸福。
5、你最喜歡什么顏色?為什么?
請小朋友自由辯論,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顏色的感受和想象。
附故事:你是我的好朋友第一部分:
娜娜是一只非常特別的小白鼠,因為她不愿意和老鼠做朋友,一心想找一只大象做朋友。
媽媽覺得娜娜太任性了,“你怎么和大家不一樣?為什么想和大象做朋友呢?”
娜娜告訴媽媽:“大象很美麗,很可愛呀,而且他們很善良,不像阿寶一伙兒那樣兇巴巴的。”
阿寶是一群小白鼠的頭兒,他們總喜歡搞惡作劇嚇唬大象,有這樣的同類,娜娜感到很羞愧,她下定決心要找到一只大象做朋友。
媽媽對娜娜說:“你想找大象做朋友當然是好事,不過,你也看見了——大象怕老鼠。”
娜娜心里嘀咕:“都怪阿寶那幫家伙總是干壞事,大象可能覺得所有的老鼠都跟他們一樣壞。”
娜娜試著去接近大象,和他們交朋友,可是,每當她一靠近,大象們就嚇得往后躲。
這天,娜娜又遇到了一只大象,她盯著這只大象看了好半天,可大象站在那里一動不動,好像一點兒都不害怕她。
“太好了!”娜娜高興極了,“終于找到不怕我的大象了!”
“我為什么要怕你呢?”大象問。
“因為別的大象都怕老鼠呀。”
“哦,你是老鼠嗎?”
“對,我是一只小老鼠。你沒看出來嗎?”娜娜覺得很奇怪。
大象扶了扶墨鏡,說:“哦,不是沒看出來,而是我看不見。”
“是因為我太小了嗎?”娜娜問。
“不是,不管大的,小的,我都看不見,看不見顏色,也看不見形狀,我什么都看不見。我是一只盲象,你明白了嗎?”
“沒關系,親愛的大象,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嗎?咱們倆做世界上最好的朋友,好不好?那樣的話,我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白鼠!”
娜娜的新朋友叫末末——為什么呢?因為她看不見,總是走在象群的末尾,而且還得用自己的鼻子拉著前面大象的尾巴尖兒,所以大象都管它叫“末末”。
娜娜和末末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第二部分:
末末看不見,這讓娜娜非常傷心,她決定給末末講講周圍的世界,“末末,世界是五顏六色的,特別美麗。我給你講講各種各樣的顏色,好不好?看看你喜歡什么顏色。”
末末高興得同意了。
“咱們從紅色開始吧,紅色就像你生氣時的怒火......
末末打斷了娜娜:“我不喜歡發火兒,所以我不太喜歡紅色。”
“也不完全是這樣呀。紅色還是一種非常溫暖的顏色,就像櫻桃和西紅柿在太陽的照耀下,慢慢熟透了的樣子。”
“那太陽時什么顏色?”末末問。
“太陽石黃色的,陽光照在你的背上,那種暖洋洋的感覺就是黃色的,還有黃色的味道就像檸檬和香蕉混在一起,感覺酸酸的,甜甜的。”
末末立刻說,“我喜歡黃色,喜歡太陽照在背上暖洋洋的感覺,也喜歡香蕉的味道。黃色是我最喜歡的顏色!”
娜娜笑了,“別急,我還沒說完,還有好多顏色呢!”
那男接著說,“我們頭上的天空是藍色的,天空很大很大,一望無際,大海也一樣。藍色讓人感覺很清爽,很溫柔,就像海水輕輕拍打我們的皮膚。”
“現在我知道了,我最喜歡的顏色是藍色,因為我喜歡弟弟給我背上噴水!”
“末末,等我講完了,你再決定自己最喜歡什么顏色吧。綠色也很美,春天的小草就是綠色的,我想你肯定喜歡他們的香味,尤其是剛割完草的味道。綠色=藍色+黃色,就是說把藍色和黃色混合起來就能得到綠色,所以綠色即有藍色的溫柔,又有黃色的活力。”
“我不知道綠色看上去是什么樣子,但我知道它聞起來很香,現在我更喜歡綠色。”
“末末,你等等,我還沒說完呢!”
“我再給你說說白色吧。雪花就是白色的,很冷。不過,棉花糖也是白色的,很甜。白色像云朵一樣輕柔,又像飄落的 雪花一樣安靜。”
“啊,我喜歡......
“還有黑色,黑色就是我們閉上眼睛后,我們能看到很多東西,對不對?夢、仙境、各種顏色......還有滿天星星的夜空......好了,末末,現在說說吧,你最喜歡什么顏色?”
“我最喜歡白色!”末末毫不猶豫地說。
“為什么?”娜娜感到很好奇。
“因為我有一個好朋友,她讓我的生命變的豐富多彩,而她卻是一只小白鼠,所以我喜歡白色。”
他們就像童話里說的一樣,天天幸福又快樂!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設計中,輕松的環境有利于幼兒進入角色,體現了幼兒快樂學習的理念要求。我覺得最可取的是交往語在活動中的運用,既使幼兒的主動性得到了發揮也提高了幼兒語言交往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要不完善和運用。
但是,如果在活動中能夠將幼兒與好朋友一起活動的形式設計的再多一些,會更好的讓孩子們動起來。并快樂的接受對方,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第2篇、大班兒歌蛐蛐和蟈蟈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模仿兒化發音及角色的音調,嘗試用不同動作來表現兒歌內容。
2.在聽、說、看、演、玩中感受體驗京韻兒歌幽默詼諧的獨特韻味。
【活動準備】
PPT課件 錄音 頭飾道具若干 蛙鳴筒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了解兒歌中角色的稱呼。
1.聽蟈蟈和蛐蛐叫聲,引起幼兒的關注。
2. 看國畫風格的圖片,認識蟈蟈和蛐蛐小哥倆兒。
二、在看看、找找、說說中學習兒歌前半部分,發現并體驗兒歌的獨特韻味。
1. 教師在節奏鼓點中,表演兒歌前半段,引發幼兒學習愿望。
2. 共同尋找兒歌的特點,模仿兒歌里有趣的發音、動作。
發現帶兒化音詞眼,模仿體驗北方人說話的特點。
② 發現角色發音不同,嘗試發出有粗細輕重區別的音色。
③ 發現動作夸張有趣,表現對應角色的典型動作。
3. 用兒化音、動作、不同音色表演第一段兒歌,在說說做做中感受京韻兒歌的趣味性。
三、 在聽聽、玩玩、演演中學習兒歌的后半部分,大膽表現哥倆吹牛的語言和動作,體驗兒歌幽默詼諧的風格。
1. 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述來解釋吹牛的含義,為后半部分兒歌內容作鋪墊。
2. 聽錄音,感知兒歌的句式結構。
3. 看圖幫助了解對白含義,借助動作提示兒歌內容,表現相互吹牛皮的得意和自大模樣。
4.分角色練習對話,在呼應表演過程中進一步熟悉兒歌的內容和動作。
四、 語言、聲音、節奏、動作、頭飾配合完整表演兒歌,體會并大膽表現京韻兒歌的趣味性。
1. 戴頭飾兩兩結對表演兒歌,拍手打節奏欣賞同伴的表演。
2. 教師以京韻大鼓的唱腔揭示兒歌的結局,體會幽默結局中蘊含的道理。
活動反思:
一首敘述性的詼諧歌曲。歌曲以擬人化的手法,諷刺愛“吹牛”的“蟈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說大話,他倆“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頭來都成了大公雞的盤中餐。以此來告誡幼兒,要踏踏實實、千萬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第3篇、大班語言兒歌詠柳教案反思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現在正值春季,萬物復蘇,大地一片生機勃勃,不光是人們和小動物們有了變化了,連樹木也開始發芽,這些都是幼兒平時隨處都能觀察到的,本次活動就是從幼兒的生活出發,選擇他們周圍的一個特定的植物-柳樹展開活動,使他們不僅會演唱歌曲,而且能夠對歌曲所表達的含義有一定的了解,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詠柳》,感受歌曲優美、流暢的情緒。
2.能夠大膽地表現自己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3.喜歡用黃梅戲的花腔調式進行演唱。
活動準備:
1.制作有關春天的ppt,有花、草、樹、人等等。
2.有關歌曲的音樂。
3.與歌詞相關的圖譜。
4.一張柳樹笑了的圖片。
活動重點:
學唱歌曲《詠柳》。
活動難點:
能用黃梅戲的花腔調式進行演唱。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幼兒聽《春天在哪里》做動作。
可以是隨歌詞創編的一些動作,也可以拍拍肩、拍拍腿等一些活動的動作。動作要簡單,幼兒都愿意參加為主。
2.欣賞有關春天的圖片,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
師:"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這個問題開始本次活動,幼兒較容易進入狀態,大班幼兒已經對季節有一定的認識了,所以,這個問題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但是又會對接下來的問題充滿好奇。)師:"現在,你們說一說春天都有些什么樣的變化?""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春天的變化。"(先進行一個提問,讓幼兒能夠對春天的變化有些回憶,在進行第二個提問,讓幼兒對春天有一些鞏固,回答起來也容易的多。幼兒的回答會有很多種,例如:小草綠了,小花開了等等。最主要的是在最后一個放入一張大樹就可以了,讓幼兒自己說出樹發芽了。)師:"你知道哪些樹呢?"(例如:松樹、桂花樹、柿子樹、橘子樹等等)如果沒有幼兒說出柳樹,教師可以接著說:"老師也知道一種樹,他叫做柳樹,你們認識它嗎?"(引出接下來的環節)
3.欣賞歌曲《詠柳》。
師:"你們知道嗎,有一位詩人他寫了一首詩來贊美柳樹,贊美春天的美麗,名字叫做《詠柳》,你們想知道他是怎么說的嗎?"(先讓幼兒對詩有一些了解,教師對詩的內容進行講解,再帶領幼兒念一遍,讓他們對詩有一個初步的記憶過程。也能夠豐富活動的形式。)師:"你們知道嗎,有人把這個詩變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它是怎么唱的。"(教師用一種神秘的語氣說出來,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聽的時候也能夠認真些。)
4.出示圖譜,學唱歌曲《詠柳》。
教師出示相關的圖譜(綠色的石頭、柳樹、許多綠絲帶、細長的葉子、問號、兩個手指、剪刀):"看見這些你想到了什么呢?"(幼兒的回答肯定是和圖片上畫出來的是一樣的,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在他們說出一個答案后,加以修改變成歌詞了。)
5.根據圖示,師幼共同演唱。
師:"我們一起來唱一遍吧,春天多美呀,春天的柳樹更美啦,我們要把自己最喜歡的感覺唱出來,好嗎?"(這只是為了讓幼兒更能夠接受、愉快地演唱,演唱完了之后要進行一些表揚。這時的演唱教師就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暗示的動作,讓幼兒學一學。)
6.根據教師暗示,幼兒自己演唱。
師:"現在,老師把這些圖片全部都拿走了,看一看誰最厲害,能唱出來的呢。"(難度加大,開始的第一遍教師要帶領幼兒共同演唱,暗示的動作要做的明顯些,讓幼兒容易記,之后的幾遍就可以只做動作不演唱了。)師:"小朋友們唱的真棒,看,柳樹姑娘被你們一夸,好開心啊,它都笑了呢。"(增加幼兒的信心,對他們所學的進行肯定,之后就會更愿意學習了。)
7.結束活動師:"我們再唱一次,夸一夸柳樹吧。"(最后再對歌曲鞏固一遍)
8.延伸活動:幼兒自己可以將會念的詩用黃梅戲的方法演唱給小朋友們或者爸爸媽媽聽。
活動反思:
《詠柳》是賀知章所寫的,這首詩通過贊美嫩綠多姿的柳樹來贊美春天,歌頌春風給大地帶來了一派生機。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直接記憶一首古詩的難度要比一首歌要難很多,所以將本次活動進行了改編,利用幼兒喜歡的歌唱來記憶。本次活動對幼兒來說非常的新穎,是一種全新的活動形式,采用的是黃梅戲的演唱方式,幼兒第一次接觸戲曲,特別感興趣。本節活動的難點就是在熟悉古詩的基礎上,能用黃梅戲調歌唱出來。對此,我運用了圖譜讓幼兒很快的掌握節奏,并通過演唱讓幼兒感受到黃梅戲曲調的特點。整個活動讓幼兒對黃梅戲和古詩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同時也對中國的文化了解更多。我想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要挖掘更多新鮮事物利用資源來豐富孩子的視野,用孩子喜歡的形式來開展活動,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真正做到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
第4篇、大班語言講述——心情的色彩教案反思
教學目標:觀察不同表情,體驗講述人物的心情
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彩筆
教學過程:
師:現在把書打開第八頁,書上的這個小朋友名字叫做丁丁,第一幅圖畫是小朋友把丁丁的遙控飛機弄壞了:丁丁很生氣,第二幅圖畫是丁丁的小狗受傷了,他傷心地哭了:第三幅圖畫是媽媽要帶丁丁去逛公園,丁丁很開心:第四幅圖畫是醫生要給丁丁打針丁丁很害怕。
師:好,小朋友都來開動小腦筋,如果自己是丁丁的話,會用什么顏色來畫出自己的心情呀?
生1:生氣時是紅色,笑臉時紅撲撲的:傷心時是黑色,快樂時粉色,害怕時是綠色
生2:生氣時黑色,看起來兇巴巴的… …
師:有些小朋友,想不到,你們可以想想什么東西是紅色,它給你什么感覺,
生:太陽,暖洋洋
師:當時感覺很高興,很溫馨,那你會不會用紅色來表達高興呢,描述害怕就想一想你害怕什么東西,它的顏色是什么樣的,聰明的小朋友只要動腦筋是肯定能想到的。好了,沒有涂上顏色的小朋友回家涂上顏色吧。下課×媽×咪×愛×嬰×網×幼兒園教案頻道
板書設計:
生氣 傷心 開心 害怕
教學反思:
1.積極的鼓勵幼兒進行聯想和想象,鍛煉幼兒的感性認知能力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教授過程中注意讓幼兒說一句完整的話,有耐心地去聆聽
第5篇、大班語言煙斗薩克斯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吸煙有害健康,感知故事中的小老鼠聰明、善良的形象特點。
2.感受薩克斯音樂帶來的快樂,樂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自制煙斗。
2.薩克斯錄音磁帶,舊畫報,薩克斯演出碟片。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趣
(一)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段美妙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薩克斯音樂)
(二)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么感覺?這么動聽的音樂是用什么樂器演奏出來的呢?
(通過一段薩克斯音樂,組織幼兒討論,引出活動的主題,激發幼兒對故事欣賞的興趣,為下面的活動打下伏筆。)
(三)小老鼠也非常喜歡薩克斯音樂,還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二、感知理解
(一)講述“老爺爺有個心愛的煙斗”至“小老鼠只好捂著耳朵睡覺”。
提問:1、唉,如果你是這只可憐的小老鼠,你會怎么辦?
(二)講述“有一天,老爺爺終于病倒了”至“老爺爺從床上坐了起來,病也好了。”提問:小老鼠想了什么好辦法讓老爺爺的病好起來了?
(三)老爺爺的病好了以后還會繼續抽煙嗎?小老鼠和老爺爺還會發生些
什么事情呢?講述老爺爺說:“我再也不抽煙了!”至只有好聽的音樂。提問:老爺爺的病好了以后發生了什么事?他們的薩克斯演奏給人們帶來了什么變化?
(以分段欣賞的形式,通過開放式的問題,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討論,為幼兒提供了說話和表現的機會,。與此同時,更增添了活動的趣味性,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此環節為解決活動重點、突破難點的一個關鍵的環節。)
三、結合圖片,完整欣賞
提問:
(1)你喜歡這只小老鼠嗎?為什么?
(2)聽了《煙斗薩克斯》的故事你最想做什么事情?
(通過圖片完整的欣賞故事,使幼兒對小老鼠機靈、聰明的形象印象深刻,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涵。)
四、感受體驗
1.用畫報制做煙斗薩克斯,跟隨電視里的演奏家學吹薩克斯。
2.讓我們把好聽的音樂帶給更多的朋友吧。
(用畫報簡單地一卷,跟隨電視里的演奏家學吹薩克斯,使孩子們親身體驗薩克斯音樂的美妙,體會沒有煙味只有好聽的音樂的美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污染環境,萌發環保意識。)
附故事:
老爺爺有個心愛的煙斗,他老是用它抽煙。老爺爺“吱——吱——地吸,再呼地吐出來,房子里都是煙霧。住在老爺爺家里的小老鼠,也被嗆出了眼淚。
老爺爺因為經常抽煙,也就經常咳嗽,“吭,吭,吭!”,聲音很響,小老鼠只好捂上耳朵睡覺。
有一天,老爺爺終于病倒了。煙斗就放在茶幾上。小老鼠悄悄地把煙斗背回了家。它擦呀,洗呀,把煙斗擦洗得非常亮。哇,多像音樂會上吹的薩克斯管。于是,它就把煙斗做成了一支能奏出美妙音樂的薩克斯管。
晚上,小老鼠一個人在家里點起了蠟燭,鼓足了氣,吹起了薩克斯管,薩克斯獨奏音樂會開始了。悠悠揚揚的音樂飄出了洞,飛進了老爺爺的房間。“音樂真好聽。”老爺爺從床上坐了起來,病也好了。
老爺爺說:“我再也不抽煙。”他還到商店里去買了一支真正的薩克斯管呢!就這樣,老爺爺每天跟著小老鼠學吹薩克斯。他們配合的非常好,練出了美妙的薩克斯二重奏。
有一天,小老鼠說:“我們到全世界去表演吧!”“好啊!”他們就到世界各地去表演薩克斯二重奏,而且在表演前,老爺爺都先要介紹一下小老鼠的煙斗薩克斯。
這樣,他們每到一個地方,那個地方愛抽煙的人都說:“我也不抽煙了,還是吹薩克斯吧!”那賣煙斗的商店,也改成賣大大小小的薩克斯了。
全世界再也沒有煙味了,只有好聽的音樂。
教學反思
在生活中,我們的幼兒對煙斗和薩克斯見的比較的少,在活動中我用圖片讓他們認識,并知道它們的不同用處,為理解故事做好鋪墊。故事講述中,我把故事分成了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以分段式的講述,讓幼兒了解故事前部分的內容,從提問中“小老鼠怎么樣了”來了解故事的內容。而在故事后半部分的理解上,我采用了讓幼兒想象故事發展的內容。就如“指南”中“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事物、描述簡單的事物過程,發展幼兒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在教學觀察中,我通過“你覺得小老鼠會怎么做?”的提問小朋友能自由的、大膽地講述自己對故事的猜測,從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了解故事內容,給于幼兒一個故事的原本。這樣以來幼兒就能清楚的了解故事的發展。同時通過提問:“老爺爺的病是怎么好的?”來加強幼兒對故事的內容的理解。整個活動活動幼兒比較的感興趣,通過故事內容的理解,能感知故事中的小老鼠是一只聰明、善良、可愛的小老鼠,并了解到吸煙有害健康。
第6篇、大班語言七只猴子去旅游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小猴子旅行歷險記,體驗其中幽默有趣的情節,知道要遵守公共規則,不做危害環境危險的事情。
2、通過提問和閱讀警示牌的方式,把握小猴子旅行的經歷,感知調皮的小猴子轉變的過程。
3、喜歡閱讀小猴子旅行的圖畫故事,樂意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
《七只猴子去旅行》的PPT;警示牌圖片:禁止摘花、禁止爬樹、禁止入內、禁止進入木桶、禁止穿行。
活動過程:
一、出示警示牌,引起幼兒興趣。
師(出示警示牌):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警示牌,你認識他們嗎?(幼兒講述)師:這些警示牌出現在哪兒呢?對了,公園等處會出現這樣的警示牌。今天,七只小猴子要去公園旅行啦,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在旅途中會碰到什么樣的警示牌吧!(教師播放課件)
二、教師邊播放課件邊講述故事,通過看看講講,理解故事內容。
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七只小猴碰到了哪些警示牌?(幼兒講述)原來,他們碰到了禁止摘花和禁止爬樹的警示牌。(同時教師出示相應的警示牌)師(出示相應警示牌):花園旁(大樹邊)豎著什么牌子?小猴子看見了警示牌后是怎么做的?這樣做對嗎?為什么?(帶領幼兒閱讀漢字警示語:"禁止摘花""禁止爬樹" )師小結:他們的做法是不對的。他們摘花、爬樹,說明他們不能夠愛護花草樹木,破壞了綠色的環境。
師:最后,他們爬進大口袋會發生什么事呢?(幼兒猜測)那我們來看看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教師講述故事中間部分)哦,小猴子全被怪獸抓走了。
師(出示相應警示牌):怪獸為什么能抓到小猴子?(幼兒回答,并帶領幼兒閱讀漢字警示語:"禁止入內")師:怪獸是怎樣對待他們的?(幼兒講述)這時,小猴子是帶著怎樣的心情干活的?故事中出現了一個好聽的詞語,叫沒精打采。什么是沒精打采?(帶領幼兒用動作表示一下)師:七只小猴該怎么辦呢?于是他們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這時,他們又是怎樣干活的呢?故事中出現一個好聽的詞語叫干勁十足。什么是干勁十足?(帶幼兒用動作表示一下)它和沒精打采有什么關系?小猴們本來是沒精打采的,為什么突然間干勁十足了呢?怪獸是怎么想的?他又是怎么做的?(教師講述故事的后半部分)師(出示相應警示牌):怪獸在河邊看到了什么?他怎么做的呢?(帶領幼兒閱讀漢字警示語:"禁止入木桶內") 最后怪獸怎么樣了?(七只小猴終于戰勝了怪獸!)師(出示相應警示牌):調皮的猴子后來轉變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帶領幼兒閱讀漢字警示語:"禁止穿行",并教育幼兒遵守公共秩序。)
三、交流閱讀故事后的感受。
師:讀完故事,你們有沒有覺得奇怪的地方?大樹下的大口袋和牌子是誰放的呢?放在那里做什么?大木桶旁邊的牌子又是誰放的?放在那里做什么?
師:你喜歡這個故事嗎?你最喜歡哪個畫面?為什么?(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見解與感受)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自己的閱讀體驗,教育幼兒遵守公共規則,不做危害環境和危險的事情。
師:如果你以后去公園玩,看見警示牌,會怎么做呢?(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
四、情景表演:我的旅行。
教師帶領幼兒來到"公園"中,并提醒幼兒看警示牌,然后幼兒采取相應的行為。
活動反思:
今天上了一節繪本課《七只猴子去旅行》我是以圖片導入的,讓孩子們觀察圖片上的標志,并說說是什么標志,說出這個標志所反映出來的是什么意思。孩子們都積極踴躍的回答,令我意外的是他們居然都認識這些標志,而且說的特別好。于是我就引出了今天的故事:“有幾只小猴子們要出去旅行,在旅行的途中他們見到了許多標志,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首先讓幼兒看首頁,說出故事名稱和故事的主人公。然后觀察每一幅圖,讓幼兒說說在圖中看到了什么?發生了什么事情?孩子們都積極的回答問題。也了解到每個標志的意思。看完圖之后,讓幼兒說一說從這個故事里學到了什么?孩子們說要遵守規則。這節課我覺得不足的地方是雖然孩子們回答問題很積極,但是幾乎每次都是那些孩子,對于不愛發言的孩子我更應該去關注他們,去引導他們,不要一節課回答問題的都是那些人,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言。在最后的時候沒有對孩子說學到了什么而去總結,整節課流程可以,但是可以在某些地方加點環節,比如小猴摘花,可以讓孩子們到前面去表演。最后應該延伸一下,還有哪些是我們要遵守的規則,比如交通規則,上課時,做游戲時要遵守什么規則。對于繪本閱讀,應該多研究。多學習,讓孩子能快樂的學,在學中玩,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