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班語言繪本故事教案12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1篇、大班語言活動《畢業詩》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激發幼兒對老師、幼兒園的留戀之情。
2、培養幼兒的記憶力、口語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朗誦。
4、豐富詞匯:畢業.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物質――錄音機、自錄詩歌磁帶; 幼兒園園景圖片,電腦、電視知識――回憶在園生活學習的情景
活動重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初步學習朗誦難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導入談話:你準備去哪個學校上學?
二、展開
1、師:你在小學會做些什么呢?請小朋友聽老師朗誦一首詩歌,名字叫《畢業詩》教師有表情地朗誦詩歌的第一段師:再過幾天,小朋友就要進小學,做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寫字多么神氣!
2、回憶在幼兒園的三年中,能說一說對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嗎?
打開幼兒園園景的圖片,小朋友游戲的圖片等提示幼兒可以說一說
A、在上幼兒園時不會做的事上幼兒園以后學會了;
B、在幼兒園最快樂的事……
3、我們一起聽一聽詩歌中是怎么說的?欣賞詩歌的第二段剛才詩歌中說的和你想的一樣嗎?
師:小朋友剛來幼兒園的時候什么也不會,現在呢學會了自己上廁所、洗手、吃飯、唱歌、畫畫、跳舞、講故事,有的小朋友還參加了美術比賽、故事大王比賽、跳舞……還榮獲到了各種獎勵
4、你們獲得的成績和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是分不開的,那你想給老師說些什么呢?
引導幼兒大膽說自己的心里話 欣賞詩歌的第三段
5、我們一起完整地欣賞一遍詩歌《畢業詩》可讓幼兒和老師一起朗誦
三、結束集體唱歌曲《老師再見了》
活動反思: 這首《畢業詩》,描述的是孩子們畢業時的真切想法。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回憶以前的美好時光,感受孩子們那純真而又細膩的情感,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動著;而且,我還意外地發現,利用這個活動還能對孩子進行團結友愛的教育。
第2篇、大班語言活動天安門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詩歌,理解并學習有關的詞,如:向往,雄偉壯麗。
2、進一步認識首都北京,增強對祖國的情感。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天安門圖片一張。
2、認識過首都,對天安門有所了解。
3、繪畫用紙、筆,配合使用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誰去過北京天安門?天安門是什么樣的呢?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邊看圖。
結合詩歌內容談談天安門城樓上的特征,學習“琉璃瓦”、“雄偉”、“壯麗”等詞。
二、學習詩歌。
1、教師示范朗誦詩歌兩遍。
2、幼兒跟念詩歌2~3遍。
3、幼兒學習朗誦。重點提示幼兒吐字清楚,發音正確。
三、鼓勵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對天安門的認識。
1、請能力強的幼兒在集體面前示范,增強幼兒繪畫的興趣。
2、幼兒集體作畫。(使用幼兒用書)
3、展覽幼兒作品。
四、邊念詩歌邊欣賞繪畫作品。
活動評價 1、能響亮、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表達出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2、能結合詩歌內容大膽作畫,表現出天安門城樓的主要特征。
附詩歌:《天安門》
首都北京天安門,是我們最向往的地方。
高大的城樓雄偉壯麗,金黃的琉璃瓦閃閃發光。
莊嚴的國徽高懸在城樓上,領袖的畫像掛在紅墻中央。
一盞盞宮燈放射紅光,一面面紅旗迎風飄揚。
啊,北京天安門,你是我們最向往的地方。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緊緊圍繞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展開了教育活動。整個教育活動進行下來很順利,幼兒的興趣極其濃厚,課堂氛圍較活躍。也達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標。
第3篇、大班語言活動歡度新年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圖片,能用完整流暢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意思,體驗詩歌語言的優美。
2、結合過新年的生活經驗,借助簡單的記錄進行詩歌創編,分享歡度新年的快樂。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有關"過新年"場景的PPT;
2、詩歌《過新年》(有改編)及圖片;
3、背景音樂;
4、幼兒有過新年和記錄的經驗。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感官欣賞及詩歌創編的活動,體驗并分享歡度新年時的快樂心情。
難點:能夠圍繞活動主題"迎新年",結合自己的經驗并借助簡單的記錄進行詩歌創編活動,要求語言表述流暢,具有詩歌語言的美感,發言時大膽自信。
活動過程 一、觀看PPT,引出"過新年"話題:
提問:在剛才的圖片里你看到了些什么事情?
(幼兒可能回答:很多人在一起吃飯;有的人在放煙火;貼春聯……)
我們把這些圖片里的事合在一起看,其實它們都在為同一個日子慶祝,你們猜到這是個什么日子了嗎?
(通過前面對圖片的分析講述,幼兒可能已經猜測出這些都是過新年的時候做的事情,是人們在"歡度新年")
小結:剛才我們看到的圖片講的都是人們在"過新年"的時候做的事情,過新年可真開心呀!
師:今天唐老師收到了小動物村里動物朋友的來信,它們把過新年時的照片寄給了我,我請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二、欣賞詩歌圖片,理解詩歌內容:
1、欣賞小動物過新年的照片(即詩歌圖片)
師:看了照片,我想請小朋友用誰在干什么這樣的話來說說小動物們在新年李做了些什么事情好嗎?
(幼兒自主選擇圖片講述,注意引導幼兒用"誰在干什么"的句式講述)
【注:幼兒講完一副圖片,教師進行概括提升,在圖片旁邊出示詩歌中的話,比如"花貓蒸年糕"】
師:唐老師把你們剛才說的話編成了好聽的詩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完整欣賞詩歌《過新年》
教師配樂念詩歌,幼兒完整欣賞。
師:用這樣的話把小動物過新年的事講出來是不是好聽多了?記起來也方便多了!
(引導幼兒感受簡單又完整的詩歌語言聽起來更舒服,很優美,而且方便理解和記憶。)
師:我們一起用這樣好聽的話來說一說小動物過新年的開心事。
(幼兒跟念詩歌,如果有困難,可以請能力強的幼兒跟念,能力弱的幼兒再欣賞一次,主要讓幼兒體驗詩歌語言特有的規律性和美感。)
三、結合過新年的經驗,創編自己的《過新年》詩歌:
師:小動物們過新年做了那么多開心的事,老師也好想知道你們和家里人在過新年的時候會做些什么事情,請你們把這些事情用簡單的圖案或者用你能看懂的符號記錄在表格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幼兒記錄:以"誰"、"干什么"的形式進行簡單記錄,記錄好后排列展示在黑板上)
師:現在請記錄表的主人來介紹一下你過年的時候和家里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但是要求是用剛才詩歌里簡單又完整的話來說好嗎?
——幼兒借助記錄表嘗試詩歌創編,教師注意提升概括。
師:哇,你們在新年里和家里人做了那么多歡度新年的事,一定很開心,我們一起試試看把你們說到的事情編進剛才的詩歌里,跟著我一起試試吧!
——師幼共同念詩歌。(如果第一次念的過程中幼兒有跟不上的現象,就多嘗試一次,鼓勵幼兒大膽自信。)
小結:編的真好聽,大家一聽就知道你們的新年過的很開心的!也許你們還有一些開心的話沒來得及說,請大家自己找時間和好朋友,和老師說一說好嗎?新年馬上要到了,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歡度新年吧!(播放新年音樂,幼兒念詩歌并用簡單的動作進行表現。)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讓幼兒在看,聽,想,說的過程中提高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鼓勵幼兒積極發言,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構建新的認知,從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第4篇、大班語言活動春天的秘密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 通過欣賞詩歌,感受春天的美景,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 理解詩歌內容,知道詩歌中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3、 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并學用不同語氣語調朗誦。
4、 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 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春天的FLASH課件作品
活動過程: 1、用提問引起幼兒興趣
(故做神秘狀)我有一個秘密想告訴你們!你們想知道么?
(輕聲說)我知道,春天來了,你們知道這個秘密嗎?你們怎么知道的呢,誰能告訴我??
2、教師富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剛才你們告訴我一些關于春天的秘密,其實春天還有許多的秘密呢!現在就讓我們來聽一聽詩歌。
3、這首詩歌叫什么名字?詩歌里告訴我們哪些秘密呢?
幼兒講述。
4、演示課件,再次完整欣賞散文。
春天來了,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散文,是誰告訴我們春天在這兒的秘密呢?
5、向幼兒介紹擬人化的寫作手法。
提問:是誰告訴我們春天在這里的呢?
(小河、垂柳、桃花、燕子)
那么小河、垂柳、桃花、燕子它們真的能說話嗎?
那這首詩歌的作者用了一種什么樣的寫作手法讓它們說話的呢?
讓小河、垂柳、桃花、燕子象我們人一樣說話,這樣詩歌聽起來就更美了。這種手法叫作擬人化。
6、教師帶領幼兒分段欣賞詩歌,學習用不同的語氣、語調有表情地朗誦。
小河、垂柳、桃花、燕子它們說了什么話?“春天在這兒!”
因為這是春天的秘密,秘密應該怎樣說?(小聲說)
有誰小聲地說:“春天在這兒!春天在這兒!”
小河、垂柳、麥苗、燕子小聲地說:……
有誰微笑的說?
誰在轟隆轟隆地嚷嚷?
拖拉機!在農田里,農民伯伯忙著播種,拖拉機也在干活,它很興奮地想把春天來了的好消息告訴很多人,因為聲音很大,我們叫“嚷”。(幼兒學念)
7、再次欣賞課件和詩歌。
我們知道春天這么多秘密,你覺得春天美不美?
你對春天有什么樣的感覺?
現在讓我們一起邊看邊說,共同感受春天的美!!!
8、現在讓我們一起出去找找春天的秘密,把它編進我們的詩歌里好不好?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我深深的感到“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興趣和現有經驗的教育活動”是活動成功的一半。孩子更加喜歡觀察周圍的事物了。不僅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探究發現植物的特點,而且可以使幼兒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頑強的生命力,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的熱情、關愛與呵護植物的情感與能力,以及對勞動的熱愛。
第5篇、大班語言活動詩歌《春天》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及詩歌中表現的春天的趣味。
2、感受春天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課件,三本書,繪畫材料。
活動過程: 1、聽著《春天在哪里》的音樂進活動室。
美麗的春天在哪里?美麗的春天還在春姑娘為你們帶來的這三本書里。
2、理解詩歌內容。
(1) 出示第一本書,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彩色的書)猜 猜書里有什么?
(2)出示第二本書,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邊打開邊問) 誰在書里笑了?(小朋友),小朋友是怎么笑的?小朋友為什么笑了?
(3)出示第三本書,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邊打開邊問) 是誰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誰還會在春天里唱歌?
3、整體欣賞詩歌,看課件。
春姑娘真能干,還把這三本書寫進了一首好聽的詩歌里,我們一起聽聽。
4、欣賞詩歌 ,感受春天的美。
詩歌里說春天是三本書,是哪三本書?你最喜歡哪一本?
(1)欣賞第一段后提問:你最喜歡這本書里的哪一句話?
(2)春天還是一本會笑的書,我們一起看看(欣賞)。誰在春天里笑了?還有誰也在春天里笑了?小池塘是怎樣笑的 ?小池塘為什么笑?
(3)播發第三段。提問:你最喜歡聽書里誰唱的歌?
5、朗誦詩歌
(1)讓我們完整地聽一遍這首春天的詩歌(再一次欣賞一遍),小朋友可以輕輕的跟念,集體朗誦。
(2)和老師一起邊看圖邊念這首詩歌。
(3)春天可真美,讓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來念這首詩歌。
(4)游戲:老師念詩歌的前半句,小朋友念詩歌的后半句。
6、制作封面,表現春天的美。
(1) 把春姑娘帶給我們的三本書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一本美麗的春天的書,我們一起為這本書做張好看的封面,好嗎?幼兒繪畫。
(2)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畫的內容。
(3)小朋友,美麗的春天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活動反思: 《春天》就是這樣一首意境優美,節奏歡快的詩歌,《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具體地說,就是要培養幼兒愛聽、愛看、愛講、愛表演兒童文學作品,能理解并復述簡短的兒童文學作品。
第6篇、大班語言活動詩歌―春天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及詩歌中表現的春天的趣味。
2、感受春天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課件,三本書,繪畫材料。
活動過程: 1、聽著《春天在哪里》的音樂進活動室。
美麗的春天在哪里?美麗的春天還在春姑娘為你們帶來的這三本書里。
2、理解詩歌內容。
(1)出示第一本書,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彩色的書)猜猜書里有什么?
(2)出示第二本書,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邊打開邊問)
誰在書里笑了?(小朋友),小朋友是怎么笑的?小朋友為什么笑了?
(3)出示第三本書,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邊打開邊問)
是誰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誰還會在春天里唱歌?
3、整體欣賞詩歌,看課件。
春姑娘真能干,還把這三本書寫進了一首好聽的詩歌里,我們一起聽聽。
4、欣賞詩歌 ,感受春天的美。
詩歌里說春天是三本書,是哪三本書?你最喜歡哪一本?
(1)欣賞第一段后提問:你最喜歡這本書里的哪一句話?
(2)春天還是一本會笑的書,我們一起看看(欣賞)。誰在
春天里笑了?還有誰也在春天里笑了?小池塘是怎樣笑的 ?
小池塘為什么笑?
(3)播發第三段。提問:你最喜歡聽書里誰唱的歌?
5、朗誦詩歌
(1)讓我們完整地聽一遍這首春天的詩歌(再一次欣賞一遍),小朋友可以輕輕的跟念,集體朗誦。
(2)和老師一起邊看圖邊念這首詩歌。
(3)春天可真美,讓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來念這首詩歌。
(4)游戲:老師念詩歌的前半句,小朋友念詩歌的后半句。
6、制作封面,表現春天的美。
(1)把春姑娘帶給我們的三本書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一本美麗的春天的書,我們一起為這本書做張好看的封面,好嗎?幼兒繪畫。
(2)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畫的內容。
(3)小朋友,美麗的春天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具體地說,就是要培養幼兒愛聽、愛看、愛講、愛表演兒童文學作品,能理解并復述簡短的兒童文學作品。
第7篇、大班語言活動《月亮和我好》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這是西安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課程——語言(大班上冊)中的一首抒情味濃郁、意境優美、格調清新的詩歌。作者在四小節詩歌中,寫了月亮的四次出現:一次出現在樹梢,一次出現在池塘,一次出現在天空,一次出現在臉盆里。大家一看見這逗人的月亮,都產生了同樣的感受,以為這是月亮和自己友好的表示。詩中的小鳥,青蛙、星星、寶寶,每一種對月亮友好的情誼,一次比一次加深,一次比一次親切。從寫作上,一次實一次虛。月亮掛在樹梢上,月亮是實,月亮漂在池塘里,是月亮的影子,月亮是虛,再寫月亮升在天空中,月亮又是實的,而最后寫月亮睡在臉盆里,又是月亮的影子。這樣虛實結合,在寫作程序上這種巧妙的安排,體現了作者精心結構的一番匠心。詩歌的每一節,都是一些互相重復的字眼。這種重復,不光是字眼的重復,韻律的重復,實際是感情的重復。每重復一次,感情就加深一次。在重復之中,又有一些具體而微妙的變化。同是月亮,由于環境的不同,所用的動詞各有不同:第一節在樹梢,用了一個“掛”字;第二節在池塘,用了一個“漂”字;第三節在天空,用了一個“升”字;第四節在臉盆,用了一個“睡”字,都用得準確而又貼切,很生動。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意境美。
2、理解在不同的場景中,有不同的人物。并使用不同的動詞來表現詩歌。感受詩歌的生動之處。
3、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仿編詩歌。
4、感受我走月亮走及倒影的自然現象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給幼兒獎勵的用帖紙剪好的“月亮”貼畫。(把平時的“桃心”換成“月亮”形狀。)
2、課件。
(樹上:小鳥、小猴、小松鼠、貓頭鷹、螢火蟲等
池塘:小魚、小蝦、小蝌蚪、螃蟹等
天空:星星、太陽、云朵、彩虹等
睡在:臉盆、杯子、衣服、等。)
3、不同場景的掛圖各一張。
4、開場音樂《月亮婆婆喜歡我》退場音樂《月亮對我笑笑》。
5、頭飾。“月亮”(教師用),小鳥、青蛙、星星、娃娃頭飾(幼兒游戲用)
活動過程: 一、聽《月亮婆婆喜歡我》的音樂做動作,走到各自位置,坐成半圓形。
二、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見過月亮嗎?月亮是什么樣的?(課件出示月亮一個月的變化圖)月亮有時圓圓的像個圓盤,有時彎彎的像個香蕉。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詩歌,名字叫《月亮和我好》。
下面老師先朗誦一遍,小朋友認真聽,聽一聽都有誰說了“月亮和我好”。這節課表現好的小朋友會得到一個“月亮”貼心哦。
三、學習詩歌。
1、欣賞詩歌:(教師隨課件朗誦詩歌)
結束后問:詩歌中,都有誰說了“月亮和我好”。
幼:小鳥、青蛙、星星、娃娃。
邊說邊做做表現他們的動作!
2、分析詩歌:(返回課件,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并學習用動作表現詩歌)請幼兒看字讀,重點詞匯讀重一些。
(1)小鳥在哪看見的月亮?(樹梢,大聲讀一讀)
問:月亮怎樣在樹梢? (出示字卡“掛”)大聲讀出來!誰能用動作表現“掛”?
師:月亮掛在樹梢上,小鳥看見了,就說月亮和我好。
(2)問:青蛙在哪兒看見的月亮?(同上,讀一讀有顏色的大字)
池塘里的月亮是真的嗎?哦,是月亮的影子!影子漂在池塘里,誰做個“漂”的動作?哦,月亮的影子在水里還隨著水波一動一動的呢。青蛙看到了,就說:月亮和我好。
(3)問:月亮怎樣在天空?
天空真高啊,月亮升在天空中,天空的星星怎么說?
(4)問:娃娃在哪兒看見月亮了?(臉盆),臉盆里的月亮是什么呢?
臉盆中的月亮又是月亮的影子,臉盆就像個小床,月亮躺在里面呢!多形象啊!
詩歌中用到了一些詞,老師做動作,你來猜一猜:(比如:月亮掛在樹梢上的“掛”等。)課件出示相應的字,指出這些詞都是“動詞”。用了這些動詞,詩歌更生動了。
3、學習用不同的方式繼續記憶詩歌:
師:你認為到底月亮和誰好呢?樹梢、池塘、天空、臉盆的月亮是同一個月亮嗎?(課件放到大圖)
(月亮給大家做伴,在夜晚陪著大家,大家都喜歡月亮,所以都說月亮和自己好。其實呀,月亮和大家都好,是嗎?)
(1)看大圖完整讀第一遍:(讓我們看大圖來朗誦一遍吧;)
(2)邊做動作邊讀:(再來一次,做上動作吧;先看月亮在哪兒,再說那兒有誰說月亮和我好了。)
(3)用很美輕輕的聲音讀:(晚上用什么聲音?用很美輕輕的聲音讀吧。眼睛看著圖,做上動作讀一遍!)
(4)分角色讀。(分成四組,教師讀前半部分,月亮在哪兒,幼兒讀后半部分。回答誰說“月亮和我好”,比一比哪組說的好!)
4、游戲:唱詩歌。
師:這首詩歌太美了,老師把它變成了一首歌曲,我把《月亮婆婆喜歡我》前兩句的詞變了,老師來唱歌,小朋友也坐累了,請起來,站到這個圈上,配合老師做動作。好嗎?
(教師在中心帶月亮頭飾唱,幼兒分別帶小鳥、青蛙、星星、娃娃頭飾,老師唱的誰,誰圍到老師跟前來,大聲說一聲“月亮和我好”)
這個游戲我們有時間繼續再玩。下面我們還有個任務呢,看誰最聰明!來把這首詩歌變一變!怎么變呢?老師先變一個好嗎?
四、引導創編詩歌。
1、教師先示范。
2、“月亮還會在哪里呢?誰還會說月亮和我好?”出示想象畫,引導幼兒學會仿編詩歌。
要求:首先要說出地點,然后要說出跟月亮好的那位朋友。
每一幢房子頂一個月亮,屋頂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片夜空鑲一個月亮,星星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列火車載一個月亮,軌道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片沙灘沖一個月亮,浪花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扇窗戶貼一個月亮,姐姐說:“月亮和我好。”
看課件,鼓勵引導幼兒大膽仿編。
(給創編出圖片上內容的貼大點的月亮,夸他是“小詩人”,能創編出圖片沒有內容的幼兒貼藍色月亮,稱為“小詩仙”。)
師:小朋友以后多觀察,還有誰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月亮,然后把你編的更美的詩歌帶給小朋友,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五、結束:
讓我們跟著“月亮”一起出發,聽著這首《月亮對我笑》,出去休息吧!(教師帶上“月亮”頭飾,帶幼兒下場)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氛圍寬松,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也比較到位,對詩歌的情感特征、重點句、詞的分析比較準確,教師在活動中情感的投入感染著幼兒,使幼兒在活動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兒在朗讀詩歌的時候,幼兒能做到深情并茂,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8篇、大班語言活動散文詩—風在哪里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感受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2、理解詩歌所展現的風與大自然的關系,萌發愛大自然的情感。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感受風的存在,觀察風吹過來時周圍事物的變化;電腦軟件。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尋找風的感受。
“前幾天,我們去尋找風,風在哪里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兒討論
2、學習詩歌,風在哪里
(1)你們都發現了風,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首關于風的詩歌,聽聽,詩歌的名字是什么?詩歌里有誰?幼兒完整欣賞。
(2)“樹兒、花兒、草兒它們說了什么?分段欣賞第一部分。
樹兒說了什么?翩翩起舞的樣子是什么樣的?誰來學一學。
花兒說了什么?一起學一學頻頻點頭的樣子。完整說花兒說
草兒說了什么?加動作完整說草兒說
(3)我們一起把樹兒、花兒、草兒說的話說一說,幼兒隨電腦軟件完整欣賞第一部分。
(4)風在哪里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幼兒完整欣賞第二部分。
春天風一吹,變得怎樣了?幼兒討論
小結:春天,它吹綠了大地。
夏天天氣怎樣?風兒一吹,你覺得怎樣?一起學一學夏天,它送來了涼爽。
秋天到了,風兒一吹,你看到了什么?
秋天它飄來了果香。幼兒齊說。
冬天天氣很冷,風兒一吹,它怎樣了?小結:它帶來了銀妝。
(5)師幼隨軟件完整欣賞第二部分
(6)這首詩真美,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7)如果用好聽的聲音,再加上動作那就更好了。幼兒表演。
3、除了詩歌里說的風在哪里,風還會在哪里呢?幼兒討論后回答。
4、下次我們把剛才說的編到詩歌里去,現在,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尋找風吧。
活動反思: 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連續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展滲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展。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有效地去做個專業的老師!
第9篇、大班語言活動詩歌《搖籃》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詩歌,學習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讀詩歌。
2、嘗試根據詩歌的結構進行仿編,表現詩歌美好的意境。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布娃娃和搖籃各一個;
2、圖片:藍天、星星、大海、小魚、花園
活動重難點: 重點:感知、理解詩歌優美的意境;
難點:根據詩歌的結構進行仿編。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
(1)播放搖籃曲,感受曲子優美、寧靜、溫馨的意境。
(2)讓幼兒說說:聽了這首樂曲,你想做什么?
(3)鼓勵幼兒學習用自己的手臂當搖籃,隨著音樂搖娃娃睡覺。
2、初步感知詩歌。
(1)朗讀詩歌,提問:“詩歌里有哪些搖籃?搖籃里哪些小寶寶?”
(2)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一邊出示相應的圖片,一邊朗讀。
3、進一步感知、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1)為什么說藍天是搖籃?
(2)為什么說大海、花園、媽媽的手是搖籃?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完整地朗讀詩歌。
4、根據詩歌結構進行仿編。
(1)仿編第一段。
在藍天這個搖籃里。除了搖著星寶寶,還搖著誰呢?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帶領幼兒根據詩歌原有的結構仿編。
(2)教師帶領幼兒完整的朗讀一遍仿編的詩歌。
5、朗讀詩歌《搖籃》
引導幼兒一起隨著音樂用輕柔的聲音完整地朗讀詩歌原文和仿編的詩歌。
活動反思: 《搖籃》是一首經典的、優秀的兒童詩歌,它以幼兒的眼睛來描述“搖籃”,簡潔明了的語言將“搖籃”與“寶寶”的關系表達出來,既能讓人感受到詩歌的韻律美,又極富畫面感,讓人浮想聯翩,整首詩歌洋溢著濃濃的愛意,是一篇有較高文學價值的幼兒作品。
第10篇、大班語言活動我被親了好幾下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體驗活動中“親”與“被親”的快樂,樂意與同伴分享愛的情感。
2、運用己有經驗進行創編詩歌,并學會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詩歌內容。
3、感知理解詩歌,知道“親”代表的的是愛和關懷。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課件《我被親了好幾下》。
活動過程: 1、啟發幼兒回憶有誰親過自己,引出兒童詩《我被親了好幾下》。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你被誰親過?你親過誰?是怎么親的?你想親誰一下呢?
(2)教師嘗試“親”不同幼兒及不同地方,如:手、臉、耳朵等。
2、出示教學課件,學習兒童詩《我被親了好幾下》。
(1)談話引出活動中的兒童詩: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組畫面,請你們來看看上面都有誰,他們誰親了誰?
(2)出示教學課件,教師朗誦兒童詩,幼兒欣賞。
(3)根據畫面內容,教師提問:他們誰親誰了?
(4)再次欣賞,進一步理解詩歌。(在朗誦的過程中,可采取等待、留空的方式讓幼兒參與進來。)
3、幫助幼兒感知并理解“親”的含義。
(1)教師提問引導幼兒討論:他們都在“親”,那么“親”是什么意思呢?
(2)教師小結:“親”代表誰和誰碰了一下,還代表愛和關懷。
4、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表演詩歌并感受“親一親”的樂趣。
(1)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欣賞詩歌。
(2)教師:詩歌好聽嗎?你喜歡哪句?為什么?(請幼兒用動作表達出來,感受“親”的樂趣)
5、遷移經驗,啟發幼兒展開想象進行創編。
(1)教師提問:還可以誰親誰?(提醒幼兒用詩歌里的話說)如:我想親XXX的耳朵(臉)一下。
(2)幼兒討論:除了人與人之間會親,還有什么之間會親呢?請你和旁邊的好伙伴說一說。
(3)請個別幼兒嘗試創編詩歌,自由結束。
活動反思: 這首詩用簡單的充滿童趣的語句來表現人們生活中有趣和快樂的情景有助于幼兒充分運用已有生活經驗來進行仿編和藝術創作感受愛的情感。對于即將踏入小學的他們來說一個“親”字更能給他們帶來快樂并體驗同伴間!群體中的親密友好,相信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的表述會很豐富,情感體驗也會很深刻。
第11篇、大班語言活動自己去吧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這首詩歌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詩歌用生動形象的小動物形象,用擬人的手法,用對話的形式告訴了孩子們,遇到事情和困難要自己去嘗試、積極的面對,才能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因為中班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如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生活自自理能力等方面都在突飛猛進地發展,他們更需要外界的精神支持和鼓勵,讓他們獨立、放手的去嘗試,為大班各方面能力進一步發展打下結實的基礎。
本此活動教學方法是:一是結合中班幼兒愛聽故事的特點,以故事方式,引導幼兒猜想詩歌內容,進而導入詩歌名稱;二是運用圖譜兒歌展現詩歌結構,讓幼兒很快熟悉詩歌內容;三是組織幼兒分組朗誦模仿不同角色對話,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四是通過提問引導幼兒遷移并提升生活經驗,明白不依賴成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嘗試,也可以獨立學會本領的道理。
活動目標: 1.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角色對話,初步模仿不同角色的語氣,體驗兒童詩的情趣。
2.知道遇到事情要自己獨立的嘗試才能獲得成功。
3.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詩歌圖譜(小猴、小鴨、小鷹、果樹、池塘、大山)、配樂詩、山、池塘、樹的場景布置,小猴、小鴨、小鷹、猴媽媽、鴨媽媽、鷹媽媽的胸飾
活動過程: 一. 逐一出示圖譜引入詩歌名稱,猜想詩歌內容。(老師和孩子的互動中可以用詩歌中的語言回應幼兒)
師: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好聽的故事,樹上的果子熟了,小猴子和媽媽來到果樹下,小猴想吃果子,他會對媽媽怎樣說?(對了,小猴說“媽媽我要吃果子)媽媽會怎么回答(媽媽說:樹上多著呢,自己去摘吧)?這樣,小猴學會了什么本領?(暗示,爬樹)
師:天氣真好,鴨媽媽帶著小鴨來到池塘邊,小鴨想洗澡,它會對媽媽怎么說呢?猜猜媽媽又會怎么說(媽媽是這樣說的)?這樣,小鴨子學會了什么本領?
師:鷹媽媽帶著小鷹大山下,小鷹想知道山那邊有些什么,它會怎么問媽媽的?媽媽會帶它去還是讓它自己去?(對了,媽媽說。。。),這樣,小鷹學會了什么本領?
師:老師把這幾個故事編成一首詩歌,名字叫《自己去吧》,我們一起來欣賞。
二.學習朗誦詩歌。
1.完整欣賞詩歌,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師:詩歌里有哪些小動物?他們都學會了什么本領/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聽聽動物寶寶們是怎樣對媽媽說的?(讓幼兒帶著目的欣賞)。
2.再次欣賞詩歌,引導幼兒掌握動物媽媽和寶寶們的語言。
以游戲的形式學習動物媽媽和寶寶的對話。(老師分別出示小猴子、小鴨子、小鷹圖片與幼兒互動)
(1)學習動物寶寶對話。游戲一“看誰學得對”
指導語:你聽清了動物寶寶對媽媽說的話嗎?大家來玩游戲“看誰學得對”,你們來當小動物,老師當媽媽,我指著哪只小動物,你就變成這個小動物,還要用詩歌里的話對媽媽說。(這一環節老師可提示幼兒)
小猴說。。。。,小鴨說。。。。小鷹說。。。。。
(2)學習動物媽媽對話。游戲二“我來當媽媽”。
指導語:你們太棒了,如果請你來當媽媽會嗎?
幼兒當媽媽,教師當動物寶寶,在互動中完整欣賞詩歌。
三、表演詩歌。
1、嘗試模仿不同角色的語氣
師:詩歌里的動物寶寶和他媽媽的聲音一樣?我們聽一聽他們的聲音有什么不同?(示范一句)一起來學一學動物寶寶和它媽媽的聲音,(完整朗誦詩歌)
2、 布置場景,幼兒自由選擇角色,戴上胸飾,分別表演動物寶寶和媽媽的對話。跟著配樂詩表演。
師:現在老師要帶小朋友到森林里去玩,這是果樹、池塘、大山,老師準備了動物寶寶和媽媽的胸飾,我們用詩歌里的語言表演一次,表演時一定要注意,寶寶和媽媽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3、 互換角色表演詩歌。
師:現在我們換一下角色,剛才當動物寶寶換成當媽媽,當媽媽的換成當動物寶寶表演詩歌。
四、遷移經驗
師:小朋友們表演真棒,詩歌的名字什么?詩歌里的小動物沒有媽媽的幫助,小動物學會本領了嗎?為什么?沒有媽媽的幫助你學會了什么本領?
師小結:我們要像小動物一樣,自己學本領,不要依賴別人,要自己大膽嘗試、獨立完成。
五、延伸活動
師:回家后請小朋友嘗試一件新的本領,要自己獨立完成,然后把它編到詩歌里或者畫在畫紙上。
自己去吧
小猴說:
“媽媽,我要吃果子。”
“樹上多著哩,自己去摘吧。”
這樣,
小猴學會了爬樹。
小鴨說:
“媽媽,我要洗澡。”
“池塘大著哩,自己去洗吧。”
這樣,
小鴨學會了游泳。
小鷹說:
“媽媽,山那邊有什么呀?”
“風景可美哩,自己去看看吧。”
這樣,
小鷹學會了飛翔。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緊緊圍繞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展開了教育活動。整個教育活動進行下來很順利,幼兒的興趣極其濃厚,課堂氛圍較活躍。也達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標。
第12篇、大班語言活動詩歌—夏天的歌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能較連貫得朗誦散文詩,體驗其中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
2.理解詞語:綠綠的、高高的、清清的、甜甜的和樂呵呵的。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詞語:綠綠的、高高的、清清的、甜甜的和樂呵呵的。
難點:能較連貫得朗誦散文詩,體驗其中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
活動準備: 物質:散文詩掛圖、動物叫聲:蟬、蟋蟀和青蛙的叫聲。
知識:已有的生活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播放動物叫聲:蟬、蟋蟀和青蛙的聲音,請幼兒聽,說說這是什么聲音?誰的叫聲?一起學一學。
二、展開:
1.討論:什么季節才會有這些動物?小結:夏天,這些動物會唱歌。
2.出示掛圖,朗誦散文詩《夏天的歌》,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內容。
(1)散文詩中哪些動物會唱歌?它們是怎樣唱的?在哪里唱的?引導幼兒用散文詩中的語言進行描述。
(2)夏天的歌還體現在哪里?用散文詩中的語言進行描述。
3.請幼兒隨教師小聲朗誦散文詩,初步感受散文詩中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
4.啟發幼兒說說自己喜歡散文詩中哪些句子?學習形容詞:綠綠的、高高的、清清的、甜甜的和樂呵呵的。
5.分組采用一問一答形式朗誦散文詩。
6.鼓勵幼兒自由結伴朗誦散文詩。
三、延伸:
仿編散文詩《夏天的歌》,夏天的歌除了知了、青蛙的歌聲,還體現在哪里?
活動反思: 設計活動時,我對教材的特點、目標的制定、材料的提供等有了充分的考慮,但是缺乏對幼兒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多種情況的預設,缺乏隨機性的教育,幼兒每次朗誦到“夏天的歌,在哪里?蟈蟈蟈,在綠綠的草叢中(里)。”孩子每次都把“中”講成“里”,我應該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朗誦詩歌。